原標題: 「美麗賀州」鄉村建設: 天賀之州滿眼春
今年4月25日,賀州市生態鄉村建設工作會議隆重召開。會上對去年賀州生態鄉村建設工作有這樣的一段表述:「生態鄉村建設取得了明顯的階段性成效,呈現出『一村一品、一村一韻、一村一景』各美其美的新格局,美麗鄉村已成為賀州繼『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全國雙擁模範城』『國家森林城市』之後的又一張金名片。」
「眾籌共建」模式可圈可點
「眾籌共建」,是為「美麗賀州」鄉村建設作出重大貢獻的一對「孿生兒」。它最大的「槓桿作用」在於凝聚了群眾的力量和社會的資金。
為了最大限度地激發農民群眾參與生態鄉村建設的熱情,推動活動深入開展,各縣(區、管理區)發揮基層首創精神,創新推出一系列機制模式。鐘山縣創新推行「三自一補」(即自籌資金、自主建設、自我管理、財政獎補)生態鄉村建設模式,僅2015年縣財政就安排鄉村建設獎補資金2000萬元,激發群眾自籌資金近千萬元,其中30個自然村獲縣財政1:1專項補貼872.58萬元。八步區大力推行「兩籌兩補」(即區財政按群眾自籌保潔經費、鄉村建設資金額度均按1:1比例給予財政獎補)模式,今年開春,群眾自籌保潔資金200多萬元,生態鄉村建設資金100多萬元,財政補貼資金300多萬元。
這一個個與賀州實際相結合的模式,極大地激發了群眾參與生態鄉村建設,堅定群眾「美麗賀州」建設的信心……
賀州日報消息:在昭平縣鳳凰鄉太平村,記者遠遠看到路邊的大魚塘裡人頭攢動,幾個人站在齊胸深的水中,左手拿著塑膠袋在清理塘面上的塑料垃圾。帶頭下河的是太平村的黨支部書記黎起灌,路過的幾個村民見狀,也紛紛下塘去撿垃圾……
賀州電臺報導:今年年過六旬的莫美榮,為了家園的潔淨,他每天清晨6點鐘就輾轉於村頭巷尾清運垃圾。村民們說,正是由於莫美榮老人這樣默默無聞地為村民們營造整潔的環境,我們龍井村「髒、亂、差」的面貌才得到逐步的改觀。
賀州紅豆網新聞:在靈峰大橋到八步二橋的賀江兩岸,200多名身穿印有「保護賀江,你我同行」綠色T恤衫的志願者組成了清江隊伍,他們在草叢裡,在小路旁,在堤岸邊拾撿垃圾。
平桂管理區沙田鎮道石村,它是「眾籌共建」繁衍出來的一個賀州人十分熟悉的農家休閒景點景區。該村原黨支部書記說:「在『眾籌共建』活動中,我們村以綠怡農莊為依託,與柳州正菱集團、賀州正菱大酒店、溫氏集團、萬和家電、祥龍石業公司、八步商會、新世紀公司、新時代等社會經濟組織合作『借力』打造『美麗賀州』,全村籌措資金90多萬元,硬化道路1.2公裡、修建垃圾池5座、修建分類收集垃圾石桌30臺、修建了1座垃圾焚燒爐,建設了500多座沼氣池,種植了1000多棵桂花樹、樟樹等。」
「眾籌共建」成為了一個帶著賀州印記的一個可圈可點的亮點。據市「鄉村辦」數據顯示:2015年,全市以「眾籌共建」方式投入「美麗賀州」建設的資金就有近2000萬元。
農村人居環境得到改善
資金的投入,是「美麗賀州」建設得到保證的關鍵。去年,全市投入「美麗賀州」建設的巨資著重在以改善農村人居環境、為百姓謀福祉作為根本的「環境整潔化」「村屯綠化」「飲水淨化」「道路硬化」四個專項活動上下功夫。
——清潔鄉村活動成效凸顯。截至去年12月,全市建成農村垃圾鄉鎮或村級處理中心近200座,新增垃圾桶4.71萬個、垃圾運輸車633輛,處理農村生活垃圾13萬多噸,清潔水源1萬多處,清潔田園面積77萬多畝。
——「三化」專項活動穩步推進:2015年,完成村屯綠化2499個,新增綠化面積3204畝;建成農村飲水安全工程項目171處,溝渠清淤1788公裡,渠道硬化601公裡;實施道路硬化項目32個、共計269.9公裡。
——鄉土特色內涵得到挖掘:一是根據群眾對休閒娛樂集會場所的需求,利用鄉村特有的自然風光優勢,以拆除、騰挪、置換或調整等方式整合閒置土地資源,在每個示範點打造一個供村民休閒遊賞的農村公園。二是專為方便群眾生產生活建設了供村民騎車漫步、享受自然、休閒養生的環村綠道或步道。三是建設了供老人、小孩、婦女、青年等群眾健身娛樂的文體場所。四是建設了親水平臺、沿江景觀帶和荷花池,打造綠水環繞的水面景觀。
——「條帶區塊」進一步形成:一是以綠色理念為特色「條帶區塊」進一步形成。在富有地域特色的村屯,重點打造25個市級精品示範村屯;二是整合資源,打造示範條帶。如鐘山縣集中打造了回龍—石龍—鳳翔—珊瑚至縣城的示範條帶;富川瑤族自治縣結合產業布局,重點打造龜石庫區、福利、朝東等示範區塊;昭平縣按照生態保護功能區的定位重點打造馬江至富羅、黃姚至縣城、桂江兩岸等示範條塊。三是融合發展,打造生態休閒產業。如富川瑤族自治縣打造「牛背嶺—大嶺—茅廠屋」集賞神仙湖花海、採摘四季水果、體驗田園樂趣、品農家小吃於一體鄉村旅遊線路;鐘山縣結合生態鄉村示範條帶,開闢了「楊巖塘—茅慄崗—上黃龍—底村—鳳凰—龍巖」生態鄉村旅遊專線。
「忽如一夜春來,千樹萬樹梨花開」。「美麗賀州」鄉村建設,不僅帶給人們福祉,更激發農民群眾愛護環境,保護環境的熱情。建設美好家園正在成為人們的自覺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