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貴州網訊(聯合報導組記者 文/程曦 圖/林童)「修了石板路,建了小別墅,村裡越變越美,遊客越來越多,鄉親們的收入增加了,日子也是越過越紅火!」村裡翻天覆地的變化,讓河北平山縣西柏坡鎮西柏坡村的71歲老黨員閆青海心潮澎湃。
西柏坡村,只是受益於平山縣西柏坡片區美麗鄉村建設的其中一個村莊。近年來,按照「西柏坡連片美麗鄉村總體規劃」,西柏坡鎮瞄準紅色歷史、鄉土村莊等文化元素,兼顧山水保護、紅色旅遊發展,著力打造美麗鄉村。通過幾年的努力,如今,西柏坡鎮下轄的16個行政村村容村貌都大大改觀,各個村旅遊服務基礎設施進一步完善。村莊變美了,吸引了越來越多遊客走進村莊住宿吃飯、休閒娛樂。西柏坡鎮的美麗鄉村建設,不僅美了鄉村,更帶動了老區百姓增收致富。
完成美麗鄉村改造後的西柏坡村
●西柏坡村:以紅色旅遊為龍頭建設美麗鄉村 造福老區百姓
美麗鄉村建設 大大提高村民居住環境舒適度
革命聖地西柏坡,一個令世界矚目的小山村。初秋時節,來到西柏坡村,從村口遠遠望去,一棟棟灰牆藍頂的別墅映入眼帘,寬敞的石材路面一直通到了村裡的各家各戶。整潔的村街兩側農家飯店、農家小院都統一掛上了古色古香的招牌,村民們房前屋後地忙活著。
「這幾天,村民們比較忙碌,除了接待遊客就餐住宿,更忙著改造庭院,提升農家樂環境,迎接即將到來的十一黃金周。 」西柏坡村黨支部副書記閆曉衝告訴記者。
平山縣西柏坡片區是河北省美麗鄉村建設的九大片區之一。近年來,西柏坡片區以「革命聖地,紅色鄉村」作為風貌定位,依託西柏坡景區,著力進行「美麗鄉村」建設。
2015年,按照鎮黨委、鎮政府安排部署,西柏坡村以建設旅遊服務村為目標,發展家庭旅遊服務業為抓手,將農村作為景區統籌考慮建設美麗鄉村,各項工作均取得比較不錯的成績。
據閆曉衝介紹,在美麗鄉村建設過程中,西柏坡村圍繞民居改造、農廁改造、汙水處理和垃圾處理等影響群眾生活的系列難題,全力推廣普及新技術、新材料、新裝備,並探索建立「管理有規章、管護有人員、經費有保障」的長效機制。環保採暖爐、太陽能取暖設備、洗浴一體的廁所、汙水處理管網等等,大大提高了村民居住環境的舒適度。
為豐富村民的業餘生活,西柏坡村還建設了「兩個務必」文化廣場、崗南水庫文化廣場,增添了西柏坡村旅遊文化新標識;發動組織當地群眾組建文藝宣傳隊,編排《新中國從這裡走來》情景劇,在紀念館進行演出;修建了紀錄片《平山記憶》一條街,再現平山紅色歷史……西柏坡片區建設推進指揮部副總指揮、西柏坡鎮黨委書記李新海介紹,按照「西柏坡片區美麗鄉村總體規劃」,西柏坡鎮不僅瞄準紅色歷史、鄉土村莊等文化元素,還兼顧山水保護、紅色旅遊發展,打造美麗鄉村和新型小城鎮。
沿著村裡的主街道前行不到十分鐘,就到了71歲老黨員閆青海的家,家裡沙發電視熱水器樣樣俱全,前幾年還購買了一臺小轎車。「以前住的房子都是土坯房,家裡擺放的只有破舊的床、凳子,家門口的路連獨輪車都過不去。現在生活好了,我家現在有十來間房,汽車不僅可以開到家門口,還能開到田地邊。」聊起過去和現在的生活,閆青海感慨不已。
閒置民房改造成「農家旅館」 借力旅遊村民收入翻番
守著西柏坡景區,西柏坡村村民營生大都跟旅遊業相關,批發銷售紀念品、景區講解員、開觀光車,更多的則是利用自家的民房開農家酒店、農家飯店。
西柏坡村村民王秀娟也一樣,在景區租了個攤位銷售紀念品,每年純收入也有個四五萬。2015年,村裡進行美麗鄉村建設,剛好王秀琴家有一處閒置的民房。「村裡道路硬化了,基礎設施也越來越完善,來村裡的遊客越來越多。政府還幫我們把院子的門窗都免費重裝了,想著房子閒著也是閒著,我和家人商量,決定把房子改造成農家旅館。」
王秀娟家的農家旅館保留了當地的民房特色,有一個小院子,院子裡有供遊客休憩的石桌石椅。旅館不大,只有四間房,一間套房,三間標間。但是她家的房間布置與其他家有所區別,床是仿照當地特色打造的土炕床。不僅可以住,還有的吃,吃的都是具有當地特色的農家菜。
乾淨舒適,且別具當地特色,王秀娟家的農家旅館被評為「農家樂精品戶」。「每天少說能有個一百的收入,節假日遊客更是爆滿,供不應求。」如今,光是農家旅館,王秀娟一年就能掙個四五萬,加上銷售紀念品的收入,這個普通的村婦一年就能掙個十來萬了。
●梁家溝村:新農村建設帶動鄉村發展 水庫移民村實現「美麗涅槃」
從「水庫搬遷村」到「美麗鄉村」 新農村建設造福梁家溝
梁家溝村距離西柏坡村不遠,車程也就十分鐘。走進村子,藍天白雲下,乾淨平整的道路兩旁,是一排排紅頂白牆的二層小別墅。村口的花園鬱鬱蔥蔥,三三兩兩的村民帶著孩子玩耍,傳來陣陣歡聲笑語。
誰能想到,這裡曾經是一個水庫搬遷貧困村。村民民居依山而建,佔地300畝,布局分散,街道狹窄,村內雜草垃圾清理困難,土地資源利用率不高,發展空間有限。而且,為了保護石家莊市的生活飲用水源,這個村不允許發展工業,嚴重限制了這個村的經濟發展。
2009年以來,梁家溝村黨支部帶領全村幹部群眾堅持「民主決策、科學規劃、因地制宜、分步實施」原則,由政府每人補貼五千元,分2期由村民自主出資建起了76戶二層結構新民居和能容納90戶居民的住宅樓。
在新村建設方式上,全村統一圖紙設計,統一外觀要求。短短幾年時間,村民生產生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家家戶戶住進了新農村。全村從事旅遊紀念品銷售60多人,開設旅館飯店、農家餐館30家,開展農家樂旅遊30多戶,經營旅遊觀光車10多輛,村民人均年收入由原來的2000多元上升到1萬多元。
建立旅遊合作社 統一經營管理 統一服務標準
據梁家溝村村委會主任韓志平介紹,2015年,西柏坡片區美麗鄉村建設啟動後,村「兩委」適時提出了「旅遊立村,二次創業」發展思路,圍繞西柏坡紅色旅遊,利用建設新村置換出的土地,建成了佔地50餘畝的綠蔭停車場。還成立了專業合作社,吸引50餘戶村民入社,通過公司化管理拓寬致富門路。
「以往村民為了搶遊客,存在相互壓價不良競爭的狀況。為了規範市場,保證村民利益,同時也保障遊客食宿環境。合作社在村裡建了一個遊客服務中心,今後,遊客到梁家溝村,可以先到遊客服務中心登記,由服務中心統一安排住宿。」韓志平告訴記者,合作社將統一經營管理、統一服務標準、統一價格。「如果村民的旅館達不到標準,合作社有相關規定,將給與該村民一定的處罰。」
57歲的梁家溝村村民範鳳憐一家八口人,兩個兒子成家後,在村裡各自建了二層小別墅。兩個兒子各自都有工作,範鳳憐負責在家帶孫子孫女,順便還可以照顧著家裡的農家旅館。範鳳憐說:「旺季遊客多就忙一點,淡季就輕鬆一些,守在家門口自在,不累。」
目前,梁家溝村正在與一個旅行社合作運營「花香間」鄉村旅遊度假項目,爭取通過一系列紮實有效的工作,將梁家溝村打造成為一個富有山區地域特色和西柏坡紅色旅遊特色的旅遊專業村。
韓志平告訴記者,為了讓遊客進的來,留得住,梁家溝村同時也在打造瓜果採摘項目、農事體驗項目,希望通過美麗鄉村建設與現代農業、旅遊業等產業發展相結合,讓老區群眾過上好光景。
如今,以紅色旅遊為龍頭,集生態觀光、文化體驗、鄉村旅遊於一體的宜居、宜遊、宜休閒的西柏坡片區以嶄新的形象正在向我們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