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5-22 10:2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近日,在定陶區仿山鎮張秀雨村,「紅色街長」劉洪平正在挨家挨戶地查看村民房前屋後的衛生情況,看到有村民正在清掃雜物,劉洪平主動上前幫著一塊清理。
「我們設立『紅色街長』,在環境整治活動中起到帶頭示範作用,發現村內哪個地方有衛生清理不到位的,我們就落實到『紅色街長』,由他們督導、帶領所屬的群眾每天自發參與到衛生清理中,使我們村始終保持一個乾淨衛生的環境。」張秀雨村黨支部書記徐中平說道。
張秀雨村的五個「紅色街長」分別負責五條南北街道,街長們除了積極帶頭參與環境整治外,街道之間每周還要進行一次評比,大家對照先進街道,找出差距和不足,整改到位。
「我們的評比標準是門前綠化帶無雜草,門口無雜物堆放,地面保持整潔,通過評比,村民參與環境衛生整治的熱情也提高了。」劉洪平介紹道。
有了「紅色街長」的帶動和督促,村民建設美麗鄉村的意識逐步增強,自覺愛護環境的好習慣逐步養成。「群眾現在也都積極地參與到活動當中來,不光自覺地打掃好自己家門口的衛生,看到有鄰居外出打工,房前屋後沒人打掃,都去幫忙。」徐中平說道。
村內環境好了,群眾的幸福感和獲得感不斷提升。「我們新農村有這麼好的房子,整體環境也要跟得上,在乾淨整潔的環境裡,心情也變好了。」村民劉欽笑著說。
5月19日,在馬集鎮王梁村、牛楊村、李堂村等村內的各個胡同,只見男女老少齊上陣,整理路基,平路、拉磚、鋪磚,大家幹得熱火朝天,過去泥濘不平的小胡同,已被乾淨平整的紅磚路所取代,而這一切都得益於農村道路硬化「戶戶通」惠民工程。
「現在我們建這個戶戶通,每平方米大概要34塊磚,每平方米成本7塊錢,由政府提供資金,村裡面組織各戶的老百姓,自行攤鋪自行整平,做到陰雨天不踩泥,有個好的出行環境。老百姓對這個事也很高興,也很響應。」馬集鎮北管區書記李建立介紹道。
今年70多歲的村民李翠萍,常年患有風溼病,腿腳走路不方便,每次走過家門口的這條胡同都戰戰兢兢。聽說要通硬化路了,李大娘也高興地參與進來幫忙修路。
「大街上也修上水泥路了,胡同裡也鋪上磚了,比以前好多了,以前出門就踩泥,現在很方便。」李大娘笑呵呵地說。
「老百姓家家戶戶、男女老少都上陣了,有的老黨員80多歲了,幹了好幾天了,把家裡多餘的磚都拿出來了,俺村裡總共48條胡同,估計四五天就修完了。」馬集鎮王梁村黨支部書記王洪軍說道。道路硬化後,村民打掃起來既方便又衛生,胡同美,街道靚,一幅幅美麗鄉村新畫卷映入眼帘。
定陶區把人居環境整治作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抓手,以美麗宜居村莊建設為導向,圍繞農村垃圾治理、基礎設施配套、村容村貌提升等重點任務,持續改善和提升農村人居環境,擦亮了鄉村振興的美麗底色。
(菏澤報業全媒體通訊員
韓秀娟)
關鍵詞 >> 媒體號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