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夏鎮:培育精品文化生態,擦亮鄉村文化振興底色

2020-12-15 湘湘帶你看社會

今年以來,青州市文化和旅遊局緊緊圍繞居民群眾的文化生活需求,不斷完善基層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大力實施文化惠民工程,廣泛開展豐富多彩的群眾文化生活,較好地滿足了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嚮往,為建設「五強四宜」美麗青州提供了強大的精神動力和文化支撐。

即日起,「青州文旅」微信公眾號將陸續推介我市各鎮(街道)的經驗做法,全面展示我市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成果和人民群眾熱愛生活、奮發向上的精神風貌。

東夏鎮

培育精品文化生態,擦亮鄉村文化振興底色

東夏鎮始終堅持「鄉村振興、文化先行」發展理念,將文化生活作為重要民生事業來抓,深入實施文化惠民工程,豐富群眾精神文化生活,以創建全國文明城市為契機,全力提升城鎮文明程度和群眾文明素質,全鎮精神文化風貌煥然一新。

01.抓投入,全面夯實文化陣地

加大資金投入,對鎮綜合文化站、新時代文明實踐分中心等公共文化陣地進行全面提升,打造服務基層文化圈,讓更多群眾共享文化成果。今年先後投入20萬專項資金,對鎮綜合文化服務中心進行改造提升。文化站面積800平方米,設有圖書室、圖書閱覽室、電子閱覽室、未成年活動室、文體活動室、普法教育室、農民畫創作室、文體活動室等功能室,藏書6000餘冊,訂閱各類報刊12種,配備電腦20臺,配套文體廣場面積5000平方米。在全鎮72個行政村建設新時代文明實踐站,組建新時代文明實踐志願服務隊伍,設立學雷鋒志願服務站,建立健全志願者服務制度,引導志願者在脫貧攻堅、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等工作中發揮突出作用。

02.重惠民,持續豐富文化生活

深入實施文化惠民工程,提升村級文化大院,今年為15個村爭取電腦、印表機、鑼鼓、音響、桌椅等配套設施,並為14個農家書屋充實書籍共4000冊。全鎮辦理圖書借閱證2000餘張,結合「2020新時代鄉村閱讀季」等活動,吸引3萬餘人次參與讀書活動。全鎮有文藝隊伍72支,今年組織「不忘初心」廣場舞、鑼鼓培訓30餘場,參加人次1000餘人。組織百姓大舞臺惠民演出42場,「今天我最紅」、廣場舞大賽、國慶等系列文藝演出累計80餘場,重點推出「司郝古廟會」「李集鬧元宵」等綜合型群眾文藝活動。在全市文化惠民活動優秀節目東夏鎮專場中,網上在線觀看人數超過2萬人,有5個節目獲獎。開展「電影下鄉」活動,今年義務為群眾放映電影180餘場次。

2020年青州市文化旅遊節東夏鎮專場演出

2020年東夏鎮鑼鼓隊公益培訓

2020年東夏鎮村(社區)提升物資發放

新時代文化實踐大講堂

東夏鎮舞蹈隊培訓

「百姓大舞臺」文化惠民演出

「全民健身日」主題活動

送電影下鄉演出

03.育新風,營造濃厚文化氛圍

結合實際、創新形式,先後投資80餘萬元,在鎮區、居民小區、村莊等重要位置新增公益廣告、彩繪文化牆、文明宣傳欄等各類設施400餘處,讓群眾隨時隨地感受文明薰陶、接受道德教育,有效拓展文明宣傳新陣地。組織開展「好媳婦」「好婆婆」「星級文明戶」等評選活動,在全鎮形成崇尚先進、學習先進、爭當先進的文明風尚。深入開展移風易俗工作,村村成立紅白理事會,充分發揮鄉賢理事會、村規民約等作用,倡樹淳正鄉風民風。

04.抓創新,打造鄉村文化振興樣板

依託高鐵連接線,對沿線官宅、李仙、石佛等村莊,進行差異化設計和精細化提升,統籌人居環境、土地資源、歷史文化和基礎設施等要素,聚焦打造連片鄉村振興示範區,建設各具特色的美麗文化新鄉村。開發官宅村釀酒文化,整村噴繪「醉美官宅」系列牆面畫,規劃建設鄉村記憶館、民俗展覽區、民宿酒店等功能業態區;挖掘石佛「北齊古村」與「靈韻李仙」歷史文化,在進出村路兩側建立文化牆,噴繪宣傳畫、村名由來及村規民約,打造文化長廊,為村莊發展注入蓬勃動力。

【來源:青州文旅】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新田:「綠色」人居擦亮鄉村振興底色
    湖南日報訊(通訊員 蔣軍君 肖亞湘)新田縣陶嶺鎮周家村以「人人參與家家受益」為目標,通過空心村改造、環境衛生整治、鄉村公園建設,激活鄉土文化元素,全力打造整潔衛生、規範有序、生態文明優美的人居環境,實現了水清、家美、人樂,擦亮了鄉村振興底色。
  • 擦亮生態底色,賦能鄉村振興!佳陽畲鄉這樣下功夫
    煙雨中的佳陽天湖山有機茶葉基地「漲」聲中有堅守,守住的是一方生態;取捨間開新局,開啟的是多彩鄉村振興路。「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改善生態環境就是發展生產力。」佳陽鄉黨委書記何晨旭告訴記者,佳陽山海交融,海岸線長30.8公裡,還有300多畝紅樹林木本生物群落,生態是這裡最亮麗的一張名片,早在2011年該鄉就躋身省級生態鄉鎮之列。近年來,該鄉牢固樹立綠色發展理念,持之以恆推進「天更藍、山更綠、海更清」生態文明家園建設,讓綠水青山好生態成為鄉村振興最亮的底色。
  • 擦亮文化底色 鄉村旅遊火起來——臨夏市第三屆冬春季鄉村文化旅遊...
    擦亮文化底色 鄉村旅遊火起來——臨夏市第三屆冬春季鄉村文化旅遊活動側記 2020-12-30 11: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三水南山 生態產業文化共振 講好鄉村振興故事
    作為「珠三角最美鄉村」的三水區南山鎮,如何實現鄉村蝶變,做好鄉村振興文章?在剛剛舉辦的南山鎮鄉村旅遊文化節中,生態、產業、文化多個維度同頻共振,為南山的鄉村振興帶來新的註解。11月16日上午,2019年三水區南山鎮鄉村旅遊文化節暨南丹山森林音樂會在南丹山森林王國拉開帷幕。
  • 肥東橋頭集鎮:狠抓人居環境整治 擦亮鄉村振興底色|中安在線合肥...
    良好的生態環境,是鄉村振興的最大優勢和寶貴財富,也是走好鄉村振興之路的內在要求。在推進鄉村振興的路上,肥東縣橋頭集鎮華光社區精準發力,按照「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持續深入推進農村人居環境全域整治,不斷提升村莊顏值、涵養文化底蘊、激發鄉村活力,以切實的行動,擦亮鄉村振興的最美底色。  聯通鎮村道路 織就鄉村幸福網  「村裡變化最大的就是路,最亮麗的風景還是路。」
  • 建設鄉村良好生態文明 擦亮美麗鄉村底色
    美麗鄉村是美麗中國的底色,也是鄉村振興的基礎。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綠色家園就是最美家園。離開了綠色,鄉村就失去了本色;沒有農村的生態文明,就沒有整體的生態文明。推進鄉村環境治理,不斷增強鄉村振興的綠色動能,需要把鄉村環境治理放在生態文明建設的大格局中,努力把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貫通起來。
  • 重塑鄉村文化生態助力鄉村振興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堅持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重中之重,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鄉村振興道路,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繁榮發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推進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構建鄉村文化生態系統,重塑鄉風文明,實現文化振興,是鄉村振興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關係鄉村持續發展繁榮的內生動力和核心保障。《鄉村振興戰略規劃(2018-2022年)》提出深入挖掘農耕文化蘊含的優秀思想觀念、人文精神、道德規範;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不斷賦予時代內涵、豐富表現形式,為增強文化自信提供優質載體。
  • 建湖九龍口:擦亮生態底色 書寫鄉村振興新篇章
    依託鄉村豐富的文化資源發展具有地域特色的文旅融合產品,不僅能讓文化歷久彌新,還可以助力鄉村振興,助力地方經濟發展。12月23日,「水韻江蘇美麗鄉村」2020「文旅江蘇幫扶致富路」大型融媒體採風行走進鹽城建湖,用鏡頭記錄文旅江蘇、用文字述說美麗鄉村建設。萬載星辰搖曳間,幾多次海浸海退,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造就了建湖這顆璀璨的水鄉明珠。
  • 南召縣:培育廉政文化 扮靚鄉村振興
    村黨群服務中心、文化廣場舞臺、道路兩旁民房以廉吏史話和廉政警言為主題的嵌入式景觀相互輝映。漫步其中,一幅幅「清廉」畫卷徐徐展開,一個個清廉故事引人入勝。今年以來,南召縣紀委監委立足職責定位,找準廉潔文化建設與鄉村振興的結合點和著力點,以「廉潔+村居」「廉潔+公園」「廉潔+院落」等模式,大力推進廉潔文化進鄉村。
  • 江蘇淮安:發展鄉村旅遊 賦能鄉村振興
    近年來,江蘇淮安積極貫徹落實鄉村振興戰略,全面唱響「水懂我心、自然淮安」生態文旅品牌,創新體制機制,打造項目品牌,完善服務體系,推動鄉村旅遊賦能鄉村振興,提升農民獲得感和幸福感。 金湖科技農業+旅遊助推鄉村振興   梁德斌攝  完善體制機制,統籌全域發展。淮安市成立以市委書記、市長任主任的市全域旅遊工作委員會,將鄉村旅遊融入全域旅遊整體推進,並作為促進鄉村產業結構調整和農民增收的主導產業進行培育。
  • 廣安武勝縣紀委監委以廉潔文化 繪就鄉村振興絢麗底色
    原標題:廣安武勝縣紀委監委以廉潔文化 繪就鄉村振興絢麗底色   「根植廉潔
  • 夯實主導產業 「靚」化生態底色 東臺描摹鄉村振興美麗畫卷
    在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過程中,東臺先行建設20多個像團北村這樣的集中居住示範區:臨塔村依託傳統村落因勢造景,水在村中流,人在景中居,被評為江蘇最美鄉村;甘港村挖掘民俗文化,建有中國村史館和百果園、百坊園、百花園,成為江蘇首批五星鄉村景區;蘭址村營造鄉愁氛圍,村居因戶而異,風景相映成趣,成為江蘇首批特色田園鄉村……  生態為先、富民為本、產業為基、文明為根,東臺全面描摹鄉村振興的美麗畫卷
  • 堅持文化賦能 助力鄉村振興 打造文化強區建設亮麗風景線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明確了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的「時間表」和「路線圖」。鄞州區宣傳思想文化戰線將以時不我待、只爭朝夕的緊迫感和使命感,堅持圍繞文化強區建設目標,重點聚焦農村文化建設短板,通過事業產業並舉、軟體硬體齊升,進一步提升農村文化品質,助推鄉村振興,擦亮文化強區建設底色。
  • 我市發展鄉村旅遊 賦能鄉村振興 - 淮安市人民政府
    近年來,我市積極貫徹落實鄉村振興戰略,全面唱響「水懂我心、自然淮安」生態文旅品牌,創新體制機制,打造項目品牌,完善服務體系,推動鄉村旅遊賦能鄉村振興,提升農民獲得感和幸福感。完善體制機制,統籌全域發展。
  • 廣安嶽池:探索培育「農家文化」品牌 以文化旅遊助推鄉村振興
    中新網四川新聞9月11日電(鍾欣)近年來,嶽池突出顧縣古鎮文化、苟角書法文化、中和紅色文化等特色集鎮文化,培育「農家文化」品牌,走出了一條獨具特色的「一詩、一村、一片、
  • 廣安:為鄉村振興鋪就文明底色
    近年來,廣安市堅持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大力實施「精準脫貧·文明同行」工程,構建起了「看得見、聽得到、記得住」的鄉村文明生態,以文明為筆,繪就出了鄉村振興最亮麗的底色。「我們村在風貌打造中,注重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不斷加強農村道德素質培育,傳遞正能量,弘揚社會正氣。」六水溝村村委會工作人員賀薇琳介紹,村民耳濡目染,整體道德素質得到提升。六水溝村的變化,只是廣安市大力實施道德素質培育工程的一個縮影。
  • 鄉村振興_專題
    組織篇:「鋒領寧海」激發 鄉村振興「組織動能」 組織振興是鄉村振興的堅實基礎。今年以來,我縣始終堅持黨建引領,加強高素質專業化「三勇」鐵軍建設……【詳細】 組織篇:夯實基礎 激發鄉村振興內生動力 織振興是鄉村振興的政治保障,要實現「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必須著力推進組織振興……【詳細】 生態篇:繪製鄉村秀美底色
  • 鄉村文化振興如何做?重在知行合一
    ,鄉村文化振興是實現鄉風文明、生態宜居、治理有效的重要支撐。文化振興與產業振興、人才振興,乃至與生態振興、組織振興,都有千絲萬縷的關聯,不應該也不能夠分割開來,文化振興如果只是單兵作戰,那就成了無根之木、無源之水,是難以有大作為的。其次就是要認識到文化振興應該在突出本土性的同時兼具融合性。鄉村文化振興,振興的是當地鄉村的文化,而不是其他鄉村的文化。
  • 壽光市營裡鎮:再掀人居環境綜合整治熱潮,擦亮鄉村振興底色
    壽光市營裡鎮:再掀人居環境綜合整治熱潮,擦亮鄉村振興底色 2020-10-28 08:5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白山渾江:壯大綠色產業 擦亮美麗底色
    原標題:渾江:壯大綠色產業 擦亮美麗底色   漫步渾江,俯仰皆成美景。路過的小村都各有情懷,「一村一品、一村一景、一村一業」,百花開放、如詩如畫,令人沉醉。   渾然天成,江流不息。這是渾江區聚焦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戰略取得的豐碩成果。   而在鄉村振興的航線上,美麗鄉村正破浪前行。   推進融合,開展特色園區建設   美麗鄉村建設,關鍵要有支撐。   加快推進特色園區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