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渾江:壯大綠色產業 擦亮美麗底色
漫步渾江,俯仰皆成美景。路過的小村都各有情懷,「一村一品、一村一景、一村一業」,百花開放、如詩如畫,令人沉醉。
渾然天成,江流不息。近年來,白山市渾江區始終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依託長白山腹地中心城區的獨特優勢,全面建設「中國綠色有機谷·長白山森林食藥城」先行區,通過壯大綠色產業體系,助力美麗鄉村建設,加快城鄉融合發展,農村美、農民富、農業強的態勢逐步顯現。
寒冬時節,驅車穿行在渾江的山水之間,田園美景、阡陌交通、雞犬相聞……到處是一片繁榮興旺的景象。這是渾江區聚焦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戰略取得的豐碩成果。
而在鄉村振興的航線上,美麗鄉村正破浪前行。
推進融合,開展特色園區建設
美麗鄉村建設,關鍵要有支撐。
加快推進特色園區建設。渾江區農業資源豐富,近年來連續建設現代特色農業產業園、現代農業示範園區兩個園區。現代特色農業產業園位於紅土崖鎮、三道溝鎮,佔地2萬畝,產量超過1.35萬噸,產值1.3多億元,生產品種有中藥材、藍莓、大榛子、五味子、野生獼猴桃等。2018年成立以來,已完成投資1億元,完成特產作物種植1.1萬畝,吸引眾邦綠色食品公司、大潤現代農業有限公司、茂澤現代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綠興公司等企業投資興業。現代農業示範園區位於六道江鎮、七道江鎮,佔地面積1.1萬畝,產量2.2萬噸,產值6000萬元,生產的品種有黃瓜、西紅柿、茄子、芹菜、豆角、白菜、各類小菜及食用菌。園區始建於2012年,已有白山中天農業發展有限公司、大山合集團白山現代農業有限公司、白山元亨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等企業入駐。兩個園區的建設,充分吸納農村剩餘勞動力,逐步壯大「一谷一城」相關產業,持續增加農民收入。
全力推進特色旅遊業。農業與旅遊嫁接、文化和康養融合,是渾江旅遊創新發展的特色。結合紅土崖中草藥種植基地、龍山湖國家森林公園及龍崗山優勢森林、特色農作物資源優勢,積極引進吉林省神農投資有限責任公司等3家公司發展特色旅遊。以建成渾江區「一谷一城」先行區示範項目為目標,在裡岔溝村三社、滴臺村四社、白山1號公路紅土崖服務區,依託森林資源、林下經濟作物及道地藥材,建設深加工及農旅融合度假基地,積極推進項目前期手續,力爭儘快落地、達產、見效。
強化優勢,推進特色農業種植
美麗鄉村,農業是根本,特色是引擎。
推進特色農業種植,優化特色產業布局。全區形成了以六道江鎮、板石街道、紅土崖鎮為主的食用菌產業,以紅土崖鎮中藥材種植、三道溝鎮五味子為代表的中藥材產業,以紅土崖鎮、六道江鎮、七道江鎮為主的漿果產業。2020年,全區中藥材種植面積已達1.5萬畝,品種達30餘個,其中五味子5192畝、蒲公英765畝、返魂草739畝、威靈仙389畝、刺五加457畝等。
推動綠色農業轉型,扶持優勢產業發展。紅土崖鎮依託資源環境和農業產業優勢,大規模發展中藥材種植,今年新增藥材面積3340畝,百畝以上藥材基地達2518畝,有金蓮花、威靈仙、板藍根、返魂草、淫羊藿等幾十個種植品種。七道江鎮申報了長白山人參品牌原料基地認證,旱溝村已發展西洋參200畝。2020年,全區食用菌生產規模達到360萬袋,黑木耳、香菇、榆黃蘑等10餘個品種。另外,藍莓、草莓、樹莓等漿果產業逐漸形成種植規模,面積達4000畝,形成了優勢顯著的漿果特色產業。
如今,從春到夏、從秋到冬,具有鮮明長白山地域特色的道地中藥材、綠色果蔬、優勢食用菌、花卉旅遊等生態效益型特色農業,你方唱罷我登場,持續不斷地煥發出勃勃生機。到目前為止,渾江區通過打造特色產業集群,已形成「一村一品、一村一業」發展格局,全區特色種植面積達到4.5萬畝,百畝以上基地18個,規模化養殖場戶38個。特色農業,已成為支撐渾江美麗鄉村建設的強勁動力。
培育主體,打造區域公用品牌
鄉村的美不只是外在美,更要美在持續發展,美在有動力支撐,美在有深邃內涵。
美麗鄉村建設,農民是參與主體,是發展的最強動力。近年來,渾江區大力發展特色效益農業專業大戶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加快構建以農戶家庭經營為基礎、合作與聯合為紐帶、社會化服務為支撐的現代農業經營體系。在美麗鄉村建設過程中,千方百計調動各類經營主體積極性,發揮其推廣新技術、開拓新市場、打造新業態等方面的引領作用和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主力軍作用。加快培育新型職業農民,突出抓好農村富餘勞動力就業技能、創業能力培訓和勞務輸轉培訓,培育懂技術、善經營、會管理的新型職業農民。截至目前,全區共培育427戶農業經營主體,其中農民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259戶,種植養殖大戶59戶,農產品加工企業109戶。全區現有省級龍頭企業3戶,市級龍頭企業36戶。
美麗鄉村,需要高質量發展。品牌是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蝶變升級、提質增效的助推劑。
近年來,渾江區全方位提升「長白山」品牌知名度。突出抓好「白山藍莓」地理標識建設和渾江食用菌特色農產品優勢區建設,大力推進好水之林富硒黑木耳等地產品牌,全力打造弘源人參區域公用品牌,重點集聚優勢產業,優勢產品入駐企業公用品牌,塑造品牌靈魂,提升區域品牌知名度和社會影響力。今年主推的「白山水之林黑木耳」地理標誌證明商標,已上報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進行申報。全面培育紅土崖「藍銳藍莓」、二道溝「北五味子」、三道溝「鯉魚」、滴臺「蜂蜜」等符合申報條件的地理標誌產品。
健全機制,全力建設美麗鄉村
乾淨整潔是美麗鄉村的底色,生態環境是美麗鄉村的財富。
隆冬時節,走進三道溝鎮二道溝村,村容整潔,五味子、紅辣椒、紅菇娘如串串瑪瑙,分外耀眼,村民臉上綻放出幸福的笑容。走進村民譚東的家中,太陽能衛浴、節能爐灶、環保地熱、室內衝水衛生廁所,讓這個農村小家庭享受到城市生活的便利。「我們的生活好了,道修上了,不像以前都是『晴天灰、雨天泥』,環境好了,心情也格外好。」譚東笑著說,環境的改變,關鍵是區委、區政府大力推進實施的農村人居環境整治行動。
「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不僅是一次鄉村大清掃,更是一次鄉村治理方式的變革,是一次傳統觀念的提升,讓村民切身感受到美麗鄉村帶來的『甜頭』,進一步提升村民的幸福感、獲得感。」區政府有關負責同志說。
建設宜居環境。規劃建立長效保潔管理制度,有計劃、有步驟地實施,定期清理河沿岸、水域水面及周邊區域內的生活垃圾、建築垃圾和堆積物,加強河道巡查監測。
積極開展村莊清潔行動。以建立村屯糞汙集中收儲點為重點,推進養戶畜禽糞汙集中收儲。全區先後在14個畜禽養殖集中區建設永久畜禽糞汙收儲點,改變了散養畜禽糞汙無集中收儲設施的情況。
加強環境督促整改。做好黑臭水體及水源地周邊養戶的協同處置,積極與環保、鎮街配合,通過入戶指導、督促整改、推進地方政府責任落實等方式,推進相關區域的環境整治,先後與其他部門共同完成了紅土崖河、金坑河、黑沃子河、板石河、鹼廠溝河、通溝河等河道周邊中小養戶的畜禽汙染整治工作,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隨著,廁所革命、垃圾分類、汙水處理等難點上的全面攻堅,渾江農村人居環境實現了從「一戶美」到「一村美」、從「一處美」到「一片美」、從「各美其美」到「美美與共」的美麗蝶變。
深入開展文明村創建、積極培育農村新風尚。如今的渾江,不僅有小橋流水人家,村村還設有文化大院。通過定期開展多種多樣的活動,進一步凝聚了村民的發展共識,營造出良好的和睦氛圍。2020年,在55個行政村全部達到「達標村」基礎上,又創建了12個「標兵村」,14個「示範村」,1個省級美麗鄉村。同時,新增美麗庭院240個,乾淨人家600戶。
壯大綠色產業,擦亮美麗底色。今天的渾江,不僅保持了美好的生態自然風光,還迸發出了高質量發展的新動能。未來的渾江,必然是一幅人景相生、產居相融、文旅相合的優美畫卷。 (策劃:傅多強 曹夢南 畢瑋琳 文字統籌:曹夢南)
(責編:馬俊華、謝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