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臨洮縣:「三位一體」改革夯實鄉村振興基礎

2021-01-21 經濟網

臨洮縣峽口鎮党家墩村是當地有名的養牛大村,目前全村存欄量達到2680頭。家墩村村民柏東河說,以前他家裡主要養耕地用的黃牛,在合作社的帶動下,他開始養肉牛。雖然村裡養牛的農戶多,但大家並不擔心銷路。他們和村裡的鵬程合作社籤下了訂單,肉牛的收購價比市場價還要高一點。峽口鎮黨委書記楊天秀介紹到:「党家墩村的肉牛養殖業之所以發展迅速,主要得益於『三位一體』的推進作用。」

近年來,臨洮縣積極探索推行農民專業合作、供銷合作、合作金融「三位一體」的農村產業發展綜合改革,有效破解了產業發展、農戶增收、鄉村治理等難題,走出一條產業發展助力脫貧攻堅的路子,努力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夯實組織基礎。

完善組織體系築基礎

臨洮縣聚焦脫貧攻堅重點任務,從建強基層黨組織、做實集體經濟組織、創新治理方式等方面入手,進一步提升村級黨組織服務群眾、凝聚群眾的能力。

為了選好建強基層黨支部書記隊伍,該縣堅持按照「雙強四有」標準,從未就業大學生、農民專業協會(合作社)負責人、農村種養致富能手、轉業退伍軍人、回鄉創業人員等優秀黨員中選拔政治素質強、群眾基礎好、帶富能力強的擔任村黨支部書記。

時下正是葡萄成熟時節。在龍門鎮大寨子村姜維墩文化生態基地的葡萄採摘園裡,一串串晶瑩剔透、成熟飽滿的葡萄垂掛枝頭,吸引了不少市民和遊客前來採摘。遊走在葡萄園裡,空氣中瀰漫著甜甜的味道。遊客們穿梭在葡萄架下或採摘,或品嘗,或拍照,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笑容。

姜維墩文化生態基地的葡萄採摘園佔地120畝,有夏黑、藍寶石、陽光玫瑰等8個品種,種類多,口感好,滿足了不同顧客的採摘需求。每年8月初到10月底,縣域內外的遊客紛紛慕名而來,高峰時每天接待60多人採摘。

據基地務工的村民何寶全介紹,他在基地入股了9畝多土地,一年下來能分紅五千多塊錢,平時還在基地負責技術管理,一年下來也能掙個四、五萬塊錢。再加上媳婦打工掙的兩萬多塊錢,兩口子保本能收入差不多七萬塊。

一個山區的貧困村能靠葡萄增收,與村黨支部書記何永錄的帶動是分不開的。

今年53歲的何永錄是龍門鎮大寨子村走出來的致富能人,他擔任該村黨支部書記後一直尋思著如何讓鄉親們過上好日子。2017年秋天,臨洮縣科技局一位幹部來大寨子村考察後提議:這裡可以試種葡萄。當時村裡有村民在自家院子裡種著一兩株葡萄,但也是出於美化庭院需要,並沒想著靠葡萄增收。

試試看,沒準能成!抱著這樣的心態,何永錄和龍門鎮黨委書記杜玲專門去西安等地考察,何永錄還把田裡的土壤拿到相關單位進行化驗。結果出來後,何永錄心裡有了底:這裡適宜種植葡萄。

看準了方向,就要蹚出路子來。沒有技術,不會搭架,不會剪枝,那就學!派出有文化基礎的村民去西安市大荔縣學習,請來技術專家到葡萄棚裡手把手授課。山頭沒水,那就建個蓄水池,把水引到山頭來……

在何永錄的帶動下,大寨子村建成集中連片雙模鋼架大棚100座,8000立方米的大型蓄水池1座,果蔬保鮮庫3座,發展以葡萄種植為主,兼採摘、品嘗、體驗、加工為一體的現代休閒農業。帶動5個貧困村增加集體經濟收入16.84萬元,帶動222戶貧困戶增加收入23.32萬元。通過土地流轉帶動90戶群眾增加收入2.31萬元,為當地群眾提供就業崗位25個,實現務工顧家兩不誤。

據了解,目前臨洮縣共推選249名村黨支部書記擔任富民產業合作社、供銷合作社、農金室負責人,構建以村黨支部書記為核心、農戶全覆蓋參加、生資企業及其他市場主體參與的組織體系。

在此基礎上,持續推進農村信用體系建設,依託村級農金室對農民信用實行積分式管理,將農民遵守村規民約、整治環境衛生、調處矛盾糾紛等行為細化量化、納入信用積分,通過積分超市兌換、集體經濟收益分紅、發放貸款、產業扶持獎補等項目化、實體化的方式,讓農民直接獲得信用收益。全縣已建成積分超市112個,有3655名群眾兌現3.2萬積分的生產生活用品、價值2.43萬元。

構建服務體系促發展

臨洮縣以培育富民產業為導向,構建「生產、供銷、金融」三大服務體系,形成政府、企業、合作組織與農戶聯繫的橋梁紐帶。

隨著農村產業結構的變化,單一的種地收益有限,守著一畝三分地養家餬口難以為繼。峽口鎮普濟寺村種植大戶沈濤和妻子將種植的20畝蔬菜交給「聯合社」管理,夫妻倆則做起了蔬菜販運的生意,去年種菜收益14.5萬元,販運收入9.6萬元。「沒有聯合社,種菜都忙不過來,哪有時間販運蔬菜跑市場啊。」

沈濤口中的「聯合社」就是普濟寺村供銷聯合社。2017年11月,臨洮縣供銷聯社大膽創新,整合普濟寺村四家農業合作社資源資產,在全縣率先成立了村級供銷農民合作社聯合社,幫助農戶種地8000畝,為每戶「騰出」了1-2個勞動力,像沈濤夫婦一樣被土地「解放」的農民都獲得了新收益。

近年來,臨洮縣堅持合作社帶動,在每個行政村成立富民產業合作社,由村黨組織書記兼任理事長,作為村集體經濟經營管理的主體,按照「一戶至少一人」的原則吸納群眾加入。充分發揮農業機械化在農業生產中的作用,按照「機械入股、統一派工、單機核算、定點維修」的發展思路,在各鄉鎮組建成立農機服務隊,由村黨支部書記兼任農機服務隊隊長,為群眾機耕機播農作物,釋放勞動力參與到其他多元領域經營,從而實現增收元。

與此同時,搶抓國家實施供銷合作社綜合改革的機遇,組建縣級新供銷物流服務有限公司,在各鄉鎮組建供銷社有限公司,每個行政村組建村級供銷合作社,實現了供銷合作組織行政村全覆蓋,全力打造「縣供銷公司+供銷聯盟+村級供銷合作社」的供銷服務體系,為推進「三位一體」綜合改革搭建重要平臺。

搭建服務平臺強支撐

臨洮縣圍繞打通服務群眾「最後一公裡」,建立線上社會化公共服務平臺,為群眾生產生活全過程開展線上、線下便捷高效服務,有力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農村發展。

運用網際網路+、大數據、支付寶等新技術和國家政策導向,依託阿里巴巴釘釘系統搭建了數字臨洮2.0—線上社會化公共服務平臺,打造集農業生產、教育醫療、金融服務、基層組織、政務服務、法律諮詢等於一體的線上組織體系和農資配送、上門服務、金融授信等線下服務體系,切實讓群眾足不出戶能辦事、辦成事,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搭建了良好的技術平臺。

峽口鎮党家墩村村民師海彥在手機上下載使用這一平臺後,感覺十分便利:「以前我們買肥料、種子,需要開上三輪車去新添鎮,費時費事。現在好了,手機上點幾下,貨就送到家門口。」  党家墩村村民張富強說,他去年第一次通過手機買肥料,比市場價便宜,關鍵能確保是真貨。

今年以來,這一平臺更是幫了臨洮群眾的大忙——坐在家裡就能輕鬆下單,實現了疫情防控和春耕備耕兩不誤。

為了進一步拓展數字臨洮2.0—線上社會化公共服務平臺功能,該縣成功引入了阿里巴巴、雲天化集團、螞蟻金服、農商銀行、郵政儲蓄銀行等市場主體,為群眾提供農資直供、平價蔬菜配送、種養技術指導、融資貸款等「一站式」服務。精心錄製各類技術培訓、中小學課程、人文歷史當地風情等課程視頻,創新開展網上技能培訓,形成一套完整的中小學優質視頻課資源,不斷豐富群眾文化生活,有效提升群眾幸福感和滿意度。

同時,在服務平臺上建立金融業務埠連結,搭建政府與地方商業銀行、網際網路金融機構合作機制,按照「一次核定、餘款控制、周轉使用、隨用隨貸」的原則,開展以「整體授信、農戶聯保」模式為主的「聯保貸」業務,著力破解了農民融資貸款難題,走出了一條平臺「牽線」、金融部門「搭臺」、群眾「唱戲」、促進鄉村振興的新路子。(王亞海  李振興)

相關焦點

  • 甘谷勞務輸轉夯實鄉村振興基礎
    轉移就業專責組圍繞「勞務輸轉促增收、技能培訓提素質、扶貧車間擴就業、鄉村公崗保兜底」的工作思路,積極拓寬「內轉」就業渠道,多措並舉實現貧困勞動力就地就近穩定就業,鞏固提升脫貧攻堅成果,夯實鄉村振興基礎。
  • 發展鄉村旅遊 夯實鄉村振興基礎
    近年來,潛山市大力發展和推廣鄉村旅遊,以鄉村旅遊帶動鄉村設施、生態文明等各項建設,走出了一條現實有效的鄉村旅遊發展路徑,夯實鄉村振興戰略基礎。「江淮第一山」天柱山,通過實施基礎建設提升工程,以龍頭景區帶動周邊旅遊資源開發,A級景區由2015年12家發展到17家,農家樂由102家發展到315家,爭創省旅遊鄉鎮9個、省旅遊示範村21個、全國鄉村旅遊重點村2個,形成4條鄉村旅遊示範帶,成功以景點旅遊帶動全域旅遊。
  • 夯實檔案基礎 為鄉村振興鑄魂固基
    近年來,區檔案館大力推進農村檔案提升工程,夯實農村檔案基礎,為柯橋區鄉村振興貢獻力量。  據介紹,區檔案館在摸清全區歷史文化村落底數基礎上,主動徵集各類原生態檔案,積極為具有歷史文化價值的建築、民宅、村落等建檔,及時收集保存反映鄉村歷史文化變遷的家譜族譜、名人實物、地方曲藝等檔案資料。
  • 高臺縣「四向發力」夯實鄉村振興發展基礎
    全縣圍繞落實黨建引領鄉村振興重點任務,以推進「四抓兩整治」措施為抓手,著力在組織設置、集體增收、陣地建設、村幹部待遇保障等方面下功夫,不斷夯實鄉村振興發展基礎。優化組織設置「添動力」。積極將有條件的村黨支部升格為黨總支,依託本村專業合作社、產業基地、示範園區、「扶貧車間」等設置產業型黨支部,推動農村黨組織建設與產業發展深度融合,目前已建立產業型黨組織9個,設置產業黨小組95個,培樹黨員致富帶頭人834名,打造黨群共富產業區430個,累計帶動1.6萬多戶群眾創業致富,有力夯實了鄉村振興的組織基礎。壯大集體經濟「增實力」。
  • 臨洮縣漫窪鄉:「三法」助推新時代文明實踐_甘肅_區域_經濟網_國家...
    今年以來,臨洮縣漫窪鄉穩步推進各行政村規範設置村規民約,組織鄉村幹部深入推進農村精神文明建設「八個一」示範工程,以美麗鄉村建設為主題,以「鄉風民風美起來、人居環境美起來、文化生活美起來」為目標,努力推動群眾思想觀念轉變、行為習慣改善、文明程度提升,為開創全鄉農村精神文明建設工作新局面夯實了良好的思想道德基礎。
  • 臨夏市折橋鎮發展特色農業產業 夯實鄉村振興基礎
    臨夏市折橋鎮發展特色農業產業 夯實鄉村振興基礎 2020-12-18 19:3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劉非到雙峰調研: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 大力夯實鄉村振興基礎
    劉非到雙峰調研時強調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 大力夯實鄉村振興基礎華學健參加紅網時刻婁底12月11日訊(通訊員 鄒武雄 彭敏)12月10日下午他強調,要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進一步完善防止返貧監測和幫扶長效機制,以壯大扶貧產業為抓手,大力夯實鄉村振興基礎,實現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市委副書記華學健參加。
  • 夯實「五個振興」實現鄉村振興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推進鄉村振興,關鍵是要抓實產業振興、人才振興、文化振興、生態振興、組織振興「五個振興」。這「五個振興」是鄉村振興的「五駕馬車」,是實現鄉村振興的「五張藍圖」。抓好「五個振興」,鄉村振興就指日可待,但關鍵是要抓落實,深入推進「五個振興」。  夯實「五個振興」,要建強執政骨幹。
  • 三向發力 夯實基礎 望江縣多舉措振興鄉村產業發展
    三向發力 夯實基礎 望江縣多舉措振興鄉村產業發展 2020-09-21 09:59:18   來源:安慶新聞網
  • 21社論:夯實農業生產基礎 推動農業農村現代化建設
    來源:21世紀經濟報導原標題:夯實農業生產基礎,推動農業農村現代化建設在日前召開的中央政治局會議上,在部署明年經濟工作時要求夯實農業基礎,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做好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但是,更重要的是世界正面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國內外形勢複雜變化,中國要把握髮展主動權,就必須夯實農業基礎,守好「三農」這個戰略後院。
  • 安慶望江縣「三向發力」夯實鄉村振興產業發展基礎
    安慶望江縣堅持「三向發力」, 著力夯實鄉村振興產業發展基礎。目前,全縣有各類農民專業合作社770家,家庭農場註冊登記1126家;建有省級休閒農業示範點1個、市級14個;省級「一村一品」專業示範村5個、市級40個。
  • 產業振興是鄉村振興的基礎
    鄉村振興當地幹部滿心想做些事情,自然資源也有,可是沒人沒資金沒項目,心有餘而力不足。 前不久,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山東代表團的審議時指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一篇大文章。中國要強,農業必須強;中國要美,農村必須美;中國要富,農民必須富。農業強不強、農村美不美、農民富不富,決定著全面小康社會的成色和社會主義現代化的質量。
  • 最美鄉韻屬狄道——臨洮縣洮陽鎮雙聯村發展鄉村旅遊見聞
    最美鄉韻屬狄道——臨洮縣洮陽鎮雙聯村發展鄉村旅遊見聞 2020-12-16 16:3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產業振興是鄉村振興的基礎 要從四方面措施推動落實
    農業農村部副部長餘欣榮(張馨 攝)  9月29日,國新辦舉行《鄉村振興戰略規劃(2018-2022年)》發布會,農業農村部副部長餘欣榮在回答記者提問時表示,鄉村振興,產業振興是基礎。產業能否科學合理順利振興,決定了鄉村全面振興能否實現。《規劃》圍繞著鄉村產業振興提出了28項重大工程、重大計劃和重大行動。今後,我們要緊緊圍繞這「三個重大」,來動員和組織方方面面的力量,把鄉村產業發展好,重點在四方面推動落實:  一是堅定不移地夯實農業基礎。
  • 臨澤板橋鎮:黨建引領謀發展 夯實基礎促振興
    通過機構改革、幹部調整、輪崗交流、跟蹤培養等措施,加大優秀年輕幹部和「三方面」幹部選拔使用力度,抓住村「兩委」換屆契機,大力選拔思想政治素質好、道德品行好、帶富能力強、協調能力強,公道正派、廉潔自律,願幹事、真幹事、幹成事,熱心為群眾服務的優秀人員進入村「兩委」班子,鍛造引領鄉村振興的班子隊伍。  著眼創建提標整頓三個重點,不斷築牢戰鬥堡壘。
  • 夯實根基方能振興騰飛——「鄉村振興與縣域經濟發展」研討會研討...
    一靠制度,二靠投入◎脫貧攻堅築實鄉村振興基底,鄉村振興激發脫貧攻堅能效◎在鄉村振興戰略提出之後,新型城鎮化應著力實現城鄉互動發展◎鄉村振興的核心是產業興旺,這個產業不僅僅是農業,而是整個縣域的產業鄉村振興一靠制度二靠投入
  • 聚焦聚力「五大振興」 奮力推動鄉村振興
    」 奮力推動鄉村振興       本報訊 (記者 焦同帥)在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中,鄄城縣著眼鄉村振興目標任務,聚焦聚力「五大振興」,奮力開啟新時代鄉村振興新篇章。   推動產業振興,培育鄉村發展新動能。鄉村振興,產業興旺是重點、是基礎。鄄城縣始終堅持質量興農、綠色興農,以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加快構建現代農業產業體系、生產體系、經營體系。不斷深化農村土地制度改革,積極探索土地經營新模式,鼓勵農民將土地經營權流轉到家庭農場、專業合作社及種植大戶手中,逐步實現區域化布局、規模化生產。   推動人才振興,激發鄉村發展新活力。
  • 甘肅臨洮漸興「智慧農業」 務農不再「苦力+蠻力」
    7月中旬,中新網記者走訪甘肅省定西市臨洮縣新添鎮孫家村的智慧農場。圖為現代農業技術集成示範基地。 張婧 攝中新網蘭州7月12日電 (張婧)孫春勝家住甘肅定西市臨洮縣新添鎮孫家村,世代「莊稼漢」的他說,務農從「下苦力、使蠻力」,逐漸轉變為「數位化、輕易化」。
  • 張曉強到陸豐海豐調研脫貧攻堅、鄉村振興和農業生產等工作
    張曉強到陸豐海豐調研脫貧攻堅、鄉村振興和農業生產等工作時強調 盡銳出戰決勝脫貧攻堅 全力以赴推進鄉村振興 2月27日,市委書記張曉強深入陸豐市、海豐縣部分鎮村、農業龍頭企業與農業基地,調研鄉村振興、脫貧攻堅和農業生產等工作,強調要統籌做好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各項工作
  • 狄道鄉韻引客來——臨洮縣洮陽鎮雙聯村發展鄉村旅遊見聞
    原標題:【全省鄉村旅遊示範村】狄道鄉韻引客來——臨洮縣洮陽鎮雙聯村發展鄉村旅遊見聞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 崔銀輝 通訊員 劉雪梅 吳瑾凜冽冬日,走進臨洮縣洮陽鎮雙聯村,舊農具、老物件掛滿牆壁,馬家窯彩陶模型遍布村子角落,如同一處開放的民俗博物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