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鱷龜、拿蜥蜴、摸蟒蛇 這次順義科學小記者活動「不一般」

2020-12-18 瀟湘晨報

攝影/張星海

10月24日,由順義區科協主辦、北京科技報社承辦的,2020年順義科學小記者第五期活動,走進了位於高麗營鎮的MK·魔界爬行動物主題樂園(以下簡稱魔界樂園)。在這座爬行動物科普樂園當中,小記者們不僅近距離的觀察蜥蜴、變色龍、鱷龜等爬行動物,與鸚鵡等鳥類零距離接觸,甚至還親手觸摸了蟒蛇,MK魔力自然的老師們給小記者們上了一堂生動直觀的自然科普體驗課。

◆ ◆ ◆

創新互動體驗 與動物零距離接觸

與傳統的動物園偏重於參觀遊覽不同,魔界樂園主打是互動與體驗。得益於魔界樂園的布局,在這裡,小記者們與動物接觸的距離,最近的距離還不到一米,不少動物甚至伸手可及,投餵動物也就自然而然的成為了一種體驗與樂趣。

走進魔界樂園,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哺乳動物養殖區,這裡也叫互動投餵區。包括鴕鳥、狐狸、駱駝、犛牛、矮馬、梅花鹿在內,這裡一共飼養了10多類100多隻哺乳動物。

另一方面,儘管鴕鳥、駱駝、狐狸等動物對於人們來說並不陌生,但他們也有許多"不為人知"的小秘密。

魔界樂園科普教員凱文老師介紹說,鴕鳥雖然是鳥類,但實際上它更加善於奔跑,速度可達每小時80公裡,也是世界上最大的不會飛翔的鳥類;駱駝的駝峰與健康程度息息相關,但它也是個不折不扣的大胃王,一次飲水就可以達到40公升左右;狐狸是犬科動物,但它具備很多貓科動物的特徵,這也是狐狸更加"狡猾"的原因之一........

除了飼養的哺乳動物以外,小記者們在魔界樂園還零距離接觸了鸚鵡和節肢動物;走進鸚鵡樂園,上百隻鸚鵡在身邊圍繞飛翔,還不時落到手臂和肩膀上,展現了人鳥共生的生態場景。而諸如馬陸、蠍子、蜘蛛等節肢動物也可以進行真實觸摸,甚至可以拿在手中,進行一番別樣的體驗。

◆ ◆ ◆

首堂北京原生態蛇類科普課開講

如果說互動體驗是魔界的"拿手好戲",那麼爬行動物館則是魔界的"鎮店之寶"了。魔界樂園園長、MK魔力自然創始人王鯤鵬介紹說,包括蛇、蜥蜴、烏龜在內,目前園內共飼養了300多種爬行動物,也是展覽和參觀的核心部分。他們當中有不少都是珍稀的物種與品種,甚至創下了世界紀錄。

▲小記者觸摸體驗蟒蛇

來到蛇類展區,王園長為小記者們進行了一場別開生面的"蛇類科普課"。這也是首堂北京原生態蛇類科普課。據了解,北京地區目前已知蛇類有兩科六屬十三種。而這其中,毒蛇的種類就有四種,例如短尾蝮蛇。在傳統印象中,人們往往認為北京地區蛇類數量不多,但實際上,近年來隨著生態環境的改善,北京郊區的蛇類數量也在逐年遞增當中,每年都有被毒蛇咬傷甚至致死的案例,這應該引起足夠的重視與關注。

烏龜是爬行動物的代表,也是世界上最古老的爬行動物之一;走進龜類動物展區,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一隻體型巨大的鱷龜。王園長介紹說,這隻鱷龜是原種真鱷龜,原產地是北美,也是魔界樂園的鎮園之寶。相比其他龜類,它們體型龐大,種群歷史悠久,是人類已知現存最原始的龜種。"最讓人驚嘆的是,鱷龜有超強的咬合力,成年大鱷龜可以輕鬆咬碎幾噸重的物品,這是連百獸之王老虎也難以媲美的。"

蜥蜴是目前世界上廣泛存在的爬行動物,而從外形上來看,蜥蜴也的確像縮小版的恐龍,但實際上,蜥蜴並不是恐龍的後代,相反的是,它還是恐龍的祖先。從體型較小的守宮蜥到阿根廷泰加蜥,目前在魔界爬行館內,蜥蜴的品種已經達到了30多種,其中不少還是稀有的品種,實屬"難得一見"。

◆ ◆ ◆

開拓全品類自然博物科普

參觀結束以後,小記者們在北京科技報社資深記者趙天宇的帶領下,採訪了魔界樂園園長王鯤鵬進。隨後,趙天宇為小記者們帶來了新聞寫作培訓課。趙老師結合參觀實際內容,融合新聞寫作方法與技巧,點撥小記者們,提高寫作能力,並帶領小記者們進行現場創作,同時對小記者們寫作的具體內容進行了指導。

成立於2016年的魔界爬行動物主題樂園,是順義區首家爬行動物科普展館,佔地140畝,也是國內唯一一家以科普爬行動物知識、傳播爬行動物文化,集旅遊,觀賞,度假,餐飲,購物於一體的主題親子公園,2020年納入北京市中小學社會大講堂資源單位。

▲新聞寫作培訓課現場

據魔界樂園園長,MK魔力自然創始人王鯤鵬介紹,創辦動物園也是自己從小的夢想之一,也正是在探訪動物的過程當中,他看到了不少兩棲動物、爬行動物頻林滅絕,或者棲息地生態環境惡化,為了保護生態環境,做好科普教育,他和幾位志同道合的動物愛好者一拍即合,做出了創辦動物園的決定。2016年,魔界樂園正式成立,而魔界正是"富有魔力的生物世界"的簡稱。

經過幾年的建設與發展,目前魔界樂園內一共飼養了動物500多隻,其中爬行動物的數量就超過了300隻,有不少動物都是國家二級保護動物和瀕危物種,並有若干種在已知範圍內,體型年齡世界排名第一的物種。此外,魔界樂園還建有世界唯一原種真鱷龜展廳,和全國唯一的墨西哥全物種保育基地。

在科普教育方面,近年來,魔界樂園積極開拓科普教育資源,傳播爬行動物文化,成立了國內首個以爬行動物為主題的科普教育基地,面向青少年階層的泛自然科普教育品牌——MK魔力自然也在今年年初誕生。近幾個月以來,MK魔力自然已走進多家社區與校園,進行了數十場動植物科普課程的宣講。

"作為私人動物園,我們不僅希望提升遊客數量,也會著重在展覽展示以及全民科普等方向上做文章,最終打造一個全品類的自然博物交流園地"王鯤鵬透露,未來魔界樂園還將增加軟體動物、魚類動物展區,並與更多中小學展開合作,推廣自然動物科普教育。

據了解,此次順義科學小記者活動,是2020年系列活動當中,首次來到科普教育場所,進行實地探訪與體驗,也是前期線上新聞採編課程學習的一次"實戰演練"。後續小記者活動有望走出順義區,探訪更多京城科普場館與場所,提高採寫能力的同時,掌握科學思維,全面提升科學素養與能力。

本期編輯:北京科技報 李荔

【來源:順義科普365】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90後網上開店售蜥蜴等爬蟲 稀有品種價值百萬
    去年炒股賺10%的人打著燈籠都難找,而今一隻名貴的龜、一條「漂亮」的蟒蛇、一隻瘦長的蜥蜴,養一年價格就能翻番,甚至升值五六倍。日前發生在網絡社區裡的一次寵物交易引起了不少網友熱議,記者通過調查,接觸到了一個新群體——爬行動物愛好者。
  • 90後網上開店售蜥蜴等爬蟲 稀有品種價值達百萬
    去年炒股賺10%的人打著燈籠都難找,而今一隻名貴的龜、一條「漂亮」的蟒蛇、一隻瘦長的蜥蜴,養一年價格就能翻番,甚至升值五六倍。日前發生在網絡社區裡的一次寵物交易引起了不少網友熱議,記者通過調查,接觸到了一個新群體——爬行動物愛好者。    一隻龜引來百人「競拍」    「美洲大鱷龜,一年前剛買的,能吃能喝可歡了。現在體重長到5斤多了,並且身上長了一層綠毛。1600元急轉,有要的沒?」
  • 這次國內爬寵法律有多少變化就在這6點 ,開放還是止步?
    鱷龜新保護等級目前不明。不管是大鱷龜還是小鱷龜等級都變成了「暫緩核准」。和它們一樣的貌似還有珍珠鱉和一些不明蛇類。總不會以後鱷龜也不讓養了吧…… 6.草龜花龜新保護等級為國家 2 級保護動物!就是以後理論上養烏龜和養陸龜一樣!
  • 迫於「愛心」收容鱷龜 動物園:不是每種都要保護-動物,動物園,生物...
    「鱷龜、夜鷺等動物在上海的數量已偏多,為了生態系統健康、平衡,需控制數量。」記者從野生動物保護部門獲悉,近年隨著市民野生動物保護意識的提高,參與野生動物救護的市民越來越多。但由於部分市民缺乏科學的野生動物救護知識而盲目救護,使得一些野生動物反而受到了傷害,甚至影響了生態系統健康發展。 放生鱷龜破壞生態系統 對鱷龜的救護是令野生動物保護部門頭疼的事情之一。
  • 科莫多龍和鱷龜誰更厲害?為什麼?
    那麼,科莫多巨蜥與鱷龜誰更厲害呢?我們一起來探討一下這個問題。首先,我們來看一下科莫多巨蜥科莫多巨蜥又稱科莫多龍,它是現存的生物中與恐龍長得最像的動物。科莫多龍是現存最大的蜥蜴,而且也是最兇猛且殘忍的蜥蜴,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科莫多龍除了捕獵其他動物外,在食物匱乏的季節,它甚至連同類都吃,也就是說科莫多龍屬於機會主義者,只要是肉它統統不會放過,哪怕是腐肉。
  • 兩米蟒蛇驚現淮河岸邊 確定為外來物種緬甸蟒
    接警後,民警很快趕到了現場,通過初步查看,這條蟒蛇應該是一條緬甸蟒,年齡在兩三歲的樣子。「報警人是淮河岸邊的遊泳愛好者,他們遊泳上岸時,在莊稼地裡發現這條長兩米多的蟒蛇,非常害怕,於是報了警。」胡金峰告訴記者,民警趕到現場時,蟒蛇還在地裡沒有爬遠,初步判斷是從河裡爬上來覓食的,民警利用捕蛇夾將蟒蛇捉進麻袋,然後送到了張公山動物園。
  • 第四屆北京順義冰雪溫泉歡樂季 親子主題活動「探秘順義」
    2019年1月28日,第四屆北京順義冰雪溫泉歡樂季親子主題活動「探秘順義」迎來了孩子們的歡聲笑語。寒冷的天氣無法阻擋孩子們的熱情,在順義旅遊委的周密安排及熱心家長的全力參與下,趣味盎然的活動讓孩子們收穫了一份從自然到人文的難忘之旅。
  • 記者暗訪鄭州寵物市場 另類動物種類繁多不少外來物種
    當時戰鬥員趕到現場後,只顧忙著滅火,不知道這戶居民家裡養著另類寵物。後來,那些動物跑出來後,戰鬥員用手一摸,才知道是蛇,「嚇一大跳。」  原來,這戶居民家養的就是另類寵物,有蛇和蜥蜴。  有關這事,據該小區當時圍觀的居民們說,他們都不願意這戶居民養這些另類寵物,因為蛇和蜥蜴畢竟都屬於冷血動物,再是寵物,也存在不安全因素,而且小區裡孩子多,萬一刺激住這些動物,孩子被嚇到咋辦?   故事二:喜歡蜈蚣的兒子和怕怕的母親  "媽,你要有心理準備,我這次從上海要帶條20多釐米長的蜈蚣回家。"電話那端傳來兒子的聲音。
  • 順義親子好去處:義大利農場、魔界爬行館,近距離接觸珍稀動物!
    義大利農場和魔界爬行館都在順義,挺適合帶孩子玩一天,上午先去義大利農場玩半天,中午在那吃頓西餐,下午再去高麗營的魔界爬行館,兩地車程十多分鐘。義大利農場小動物園不收費,自己能帶蔬菜喂。遊樂場收費有通票和單次項目。
  • 筆架山公園蟒蛇嚇人 專家稱一般不襲擊人
    深圳新聞網訊 (記者 馬培貴 實習生陳智
  • 寮國的菜市場,蜂蛹鳥肉不算什麼,見過蟒蛇不?
    導語:寮國的菜市場,蜂蛹鳥肉不算什麼,見過蟒蛇不?相對於我國豬肉類的普遍性,在這裡甚至還有蟒蛇肉以及鳥肉,不過小販都會將皮毛處理乾淨,再一一切成段售賣,食客只需要購買後,簡單的清洗一遍就可以下鍋做成菜餚,除此之外,這裡的螃蟹也是綁好的,隨手一提就可以拿回家。
  • 「鱷龜FAQ」鱷龜入門三十二問!
    鱷龜:是現存最古老的爬行動物,世界最大的淡水龜之一、有淡水動物王者之稱,分為兩大種類,俗稱大鱷與小鱷。大鱷又名真鱷龜(產自北美洲美國東南部),小鱷又名擬鱷龜,有四個亞種,分別是北美、佛州、南美、中美。大鱷龜上頜似鷹嘴狀,鉤大,小鱷龜上頜似鉤狀,但鉤小。大鱷龜能扭頭突然襲擊其它動物,小鱷龜能連同身體扭頭轉向尋找攻擊目標,甚至追咬。⒉嘴部,大鱷龜的嘴部比小鱷龜的要長,舌頭為紅色的結構,小鱷龜則沒有這些特徵。⒊背甲,大鱷龜的背甲甲峰很明顯,而小鱷龜的甲峰則不明顯,近乎平背,背甲看起來比較圓。
  • 養龜小知識:你是如何管理鱷龜的?
    不同大小規格的龜要分池養,不可混養,以免大龜搶食而致使小龜吃不飽而影響生長,甚至大龜吃掉小龜(2)定點、定時、定量投飼自然條件下養鱷龜,冬季不餵飼料,初春開始飼餵,每天1次,初冬也餵1次,飼餵時間均在中午
  • 順義親子好去處!大草坪、迷你動物園,體驗手工樂趣!
    義大利農場位於順義馬坡鎮白各莊,有大草坪、迷你動物園,上午先去義大利農場玩半天,中午在那吃頓西餐,下午再去高麗營的魔界爬行館,兩地車程十多分鐘,挺適合帶孩子玩一天。下午可以去魔界爬行館,有蜥蜴、鱷龜、鱷魚等等甲殼蟲科普,還有好多珍稀動物,室外的有大陸龜駱駝也挺不錯。冬天想帶孩子來義大利農場玩的話,和魔界爬行館一同玩耍更合適,或者配合周邊景點,玩上一天,讓孩子近距離接觸神奇的動物,暢快的跑一跑。
  • 國家「星火計劃」:美國鱷龜在瓊海試養成功
    2002年10月15日10:44  新華網   粗看酷似鱷魚,細看則像烏龜,這隻重達7斤的奇特動物,是記者這批鱷龜自去年10月從廣西引進海南後,如今已在瓊海試養成功。  據海南日報報導,這種鱷龜原產中美洲和北美洲,又叫小鱷龜,最大可達10斤—20斤。它保持了原始龜的初始特徵,性兇猛,貪食,但飼養中未見咬人致傷。鱷龜以其體壯多肉而聞名,故又稱為肉龜。
  • 這個新開的魔界樂園不尋常
    這次她們去的,是才剛開業沒多久的「MK·魔界」爬行動物主題樂園。在這裡不僅能夠近距離地觀察蜥蜴、變色龍等,甚至還能親手觸摸一下蛇,是不是聽起來就超刺激?    每到周末,各!種!摸!    經朋友介紹,我帶著Suzy去了位於順義的MK·魔界爬行動物主題樂園,沒想到一見鍾情。
  • 藍舌蜥蜴生了8隻小「藍精靈」!
    飼養員董軍輝介紹,這8隻小藍舌是在8月2日出生的,他夜班巡視時偶然發現8隻小藍舌鑽破了硬硬的蜥蜴蛋殼,一個個探出了小腦袋。剛出生時,小藍舌張開小嘴巴如同嗷嗷待哺的小鳥,等待飼喂。「由於成年藍舌蜥蜴在繁殖期內對溫度、溼度等外界環境要求非常高,人工飼養很難做到實時調整各種變數,所以繁殖率很低。這是第一次成功繁殖。」
  • 寵物推薦——鱷龜(二)
    形態特徵:這是四個亞種中最常見的龜種,市面上常見的大部分擬鱷龜也是這個品種。頸部突出的肉瘤。甲殼略微凸起,背部有鋸齒狀邊緣,呈方形,顏色較深。甲殼的形狀一般是前窄後寬。第三椎骨護罩的寬度小於整個背甲寬度的三分之一,比第二肋骨護罩的寬度窄。腹甲首頁長度不應超過其背甲的40%。頭短,口鼻尖,上下頜通常有黑色條紋。幼龜甲殼一般為黑色或深褐色,成年後變為褐色和灰褐色。
  • 市民欲放生鱷龜 動物園滿了!專家:會破壞生態 建議食用
    封面新聞記者 楊力 見習記者 王皓 攝影報導一隻長滿鋸齒、四肢粗大、形似鱷魚的「怪烏龜」,意外與市民汪先生「結了緣」。但沒成想,這個花了300元救下龜,卻給他帶來不小的麻煩:放生沒路,送養沒人收,自己更沒時間養。11月8日中午,汪先生打進本報熱線求助,希望為這個小傢伙找個靠譜的新家。
  • 小記者趣味探索科學奧秘
    近日,永報小記者們來到永康日報科學實驗室,通過生動形象的實驗了解其中蘊含的科學原理。課上,他們興致高漲;課後,他們收穫滿滿。有趣的大氣壓10日,我和我的小記者朋友來到永康日報大樓五樓探索「杯」的奧秘。可惜「好景不長」很快就下課了,我們戀戀不捨地離開了科學實驗室。這次活動讓我們領略了大氣壓的奧秘,對科學的了解更近了一步。本報小記者 傅華登氣球與瓶子的秘密18日,我們在永康日報的科學實驗室裡做了三個有趣的小實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