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南是一座歷史悠久的文化古城,那裡不僅風景秀美,而且名勝古蹟也特別多。比如趵突泉、千佛山,還有大明湖等,所以濟南還真是個很值得一遊的地方。
按說在清朝皇帝中,頂數乾隆最喜歡四處旅遊。像泰山、孔廟、五臺山等都留下了他的足跡,煙花三月下江南更是他樂此不疲的大遊行活動之一。可是他卻多次經過濟南而不入,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
(孝賢皇后復原圖)
其實這一切都和一個女人有關。
當然,這個女人絕不是「大明湖畔的夏雨荷」,而是乾隆皇帝的原配妻子孝賢皇后富察氏。
乾隆十三年,乾隆出巡山東,孝賢皇后隨駕同行。
在出行之前,乾隆和孝賢皇后曾有過一個約定,那就是要陪孝賢皇后去泰山還願。
據《清實錄》記載,乾隆東巡山東的諭旨,早在乾隆十二年6月便向臣民頒布了。
誰知就在那年除夕,乾隆和孝賢皇后所生的皇七子永琮染痘疫夭折了。
這已經是孝賢皇后第二次承受喪子之痛了。儘管乾隆破例以太子的喪葬禮儀安葬了永琮,但是原本身體羸弱的孝賢皇后還是沒能承受住打擊,病倒在床了。
本來,出巡山東的時間定在乾隆十三年2月初4,但是乾隆看到孝賢皇后的精神和身體都差強人意,因此也頗為猶豫,不知道她能不能隨駕出巡。
好在有御醫的精心調理,又有乾隆的關心,孝賢皇后的身體和精神漸漸有了起色,這讓乾隆頗感欣慰。
就在出巡之前,孝賢皇后對乾隆說,雖然此次東巡是奉皇太后之命,不過她在病中的時候,夢到了碧霞元君召喚她。夢中,她還向碧霞元君許願,病好後一定要親自到泰山還願。
乾隆聽了非常高興,因為去泰山祈福本來就在日程之中。所以他不僅答應了孝賢皇后的請示,而且還表示到時候他也要去碧霞宮為皇后拈香祈福,祝願碧霞元君保皇后身體康健,早日再誕下龍子。
出巡路途遙遠,乾隆一行人一路上除了在河間府的行宮稍有休整,此後都風餐露宿,頗為勞累。而且孝賢皇后還要侍奉皇太后,更是辛苦。
(乾隆畫像)
在抵達曲阜的時候,正好趕上了孝賢皇后36歲的生日。
乾隆又在御幄中設宴,為孝賢皇后慶祝生日。
這一天孝賢皇后不僅要帶著公主、福晉還有命婦們給皇太后行禮.而且還要接受隨扈的王公大臣及公主、福晉和命婦們的慶賀。光是應付這些繁文縟節,已經讓孝賢皇后的身體疲倦不堪了。
直到車馬勞頓,過了泰安後,乾隆一行人才算撤掉了行幄,住進了位於濟南城東,靠近大明湖畔的行宮。
第二天一大早,孝賢皇后便要隨奉皇太后登泰山,且這天皇太后和乾隆興致極高。他們一路上在玉皇廟、東嶽宮、朝陽洞等處都拈香行禮,特別是在碧霞宮,乾隆和孝賢皇后還駐留了很長時間。
其實,這個時候的泰山還冰雪未融,天氣十分寒冷。再加上累日操勞,身體本就羸弱的孝賢皇后自泰山回來後,便受了風寒,病倒在了行宮。
孝賢皇后病倒後,一再請求乾隆不必管她,先率眾人按原計劃迴鑾。
但是乾隆情深意重,又想著孝賢皇后只是偶感風寒,應該數日便能痊癒,所以他帶著眾人在濟南城內停留了幾日,以便孝賢皇后調養身體。
好在經過幾日調理,孝賢皇后的病勢得到了控制。
為了讓乾隆早一點迴鑾處理政務,孝賢皇后強打起精神,隨乾隆繼續奉皇太后迴鑾。
乾隆也考慮到孝賢皇后身體未愈,將原本要從陸路回京的計劃,改為了水路。可惜就在御船行至德州的時候,孝賢皇后的病勢突然嚴重,竟於當夜病崩了。
孝賢皇后的離世,讓乾隆一方面感覺到他最愛的女人從此與他陰陽兩隔,另一方面他也感覺到他最美好的時光都隨著孝賢皇后的離世而遠去了,這愈發讓乾隆悲痛到不能自抑。
說起來,孝賢皇后和乾隆可是少年夫妻,那時候乾隆還是寶親王,而孝賢皇后也才15歲的模樣。
乾隆是個筆墨皇帝,喜歡吟詩弄月。而孝賢皇后不僅能與他多有唱和,還寫得一手連雍正都非常稱道的書法。
最為難得的是,後宮嬪妃多以色事人。但在乾隆的眼中,孝賢皇后固然「姿容窈窕」,但她不僅能替乾隆分憂解勞,而且溫柔賢淑,善解人意,因此被乾隆視為知音。
除此外,孝賢皇后對皇太后很孝順,深得皇太后誇讚,這也讓乾隆頗感安慰。
所以,在孝賢皇后病逝後,乾隆不僅以前所未有的規格厚葬了孝賢皇后,還將孝賢皇后居住的長春宮保持著原有的模樣。
除此外,乾隆在他後半生中,不僅每年都要在孝賢皇后的忌日前往祭奠,還先後寫了100多首詩歌來哀悼她。甚至在乾隆86歲高齡的時候,他依舊要到孝賢皇后的陵前祭奠。
至於風景秀美的濟南,則因為孝賢皇后在那裡病逝的緣故,早就在乾隆心中失去了顏色,亦成為了他望之悲痛的傷心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