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2-11 19:3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威廉﹒戈爾丁曾說過:「一個孩子在沒有制度約束、懲罰機制的情況下,很容易做出野蠻的舉動,生物性中的惡便傾洩而出,並產生巨大的破壞力」。
就在2019年9月2日,宣威市人民法院立案受理了首件涉未成年人犯罪的惡勢力犯罪集團案件,涉及13名被告人,其中有8名被告人作案時未滿十八周歲,年齡最大者為1990年出生,年齡最小者為2004年出生。
考慮到案件的特殊性,既要做到嚴懲未成年人刑事犯罪,又要實行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針,堅持教育為主、懲罰為輔的原則,積極做好判後回訪幫教工作。由於對業務的熟悉,以及對未成人犯罪的了解,原少年庭庭長王桂梅鐵肩勇挑重擔,積極主動要求承辦朱某虎等13人未成年人惡勢力犯罪集團案件。
王桂梅,1973年出生,曾任少年庭庭長,現在刑事審判部門工作,從事少年審判工作11年,對未成年人犯罪的審判工作有著豐富的經驗。工作中的她雷厲風行,刻苦認真;生活中的她大大咧咧,活潑開朗,我們親切的稱呼她為王姐。由於工作表現優秀,2002年她被宣威市法院評為先進工作者;2012年被宣威市委、宣威市人民政府評為關心下一代工作先進個人;2009被宣威市法院評為辦案能手;2019年被宣威市法院評為辦案標兵。
王姐每次辦理未成年人犯罪的案件,她都會和同事聊上幾句,這些孩子為什麼會犯罪,是不是家庭出現什麼問題了,是不是結交上了什麼不良朋友等等,她總是有關心不完的問題,同事有時會笑她:「王姐,估計你對你女兒都還沒有這樣操心吧。」她總是放聲大笑,說:「也對,我女兒我真沒怎麼操心過。因為看到這麼小的孩子犯罪,如同自己的孩子犯罪一樣,我心疼啊!」此時的王姐柔情似水,似乎真的成了那些孩子的「媽媽」。
當朱某虎等13人涉惡案件的卷宗放在王姐的辦公桌時,她迫不及待地翻閱起卷宗,之前因為案子還在立案庭立案的時候,她就已經問過好幾遍了,案子怎麼還不送上來。這次,她心裡總算踏實了。從早上八點坐到晚上12點,她一本一本仔細地看,不放過任何一個細節,把每一位被告人相關的指控事實的供述摘錄下來,與相關證據放在一起進行比對、整理。因為涉及多名未成年人犯罪,她把每一位被告人犯罪的原因,家庭成員關係,一一的記錄下來,以便制定後續幫教措施,幫助這些孩子重新做人,回歸到社會。
按照法律規定,涉及未成年人犯罪,必須通知他們的法定代理人出庭,於是王姐逐一地打通了被告人父母的電話,和他們說明了情況,有的父母在電話裡面痛哭流涕,有的父母破口大罵並表示孩子的死活與他們無關。面對父母激動的表現,王姐都能理解,反而是耐心認真的傾聽他們的怨言和不易。最後,王姐從法理、情理方面對他們進行疏導,告訴他們孩子現在最需要的是父母,千萬不能放棄自己的孩子,一旦放棄,孩子就徹底毀了,並要求他們開庭時務必過來。
其中有一位被告人高某,常年跟隨年邁的奶奶生活,奶奶沒有電話,父母的電話又聯繫不上,王姐多方詢問未果。於是,第二天一大早她開著車來到了距離城裡60公裡的鄉鎮,找到了他的奶奶,才得知他的父母離異,母親遠嫁到貴州,父親遠在浙江打工,每年也就回來一次,平時都是寄點錢回來。問了他父母的電話後,王姐電話聯繫了他的父母,向他們說明了高某現在的情況,叫他們一定要回來,看望鼓勵一下孩子,誰知雙方都說沒有時間,法院該怎麼判就怎麼判。一聽到這話,王姐急了,脾氣一下上來了,在電話裡狠狠的教訓了她的父母。誰知這一教訓,兩人通通把王姐的電話設置成黑名單。王姐想著高某其實本性並不壞,因缺少父母的關愛,在懵懂的年紀犯法了,所以一定要幫助這個孩子走上正道。於是王姐不斷地打聽,通過他家的親戚又聯繫到他的父母。最終,王姐通過曉之以理,動之以情的執著打動了他的父母。
開庭時,他的父母都來了,三人哭成了淚人。在法庭最後陳述階段,高某表示自己錯了,願意接受法律的制裁,只是希望父母不要放棄他,時常來看望他。這時在場的所有人無不動容,有的眼眶早已溼潤了。此時的法庭既是一場與黑惡勢力犯罪分子作鬥爭的戰場,又是一場愛的起源地。
一審宣判後,二審也維持了原判。案子雖然審結了,但王姐的心仍然牽掛著,時不時地打電話給被告人的父母,詢問父母有沒有去監獄裡看望孩子,孩子在裡面的表現如何等等。有一位張某的父母很感動的說,法官,太感謝你了,時常掛念著孩子,我一定會告訴孩子好好改造,出來重新做人。
十年如一日,王姐在少年庭工作11年,辦理了上千件未成年人犯罪的案件,但她從未放棄過一個失足少年,而是想方設法的挽救和幫助他們。每年為了全面掌握被判處緩刑未成年人的思想動態和改造表現,預防和減少重新犯罪,王姐給緩刑未成年人和家長上專題的法制課,並向緩刑未成年人贈送了書籍《假如給我三天光明》,督促教育緩刑未成年人嚴守規定、吸取教訓、放下包袱,癒合心靈創傷,開啟人生新的篇章。每年定期到學校開展法進校園活動,讓在校學生學法,知法,守法,全面加強青少年法制教育工作。積極開展社會調查工作。
孩子是國家未來的基石,一個孩子牽動一個家庭,一群孩子牽動一個社會,社會的穩定關乎著國家的動蕩,只有我們攜手共同關愛未成年的健康成長,才能讓陽光灑向孩子的隱秘角落。
審核:孫雲龍
文字:李 玲
編輯:張惠晶
原標題:《掃黑除惡法院人︱王桂梅:鐵肩柔情 十年如一日的挽救花季少年》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