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怎麼規劃城市

2020-12-15 人民網

日前受新加坡《海峽時報》邀請,我們前往新加坡,直接感受她的歷史與現狀。

  新加坡是一個年輕的國度,一邊欣賞著她的美麗與文雅,一邊為新加坡人的儒雅素質與文明教化所驚嘆。與此同時,新加坡的規劃更是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李光耀回憶1979年與鄧小平晤面時,鄧小平告訴他,早年赴法留學時曾途經此地,這裡髒亂落後,雜亂無章。建國前夕,新加坡的城市問題已經到了難以解決的地步。市中心到處擁擠,滿眼是貧民窟。四分之一的居民擠在島上百分之一的地區裡。常常是50多人擠在一個二三層樓的商鋪房間內,或是住在臨時搭設在骯髒的下水道上的小屋裡。街道骯髒、過度擁擠、住房短缺以及不衛生的生活條件在城市中心區隨處可見。

  1965年被迫獨立後,新加坡人民行動黨第一個訴求就是「居者有其屋」。新加坡的城市規劃經歷了由雜亂無章到井然有序的過程,得益於良好的規劃及強有力的政府執行力。

  作為當代亞洲最重要的現代化大都市之一,她既非如北京、東京在既有古老東方都市基礎上轉型而來,也非如上海、香港是西方殖民時代形成的繁華都市。

  去國會大廈的路上,「新加坡規劃之父」劉太格介紹,「我們首先拆除雜亂的集居地,廣建符合現代化居住水準、擁有良好公共設施的國民住宅。而後更結合公基金、社會福利政策,總共規劃了17個新市鎮,90%的新加坡居民住在擁有捷運的新市鎮。」

  這樣的設計既有效節約了寶貴的土地資源,騰出了大量的土地空間,為生態環境保護建設和可持續發展創造了重要的前提條件,也有力地保護了新加坡中心地區的溼地和原始森林,營造了大量的人工森林和綠色草地。「城市戰略規劃目標,簡而言之,就是使新加坡成為一個『怡人的熱帶城市』。」

  新加坡最大的約束是土地,因為這個國家的一切都要在狹小的土地上獲得。劉太格說:「面積僅有700多平方公裡的新加坡,我們在中央保存了150平方公裡的永久保護區。沒人敢打主意,是任何時候都不能開發的,完全是純粹的大自然。」

  目前,新加坡的居住用地只佔土地總量的15%,然而卻基本而且是高標準地實現了「居者有其屋」的目標。這與新加坡理念先進的城市發展規劃是分不開的。

  國會大廈位於新加坡河岸,建築規模與周邊的殖民區建築非常協調,可見城市規劃之好。此時,正值上班尖峰時段,街道上卻不見擁擠。在防治交通擁堵上,新加坡實施了擁車證制度和ERP調控收費系統。為緩和交通擁堵狀況,新加坡交通部門在一些交通要道、路口和堵塞較為嚴重的路段設置了ERP監控器。當車輛行駛到這些地點和地段時,就可能被收取費用,越是高峰時期收費會越高,而非高峰時期可能不收費,這樣就很好地調節各個地點的交通流量,緩解交通狀況。

  新加坡的城市規劃專家秉承的寶貴經驗,只有八個字——「堅持遠見,整體規劃。」通過良好的規劃以及政府強有力的支持,新加坡的自然環境和生活品質在過去30年內得到了飛速提高。它的自然環境高度城市化,但它仍是一個典型的熱帶花園城市。

  新加坡的城市規劃充滿了人文關懷。漫步於新加坡河邊,從駁船碼頭(Boat Quay)經過克拉克碼頭(Clarke Quay)一直到羅伯森碼頭 (Robertson Quay),有很多酒吧和餐館依河而建,三三兩兩的遊客點一杯咖啡或紅茶,悠然自得地坐在那裡,或聊天,或發呆。

  雖然高樓林立,高架橋依地勢盤旋彎曲,但穿梭於這個熱帶花園城市,讓人感覺與大自然貼得更近了。樹木、花草多層次覆蓋,綠化空間布局「點、線、面」相結合,在城市設計方面特別注重人們的心理感受,處處體現以人為本。生態主題公園目不暇接,連接各公園的廊道鱗次櫛比。

  走上南部山脊樹梢步道,展現在我們面前的是鋼筋支柱撐起的近兩米寬的過道,猶如盤旋密林之中的立交橋,將全程9公裡的南部4個公園完整連接起來。坡度平坦,走在橋上仿佛漫步雲端;然而,身邊老樹上的花鳥近乎觸手可及。

  不到新加坡,規劃在頭腦中,是一個冷冰冰、毫無生機的概念;看了新加坡的城市規劃,於是知道什麼叫規劃了。

(來源:中國青年報)

相關焦點

  • 新加坡的城市規劃是怎麼做的
    新加坡得以發展,首先是有長期的規劃,既有戰略規劃,又能確保規劃落實,同時還要深入地、廣泛地為人民解決問題,方案的落實要有效也要有彈性,同時促進創造力和創新。另外一個基本支撐點是城市的治理,城市建設的關鍵在於領導人有沒有視野,有沒有遠見,有沒有健全的制度和機構來實現這些策略,能不能把社會利益攸關方融合進來,包容進來,同時和市場合作。和中國的很多城市一樣,新加坡也規劃三十年、四十年後城市更新和再發展方向,從這裡衍生出總體規劃,協調計劃和發展控制,這些都由法律保障和落實。
  • 新加坡規劃之父:全球搞城市規劃條件最佳在新加坡,其次中國
    在中國持續了數十年的「學習新加坡熱」,在諸多領域都留下了深刻烙印。直到今天,新加坡的城市規劃與治理經驗依然是中國努力學習的重要樣本,來自不同城市的規劃者與決策者絡繹不絕地南下取經。很大程度上,應該歸功於新加坡高瞻遠矚的城市規劃。近日,被譽為「新加坡規劃之父」的新加坡宜居城市研發中心諮詢委員會主席、原建屋局局長、原重建局局長兼總規劃師、77歲高齡的劉太格博士,在獅城接受了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的採訪,講述了新加坡先進的城市規劃理念背後的奧秘,並為中國城市規劃的現存問題給出了建議。
  • 新加坡規劃之父劉太格:城市規劃應該尊重真理
    新加坡從當初建國時的「髒亂差」到如今的全球最宜居城市,靠的是尊重真理,由長期規劃引領短期規劃,中國是最具備條件來採納新加坡方式的,但要加強理解和執行能力 精英訪談嘉賓:劉太格
  • 新加坡城市規劃建設管理的經驗及啟示
    新加坡給世界提供了城市治理模板新加坡以各項戰略、制度和法律法規的嚴格執行為保障,真正做到了城市規劃、建設、管理的有機銜接、協同發展,成功地樹立城市品牌,給世界提供了一個優良的城市治理模板。(一)科學構建城市規劃運作體系新加坡的城市規劃體系,由戰略性的概念規劃、總體規劃和開發指導規劃三級構成。
  • 新加坡規劃之父:轉化城市形象最廉價方式是規劃
    雖然被外界稱為新加坡的「規劃之父」,但劉太格總是謙虛地說,新加坡真正的規劃之父應該是李光耀。  誠然,從南洋小島到今天世界城市發展的楷模,如果沒有新加坡穩定的政治環境、優秀的治理能力,可能就不會為劉太格打造寬鬆環境和強有力的支持。
  • 新加坡「規劃之父」:中國有些城市規劃「趕而不想」 應避免追求...
    2018年10月29日,在南京召開的「中國社會科學論壇-新型全球城市國際研討會暨南京城市國際化發展論壇」上,新加坡「規劃之父」、墨睿設計事務所董事長劉太格接受《華夏時報》記者採訪時表示,中國一些地方政府為了迅速發展,有時候做好城市規劃的功夫做得不到位。他建議,應加速推進多規合一,否則很難形成完善的城市規劃。
  • 「新加坡規劃之父」劉太格:要用至少50年後的眼光來規劃城市
    摘要 新加坡國家藝術理事會主席、著名國際城市規劃大師劉太格在近日的演講中指出,好的城市規劃有助於經濟順暢發展,規劃師要研究城市規劃的基本問題,需要做遠期規劃使得城市更宜居;要提升城市效益和吸引力,就要珍惜先天資源,做明智化的規劃。
  • 「新加坡規劃之父」劉太格:城市與生態和諧發展 有心就能做到
    △劉太格接受成都商報記者採訪3月11日,天府新區公園城市規劃建設專題研討會召開,在前一天(3月10日)天府新區舉行的「獨角獸島」設計方案國際評審會中擔任評審團主席、著名國際城市規劃大師、被譽為「新加坡規劃之父」的劉太格在會議上,就「公園城市的規劃建設」這一主題和新區各部門一起進行座談和探討
  • 未來城市!城市規劃設計要向新加坡取什麼經?
    新加坡以花園城市著稱,雖然土地資源匱乏,卻沒有大城市普遍出現的人口、建築和交通擁擠的現象,仍然保留了大量的生態空間,完美的展現了生態城市和生態國家。2017年6月新加坡公布「未來城市計劃」,像新加坡一樣,世界上很多世界城市如紐約、倫敦、巴黎也推出過類似的城市計劃,比如紐約的《2030年的紐約規劃》,強調韌性城市和公平公正,倫敦的《2030年大倫敦規劃》,強調生活質量和品質,巴黎的《2030年大巴黎規劃》,強調確保21世界的全球吸引力。
  • 日本和新加坡是怎麼保持城市乾淨的?
    日本人的乾淨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其一,城市規劃。日本人追求純粹自然的美感,因此在城市規劃中比較追求整齊嚴謹的格局設計。看上去可能會少了點意境,但會給人撲面而來的清爽感。其二,基礎設備。日本街道中即使是貼告示的地方也會整齊平亮,在建築物的材料選擇也是選擇細膩平滑的材質,這是在早期城市規劃當中就會注意到的細節。在日本很多城市建築開始發舊變老,卻會散發出時光略過的滄桑美感,反倒是讓城市變得更有質感。其三,國民的自律。日本人是出了名的嚴謹自律,因此雖然人口增多而國土面積小,日本人越因為推行精簡美學而顯示出獨特的美感。
  • 疫情將改變新加坡城市發展規劃
    6月9日,新加坡國家發展部長兼財政部第二部長黃循財發表題為「與新冠病毒共存」的演講。他認為,新冠病毒帶來的威脅在短期內不會消失,因此新加坡將通過改變城市發展規劃等方式正視與疫情長期共存的現實。黃循財表示,疫情正大幅改變人們的生活與工作形態。
  • 「新加坡規劃之父」:城鎮化需完善的遠期規劃
    劉太格《參考消息》駐新加坡記者胡雋欣報導 劉太格被稱為「新加坡規劃之父」,目前他也是約30個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的顧問,因此對中國城鎮化發展,尤其是城市規劃設計存在的問題和挑戰比較了解1969年他回到新加坡加入建屋發展局工作的時候,參與規劃的新加坡城市發展的年限是一百年。而根據中國目前比較穩定的人口增長速率來測算,中國城市發展的規劃年限應該要達到50至60年,甚至是70年,才是合理的遠期規劃。在這個遠期規劃的基礎上做中期規劃,做完中期規劃再做近期規劃。
  • 新加坡總體規劃(2019)出爐了
    2019年3月27日,新加坡市區重建局發布了總體規劃草案(2019),新加坡總體規劃是一項國家土地利用規劃,指導國家今後10至15年的發展,努力為所有年齡段的人創造一個經濟上充滿活力和適宜居住的家園。
  • 新加坡如何規劃標誌性建築
    在新加坡,特徵鮮明的標誌性建築令人過目難忘,既提升了城市的整體形象,又與自然很好地融為一體。早期的城市規劃功不可沒。八十高齡的劉太格先生是國際著名城市規劃大師和建築設計師,被譽為「新加坡規劃之父」。講述城市規劃的門道時,他特別強調做城市規劃不能操之過急,要特別注意做細緻的研究。劉太格對所謂的標誌性建築有獨特看法,他把城市規劃比作人的身體,城市設計比作外衣,標誌性建築比作裝飾品。他認為,裝飾品要有,但前提是衣服要合身,身體更是要健康。沒有健康的身體,再好看的衣服和裝飾品都沒有意義。
  • 專訪「新加坡規劃之父」劉太格
    鱗次櫛比的高樓、波光粼粼的濱海灣、連綿不盡的綠地……漫步在新加坡,感受不到擁擠、逼仄,這個人口密度高達7000人/平方公裡的國度,很好地解決了工作、居住、休閒問題,而背後的功臣無疑是「規劃」。「麻雀雖小,五臟俱全。
  • 絕對乾貨,建議收藏|3分鐘帶你了解新加坡的城市規劃!
    視頻很短,只有3分鐘,介紹的是新加坡中心區的規劃,由於是全英文內容,可能有不少朋友看不太懂,所以下面我來介紹一下。視頻的一開頭就提到了這片區域規劃的5大策略:分別是經濟可持續發展、構建藍綠體系、注重人與空間的聯繫、創造一個宜居城市和擁抱可持續的生活方式。這些東西都太虛,繼續往下看。後面視頻通過分片區來介紹規劃方案。
  • 每經專訪新加坡「規劃之父」劉太格: 一切「大城市病」都可通過...
    但遺憾的是,一般的規劃諮詢公司的工作方式是把方案做完交給業主就不跟蹤了,正確與否,不得而知。一張「合理」藍圖幹到底,很關鍵NBD:規劃做出來,它的合理性怎麼去論證?又怎麼一以貫之地堅持下去?劉太格:新加坡的規劃方案是法律嚴格保護的,不許隨意改變,執行也嚴格按照規劃方案來。
  • 新加坡國家發展部長:新冠疫情將改變新加坡城市發展規劃
    本文轉自【央視新聞客戶端】;△新加坡國家發展部長兼財政部第二部長黃循財 6月9日,新加坡國家發展部長兼財政部第二部長黃循財發表題為「與新冠病毒共存」的演講。他認為,新冠病毒帶來的威脅在短期內不會消失,因此新加坡將通過改變城市發展規劃等方式正視與疫情長期共存的現實。 黃循財表示,疫情正大幅改變人們的生活與工作形態。未來,居家辦公和無現金支付的生活工作方式將更加普遍;建築內部設計需要考慮保障人與人之間的安全距離。他認為,除了更完善的通風和空氣過濾系統,體溫檢測站以及自動門等無接觸式設備,也都會是建築物的必備元素。
  • 他山之石|新加坡是如何規劃標誌性建築的
    2018-05-23 16:34 | 經濟參考報在新加坡,特徵鮮明的標誌性建築令人過目難忘,既提升了城市的整體形象,又與自然很好地融為一體。早期的城市規劃功不可沒。八十高齡的劉太格先生是國際著名城市規劃大師和建築設計師,被譽為「新加坡規劃之父」。講述城市規劃的門道時,他特別強調做城市規劃不能操之過急,要特別注意做細緻的研究。劉太格對所謂的標誌性建築有獨特看法,他把城市規劃比作人的身體,城市設計比作外衣,標誌性建築比作裝飾品。他認為,裝飾品要有,但前提是衣服要合身,身體更是要健康。
  • 對話新加坡規劃之父劉太格:如何讓2300萬人的成都更安逸?
    對話新加坡規劃之父劉太格:如何讓2300萬人的成都更安逸?這兩天,「新加坡規劃之父」劉太格來到成都,參加公園城市規劃建設專題研討會。當前成都正在建設美麗宜居公園城市,到底應該怎麼建?劉太格先生與我們分享了自己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