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餘晉陽湖裡釣出怪魚——像鯉魚但無鱗 黑白色長鬍子

2020-12-24 騰訊網

張寶明/圖

  

  本報訊(記者黃廣斌)「我釣了十多年魚,從沒有見過這樣奇怪的魚。」1月5日,省城市民餘勝義反映,他和朋友在晉陽湖釣魚時,釣上了一條像鯉魚但無鱗、還長鬍子的怪魚。

  在北大街一家鮮花店裡,餘勝義師傅向記者展示了他的怪魚:這是一條大約1公斤多的黑白兩色的魚,形狀像鯉魚但全身無鱗,兩鰓旁長著四根長鬚,身體兩側有兩條黑色的分界線,正在水盆裡緩慢地遊動著。餘先生說:「1月3日晚上,我和朋友在晉陽湖釣上了這條魚,發現它長得很奇怪,一是全身無鱗;二是顏色分明,以兩側兩條黑線為分界線,線上面是黑色的,線下面是白黃色的;三是身體上分布著有規則的黑色斑點;四是兩鰓部位長有四根長鬚。從釣上來到現在已經三天了。」在採訪當中,不斷有人過來觀看,旁邊看的人說晉陽湖曾有人釣上30多公斤的青魚,但沒有一個人能認出這是什麼魚。

  那麼,這究竟是一條什麼魚呢?下午5時許,記者專門將怪魚的照片提供給太原市水務局漁業處。但不巧的是,相關專家不在單位,隨後,記者將照片留給該處工作人員,等待專家進一步鑑別。

相關焦點

  • 【釣訊】英國遊客泰國釣68公斤鯉魚福州釣友釣獲1.3米鬍子魚
    英國遊客在泰國用麵包片釣上68公斤鯉魚合照後放生 據報導,英國男子哈曼此前到泰國度假期間,曾經在度假區釣魚。他僅用一塊麵包作誘餌,便引得這條大魚上鉤。但是想把這條巨型鯉魚釣上來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哈曼與鯉魚僵持不下,整整「搏鬥」了50分鐘,才最終把鯉魚釣了起來。 經測量,這條鯉魚重達68公斤,幾乎是一個成年人的體重,也打破人工釣上的最重鯉魚的紀錄。在與戰利品拍了數張合照後,哈曼將這條鯉魚放回水中。
  • 野外釣上「怪鯉魚」,平時很少釣上,據說比普通鯉魚好吃
    野外河流、水溝都有各種奇魚,對於喜歡釣魚的朋友來說,有時間的話肯定是喜歡到野外各個水域釣魚了,發現不一樣的魚類。魚類多,自然而然的就有機會遇到了,就像這名釣友,在野外一條淺水河就釣上了一條奇怪的鯉魚。說是鯉魚也不為過,因為鯉魚品種不少,而這條魚和鯉魚確實很像。
  • 長江釣到「奇魚」,「鯽魚」長鬍子了?你見過這種魚嗎?
    有人一天可以收穫很多魚,有人釣上半天也沒有收穫,但是還是樂此不疲。這就是真正喜歡釣魚的人,一般有一定釣齡的人都喜歡野釣,長江就是一個非常不錯的地方。長江波濤下,奇魚大物無數,不少釣魚愛好者都喜歡來這裡釣魚。釣魚最大的樂趣,莫過於找到釣到大魚,或者是釣到奇魚怪魚。相信很多喜歡釣魚的人,都有釣到過自己不認識的魚的情況。但是下面我要介紹的這種魚,你見過嗎?
  • 鯉魚?渾身發黑又無鱗,和平時見到的不一樣,釣魚人口中的裸鯉嗎
    平時去河裡釣魚,釣上的魚有的也有不認識。河裡什麼魚都有,但常常也會釣上說認識又覺得不認識的魚,就如圖中這條魚。這名釣友在河中釣獲了這條大魚,看到魚的樣子時十分的奇怪。釣友表示這條魚很像鯉魚,但是自己平時釣上的鯉魚可不是這樣子的呢。
  • 小水渠釣到的魚,長有鬍子,魚身淡黃色,會發出叫聲,是黃刺魚?
    「釣魚不釣草多半是白跑」,像這樣的小水渠,岸邊水裡雜草那叫一個茂盛,在農村野外是不是很常見呀?哈哈,不割草來餵牛有些浪費了!印象中,這樣的地方魚可是挺多的,不過一般都是些小型魚類,沒有什麼大魚!願意在這樣的小渠釣魚的人也是挺有耐心、信心的,或許是不嫌棄魚小,又或者是想著這樣的小水渠平時常被釣魚人、捕魚人忽視,說不定有大魚能釣獲呢。小渠雖小,水下的魚反應可不慢,沒多久,平靜的水面就看到有波動了,然而手感挺輕的,如此看來,百分百不是水面大魚了!那麼,會是什麼小魚呢?餐條魚?
  • 野河意外釣到一種無鱗魚,長得很像鯰魚,農村沒人敢吃它
    只要遇到節假日我都會抽空去釣魚,上個星期天休息的時候,意外釣到一種無鱗魚,不知道大家認不認識這種魚,在我們這裡叫它塘角魚,實際這種魚是一種吃垃圾的魚,大多是用來清理汙水的,因此我們當地人釣到這種魚,沒有幾個人敢吃它。
  • 軍魚?廣東河道釣起三條怪魚,像草魚又像鯉魚,魚頭卻紅似胭脂
    上面的廣東漁民在珠江一條小支流釣魚時,釣到了三條「怪魚」。這些魚看起來和鯉魚一樣像草魚。然而,它們的鱗片是藍色的,鰓是紅色的。它們看起來像胭脂……顯然,這些魚既不是草魚也不是鯉魚。它奇特的外形也讓這些「老漁夫」感到不解。
  • 這種魚都要放生?重慶釣魚人長江釣起怪魚,魚頭是三角形
    不僅許多釣法、漁具被禁用,現在長江裡的許多野生魚都陸續成為禁捕、禁食魚類,垂釣誤傷或是帶回家食用都可能違反禁漁規定。 因此,長江裡垂釣,一旦釣起什麼外形「稀奇古怪」的怪魚,往往可能招來麻煩,比如下面這位重慶釣魚人.....
  • 釣魚攻略之鯉魚篇,先來認識鯉魚,也許釣了這麼久魚你都不懂鯉魚
    鯉魚,也稱鯉拐子,屬於鯉形目,鯉科的一種底層淡水魚,在我國絕大部分地區都有分布,屬於我國的主要經濟魚類。鯉魚屬於雜食性魚類,而且食量巨大,比較容易釣獲,所以它自然成為釣魚愛好者的主要垂釣品種。由於鯉魚的體型較大,一般成魚在500-1500克左右,最大可以長到上百斤,所以對於廣大釣友來說釣獲這種魚是手感極佳的體驗。
  • 古老的釣魚法,專釣無鱗魚的神器,目前很少人會用的釣法:竹筒釣
    河裡有魚,岸邊有竹子,這就給古人帶來了生活的快樂,而這快樂就是釣魚。古代並沒有我們今天的機械技術,可以製作精良的釣具,但古人一樣比我們聰明,就地取材,製作過硬的捕釣工具,一樣漁獲滿滿。竹子,除了可以製作出精美的魚竿,更可以利用大的竹筒製作出一種特有的釣魚工具:竹筒釣法。這種竹筒釣充分體現了古人的智慧,只是現代的人感覺麻煩,所以慢慢的消失,只有少數地方的老人還會繼續使用。
  • 釣鯽魚和釣鯉魚的區別,看懂之後,釣上來的再也不是魚嘴唇了
    相信很多釣友都經歷過這樣一件事,野釣鯽魚的時候,魚沒上岸,鉤上卻有一個魚嘴,這就是沒有把握好揚竿的力度,用釣鯉魚的手法去釣鯽魚的後果,接下來咱們就來談談釣鯽魚和釣鯉魚的不同之處:一是所用的釣組不同。鯽魚是小型魚類,因而釣鯽魚時大多採用小鉤、細線、小漂、輕墜和37調或者28調魚竿。當然釣草洞的話就要選擇19調硬竿,冰釣用筏竿。釣魚技巧其實並不是絕對的,但是大多數地區是差不多的,只要入門之後就可以根據當地的具體情況,慢慢地改進。就大部分地區而言,像上面說的這樣搭配釣組之後,魚訊靈敏,釣魚體驗絕佳。
  • 殭屍魚?湘江釣起怪鯉魚,鱗片掉光、肚子上兩大「牙印」
    不過如今的鄉下大河小溝裡,基本都被電魚、地籠禍害乾淨,也只有一些大江大河裡,還能偶爾收穫驚喜... 比如這位湖南釣友「朱師傅」,就在湘江釣魚時,釣起一條離奇的「殭屍魚」....
  • 在冬釣大棚裡怎樣釣鯉魚和鯽魚?在大棚裡釣鯉魚和鯽魚的技巧
    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冬釣大棚的垂釣方式在近些年越來越流行,讓很多酷愛釣魚的釣友在寒冷的冬季依然能夠有魚釣,而且還能夠較為舒適地垂釣,不需要頂風冒雪了。冬釣大棚基本上都以放釣鯉魚和鯽魚為主,在這種情況下,如何才能釣到較多的魚呢?下面,我們講下在冬釣大棚裡釣鯉魚和鯽魚的技巧。
  • 夏天怎麼釣鯉魚?用什麼餌料好?
    夏天怎麼釣鯉魚?用什麼餌料好?夏天來了,天氣一天天熱起來了,釣友們很多人也喜歡在這個季節釣鯉魚,這個季節的鯉魚也很活躍,個體相對也較大,釣到一尾大個體的鯉魚,遛魚時也比較刺激,有手感,有成就感!那麼我們今天就探討一下,夏天怎麼釣鯉魚?
  • 草堆上一坐,河溝裡釣上一條「小鱗魚」,像鯉魚又像草魚
    有句話說得好「釣魚要釣草」,選擇水草旺盛的地方,食物充裕,容易釣上魚。確實也是這樣的。在一些水草旺盛的地方,加上釣魚人少,魚獲是真的多。我也喜歡這樣的地方,每次出去,收穫不在話下,釣上的魚又大又肥。讓人激動的是小夥子開竿不久就釣上了一條大魚,但是這魚魚鱗很小,看起來像草魚又像鯉魚,非常的奇怪。魚的身形和草魚確實是像,但說是草魚吧,覺得不是,因為草魚可沒有鬍鬚的,只有鯉魚才有,但這條魚有鬍鬚。小夥表示自己也是第一次釣上這種魚,都不知道是草魚還是鯉魚了,所以很驚訝。不過一些網友就覺得會不會是草魚和鯉魚雜交出來的呢?
  • 像鯊魚!三峽激流,釣獲長江奇魚,漁民:快消失的魚,一條幾百元
    比如重慶這位釣魚,在巫峽(三峽之一)的激流中,釣起一條長江奇魚!尖尖的鼻子,魚嘴鄉下開口,青黑的魚皮無鱗,看起來像鯊魚——長江裡還有這種魚?  這條像是鯊魚的怪魚,漁民把它們叫做肥頭魚!「肥頭魚」的 叫法,可以說是很形象了——圓鈍的腦袋,看起來白白嫩嫩,確實有點敦厚...
  • 他不釣鯽魚跟鯉魚,專釣這種叫「老太婆」的魚,你釣過嗎?
    在我們這兒有個愛釣魚的老大爺,我們都叫他「怪老頭」,因為別人釣魚一般都釣鯽魚鯉魚這些常釣的魚,而他只釣一種魚,我們這叫「老太婆」的魚。每次「怪老頭」出門釣魚都是帶個小桶跟一根凳子,餌料只用地裡挖的蚯蚓,釣魚也不打窩,頂多有時候帶點米糠出門。
  • 浙江男子江裡釣起「怪物魚」,身體粗壯、長一米多
    體長超一米,渾身光滑無鱗,「魚頭」尖尖似蛇頭,這是什麼怪魚?劉先生表示,自己在曹娥江釣到過的野生魚中,跟這條「黑色怪魚」最相似的就是黑魚和鯰魚,但很顯然,這條「黑色怪魚」無論跟黑魚還是鯰魚相比,都有較大的體徵差異!(這條「黑色怪魚」跟一條黑魚擺放在一起,可以看出兩者差異明顯)劉先生在曹娥江釣到「怪物」的消息,也是在附近不脛而走,引起許多釣魚愛好者的關注。
  • 重慶山裡的奇魚,隨山洪而出現,釣魚人稱它「小黃龍」
    重慶地貌奇特,山林之中的澗流裡,也是生活了許多稀奇的奇魚、怪魚。據重慶的釣友介紹,這種魚平時並不多見,只有每年雨季才較容易釣到。當地有經驗豐富的老鄉,在溪河急流下的緩水彎,使用蚯蚓、豬肝雞肝等魚餌,有時候一次能釣起幾十條……在川渝一帶,這種魚又被稱為石鬍子、石板條、石扁頭等。
  • 深山裡天然礦坑,水清可喝,生長出許多「怪魚」
    小時候在農村,喜歡下河捉魚摸蝦,經常聽上了年紀的老鄉講「水清不養魚」,意思是水質太清澈,往往就不能提供野生魚生長的食物來源和藏匿場所,所以太清澈的水裡,往往沒什麼魚蝦生存。 可是在廣西的一處深山裡,這個「幾乎沒有任何雜質」的水潭裡,卻生長了許多稀奇古怪的野生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