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獨烏鎮,全國的民宿都在經歷著一場從未有過的從零歸整、從單一到多元的改變。
在這個改變中,80後、90後崛起,成為民宿業態中的一支奇兵勁旅,他們的參與勢必為民宿注入跳動的音符。同時,行動網路的普及,必將顛覆人們的出行方式,今後,人們出遊的同時搜索附近的民宿,註定會成為一種標準性行為。
世界網際網路大會後,很多人記住了烏鎮;來過烏鎮的人,又大都對獨特的民宿環境印象深刻。烏鎮民宿,不同於傳統的農家樂,它是家庭旅館的升級版,更是一種彰顯自身品位與價值的生活方式。
1月6日開啟的2014浙江旅遊總評榜,特設了「年度最具特色十佳民宿」獎項。在我省的旅遊產業布局中,到2017年全省將培育1000家左右的鄉村旅遊景區和特色民宿。從曾經的「黑旅館」,到「烏鎮人家」的主題民宿,烏鎮民宿經歷了一場蝶變。這一次,記者走進烏鎮,探尋民宿在白牆青瓦和紅漆木船中的三次變臉。
曾經「躲貓貓」
喧鬧的人群從車站開始往外湧,小米緊跟著婆婆追上去:「請問需要住宿嗎?」「不需要!」更多的乘客選擇沉默來應對這群守候拉客的本地人。
四年前,這樣的一幕每天都在桐鄉汽車站「單曲循環」。那時的小米剛滿25歲,在家待產之餘,便是每天陪著婆婆來車站攬客。「我婆婆把家裡的幾間空房間收拾乾淨,給來烏鎮旅遊的人住,收點房費。」小米笑說,去車站攬客會臉紅不好意思,但能找到客戶就能掙到錢了。
在烏鎮的民宿市場中,小米的婆婆楊阿姨是最早趕趟的一批。「花錢搞了裝修以後,做生意卻還是提心弔膽。查到了就會把電視機、空調什麼的都搬走。」從景區外遷的烏鎮人,大都分到了三四層高的小樓房,和楊阿姨一樣,很多人開起特產店、張羅了小旅館。卻因為「名不正言不順」,經常就玩起了「躲貓貓」。
「只要有一家被查了,第二天整條街上的家庭旅館就全關門了。」在楊阿姨的記憶中,自家的旅館從沒有宰過客,反而藉助網絡獲得越來越多的好評和回頭客。面對開門迎客的膽戰心驚和好評不斷的客戶體驗,不服氣的楊阿姨帶上「最近一個月的入住情況和住戶評價」,找到了烏鎮國際旅遊區建設管理委員會綜管部部長張常春。
這份住戶評價,讓張常春有些吃驚。「我一直以為打擊越重,投訴越少,卻沒發現民宿自身的改變。這讓我們開始思考,如何讓這種模式能夠健康地存在下去。」
從碳到鑽石,只是元素組合的重構;從普通民房到特色民宿,其實也只是民宿生態圈的一次解體重構。去臺灣地區旅行的人,總會津津樂道當地的民宿。在宜蘭、花蓮等較偏遠的鄉村或景區,民宿因為乾淨考究成為臺灣地區的一張金名片。
「既然堵不行,我們就要疏導。我查了很多地方對民宿的管理方法,最後發現臺灣地區的一個管理細則很符合烏鎮民宿的特點。」張常春說,他們對烏鎮景區周邊的民宿進行了摸底,2013年3月28日,67家民宿老闆和管委會的相關人士一起開會,決定成立「烏鎮人家民宿協會」,通過行業協會來規範民宿經營。
「內部缺少警示等標誌的,扣0.5-2分;未按規定要求安裝監控設備的,扣5分……」這本積分制管理手冊,所有的入會民宿老闆人手一冊,全年40分,根據消防、治安、衛生等多方面扣分,一旦扣完,就會喪失開民宿的資質。
「民宿村」崛起
暮色四合下的烏鎮環河路,兩排整齊的燈籠高掛亮起,臨街的民宿裡一派熱鬧景象。與燈籠的喜氣相比,「烏鎮人家」四個字低調地隱現出來。一堵白牆一張床衍生出的民宿經濟近悅遠來,成了烏鎮外遷鄉鄰們的生財之道。這門生意經,烏鎮人念得越來越有滋味。
80後的朱建奇,原本只是在景區附近開了家餐館,烏鎮民宿規範化後,他馬上找了親戚家的房子開起了民宿「古今齋」。在「古今齋」,一樓大廳是古色古香的茶樓飯館,往深處走,能看到雕花的木床、地中海風格的壁紙,還有歐美系的小沙發。朱建奇告訴記者,他們家有四款主題,即使是平時,訂房率也有七八成。
民宿的雛形可以追溯到五十多年前的英國西南部,為了增加收入,當地人採用「Bed and Breakfast」的經營方式提供「住宿和早餐」的家庭式招待。後來這門「房經濟」漂洋過海,法國、日本、臺灣地區都湧現了出色的民宿氛圍。臺灣民宿協會相關人士曾表示,民宿應該與國際酒店、普通飯店同臺競爭,形成三足鼎立的市場局勢,而不僅僅是「跑龍套」的。
在「烏鎮人家民宿協會」的會員名單中,不到兩年的時間,加入協會的民宿已從67家上升到178家。樓梯口擺著防火器材,牆上貼著逃生指向,服務臺放著治安電話,這些保障,讓朱建奇這樣的後來者趕上了烏鎮民宿發展的黃金期。
過去,民宿只是個體戶,但和景區發展形成天然集聚之後,就需要打造「民宿村」,在打造每間民宿的特色時共同開發當地資源。有一份統計數據顯示,只有20%的遊客在追求古建築的同時也可以接受古建帶來的不便。大部分遊客則希望在地道的民宿中,可以享受現代化帶來的便利舒適。
在廈門鼓浪嶼這個面積僅1.72平方公裡的小島上,400餘家民宿極力尋求著特色,所提供的住宿床位超過8000床。這種概念在烏鎮同樣適用。小米曾是一名導遊,愛到處跑的她對主題民宿頗有研究。「年輕人對旅行住宿的需求不再是簡單的一張床了,我就想著一定要溫馨,然後每個房間按照我們的理解進行布置。」小米的「烏鎮那些年主題旅館」已經小有名氣,10個房間,10種風格,大廳裡還有咖啡吧、簡餐,常年放著懷舊的情歌。
對接網際網路
上午8時,朱建奇剛送完孩子上學,就早早地趕到了「古今齋」。身為「古今齋」的老闆,朱建奇每天的工作,就是不斷地往返於民宿和車站之間。此時的小米也已坐在電腦前開始了一天的「網絡生活」。和四年前去車站攬客的情景不同,如今的民宿客源幾乎全來自網絡訂購。
「我們現在和攜程、去哪兒等都有合作,有『烏鎮人家』的品牌,顧客也比較放心。」小米打開攜程旅行網,輸入烏鎮旅遊,帶著「烏鎮人家」標誌的民宿就全部羅列出來,真實的房間照片、公開透明的價格,打消了遊客對民宿的顧慮。身為老闆,小米每天的工作就是在網上回復顧客的疑問和布置自己的「網上民宿」。
從網絡挑選預訂好房間,民宿老闆便會自動發出一張導航地圖。這張地圖,可以讓遊客從家直接找到目的地。「智慧旅遊」為烏鎮烙上了深深的網際網路印記。在2014年世界網際網路期間,景區新增兩條萬兆和六條千兆光纜,實現無線網絡全覆蓋。值得一提的是,獨立的網絡銷售平臺,改變了烏鎮民宿的經營模式,也培養了一批擁有網際網路思維的經營者。
年近半百的本地人全小英辭掉了紡織廠的工作,嘗試著用網購窗簾布、小擺設來裝飾自家的簡陋民居。這兩年來,全小英考取駕照接送顧客,還學會了全新的網絡交流語言:「親,我們承諾免費接送,風雨無阻哦!」
在《小康》雜誌聯合清華大學媒介調查實驗室進行的「2015中國消費小康指數」調查結果中可以看到,「文化、娛樂、休閒消費」在「國人月收入的十大主要用途」排行榜上的排位從第十位上升至第八位。這種變化,和「個性化、多樣化消費正在成為主流」、「多點時間雲遊天下」的休閒新期待相關,同時也給出一個信號:通過創新供給激活需求的重要性顯著上升,從眾模仿式的消費正在轉變為個性化的新消費。
關注烏鎮這兩年的變化,你會發現,遍地開花的網上民宿,趕走了車站出口的拉客潮,也讓街道兩旁拉著卷閘門的旅館換了裝潢笑臉迎客。「用玫瑰花鋪床,在牆上貼上『嫁給我』的字樣,然後在氣球上捆很多卡片,卡片上是那個男孩子要說的很多話。」一場私人定製的求婚派對曾在小米的主題民宿中進行。這個男生,成了小米家的粉絲,約定每年至少來一次。這樣獨特的定製服務藉助網絡讓烏鎮民宿欣然生長,保證了小米家全年8成以上的入住率。統計數據顯示,2014年「烏鎮人家「民宿共接待遊客17萬人次。
和各地的民宿一樣,烏鎮民宿也經歷了從零歸整、從單一到多元的變化。在這個過程中,記者發現民宿的老闆從四五十歲的老烏鎮人,變成了二三十歲的新烏鎮人。政府對民宿的適時引導,讓年輕人願意在烏鎮發揮他們的奇思妙想,讓民宿和烏鎮旅遊合而為一。
來源:浙江日報
編輯:莊客阿木
讓你的農莊更逼格!
參見莊主 訂閱號:cj-zhuangzhu
私聊找莊客:cjzz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