漸漸地,我們很多人都年到四十,慢慢變成中年大叔大嬸了。在過去的四十年裡,我們結交過很多的朋友。不分身份貴賤,不講來自何處,不問前生過往,只要能聚在一起,就是朋友。只是,這些朋友參差不齊。雖然有量,卻無質。
在我們處於人生頂峰的時候,那些朋友個個阿諛奉承,可當我們陷入人生低谷無法自拔的時候,那些朋友又會作鳥獸散。人性之悽涼,可窺一斑。
所以說,朋友不在多,而在於精,在於誠。人到四十,快到中年才明白,原來,真正的朋友有這三種就足夠了。
第一種:主動借錢給我們的朋友。
如果說「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那麼「金錢」無疑成了朋友之間相處的重要砝碼。
人們常說,朋友之間千萬莫要發生借錢的行為,因為這樣會傷害了朋友之間積累多年的感情,甚至會鬧得朋友反目成仇。
可是,誰會閒著沒事到處去借錢呢,無非是遇到了難以跨越的坎兒,才不得不尋求幫助。
假心假意的朋友,就算我們去跟他借錢,他也會面露難色,找出千萬個不借的理由來。就算他借給咱們錢,還得籤上借據,生怕以後鬧出糾紛矛盾,惹禍上身。
他在怕我們,怕我們會對他不利!當然,我們對他所持有的高度謹慎的態度,理當毫無異議。只是,這樣的人,算不得真正的朋友,最多,也就算個「等價互換」的普通朋友罷了。
真正的朋友,可能還等不到我們開口,早已把錢都準備好了,然後親自送上門。欠條?不用籤了,啥時候有錢啥時候還。也許,在他給我們錢的那一刻,已經做好了我們還不上錢的思想準備。
這樣的朋友,擁有一個就夠了。餘生,假如還能遇上這樣的朋友,千萬要好好珍惜,不可辜負朋友的深情厚誼啊。
第二種:不一定同甘,但一定共苦的朋友。
四十歲之前,經常會交到一些狐朋狗友。我們整天在一起談人生話理想,一起大吃大喝,混跡於江湖。在這樣的好日子裡,我們始終親如兄弟,好得跟一個人似的。可是當我們遇到困難,希望有個人來幫自己一把,跟自已一起扛起肩上重擔的時候,卻再也看不到那些朋友的蹤影。
這樣的朋友,只能算作狐朋狗友。廟小妖風大,池淺王八多。走過坎坷的四十年,我們總算是看透了人情的冷暖。正在我們陷入沼澤,大呼救命的時候,竟然有人衝進沼澤,願意跟我們共患難。
我們甚至想不起來這位朋友的名字,也許還是在孩提時代,我們一起玩過泥巴、打過架,也許只是多年之前,在他有難的時候,我們對其有著「一飯之恩」。
我們之間的關係,只是驚鴻一瞥。反正,我們彼此沒有一起享過福。
是的,我們已經忘了有這樣一個人的存在,可就是在這樣的生死關頭,他竟然不顧一切地站在我們的身邊,跟我們一起扛起所有的苦難。
這樣的朋友,世間罕有。如果不珍惜,必定抱憾終身啊。
第三種:經常給我們潑冷水的朋友。
前人有云:忠言逆耳利於行,良藥苦口利於病。在我們生活的周圍,有太多的人,都是帶著面具生存,別看他們當面稱讚我們,背後卻不知道罵了多少回。
但是,也有這樣的朋友,他會給我們提出中肯的建議。他也許會將話說得很難聽,會讓我們在大庭廣眾之下丟了顏面。但是,我們為什麼不想想,他為什麼要這樣做呢。
一個愚蠢的人,如果聽到反對的意見,會暴跳如雷,辱罵甚至毆打提建議者。而一個理智的人,則會將其視作座上賓,把他當作知己。
只要我們身邊有這樣的人存在,我們的人生一定不會太差。因為他以這樣「吃力不討好」的方式,鞭策我們,糾正我們,將我們從歪路上拉了回來。這樣的人,實在是我們人生路上的貴人啊。
朋友們,你們怎麼看呢?在你們的人生路上,是否有以上這三種朋友呢?如果有,就請好好珍惜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