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陽詢人醜字不醜,他把楷書的險絕變化藏在不露聲色的平正之中

2020-12-12 晉堂書畫

楷書四大家之一的歐陽詢,字寫得特別好,但人長得非常寒磣,活像一隻大猴子,這畫像美化了他,他的相貌被長孫無忌嘲諷為猴子。歐陽詢人醜字不醜,《九成宮醴泉銘》外表平正暗藏險絕,不細察還真看不出來;就像一個人外表很忠厚,但一肚子的計謀。請看《九成宮醴泉銘》中的智慧。

大多數筆畫在一個方塊內,個別筆畫伸出方塊。

「絕」「觀」字大部分對得很齊,控制在一個方塊內,但最後的鉤伸展出去了。漢字是方塊字這是就基本特點而言,如果你傻乎乎的把每個字都寫方了,就成美術字了。

2、齊邊和不對稱相結合,力避呆板。

3、有意留白。

4、應連不連,為了透氣。

「蔽」的左下部分的外框收縮,不包圍「小」字,變半包圍結構為上下結構,虧」的「虍」字頭左上部的撇和三橫有意不連,這些手段是為了透氣化密為疏。

5、打破常規是為了補救。

「青」月部的兩橫連接反常規是為了補救「月」字偏左。

6、從全局把握局部的安排。

「閣」「周」的口從局部看和它緊接的部件對的不正,總體上看對的正。

7、用行書意味增添活潑氣息。

8、有意使偏旁欹側,使之有相互依靠的感覺。

9、被方框包圍的橫的變化。

10、橫畫斜度一致及左右基本對稱是為了平正。

歐陽詢把變化藏在不露聲色的平正之中,牛人啊。

相關焦點

  • 他學歐楷捨棄的,都是歐陽詢變體所得的
    有人把田英章捧上天,說他的楷書學歐楷,又不同於歐楷,因此可以說自成一家了。這裡這些人不僅偷換了概念,實質上,還誤解了孫過庭《書譜》上的一段論述。《書譜》上說,「至如初學分布,但求平正;既知平正,務追險絕;既能險絕,復歸平正。」但觀田氏楷書,既沒有險絕,當然不能用「復歸平正」來稱呼。那麼這種平正工穩,清秀妍麗,也只能是初級的「但求平正」。
  • 楷書技法一字一講:歐陽詢「九」字書寫要領解析
    歐體楷書中的「九」字出現在《九成宮醴泉銘》、《虞恭公溫彥博碑》等碑刻之中,當然,我認為寫得最經典的還是《九成宮醴泉銘》中的這個「九」字。(歐陽詢《九成宮醴泉銘》)歐體「九」字怎麼寫呢?下面就來分析其書寫要領和技法:1、這個字取斜勢,如上圖示意線條,因此要寫出翩翩欲飛之態。2、撇畫收尾、彎鉤的轉折以及鉤畫的收尾,若連成一線,則與首筆橫畫平行,這一點很重要,這樣寫就是在「險絕之中求平正」。
  • 姚孟起這1200個歐楷字被奉為經典,專家說神還原歐陽詢的字
    眾所周知,歐陽詢筆下的歐楷字體被譽為「四大楷書之首」,其晚年時期的得意之作《九成宮醴泉銘》,受到歷來學書者的推崇,將其視為楷書正宗,後世稱此作為「天下第一楷書」(「天下第一正書」)。前人言:「取法其上,僅得其中;取法其中,僅得其下」,書法的學習更是如此,那麼我們若是想練習歐楷,自然要從歐陽詢的《九成宮》入手了。其實不然,作為初學者,在不具備一定書法功底的臨前提下,直接去臨摹歐陽詢的《九成宮》,字會越寫越找不到感覺。
  • 你不知道的歐陽詢,不止楷書天下第一,行書亦為中華十大名帖之一
    在書法史上,唐朝絕對是書法發展的一個輝煌時期,在唐朝出現了楷書四大家之中的三位,分別是歐陽詢、顏真卿、柳公權,除此之外,什麼草聖張旭、諸遂良、虞世南、薛稷……這簡直就是一個神仙打架的時代。而歐陽詢在這群「神仙」之中,算是一位拔尖的人物,畢竟他可以被人們譽為「唐代書法第一人」的風流人物。
  • 名人丨歐陽詢與書堂山:那座山峰令人仰望千年
    再想去找歐陽詢讀書的臺址,竟無法衝出灌木重圍。 半山腰望遠,一座座綠色小山點綴大地,它們是否給過歐陽詢點畫變化的啟發?又見一棵樹從崖邊彎腰探身,莫非暗藏結構安排的深意? 繼續上山,至山頂,見一小塊凹地,一塊不規則的大石上亂七八糟刻了一些字,歐陽強說這就是歐陽詢的墓址了。雖然面對的只是一片草地,歐陽強還是虔誠地拜了祖宗。他想如幾年前那樣在山頂遠眺洞庭,樹叢遮天蔽日,未能如願。
  • 智慧成語集字歐陽詢楷書,王羲之行書,雙體對照,入眼生愛,好帖
    成語的意思精闢,往往隱含於字面意義之中,不是其構成成分意義的簡單相加。它結構緊密,一般不能任意變動詞序,抽換或增減其中的成分。其形式以四字居多,也有一些三字和多字的,大多由四字組成。簡單地說成語就是,說出來大家都知道,可以引經據典,有明確出處和典故,並且使用程度相當高的用語。
  • 《皇甫府君碑》-歐陽詢楷書的代表作
    這塊碑現藏在陝西省博物館。碑額上的篆書是「隋柱國宏議明公皇甫府君碑」。這塊碑在明代分為兩部分。其中,清代拓本為石刻拓本,北宋拓本翻刻還原刻制,字跡完整。封底上有《同治甲戌五月上澣紀》唐于志寧撰文,歐陽詢書,碑文沒有寫日期。楷書28行59字。碑額篆書中有十二字,即「隋柱國宏議明公皇甫府君碑」。碑文記載了皇甫誕的事跡。《墨林快事》上說,這座石碑建於隋朝。它是歐陽詢早年(557-641)寫的。另一種說法是,《皇甫誕碑》刻於唐代貞觀年間(公元627-650年)。
  • 歐陽詢楷書結體92法之一:天覆,下面筆畫,盡在五指山掌控之中
    今天開始,小編將陸續和大家分享一下關於楷書結體方面的小知識,希望對大家的楷書學習能有所幫助。文中示例以歐陽詢楷書為主,有些地方會用顏真卿、柳公權等名家的楷書進行對照,很多地方都是相通的。黃自元在介紹歐陽詢楷書結體92法的時候,開篇就說道:「天覆者,凡畫皆冒於其下。」簡單的說就是,在楷書的結體中,如果上面的部分橫向開張,下面的筆畫,都要盡在五指山的掌控之中,形成一個上寬下窄的收放對比。對於這種結體方式,大家最熟悉的就是「寶蓋頭」、「常字頭」等偏旁的寫法。
  • 歐陽詢:不要把我的《九成宮醴泉銘碑》當印刷體來練
    歐陽詢留給後人最大的「財富」是他心血創造出來的書法:「歐體」楷書。這麼好的書法,但是現在很多人由於理解不一樣,都是只得其形而不得其神,以至於成了「印刷體」而廣被詬病。不知道歐陽詢知道了會不會吐血?歐陽詢,學書法的人都知道,楷書四大家(歐陽詢、顏真卿、柳公權、趙孟)之一。與同代另三位(虞世南、褚遂良、薛稷),並稱初唐四大家。說起來這三位也是可惜,他們的書法也是一流,對書法的貢獻其實也不亞於歐陽詢!只是偏偏和歐陽詢一個時代,有比較,所以光芒被遮擋住,進不了楷書四大家裡。
  • 書法入門 九成宮有6個聖字 圍觀歐陽詢楷書的用筆特點
    歐陽詢楷書的用筆特點,可以結合歐陽詢《九成宮》、《皇甫君碑》和《千字文》一一起去了解。但有時候我們看其一個字的變化,也大致能看出其用筆之道。今天閒來無事,翻看歐陽詢的《九成宮》,發現總共有6個「聖」字。我們一起來看看。
  • 若論歐體,他比「二田」水平高多了,「歐陽詢第二」?
    但無論喜歡與否,田英章、田蘊章的楷書能夠得到很大一批人的認可,是有他的必然因素的,「田楷」最大的優勢就是漂亮,無論是硬筆書法還是毛筆書法,結構都無可挑剔,就單輪這一點,很多書法家也是做不到的,了解了這個,我們就可以從更深層次的分析到底普通的群眾喜歡什麼樣的字,文人雅士喜歡什麼樣的作品,而那些比較前衛的現代派「醜書」它的受眾又在哪裡?
  • 歐陽詢《皇甫誕碑》:瘦硬挺拔,堪稱最險歐體!啟功卻指出一錯誤
    歐陽詢《皇甫君碑》張懷瓘分別列出歐陽詢篆書、行書、楷書、草書的精髓,堪稱是唐朝「翰墨之首」,而在所有的書體中,歐陽詢最為擅長的莫過於楷書。歐陽詢與顏真卿、柳公權、趙孟的楷書並稱為「楷書四大家」,其字體因為有平正中見險絕的特點,特別有利於初學者臨摹,所以後世將其書法稱為「歐體」或者「歐楷」。
  • 淺談楷書鼻祖歐陽詢及其傳世經典《九成宮醴泉銘》
    歐陽詢,字信本,潭州臨湘人,也就是現在的湖南長沙,歐陽詢同時也被人稱為「歐陽率更」,原因是他在唐朝的時候被封為太子率更令,地地道道的漢族人,在唐朝的時候,他的楷書書法備受時人推崇,可謂「唐人楷書第一」,和虞世南、薛稷、褚遂良並稱「初唐四大家」,他的書法風格法度嚴謹,筆力強勁,出規入矩
  • 12張圖說清:歐陽詢楷書間架結構《三十六法》,自己摸索不下三年
    用什麼方法能快速掌握歐體楷書的間架結構呢?作為楷書四大家之一,歐陽詢楷書練習的人非常之多,面臨同樣的困惑,因此,這個問題值得探討。其實唐代的歐陽詢不僅是書法大家,而且是難得的書法理論家,他在長期的書法實踐中總結撰寫了楷書結構《三十六法》等系列著作,比較全面的闡述了書法用筆、結體、章法等形式技巧和美學要求,記歐體楷書的間架結構,就用歐陽詢楷書結構《三十六法》即可,歐楷的全部間架結構規律,全部包含其中!
  • 這才是歐陽詢的巔峰神作,精美程度,遠超《九成宮醴泉銘》
    唐朝是書法輝煌燦爛的一個時代,這期間湧現出了不少萬古流芳的書法大家,其中一位就是歐陽詢。歐陽詢自創歐體楷書,成為諸體楷書之首,他本人也名列楷書四大家第一,後世的無數書法家,都以寫好一手歐楷為榮。可這九成宮寫得固然精美,但是後世有不少書法家都認為,這並不是歐陽詢的巔峰之作,他的巔峰之作,應該是《化度寺碑》,因為這字寫得實在是太精美了。眾所周知,歐陽詢的代表作,除了九成宮之外,還有《皇甫君碑》、《化度寺碑》、《虞恭公碑》等等,這《化度寺碑》在很多人眼中,已經超越了《九成宮醴泉銘》。
  • 田英章的字原來是跟他學的,難怪「田楷」這麼美!
    田英章先生是當代影響力很大的一個書法,他的「田楷」影響深遠,很多書法愛好者就是看了田英章的字才開始學習書法的,從普及書法的角度來講,田英章可謂功莫大焉。《陳益椿王維賢書法集》然後田英章的書法卻有著一些質疑的聲音,「沒有藝術性」、「印刷體」、「狀如算子」、「不叫書法」之類的說法,當然從王羲之《書論》中的評價來講,「田楷」少了一些變化和險絕的特點
  • 清代楷書中極具歐陽詢風格的書法,中正險絕自然疏朗,好字帖之二
    楷書的字帖風格及楷書發展歷程簡述:楷書書寫切忌大小一律而貴在於參差錯落中各盡字的姿態,使其有虛實、疏密、大小、奇正、長短、開合、伸縮、肥瘦等變化。楷書書寫時還要注意每一點畫的收筆和每字的末筆,收筆要圓,能收歸畫內,則能八面出鋒,而每字的末筆結束得好,則態有餘妍。點畫與點畫交換時要精熟於「度」法。所謂「度」,即上畫收筆時寫下畫發筆逆入時之間的過渡動作,筆鋒在離紙面極低的空中作一快速的聯繫,「度」是楷法取勢的主要筆法。
  • 《九成宮醴泉銘》:楷書之極則,正書第一
    《九成宮醴泉銘》,或稱《九成宮碑》,魏徵撰文,歐陽詢書。唐貞觀六年(632年)立於九成宮內。碑高270釐米,上寬87釐米,下寬93釐米,厚27釐米。碑額刻有六龍纏繞及陽文篆書「九成宮醴泉銘」六字,每字約10釐米。碑有界格,格約3.5釐米(即古之謂「寸楷」),24行,行50字,1109字。
  • 歐陽詢:這一碑一帖,不是我寫的……
    初唐書家以歐陽詢影響力最大。《宣和書譜》論其正書為「翰墨之冠」,《舊唐書》本傳謂「筆力險勁,為一時之絕,人得其尺牘文字,鹹以為楷模焉」,應是寫實之論。 當時墓誌尚不流行題寫書丹者姓名,所以許多帶有歐體風格的墓誌書法,只要大致符合其活動年代,幾乎都歸在歐陽詢的名下。
  • 他的楷書融入歐、顏、柳三家精髓,專家說館閣體,您也來鑑定一下
    《林則徐小楷無量壽經》通觀這些作品,可以看出這位書法家具有很深的歐楷(歐陽詢)的底子,而且融入了顏真卿、柳公權的筆法,也就是常說的「顏筋柳骨」境界!因他的名氣太大,反倒掩蓋他書法的成就!林則徐的書法,具有清勁秀博之風,使其書法絕無矯揉造作,柔中含剛,寬博疏朗,一如他為人正直的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