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歐陽詢筆下的歐楷字體被譽為「四大楷書之首」,其晚年時期的得意之作《九成宮醴泉銘》,受到歷來學書者的推崇,將其視為楷書正宗,後世稱此作為「天下第一楷書」(「天下第一正書」)。
元代大才子虞集表示:「楷書之盛,肇自李唐。若歐、虞、褚、薛,尤其著者也。餘謂歐公當為三家之冠,蓋其同得右軍運筆之妙諦。觀此帖(《醴泉銘》)結構謹嚴,風神遒勁,於右軍之神氣骨力兩不相悖,實世之珍。
歐陽詢筆下的《九成宮》也是後世學習楷書時,繞不過去一部法帖。前人言:「取法其上,僅得其中;取法其中,僅得其下」,書法的學習更是如此,那麼我們若是想練習歐楷,自然要從歐陽詢的《九成宮》入手了。
其實不然,作為初學者,在不具備一定書法功底的臨前提下,直接去臨摹歐陽詢的《九成宮》,字會越寫越找不到感覺。
為什麼呢?首先,歐陽詢的《九成宮》原本刻於唐貞觀632年,經歷了1300多年的風雨,滄海桑田,很多字跡都已經模糊不清,看不清行筆細節,初學者根本無法領會歐陽詢的結字構造、用筆技巧,給臨摹、學習帶來極大的不便。
再者,歐陽詢創作《九成宮》時,正是其老年書法技藝最為醇厚、老辣的時期,他將大楷的筆意融入到該作中,使得書法作品難度係數增高,初學者倘若是直接學習,難以理解其用筆,往往越學習越吃力。
李世民在練習書法時,曾說過這樣一句話:書學小道,初非急務,時或留心,猶勝棄日,凡諸藝業,未有學而不得者也,病在心力懈怠,不能專精耳。
初期學習書法不可操之過急,要靜下心來,慢慢品悟,慢慢領會。我們若想要寫好歐楷,不妨來看一下清朝書法家姚孟起筆下的《九成宮》。
歐陽詢筆下的《九成宮》大約有1200字,而姚孟起將這1200多字給予了完美的複製,達到了重影的效果,姚孟起筆下這1200個歐楷字體也被奉為是經典,很多專家都表示,這字簡直是神還原了歐陽詢的字。
姚孟起筆下的《九成宮》,可以說是形神兼備。不管是執筆方法,還是運筆走向、點畫構造都是完美的繼承了歐楷的精髓,結體修長,中宮收緊,平正中見險絕,整體血脈暢通,氣勢磅礴。
書法家孫過庭曾在《書譜》中:「初學分布,但求平正;既知平正,務追險絕;既能險絕,復歸平正。」
而姚孟起筆下的《九成宮》形神兼備,其行筆細節、結體構造,都與歐陽詢《九成宮》原版達到了完美的融合,十分有利於初學者臨摹、學習,去領悟歐楷的精妙之處。
今天,我們通過多方努力,將姚孟起筆下的《九成宮碑》,進行1:1高清複製,還原出其書法精髓,使得原版活靈活現的展現於我們面前,送給各位書法愛好者。
—編輯 芊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