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車猛地顛了一下,把我可愛的磕睡蟲顛了個半死,一下子摔到了九霄雲外去了。取而代之的是噴湧而出的寫字的欲望,看著一個個富有生命的,從無到有的漢字的出現,我的精神便為之一振。回想起在廈門的兩天半,腦袋瓜裡有很多雜亂無章的美妙的曲段。廈門美麗怡人的自然風光和風格獨特的各式建築防腐在我的心湖裡點上了幾波漣漪,模糊、朦朧地蕩漾著。第一天下午剛下火車後,一行三人直奔鼓浪嶼,我們參觀了海洋世界觀看了海豚表演。這才算見識了海洋裡的居民呢。
我靜靜地穿越在透明的海底隧道中,身邊遊過各式各樣、千姿百態的魚:有富有合作精神的群魚,有「雖然我很醜,可我很溫柔」的石斑魚,有「天生我材必為王」的鯊魚……。這神秘的藍色海洋中,悠閒浪漫的魚,色彩斑斕的珊瑚叢和聖潔萬能的陽光合成了一支時而氣勢磅礴,時而小家碧玉的交響曲,引起我無限的遐想和共鳴。正當我享受著「海底擬居民」的閒情雅志時,忽然感覺頭頂上有個黑影慢慢移過,猛抬頭,只見一條大鰩正悠然地舒展著雙翼,舞動著長鞭似的尾巴滑翔而過,白色的肚皮上點綴著一雙黑色的小眼睛和一張線形的嘴,或許那兩排細細的是鰓吧。
島上還有很多十分漂亮的建築,有歐式的也有民國時的建築,走在通往王宮房子的石階上,眺望著周圍綠意盎然、山花點綴的花園,呼吸著這滿山的清涼,吮吸這從海邊送來的溼氣,簡直是神仙了!對於鼓浪嶼這個眾口皆碑的仙島,我們留下一了一點遺憾——人太多,,安逸的居民與優美的環境相得益彰,構成了一幅精緻的畫卷,可是過多的遊客使人為這寶貝似的小島暗暗心疼,它能承受這超負荷的人流嗎?耳邊充斥的各地方言掩蓋了林中小鳥的細聲歌唱,眼前噪動的人群阻隔了視野中的美景,使我們不得不攀上高高的山坡,才能飽覽島上的美景。日光巖和鋼琴博物館也不得不成為下次遊鷺島(鼓浪嶼也稱為琴島——島上有一千多架鋼琴,使它成為世界上鋼琴密度最高的地方)時的首選了。
噢,對了,還第一次看到那麼多孔雀自由地棲息在樹上,第一次看到渾身潔白的孔雀,也第一次聽到孔雀的叫聲。只是這些孔雀驕傲得很,我把我的粉紅雨傘撐開拼命地在它們眼前搖晃,也無法引起它們的醋意,清高地就是不開屏。也許是有了自知之明吧,「有此美景,我還湊什麼熱鬧」。遊山途中,我們買了一盒鼓浪嶼的當地特產——鼓浪嶼餡餅,嗯——,甜甜的,酥酥的,是不是有點像廈門的男人呢?廈門男人特溫存,特體貼。這裡來段插敘吧,談談我對廈門人,特別是廈門男人的看法。
第一次接觸廈門人,是在去廈門的火車上,一個廈門的爸爸帶著兩個六、七歲的兒子跟我們談了一會兒,他的普通話很不標準(絕大部分廈門人說話都帶閩南口音),「去」念成了「氣」,說起話來,嗲嗲的,柔柔的,就像一杯溫騰水,冒著熱氣,不燙口亦不涼腸,正適口。對兒子也是夠溫柔,一副百依百順的樣子。他告訴我們他在上海短短幾年,已經發了跡,孩子在宋慶齡幼兒園讀書,開口已能「APPLE」、「BANANA」了。照他的打算,孩子高中畢業還得送到國外求學。看來,廈門人「安於現狀」的表象下還有不少對BETTER的追求。
在去集美(與廈門一橋之隔的小島)的公車上,我又聽到了一個廈門爸爸對他孩子的甜蜜呵護:「寶寶乖,爸爸給你玩球球,好不好?」,其中每個疊詞他都念成升調,別提有多可愛了,我看他才是寶寶呢。說到這裡,你可別以為廈門人只對自己人溫柔,他們還挺博愛的。出門前,我在CTRIP查了點關於廈門的資料,有網友說:「在廈門20歲以下的年輕人及孩子會給20歲以上的人讓座。」雖說這20歲有點誇張,但廈門人讓座的風尚我真見識過了。在那裡,讓座似乎已成為一種習慣,一種風尚。真可謂開化之國民之民風啊!
我們一行三人去集美遊玩,這裡更多的是人文的精髓,閩南建築的天堂。對「舍」感興趣的朋友一定要去那兒看看啊。在我看來,集美的房屋是由兩部分組成的:歐式的磚牆身體戴上一頂閩南特色的翹角帽子。真有點象美籍華人,中國人的血、肉和精髓加之美國的高帽子。有人看來是譁眾取寵,有人看來是珠聯璧合。沿著海邊的山路,我們進了鰲園,這裡是陳嘉庚墓地所在地。剛入A,兩邊是刻有J軼事和中國古代典故的精美石雕及C紀事。從介紹來看,C對廈門可謂公德無量,他把一生經營橡膠業所到錢財全部捐助於修建廈門大學、集美學院和新加坡的一些教育機構,而自己生活儉樸,也沒給十七個孩子留下些什麼物質財富。大學是一塊閃著知識金光,透著文化寶氣的金元寶,廈門的文化底蘊、優美環境,加之其顯要的地理位置,使廈門像一株萬年青,久久地洋溢著物質和精神的美。
等等!喜歡就關注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