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扶貧成效 | 搬新居 謀新業 奔向小康新生活

2020-12-16 澎湃新聞

告別舊日窮窩

圓夢安居樂業

今天

【展扶貧成效】

小編帶給大家的是

搬新房 謀新業

奔向小康新生活

「易地搬遷換新房,生活條件大變樣,門口就能掙到錢,日子過得有希望,吃水不忘挖井人,感謝政策感謝黨……」這是沁水縣固縣鄉13個村36個自然莊204戶669口人易地扶貧搬遷集中安置點——富茗小區居民自編的順口溜,這也是異地搬遷居民真實的幸福生活寫照。

點擊觀看視頻

搬新居 展新顏

車輛行駛在沁水縣的公路上,四周群山環繞,鬱鬱蔥蔥。從縣城驅車大約90分鐘,遠遠便看見一片嶄新的大型社區,樓體上立著「富茗小區」幾個大字。

在富茗小區內看到,道路寬敞整潔,綠化良好,設施齊全,居民在小區內散步、休憩,此情此景折射著異地搬遷後貧困戶幸福祥和的新生活。

「以前的生活條件比較苦,住在農村交通不便利,特別到了冬天就特別羨慕城裡人的集中供暖,現在我們也過上了城裡人的生活」,在小區廣場遛彎的張大媽開心地講述著現在的生活 。

「以前我家住的是土房子,想都不敢想能住進寬敞的樓房,那會兒不敢搬遷是怕搬出來活不了,現在看來黨的政策是好的,那點擔心都多餘了……」

王勝利以前所在的石泉村,生活環境十分艱苦,一年靠著外出打零工維持家裡的生活。現在王勝利在離小區幾百米外的春暉扶貧智能化出菇基地找了一份工作,每月能掙3000多元的工資。孩子有學上,醫療有保障。從石泉村搬到小區兩年多來,王勝利一家的生活越來越好。

為破解「一方水土養不了一方人」的困境,近年來,沁水縣立足村情現狀,通過自下而上的摸底調查,本著尊重群眾意願的原則,統籌考慮縣域基礎條件、資源承載能力、城鎮化建設等因素,合理確定安置地點和安置方式,讓搬遷群眾進城區、進社區、進安置聚居區、進交通便利區安居,形成了縣、鄉、村三級梯度安置模式。根據安置區的規模、人口結構和未來發展,按照「兩不愁、三保障」標準和「缺什麼、補什麼」的原則,實現道路、水、電、氣、暖、網絡、活動廣場、衛生室、文化站、學校等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全覆蓋,確保搬遷群眾在安置地享有公平發展和公共資源均等分享的機會。全縣共建設21個易地扶貧搬遷集中安置點,分布於縣城和9個鄉鎮,其中縣城3個安置點,鄉鎮18個安置點。共安置1312戶3263人,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1278戶3201人,同步搬遷戶34戶62人,涉及行政村152個。入住率、拆除率、復墾率均為100%,徹底斬斷了「窮根」。

搬得出 穩得住

為使貧困群眾搬得出、穩得住,沁水縣積極探索、創新方式,制定獎勵扶持措施,在大型安置點適度引進勞動力密集型產業,有效解決企業「用工難」、群眾「就業難」問題,推動產業向安置點靠近。

在固縣鄉易地搬遷安置點富茗小區外,春暉智能化出菇基地和百舒康服飾加工兩個勞動密集型企業打造的搬遷就業園區,讓貧困戶在家門口就有錢掙。

「我60多歲了,在春暉智能化出菇基地做保安工作,對於我這個年齡來說有這樣一份工作很知足」,貧困戶邢樂勤說。

春暉扶貧智能化出菇基地作為固縣鄉易地扶貧搬遷的後續產業項目,公司致力於「扶貧就業與經濟效益雙提升、智慧農業與健康膳食雙引領」的發展定位,於2020年5月8日正式投入生產,吸納就業人員70餘人,貧困戶就業人員52人,周邊就業人員20餘人,人均年增收3萬元,實現同步搬遷、同步就業、同步脫貧的目標。

據了解,在沁水縣全縣21個集中安置點1215戶全部實現後續產業帶動,涉及蔬菜大棚、鞋業、養殖、物流、農業園區等多個行業。真正讓貧困群眾實現在家門口就業增收脫貧,走出了一條群眾增收、產業發展、企業壯大、多方共贏的脫貧新路子,把搬遷貧困戶牢牢嵌在了產業鏈上。

「造」出致富路

扶貧要扶志

「輸血」變「造血」

沁水縣出臺了優惠政策,積極扶持搬遷群眾自主創業,優先讓搬遷群眾租賃小區的街面商鋪,開設小超市、小飯館、小菜攤、理髮店、修車鋪等自主創業。

同時,沁水縣堅持就業培訓指導、提供就業幫扶,鼓勵貧困群眾學會、學通、用活一技之長。近年來,累計培訓易地搬遷安置點貧困勞動力433人,今年,新增加培訓241人。有勞動力的搬遷戶765戶1491人,765戶1252人實現務工就業。

「之前老家居住比較分散,不太好找工作,搬來富茗小區後,學習了理髮,租賃了小區外的商戶開起了理髮店,」說到政府的好政策,王勝利妻子感激不已。

富茗小區商鋪區一家家商戶散發著濃濃的煙火氣,不光讓搬遷群眾有了穩定的經營收入保障和發展創業的基礎平臺,同時也實現了「樓上住人,樓下就業」,增添了搬遷群眾的信心和底氣。

從挪窮窩到遷新居

從居深山到住城鎮

從地地道道的農民到新型農民

搬遷居民的生活發生了很大改變

自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工作開展以來,沁水縣搶抓易地扶貧搬遷政策機遇,堅持以易地扶貧搬遷群眾穩定脫貧為目標,立足本縣實際和產業基礎,大力發展易地搬遷後續產業,推動群眾就近就地就業,拓寬增收渠道,增強自我「造血」功能,確保了易地搬遷貧困群眾「搬得出、穩得住、能致富」,圓夢安居樂業。

2020進入倒計時,脫貧攻堅也到了決戰決勝的最後時刻,日前,中共晉城市委網信辦和晉城市扶貧辦組織開展了脫貧攻堅網上集中宣傳。通過講扶貧故事、秀村播帶貨、展扶貧成效等專欄,講述我市脫貧攻堅工作中湧現出來的感人故事,展示我市各地特優農產品,展現我市脫貧攻堅取得的重大成就,進一步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弘揚脫貧攻堅精神,增添持續奮進動力,續寫鄉村振興新篇。

來源:網信晉城

喜歡此內容的人還喜歡

原標題:《展扶貧成效 | 搬新居 謀新業 奔向小康新生活》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展扶貧成效 | 搬新居 謀新業 奔向小康新生活
    今天【展扶貧成效】小編帶給大家的是搬新房 謀新業奔向小康新生活「易地搬遷換新房,生活條件大變樣車輛行駛在沁水縣的公路上,四周群山環繞,鬱鬱蔥蔥。從挪窮窩到遷新居從居深山到住城鎮從地地道道的農民到新型農民搬遷居民的生活發生了很大改變自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工作開展以來,沁水縣搶抓易地扶貧搬遷政策機遇,堅持以易地扶貧搬遷群眾穩定脫貧為目標,立足本縣實際和產業基礎,大力發展易地搬遷後續產業,推動群眾就近就地就業,拓寬增收渠道
  • 「展扶貧成效」雙廟村:小小連翹樹搖身變成「致富樹」
    組織村民對連翹管護進行驗收2016年,陵川縣馬圪當鄉雙廟村第一書記楊錦華所在的晉城市總工會充分利用當地特有的生態資源優勢,在雙廟建起了308畝連翹產業扶貧基地,但因前期見效慢,村民們重「栽」輕「管護」,本該長勢不錯的連翹地裡雜草叢生。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新」達裡雅布依迸發新活力 新居新業新生活
    于田縣達裡雅布依鄉達裡雅布依村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一角(6月24日攝)6月24日,在于田縣達裡雅布依鄉新居民點的梭梭大芸試驗田裡,村民阿里木江·艾力和鄉鄰一起管護著開春種下的梭梭柴,憧憬著來年的豐收。
  • 「講扶貧故事」郭海燕:身殘志堅 撐起一家人的希望
    2015年,兒子郭雨鵬在沁水縣端氏中學上高三,女兒郭雨飛在沁水中學上高二,養兔又賠了本,沒有經濟來源,家庭生活處於特殊困難時期,鎮政府根據政策要求,將他列為建檔立卡貧困戶,使他受到了極大的鼓舞,在黨和政府的幫扶下,他決心努力奮鬥,脫貧致富,奔向小康生活。
  • 遷新居 立新業 展新顏
    近年來,我省堅持以習近平總書記扶貧工作重要論述和視察山西重要講話為根本遵循,以3350個深度貧困自然村為重點,大力實施易地扶貧搬遷,著力解決「一方水土養不好一方人」的問題,向深度貧困發起總攻,易地扶貧搬遷取得決定性進展。5月8日,國務院對2019年落實有關重大政策措施真抓實幹成效明顯的地方予以督查激勵,我省易地扶貧搬遷工作榜上有名。
  • 新疆達裡雅布依村易地扶貧搬遷奔向小康生活
    新疆達裡雅布依村易地扶貧搬遷奔向小康生活—— 塔克拉瑪幹腹地矗起「沙漠新村」  一排排青灰色的二層小樓錯落有致,一條條筆直的街道乾淨寬敞,小河清澈,柏油路長,孩童追逐打鬧的嬉笑聲迴蕩在耳旁……這裡是達裡雅布依,一個被稱作「最後的沙漠部落」的地方。
  • 【幸福郴州100秒】 易地扶貧搬遷:「甩」掉貧困帽 「搬」進新生活
    易地扶貧搬遷是解決一方水土養不好一方人、實現貧困群眾跨越式發展的根本途徑。十三五」期間,郴州全市共5萬餘名貧困群眾實現了搬新家、就新業,走上脫貧致富路。  郴州在「十三五」期間,全市共投資29.5億元,提前兩年完成1.46萬套住房建設任務,51676名易地扶貧搬遷群眾不漏一戶、不落一人全部喬遷新居。
  • 重慶雲陽:挪出窮窩安新居 有家有業奔小康
    編者按:易地扶貧搬遷是脫貧攻堅的「頭號工程」和標誌性工程,「十三五」以來,國家發展改革委會同有關部門和地方,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扶貧工作的重要論述,按照「中央統籌、省負總責、市縣抓落實」的工作機制,全力推進搬遷安置和後續扶持各項工作,取得的成效受到了人民日報、新華社、中央電視臺等中央媒體和地方有關重點媒體的廣泛關注和報導
  • 阿里獅泉河鎮規劃建設了康樂新居易地扶貧搬遷安置小區
    圖為康樂新居鳥瞰圖。記者 溫凱 洛桑旦增 攝  西藏阿里地區按照「搬得出、穩得住、有收入、能致富」的總體思路,在獅泉河鎮規劃建設了康樂新居易地扶貧搬遷安置小區。如今,來自7個縣的貧困群眾搬進了新居,開啟了小康新生活。
  • 阿里獅泉河鎮規劃建設了康樂新居易地扶貧搬遷安置小區
    圖為康樂新居鳥瞰圖。記者 溫凱 洛桑旦增 攝  西藏阿里地區按照「搬得出、穩得住、有收入、能致富」的總體思路,在獅泉河鎮規劃建設了康樂新居易地扶貧搬遷安置小區。如今,來自7個縣的貧困群眾搬進了新居,開啟了小康新生活。
  • 新年新房新對聯 三年全面奔小康
    搬新家後,村民龐開川做的第一件事是在大門側貼大紅對聯:「搬進新房過新年,三年全面奔小康。」龐開川特地在「三」字上使勁摁了幾下,然後笑眯眯地品味。  這幾天,該村像龐開川一樣在2011年「9·18」洪災中受災的64戶村民陸續搬進新家。三年全面建成小康,村民們的底氣很足。
  • ...尋找小康答案!「你好,小康——重慶新時代新生活攝影大賽」圖片...
    新華網重慶12月18日電(李海嵐 朱俊潔)一千個人眼裡,有一千個重慶、一千種小康姿態,在你心中重慶的小康生活應該是什麼樣?12月18日,「你好,小康——重慶新時代新生活攝影大賽」頒獎典禮暨圖片展啟動儀式在重慶聯合國際大廈舉行,這裡有你要的答案。
  • 【回眸十三五】黃龍:決戰決勝脫貧攻堅 奔向幸福小康生活
    有了成功的基石,2019年,瓦子街鎮確定「實施計劃、規模種植」,在幾家種植大戶的影響下,群眾將適宜種菜的耕地全部發展為新菜田。兩年來,瓦子街鎮從蔬菜種植地升級為周邊縣區蔬菜銷售地,催生了農業產業化發展的「瓦子街模式」。劉董孝是瓦子街鎮後屯人,去年開始種植白菜,一路走來,已經從以前的幾畝到現在的幾十畝,還引導全村人響應號召,大膽嘗試,邁出新生活的第一步。
  • ​篤坪鶴溪村:易地扶貧搬新居,村民過上新生活
    近年來,篤坪鄉鶴溪村緊緊圍繞「搬得出、穩得住、能致富」的目標要求,立足實際,凸顯優勢,深入推進易地扶貧搬遷工作,全村呈現出特色產業持續壯大、增收渠道有效拓寬、基礎條件全面改善、內生動力不斷增強的良好局面,脫貧攻堅成果得到了持續鞏固提升
  • 雪山下奔向小康的鏗鏘足音
    貧困牧民搬得出穩得住能致富「我是2018年11月搬進來的,住房面積達80平方米,有天然氣,還通了網絡。」曾是瑪沁縣當洛鄉查雀幹麻村建檔立卡貧困戶的才讓吉,如今的新家就在瑪沁縣大武鎮的久美家園。「搬得出、穩得住」是易地搬遷扶貧工作的關鍵,在解決了「搬得出」的問題之後,如何讓牧民群眾「穩得住、能致富」,如何在脫貧攻堅中不落一人?如何不出現「回流」現象,成為要解決的頭等大事。
  • 遼寧:奔向文化小康新生活
    遼寧:奔向文化小康新生活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收官之年,文化小康是重要一環。近年來,遼寧省大力開展文化惠民工程,加強精神文明建設,為全面小康築牢文化根基。走向小康的新徵程中,盤錦以高度的文化自覺,肩負資源枯竭城市轉型的重任,率先在遼寧省完成自身的文化定位,將文化深深植入每一個角落、每一個人心中。過去「挖石油」現在「挖文化」。遼河岸邊文化興,盤錦文化產業聚集區域正冉冉升起。
  • ...村易地扶貧搬遷奔向小康生活——塔克拉瑪幹腹地矗起「沙漠新村」
    2019年9月27日,最後一批114戶村民離開沙漠腹地,搬至距縣城91公裡的易地扶貧安置點。至此,新疆「十三五」易地扶貧搬遷任務全部完成,16.94萬人喜遷新居。「以前,騎著毛驢到縣城要8天,所以一年只買一次衣服。」
  • 走出山林奔小康—鄂溫克族迎來新生活
    新華社呼和浩特8月2日電題:走出山林奔小康——鄂溫克族迎來新生活新華社記者於長洪、張麗娜、安路蒙、徐壯盛夏時節,大興安嶺腹地草木繁盛。穿過層層疊疊的青松白樺,一排排褐色雙層木屋映入眼帘。屋外,老人愜意喝茶;屋內,婦女們烤列巴、做鹿皮畫——這裡是內蒙古敖魯古雅鄂溫克族鄉的獵民新居點。
  • 新疆達裡雅布依村易地扶貧搬遷奔向小康生活——塔克拉瑪幹腹地矗...
    2019年9月27日,最後一批114戶村民離開沙漠腹地,搬至距縣城91公裡的易地扶貧安置點。至此,新疆「十三五」易地扶貧搬遷任務全部完成,16.94萬人喜遷新居。「以前,騎著毛驢到縣城要8天,所以一年只買一次衣服。」
  • 新疆達裡雅布依村易地扶貧搬遷奔向小康生活—— 塔克拉瑪幹腹地矗...
    達裡雅布依村易地扶貧搬遷點航拍圖。2019年9月27日,最後一批114戶村民離開沙漠腹地,搬至距縣城91公裡的易地扶貧安置點。至此,新疆「十三五」易地扶貧搬遷任務全部完成,16.94萬人喜遷新居。  「以前,騎著毛驢到縣城要8天,所以一年只買一次衣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