夾縫中的虛擬信用卡

2020-12-12 東方財富網

儘管網際網路系消費金融已逐漸深入各消費場景,但銀行信用卡依然在其中佔據著一席之地,其中以虛擬信用卡為核心的信用卡江湖爭奪戰硝煙再起。目前,交通銀行、農業銀行、中國銀行、建設銀行、廣發銀行、浦發銀行、中信銀行等多家銀行都陸續推出了虛擬信用卡。其中,部分虛擬信用卡屬於主卡型虛擬卡,用於獨立完整的主帳戶,不依賴於實體信用卡。而另一部分則需要在擁有該行的一張實體信用卡的基礎上,才能開設虛擬信用卡帳戶。而包括小贏、360金融在內的多個金融科技平臺也分別聯合銀行共同推出其虛擬信用卡產品。其實早在2014年3月,騰訊和支付寶就曾擬發行虛擬信用卡產品,但被監管叫停,據了解,去年部分銀行也曾發行虛擬信用卡產品,但立即被地方監管部門叫停,此次藉由金融科技公司與銀行合作再度興起的虛擬信用卡前路又將如何?

銀行理財子公司優勢何在?

傳統的信用卡和虛擬信用卡兩者的區別有哪些?

薛洪言:虛擬信用卡現在有兩類機構在發行,第一類機構是銀行,它本質上還是信用卡,它只不過是沒有實體卡,而且在下卡的過程中沒有制卡、郵寄的過程,所以在發卡的環節可以做到效率非常高,基本上可以做到秒批秒有,實際過程中跟實體信用卡沒有任何區別。

還有一種是網際網路金融機構聯合銀行的借記帳戶一起發的所謂的「虛擬信用卡」,之所以是所謂的「虛擬信用卡」是因為它們本質上還是消費貸產品。信用卡是銀行的持牌業務,所以他們只是一種消費貸產品,因為也與支付工具綁定了,所以在使用屬性上看跟信用卡有點類似。

與消費金融、貸款產品相比,虛擬信用卡的優勢和劣勢有哪些?

陳文:優勢在於其畢竟是銀行的資金來源,它的資金成本相對比較低,放貸利率可能比市場上一些非持牌機構能接觸的利率相對要低。另外,它畢竟是銀行為主體發放的消費貸、信用貸,是受到監管約束的,一方面是一種利率上的監管,另一方面包括主流消費貸產品中受到質疑的暴利催收等等是受到監管規制。合規性上較市場上看到一些非持牌機構的消費金融產品要強。

薛洪言:虛擬信用卡分兩類來看,如果是銀行自己發行的虛擬信用卡,它跟實體卡比優勢就是下卡環節效率比較高,劣勢就是在很多線下需要刷卡的場景是沒有辦法使用的,它的使用場景僅限於線上或者線下的掃碼支付。

如果是一些網際網路金融機構發行的虛擬信用卡,這些產品優勢要跟它自身消費貸產品相比。消費貸其實是沒有跟場景結合的,需要放貸機構一家一家去拓展放貸場景。但是因為它發行了虛擬信用卡,它可以跟支付工具綁定,而支付工具是可以連接一切交易場景的,所以相對它自身消費貸產品在場景上有了質的提升。

劣勢在於因為它跟支付工具綁定,在數據的獲取、用戶的黏性包括用戶的感知度上跟自己獨立的信貸產品相比還是稍微要弱一些,所以在後續的運營、維護用戶黏度各方面還是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和成本。

如果把網際網路金融機構發行的虛擬信用卡跟銀行的實體信用卡比的話,由於二者的區別本來客群也不一樣,使用上沒有明顯的優勢,可能劣勢還要多一些。比如銀行的信用卡一般是有30天的免息期的,一般網際網路金融機構發行的所謂虛擬信用卡是沒有免息期,它沒有免息期和帳單制的概念,基本上是強制分期。

金融科技公司為何頻頻青睞?

利用實體信用卡關聯支付工具支付已經非常普遍,包括各場景自帶的一些消費金融產品,為何還要發行虛擬信用卡這樣的產品?

陳文:實體信用卡的獲客成本、發卡成本都是比較高的,而實體信用卡獲客渠道越來越依靠於線上化,尤其現在像主流的銀行三四成以上的實體信用卡是通過線上渠道獲客。既然如此,從邏輯上來看就可以乾脆不需要實體信用卡了,變成虛擬信用卡,同時也減少了發卡成本,極大的降低了之前獲取實體信用卡的相關成本。

另一個邏輯,單純看銀行體系自己發的虛擬信用卡,無非在手機銀行上多一個這樣的東西,無論是客群還是風控及場景,並沒有本質上的區別。但是,之前騰訊、阿里主動找到銀行合作搞虛擬信用卡,實際上是金融科技公司主動催銀行做這方面的嘗試。事實上,在這個過程中,虛擬信用卡在某種意義上變成了銀行所做的新的嘗試,無論是客群、風控、場景。

原本是銀行用來搶佔線上市場的一款產品,如今變成了金融科技公司爭奪的山頭,原因為何?

薛洪言:我們站在單個機構的角度來看,多一個產品創新就多一點競爭力,可能就多一點市場份額,所以站在他自身的角度推行新的產品,嘗試新的模式,對於擴大自身的業務模型,擴大自身的影響力是有幫助的。只不過新的產品模式出來以後,可能會加劇市場原有產品的分化。

虛擬信用卡跟原來的消費貸產品去比的確有它自身的優勢,因為它藉助支付工具變相連接了全鏈的場景都可以去使用,所以它在這方面有優勢,就可以對傳統的消費貸產品實現替代和市場份額領先的優勢,這是他們大力推廣這個產品的動力所在。

另一方面跟當前的監管形勢也有一定關係。我們知道從2017年12月份現金貸新規出臺以後,必須依託場景的現金貸產品在監管層面是受到限制的,但是實際上還是有一些機構在發行。現在當前的金融服務實體經濟大的環境趨勢下,如果這些網際網路金融機構還是主要依託沒有場景的現金貸做大業務的話,可能在未來會面臨一些政策上的不確定性風險,他們去跟銀行跟支付機構合作推虛擬信用卡,起碼可以保證貸款資金的流向是用於消費的,是用於促進實體經濟的。所以在政策上面是沒有風險的,這個也是他們規避未來監管政策不確定性的戰略層的轉型和嘗試

風控難、盈利難成桎梏?

虛擬信用卡的風控難度如何?

薛洪言:信用卡的確是非常注重貸中和貸後的風控檢測,因為信用卡有個特點,它有30天到50天的免息期,因為有這個免息期,所以市場裡面就出現了一種信用卡套現的現象,他會找一個低費率的POS機把這個錢刷出來,以0.5%費率把錢刷出來,用免息期內的錢套現使用。基於這樣的情況,銀行需要對用戶刷卡的環節、交易的金額進行實時掌控,來判別這個交易是正常的交易還是一筆套現的交易。

但是如果回歸到網際網路金融發行的虛擬信用卡,他們基本上沒有免息期,他們只要把這個錢消費、使用,立馬就會支付利息。所以對於這類機構來講是不存在套現風險,它既然是沒有套現風險,所以貸中和貸後的風控上面對於交易場景的把控要求就下降了。

網際網路金融機構發行的虛擬信用卡本質上還是消費貸,所以更多還是可以基於消費貸自有的風控邏輯進行風控管理。信用卡和消費貸是兩套風控標準和邏輯,所以說它還是可以適用原來的風控標準,實時增加一些關於場景交易部分的補充書記,所以我覺得在風控上面壓力比消費貸稍微小了一點。

虛擬信用卡的盈利難度如何?

陳文:要分幾個維度來看,第一個就是在當前環境下面,銀行通過金融科技創新布局強化營收業務是一個戰略選擇,包括像合作推出虛擬信用卡業務也是創新的嘗試。既然是戰略選擇,可能在短期之內沒法用單純盈利指標衡量的,它可能追求的是長期戰略價值,這個來說質上是需要去承擔試錯成本的

第二個維度看,傳統的信用卡是需要大量發卡累計數據,不斷調試模型,是有一個比較長盈利周期的。而現在虛擬信用卡,通過多個合作方合作,包括發卡的流程、成本,包括風控邏輯,是完全不一樣的,可能在短期來看就變成了信貸的產品。這樣它對於規模的訴求是沒有像傳統信用卡要求那麼高的,盈利周期會進一步縮短

第三個維度看,銀行付出了很大的努力讓個體申辦了傳統信用卡,又付出了很多努力讓這個人開了卡,同時還去刺激他不斷重複使用這張卡。但是因為虛擬信用卡和金融科技企業合作天然是應用於這個場景,基本上不存在開卡率的問題,包括重複使用頻率都是有保障的。這就意味著虛擬信用卡可能對於銀行而言客單價得到提高

如何平衡虛擬信用卡用戶體驗和變現的關係?

薛洪言:任何一個產品貸款利率越高,肯定有損用戶體驗的。貸款是一種比較成熟的產品,大家對於這塊是有一個既定抉擇的,基本上很多機構會有自身客群定位,他會基於客戶自身風險情況決定你這個產品利率應該定多高。但是他們很少說基於這個用戶體驗,為了討好用戶,來進行一個產品的定價。因為它要為後續的風險和不良的,所以說在貸款類的產品裡面,用戶體驗更多是你在使用便捷度上、安全性上,包括後續的服務上面體現用戶體驗,很少說通過利率體現。但是也有一些產品,比如銀行,特別是國有大行消費貸產品利率非常低,用戶體驗非常好,但是對於大多數金融機構,尤其是網際網路金融機構,他們還沒有到通過利率提升用戶體驗的階段。所以我覺得他們還是優先基於既定風控模型追求相對營收和利潤。可以接受高利率的人,自然就會選擇這樣的產品。

頻被叫停原因為何?

2014年3月份支付寶和微信和銀行聯合推出的虛擬信用卡被監管叫停了,近年來一些銀行要推出虛擬信用卡也是被叫停了,這其中原因為何?

陳文:當時在2014年監管叫停網際網路巨頭和銀行合作發行虛擬信用卡的時候,更多是強調支付安全,包括客戶的信息隱私安全等等。監管還有一個重要的考量維度,就是虛擬信用卡在某種意義上變成了助貸模式,但風控的邏輯又不是按照傳統信用卡邏輯,因為傳統信用卡邏輯一個是監管所認可的。另一個也是西方多少年的積澱,在中國化之後經過多少輪周期檢驗的。

在虛擬信用卡的合作過程中,銀行是放貸主體,但是數據以及風控基本上更多是合作方提供,尤其對於中小銀行而言,這個現象是尤為突出的。這樣的話從監管的角度來看,可能銀行沒有風控的主導權,放了貸款後風險是沒法進行按照歷史數據做衡量的,從防範銀行風險角度來看,監管是有必要介入的。

在2017年年底,在銀保監會發的關於現金貸整頓文件中也是明確,在銀行合作現金貸業務的過程中,不能把核心風控外包,包括風控也不能「唯大數據風控論」,防止過度依賴於大數據風控。在虛擬信用卡的金融科技企業和銀行合作過程中, 「唯大數據風控論」傾向還是比較明顯的。

今年上半年,部分省市叫停了一些地方城商行異地開展消費信貸業務,防止跨區域套利,在虛擬信用卡發放過程中也存在一些類似的嫌疑。

未來發展空間如何?

虛擬信用卡未來發展的前景如何?

薛洪言:我認為虛擬信用卡還是代表未來的趨勢。先從銀行的角度來看,因為虛擬信用卡相比於實體卡的確能夠節約成本,而且在發卡環節能夠提升用戶體驗。從行業的趨勢上來看,實體卡的虛擬化應該是一個大的趨勢。

首先最重要的就是場景上面的捆綁,它可以捆綁場景,可以確保資金流向是確保消費,這一點在當前環境下是非常重要的。因為大家如果還在做無場景依託的現金貸,當然可以做,但是未來的不確定性和政策風險是越來越強的。特別是一些大機構,包括已經上市的機構,他們為了規避政策方面的不確定性,可能會有很大的動力發行虛擬信用卡。

第二點,虛擬信用卡相比自身消費貸產品的確是在體驗上面,包括與場景的連接,提高用戶使用率上面,的確有它自身的優勢。所以說我覺得他們也會有比較大的動力推行消費貸產品的虛擬信用卡化。

(文章來源:格隆匯)

相關焦點

  • 虛擬信用卡的三生三世
    在信用卡與行動支付業務如火如荼的背景下,虛擬信用卡的概念又重新進入人們的視野。曾於被「打入冷宮」的虛擬信用卡,歷經沉浮後融入了更多的市場參與主體。什麼是虛擬信用卡?未來又會如何發展?這篇文章,麻袋研究院將就此開展簡析。什麼是虛擬信用卡?
  • 虛擬信用卡怎麼取現?
    我們都知道信用卡取現是把實體卡插到ATM機上進行的,而虛擬信用卡由一組虛擬卡號和安全碼等組成,為此很多卡友認為虛擬信用卡是不能取現的。其實不然,雖說虛擬信用卡是沒有實體卡的,但也是可以無卡取現的,下面一起來了解下。1、虛擬信用卡怎麼取現?
  • 關於虛擬信用卡的那些事
    曾於被「打入冷宮」的虛擬信用卡,歷經沉浮後融入了更多的市場參與主體。什麼是虛擬信用卡?未來又會如何發展?這篇文章,麻袋研究院將就此開展簡析。什麼是虛擬信用卡?虛擬信用卡,顧名思義,本質上還是信用卡,但卻沒有卡片實體,其卡號是基於銀行卡中的BIN碼而派生出來的虛擬帳號,可以應用於線上線下的各類信用支付場景。相比於實體信用卡,虛擬信用卡存在如下特徵:
  • 多家銀行推出虛擬信用卡 虛擬帳號即可支付
    記者也在通過採訪時發現,已經有多家銀行都推出了虛擬信用卡,信用卡步入了無卡消費時代。有了虛擬信用卡,用戶即可在沒有實體卡的情況登錄手機掌上銀行,進行各類的手機支付,可實現在線上線下各類商戶實現刷手機消費。可以說,實體信用卡的所有功能,虛擬信用卡同樣具備。實際上,早在2014年,就已有第三方支付機構聯合商業銀行推出虛擬信用卡,但基於客戶身份識別義務、保障客戶信息安全等因素,很快被央行叫停。
  • 關於虛擬信用卡你知道多少
    □於 洋  如今,消費金融發展迅速,提前消費的需求越來越旺盛,信用卡、花唄、白條已成為「賒帳」利器,但不少人對銀行推出的虛擬信用卡還較為陌生。實際上,虛擬信用卡的好處還不少,不僅選擇性多,優惠活動也不鮮見,還省去隨身攜帶的麻煩。
  • MXKPay虛擬信用卡平臺
    企業級虛擬信用卡平臺,海量應用場景,無限開卡,自在定義,為各中大型電商和機構提供便利管理公司開銷和支出的支付系統。
  • 「虛擬信用卡」可分為三類
    (原標題:「虛擬信用卡」可分為三類) 按照與實體信用卡的關係及實現方式的不同
  • 虛擬信用卡解密:淘寶信用卡可能略佔先機
    在剛剛宣布聯合騰訊、眾安保險推出國內首張網絡數字信用卡——中信銀行微信信用卡之後,中信銀行昨日再度宣布聯合支付寶、眾安保險將於下周發布同是網絡數字信用卡的中信淘寶異度支付信用卡。信用卡終於開始拋棄實物卡片,進入虛擬開卡領域。作為國內首創實時在線發行網絡數字信用卡,這兩張信用卡將引領國內無卡行動支付新時代的到來。
  • 多家銀行試水虛擬信用卡 你出門還會帶信用卡嗎?
    為順應行動支付的大趨勢,也為應對以螞蟻花唄、京東白條為代表的網絡信用消費產品,商業銀行近期紛紛推出可以「保存」在手機裡的虛擬信用卡。不過,消費者對信用卡的這種變化是否買帳?已經習慣微信掃碼支付的消費者,會回過頭來再使用虛擬信用卡支付嗎?
  • 解讀多家銀行推出虛擬信用卡
    因為新型冠狀肺炎流行使商業銀行的信用卡開發變得困難。 虛擬信用卡已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並成為銀行獲取客戶的另一種手段。 最近,不需要面籤的虛擬信用卡再次進入了市場。 但是,銀行發行的大多數虛擬信用卡都需要擁有銀行的實體信用卡才能開設虛擬信用卡帳戶,並且它不支持「白戶」持卡人的應用。
  • 虛擬信用卡未出娘胎就「夭折」-信用卡那點事兒-金投網
    微信即將推出的虛擬信用卡申請入口將與理財通、嘀嘀打車、精選商品和今日美食一起出現在微信「我的銀行卡」界面中,命名「微信信用卡」,微信用戶可在線申請。騰訊官方發言人張軍強調,微信信用卡的資料申請全部在微信內完成,經騰訊和中信的大數據核查後,中信銀行授予一定的信用額度,可以在所有支持微信支付的場景下消費。
  • 沒有實體卡片 虛擬帳號即可支付 多家銀行推出虛擬信用卡
    記者發現,多家銀行都推出了虛擬信用卡,信用卡步入了無卡消費時代。&nbsp&nbsp&nbsp&nbsp所謂虛擬信用卡,是基於銀行卡上的BIN碼所派生出來的虛擬帳號,它沒有實體卡片載體,但可以用於支付結算。有了虛擬信用卡,用戶只需登錄掌上銀行,或者綁定雲閃付等各類手機支付,即可實現在線上線下各類商戶實現刷手機消費。
  • 央行官員確認央行叫停支付寶騰訊虛擬信用卡
    該函件中提到,為防範支付風險,相關支付指令驗證方式的安全性尚存質疑。虛擬信用卡突破了現有信用卡業務模式,在落實客戶身份方面未盡義務,並督促兩支行要求支付寶財付通全面暫停線下條碼(二維碼)支付,虛擬信用卡相關業務,並要求支付寶、財付通將有關產品詳細介紹、管理制度、操作流程等情況上報。  3月11日,騰訊和阿里巴巴分別宣布與中信銀行展開網絡信用卡業務。
  • 央行暫停阿里騰訊虛擬信用卡 網際網路金融亮「黃燈」?
    虛擬信用卡被暫停 阿里騰訊被潑冷水  此前,阿里巴巴和騰訊先後宣布將與中信銀行合作推出虛擬信用卡,這種虛擬信用卡將跟用戶的支付寶或微信支付綁定,用戶的信用額度則由之前的網絡信用度決定。支付寶信用卡的基準信用額度為200元,微信虛擬信用卡的額度則分為50元、200元、1000-5000元三檔,用戶還可享受50天的免息期。
  • 騰訊與中信銀行將合推虛擬微信信用卡
    騰訊與中信銀行將合推虛擬微信信用卡【TechWeb報導】3月11日消息,據騰訊內部人士確認,微信即將與中信銀行合作推出虛擬信用卡——微信信用卡,首批將發放100萬張,支持微信所有支付場景。就在同一天,阿里巴巴也宣布於下周在支付寶錢包中發布旗下虛擬信用卡。據透露,用戶進入微信「我的銀行卡」專區,即可見到申請中信微信信用卡的入口(前期會針對用戶分批次開放入口),用戶輸入姓名、身份證號碼、手機號碼等真實資料後,由中信銀行進行審批,審批結果實時知曉(因人行徵信系統原因無法實時審批的除外)。中信微信信用卡的額度分為三個檔次:50元、200元和1000-5000元。
  • 消費貸借Ⅱ類戶發「卡」,虛擬信用卡將迎來爆發?
    「虛擬信用卡」的前世今生2014年,支付寶曾聯合中信銀行推出中信淘寶異度支付信用卡;微信曾與中安在線推出中信銀行微信信用卡,後因客戶信息安全等問題,「虛擬信用卡」被監管叫停,當時一起被叫停的還有如今風生水起的「條碼支付」。但在此後隨著行動支付和消費金融的發展,以螞蟻花唄、京東白條為代表的虛擬信用產品模式應運而生。
  • 傳央行通知緊急叫停阿里騰訊虛擬信用卡及條碼支付
    央行通知緊急叫停阿里騰訊虛擬信用卡及條碼支付(圖片來源:21世紀網)【TechWeb報導】3月14日消息,有消息稱央行下發緊急文件叫停支付寶、騰訊的虛擬信用卡產品,同時叫停的還有條碼(二維碼)支付等面對面支付服務
  • 亞馬遜測評養號技術申請美國花旗虛擬信用卡簡單操作
    亞馬遜測評必要因素之一信用卡,經過半年多的測試,終於研究出可以在國內申請美國花旗虛擬信用卡方法,步驟如下: 搞一個可以收信用卡的美國地址 搞一個可以長期使用的美國電話號碼,可以使用Google Voice 申請美國ITIN
  • 臺灣遠東銀行將推「遠東HAPPY GO虛擬信用卡」
    遠東銀行表示,為滿足網絡客群刷卡消費需求,將推出「遠東HAPPY GO虛擬信用卡」專供網絡交易的網絡信用卡,不發行實體卡,上網購物只要輸入虛擬信用卡的卡號即可完成交易,而且額度可依客戶承受風險高低而調整,使交易安全可提升。  遠東銀行也是市場上少數推出虛擬信用卡的銀行,更是唯一具有HAPPY GO累積及兌換點數功能的數字信用卡。
  • 看幾大行開啟無卡支付新時代 虛擬信用卡或成新趨勢
    「信用卡+eID」模式是指將電子身份證寫入信用卡,通過與公安部第三研究所人口庫對接,採用先進的基於硬體的非對稱密鑰驗證方式,實現在線身份驗證。該項認證方案已在12306網絡實名購票、在線彩票、海淘通關等領域得到應用和部署。民生銀行信用卡中心將選取具有eID發行資質的制卡商,將eID應用加載到雙界面信用卡中,通過提供在線認證服務提高客戶用卡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