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9日下午16時48分,海南航空三亞飛北京航班HU7380(機型B737-800,三亞-北京)起飛後,因駕駛艙右一號風擋加溫後外層風擋出現裂紋返航。此次事件未造成人員傷亡,海南航空當晚另行安排飛機執行該航班,旅客於當天23時14分抵達北京。
海南航空方面介紹,執飛該航班的飛機機型為波音B737-800飛機,B737風擋由三層組成,外層為非結構層,中間層和內層為結構層,是主承力結構,起雙支撐的承力作用,外層裂紋不會對飛行安全產生直接影響。
民航機長陳建國告訴記者,飛機駕駛艙風擋飛行過程中出現裂紋每隔幾年就會發生,都沒有造成大的事故,比較嚴重的是風擋整個脫落,不過這樣的事件在民航史上極少發生。
2018年5月14日川航3U8633重慶至拉薩航班擋風玻璃空中爆裂脫落,在英雄機長劉傳健和機組人員的努力下,飛機最後安全備降成都。近期公布的調查報告顯示,造成擋風玻璃空中爆裂脫落最大可能原因是:右風擋封嚴(氣象封嚴或封嚴矽膠)可能破損,風擋內部存在空腔,外部水汽滲入並存留於風擋底部邊緣。電源導線被長期浸泡後絕緣性降低,電弧產生的局部高溫導致雙層結構玻璃破裂。風擋不能承受駕駛艙內外壓差從機身爆裂脫落。
川航當時執飛的飛機機型是空客A319-133飛機。根據空客公司提供的信息,川航「5·14」事故發生前,空客機隊曾發生過6起風擋雙層結構玻璃破裂事件,但風擋保持了整體結構完整未從機身脫落,飛機安全降落。歷史報告顯示,電弧放電產生的局部過熱是導致風擋雙層結構破裂的主要原因之一,和川航「5·14」事故的原因基本一致。
不過,這次風擋出現裂紋是否也是這個原因,還需要民航安全機構的進一步調查。
川航「5·14」事故調查報告中提到,中國民航局向飛機製造商空客公司提出了安全建議,包括建議空客基於川航「5·14」事故和歷史類似事件建立失效模式,評估並改進風擋設計、選材和製造工藝,防止水汽侵入和存留在電加溫系統,降低電弧產生的可能性,避免雙層結構玻璃破裂;研究在風擋加溫系統中增加對電弧的探測和防護功能、建議空客公司督促風擋製造商加強風擋生產質量控制,確保風擋製造持續符合設計標準和製造工藝規範等。
現在看來,不僅僅是空客的飛機可能存在問題,波音的飛機同樣如此。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