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榔雙塔留下的歷史謎團

2021-01-09 手機鳳凰網

澄邁縣金江鎮美榔村的美榔雙塔,以其歷史悠久、雕刻藝術精巧而聞名於世。

作託舉狀的力士

塔壁上雕的文官武將護法

美榔雙塔雕刻藝術精美

姐塔邊柱上有風孔

左起分別為唐、宋、南宋、元朝官員服飾

文/本刊特約撰稿 陳明卿

位於海南省澄邁縣金江鎮美榔村東南的美榔雙塔(俗稱美榔姐妹塔),以其歷史悠久、雕刻藝術精巧細緻而聞名於世,實為瓊州石塔中的珍品。雖經800多年風雨侵蝕,存在不同程度的風化,但雙塔主體建築卻沒有毀壞,實屬國內罕見。但由於史書記載寥寥,眾口紛紜,令美榔雙塔始終蒙著一層神秘的面紗,難識其廬山真面目。為了正本清源,本文作者近五年來一直在收集資料,尋訪相關人士,對其疑團認真考證,從雙塔建築時間、墓葬、實物、專家論點等方面挖掘證據,初步揭開美榔雙塔的關鍵性秘密。

位于澄邁縣金江鎮美榔村的美榔雙塔,亦稱姐妹塔,始建於宋朝,被列為國家一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雖歷經800多年風雨,美榔雙塔仍巋然聳立,保存完好,風姿依舊。雙塔數十尊浮雕刻工精巧細緻,石刻浮雕栩栩如生,堪稱石塔中傑出的藝術珍品。尤其是雙塔通體的建築材料系採用瓊北火山地區的玄武巖,建築工藝系採用榫眼凹凸相接,條石幹擺疊碼不粘合的獨特方式,堪稱一絕。但由於有關美榔雙塔和輯瑞庵的文字記載寥寥無幾,巍然屹立的雙塔似乎隱藏著許多令人不解之謎。

據載,此塔相傳為南宋鄉人陳道敘出資為紀念二個女兒所建。據明《正德瓊臺志》記載:「元鄉人(誤記———筆者注)陳道敘有二女,長靈照適人,次善長出家居庵。道敘為捐錢一千緡建立此塔,高五丈餘,層簷七級(誤記———筆者注),一座六角,一座四角。石工精巧。」又載「輯瑞庵在縣南四十裡王家都,元建(誤記———筆者注)。鄉人陳道敘為次女尼善長施田於庵。安撫使謝圖南匾名。買榔二塔在輯瑞庵前左右深田中。」

美榔雙塔(原稱買榔二塔)中傳稱右方六面的大塔為姐塔,左方四面的小塔為妹塔,都是用火山石砌築的仿木結構,空筒樓閣式塔,姐塔坐東南向西北,妹塔坐東向西。姐塔基前有月臺,西北築階梯,設石柱圍欄。塔身設廊,塔壁六面均有文官武將雕像,每層門龕內卻空無雕像。

妹塔塔基為須彌座,四角有力士作託舉狀,塔壁上雕飾眾多佛教造像及裝飾圖案,塔身每層塔心室內都供奉著佛祖像。四蟠龍石柱分立四角,一二層設廊。塔剎為仰蓮座,上承七層相輪和剎頂寶珠。姐塔的屋簷數是五,則塔的層數就是五層,妹塔的屋簷數是七,所以妹塔為七層。雙塔相距20米,分別屹立在兩個水池中,兩塔除正面通行的臺階外,塔的底部均浸於水池(在南宋為水田)中。

水池的水是由北方約十多米處的湧泉流來的,兩個水池由一條小水渠連起來,兩塔之間還有一座小石橋跨過水渠通行。

謎團一:

陳道敘是「元鄉人」還是南宋人

美榔雙塔建於1253年前的南宋時期。建塔時間從陳道敘塔(墓)的墓志銘及姐塔塔壁上官員浮雕像的服飾可考。

在明《正德瓊臺志》的記載中,稱陳道敘為「元鄉人」,「輯瑞庵在縣南四十裡王家都,元建」,根據文中意思,美榔雙塔也是「元建」的。這些筆者不敢苟同。因為2000年出土的陳道敘夫妻合葬墓中享堂內兩塊石質墓誌一是「輯瑞庵明臺居士墓」、一是「承穎川善人周氏墓」(周氏是陳道敘七公之繼妻)對陳道敘夫婦的生卒時間有明確記載。據考察,明臺居士陳七公,名瑞原,字道敘,生於1181年,1200年入輯瑞庵誦經,時年19歲,卒於1253年,享年72歲。是靈照善長之父。周氏生於1180年,是道敘之繼室,1241年入庵誦經,時年61歲,卒1259年,即南宋理宗開慶元年,享年79歲。1260年,二人合葬於南軒村北錦遊山坡。也就是說陳道敘的生卒時間是1181-1253年,其妻子周氏生卒時間為1180-1259年,都處於南宋時期(公元1127-1279年),他去世18年、其妻子去世12年後元朝於公元1271年才建立。這兩塊出土的石質墓誌所記載時間是絕對準確的,那麼,陳道敘就應該是南宋人而非「元鄉人」。而陳道敘為念二女「捐錢一千緡建立此塔」,當然是他生前所為,那麼,美榔雙塔就應該是在公元1253年前南宋時期建成的,不可能是在他仙逝近二十年後捐錢建塔。

姐塔正面中間壁上的浮雕像是帶冠坐像,所戴的長翅官帽是宋朝直至南宋所特有的。此種官帽兩邊鐵翅各伸出一尺多長(後來流行越來越長),是宋太祖趙匡胤為了防止官員們上朝站班時互相交頭接耳而發明的。這種官帽在其他朝代是沒有的,元朝官員所戴的官帽是半球形的。況且如果在元朝建塔公開使用南宋官員雕像作為壁飾是犯忌,要被殺頭的。所以,這也是美榔雙塔建於南宋的一個確鑿證據。

海南

古塔

美榔雙塔探秘①

謎團二:

輯瑞庵與仙壽庵是否為同一庵

輯瑞庵建於1200年前的南宋時期,從陳道敘塔(墓)的墓志銘及三塊重修仙壽庵碑文可考。

上述記載中還有陳道敘「1200年入輯瑞庵誦經,時年19歲」、其妻子「1241年入庵誦經,時年61歲」,也就是說,輯瑞庵在1200年前的南宋時期就已經存在了,此庵並非明朝《正德瓊臺志》中記載的「元建」。再者,在美榔雙塔附近發現的清乾隆二十七年《重修仙壽庵碑》,清嘉慶二年《重建仙壽庵》碑記和同治十三年《重增修仙壽庵碑銘》記述仙壽庵名的來由———「由陳女登仙而名」、「庵始建於宋代」、「第肇趙宋」、「仙壽由陳女登仙而名,名其庵、名其兩塔」。這裡的意思是說,由於陳女登仙后,輯瑞庵便更名為仙壽庵。

有人認為輯瑞庵與仙壽庵是兩個不同的庵,筆者認為其實是同一個庵,只不過是在重修時挪動了位置,並將「輯瑞庵」改名為「仙壽庵」而已。從上述三塊碑記上已有記錄可考,善長出家居輯瑞庵,陳女登仙后,庵「由陳女登仙而名」,「名其庵」即將善長生前修行的庵改名為「仙壽庵」。況且,按照傳統習俗,在相距幾十米的範圍內,是不可能修建兩座不同的庵的。至於建庵年代,碑銘明確說明「庵始建於宋代」。

筆者曾查閱光緒年版《澄邁縣誌》卷二中對美榔雙塔的記載:「美榔二塔,在那舍都,一座六角,一座四角,石工精巧」,其中並無時間記載。說明記載此事時已是時過境遷,拿捏不準無法寫清。《正德瓊臺志》中所記載的「輯瑞庵在縣南四十裡王家都,元建」及「元鄉人陳道敘」,也是起碼已經過去了一百多年的明朝才記載的,「元建」、「元鄉人」與上述陳道敘所處的南宋時代不符,可判定為誤記。

謎團三:

空穴來風與天闕生水的傳說秘密

美榔雙塔屬於什麼塔?從建制上來甄別,北邊的妹塔七層四面,屬菩薩塔;南面的姐塔五層六面,屬阿羅漢塔,也叫聲聞塔。從兩塔所處位置上來看,雙塔在輯瑞庵門前水池裡,分列左右。

從建築上來看,雙塔具有明顯的宋代特色,與中國傳統藝術融為一體。從塔上的塑像來看,所塑的塑像有兩大特徵:第一,姐塔即聲聞塔,以宋代文官武將的塑像作為護法像;第二,妹塔即菩薩塔,所塑佛像持有金剛杵等密宗法器,表密宗佛法法相。據此推斷,美榔雙塔肯定跟當時南宋皇室有關,也跟佛教密宗傳承有關。據美榔村老人說,原先在美榔雙塔的西邊約30米兩塔坐向交匯處曾見過一間小屋,門楣上寫著「太監房」。太監只能伺候皇室人員。這也是美榔雙塔跟當時南宋皇室有關的佐證。

妹塔是七層佛塔,有七級浮屠之意,奉七級菩薩色身舍利。雙塔層數總數為十二,表具足時。兩者與中國傳統文化曆法中的十天幹和十二地支、六十花甲相對應,表空間和時間的圓滿。雙塔建造奇妙之處還有方向和層數皆合十一,即姐塔的六方合五層,妹塔的四方合七層,都分別含有三陽三陰的太極之數。這裡的表法和意義非常奧妙。

仔細觀察姐塔第一層有一邊柱鑿有一個孔洞,氣力大的人用手掩住孔的一端,從另一端吹氣,發聲如螺號,方圓幾裡可聞其聲。這個小孔叫做「風孔」。

而妹塔塔身基座北邊的上蓋石板上有一個稍微凹下去的小「水池」。這個水池能接納天水(指雨水或露水)。更神奇的是這個小水池水滿之後便沿著水溝的方向流向塔內,在塔基北邊上蓋石板上的小水池與離妹塔北方幾十米的自然泉水池相對應,兩者水流方向也相對應,均是向塔而流。而且塔北方的泉水流經雙塔後還可灌溉幾十畝田地。不管天多旱,泉水從不枯竭!這是美榔雙塔中關於空穴來風及天闕生水的傳說,傳說中之秘密,系風生水起,表風水寶塔。

本版圖片由哲斷、陳明卿攝

相關焦點

  • 海南美榔雙塔,又稱「姐妹塔」,始建於800年前
    在我國海南島的澄邁縣美亭鄉美榔村東南面有一處歷史悠久的著名景點,這個景點就是被人稱之為海南美榔雙塔,又稱「姐妹塔」,這個景點的建築也是代表了當地歷史文化當中最重要的一個紀念景點。美榔雙塔建於宋朝年間,至少已有800多年的歷史,此處景點於1996年評為國家重點保護文化建築,也是海南唯一的火山巖古代塔樓。在這個美榔村的歷史名塔中發現很多古代建築師們的精湛傑作設計,有各種石刻圖像。美榔雙塔又稱為「姐妹塔」是因為這兩座古塔建造因其流傳下來的一個美麗傳說,關於這個雙塔的歷史記載講到在宋朝期間的元代人陳道敘有二女,長女出嫁了,二女當了尼姑。
  • 美榔雙塔千年難解之謎,火山巖「鬥拱」乃海南建築史上「一絕」
    而在村中姐妹泉的旁邊,泉水萬年長青,潺潺流過有著千年難解之謎的「美榔雙塔」腳下,最終又匯入村中的最大泉水塘中,一級又一級地灌溉著周邊的良田。佇立在「國家級保護文物」的美榔雙塔邊,陣陣和煦的春風拂過,吹皺塔邊一池清泉;入耳陣陣悅耳的風鈴聲,有若縹緲的梵音,在絲絲低吟,訴說著「千年的神秘」,也深深融入村中一草一木中,萬千的思緒都化為「漫天的蓮花」……
  • 5140 美榔雙塔 - 海南日報數字報刊
    距離澄邁縣美亭鎮10餘公裡處,有一個用火山溶巖壘砌而成的村莊,叫美榔村。從村中到處可見的古榕樹依稀可以讀到沉澱已久的歷史文化和動人的故事。國家一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美榔雙塔就在這蒼翠林木的環繞下靜靜矗立了800餘年。  明《正德瓊臺志》記載:這兩座姐妹塔系當地鄉紳陳道敘為紀念長女靈照出嫁士庶,次女善長出家為尼而捐資興建。
  • 海南古村落——澄邁美榔村
    村道美榔村周邊有美榔雙塔、仙壽庵遺址、陳道敘周氏合葬墓、靈照墓、和尚塔墓、古井、碑刻、石雕護村神獸等文物古蹟,文化底蘊深厚,包含了豐富的歷史、文化、藝術和科學內涵,是公眾了解古代人口遷移、擇居風水、建築形制、村落演變及當地民俗的重要場所。2015年11月,美榔村被列為海南省文物保護單位。
  • 海南日報數字報-澄邁美郎村:百年冷泉蘊雙塔
    探訪  澄邁歷史悠久,底蘊深厚,在這片鍾靈毓秀的土地上,千年歷史的傳承和延續,誕生了許多民風淳樸、特色鮮明的村落。
  • 4月3日美榔雙塔、居仁瀑布、挖地瓜、品咖啡、玩陶藝休閒一日遊
    活動時間:4月03日周日一日遊活動內容:美榔雙塔、居仁瀑布、挖地瓜、品咖啡、玩陶藝活動費用:自駕車:大人:100元/人(含保險+1正+領隊費09:00   抵達美榔雙塔,系元代古塔,俗稱"姐妹塔"。位於海南省澄邁縣美亭鄉美榔村東南面。據《正德瓊臺志》載,元代人陳道敘有二女,長女出嫁,次女出家為尼。他為了紀念二女而建此塔。塔高17米,一座為平面呈六角形長層,現存六層,仿木結構閣樓式。
  • 海南現存的為數不多的古塔之一,系元代古塔,美榔姐妹塔
    美榔姐妹塔,又名雙塔,位於海南清邁縣美正鄉美郎村東南,元代古塔。《正德瓊臺志》年,元代珍島書有兩個女兒,長女嫁人,次女出家為尼。他建造這座塔是為了紀念兩個女兒美朗雙塔是海南現有的為數不多的古塔之一,它不僅為研究海南古代文明發展史和建築藝術提供了直接依據,而且具有很大的旅遊觀賞價值。
  • 中國十大虐狗雙塔
    嘉定南翔雙塔雙塔橋邊你儂我儂南翔雙塔是上海古塔中的老壽星,也是我國磚塔中的珍品,建於五代至北宋初年,原建在白鶴南翔寺山門內兩側。妙湛寺雙塔塔上都有金雞妙湛寺前有十三層密簷方形實心磚塔兩座,始建於元泰定四年。多次重修,於明成化年竣工,原建兩塔。西塔於清道光十三年地震被毀,尚存東塔。
  • 海南日報數字報-百年冷泉映雙塔 秋日蓮花別樣紅
    在這座靜謐的小村莊裡,與優美的自然環境相比,這裡美榔雙塔、陳道敘墓等所遺留的各種神秘傳說,更能引起人們的興趣。9月26日,澄邁縣委宣傳部、新聞辦公室聯合人民網舉辦的「花好月圓,美郎最美」網友採風活動,走進澄邁美麗古村落——美郎村,感知這裡厚重古老的歷史文化氛圍以及淳樸獨特的民風民俗。
  • 雙塔食品謎團待解 多個可疑關鍵人「露馬腳」
    雙塔食品謎團待解 多個可疑關鍵人「露馬腳」 2020-12-30 19:43:02 來源:中國網財經
  • 澄邁,海南一座被蘇東坡留下手跡提到的古老小城
    蘇東坡路過時,留下的《澄邁通潮閣》二首、《移廉州由澄邁渡海元符三年六月二十日》詩篇,成為很多人提起澄邁歷史時驕傲的一筆。蘇東坡居瓊佚文《致夢得秘校》手跡(1100年)提到了澄邁。但澄邁的歷史,還要往前推。西漢元封元年(公元前110年),澄邁置縣,至今已有兩千多年,是海南三個歷史古邑之一,史脈久遠、人文熾盛,因古縣治老城有「澄江」、「邁嶺(山)」,故取山水名之首定縣名為「澄邁」。
  • 環島西線騎行之——醉美火山海岸,「穿越」時空遇見千年古村
    雨天騎行千年古村美榔雨停後加快趕路,中午時到達澄邁永興鎮的千年古村美郎。在這座靜謐的村口豎立著的兩座千年古塔,被稱為姐妹塔,美麗的塔影倒映水塘,在周邊優美的田園風光映襯下,顯得格外的吸睛,尤顯是其在歷史上長期遠離中文化原的海南地區出現,更獨顯其重要的歷史文化價值。在美郎村的雙塔周邊分布著許多古樹、古井、古民居、古墓,這些都是歷史下來的文化印記,讓這裡具有一股古樸的民風,成為一種寶貴的文化遺產。
  • 周末休閒郊外遊 可去美榔姐妹塔
    美榔姐妹塔位於海南省澄邁縣美亭鎮美榔村,始建於宋朝,已有800多年的歷史,被國家列為一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 臨猗妙道寺雙塔,清秀俊美結構奇特,雙塔交影的謎團至今難以破解
    臨猗妙道寺雙塔位於山西省運城市臨猗縣城原雙塔學校院內,現正在修建雙塔公園。2006年5月25日被列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妙道寺雙塔又被稱為雙塔寺、雁塔寺。雙塔東西分布,相隔50米遙遙相望。西塔位於雙塔北路旁邊。
  • 有榔樹,有清泉,田園風光來看山西古村榔樹園
    胡哥專注發現古村落之美。敬請關注、轉發支持。胡哥圖片文字均為原創首發,侵權必究,已授權維權騎士全網維權。太行山深處,有許多古村落,都有很美的風光。像前幾篇胡哥帶領大家領略的山西平順榔樹園村,就是這樣。山腰小山村,古樸寧靜。
  • 除了首爾清溪川阿姆利則金廟,夜景很美的知名景點原來還有這些
    全網追蹤】   #1 澄邁·美榔塔   簡介:美榔雙塔系元代古塔,俗稱「姐妹塔」,位於海南省澄邁縣美亭鄉美榔村東南面。據《正德瓊臺志》載,元代人陳道敘有二女,長女出嫁,次女出家為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