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想一下,如果有這樣一個神仙境界:
冬無嚴寒、夏無酷暑、冬春乾爽、夏秋多雨、乾濕分明
年平均氣溫為16℃,還盛產優質水果,這樣的居所是不是合乎你的理想?這樣的神仙境界真的有,它就在四川攀枝花市仁和區平地鎮迤沙拉村,四川省最大的少數民族聚居村。
悠悠古道繁花似錦
從攀枝花市區駕車出行,經過近兩小時的車程,我們到達了迤沙拉。中間包括一段高速公路,整個路程路況都非常好,包括進村的路,都是乾淨又平坦,空氣又好,這樣初秋的天氣,你完全可以打開車窗,任初秋的風掠過,盡情呼吸山野間清涼宜人的空氣。繞過山路十八彎(其實都是標準的國道),一條開滿黃色野菊花的公路漸漸出現在眼前,在一個路口,一塊巨大的石頭路碑出現在面前,上面寫著:
中國彝家第一村
這裡便是迤沙拉村的路口。我們下了車,在這裡轉了轉。長長的公路從村口穿過,繼續向前,附近就是當年諸葛亮深入不毛之地的登陸渡口——拉鮓古渡。這裡曾經是茶馬古道的路線,也是南方絲綢之路的必經之地。當年開闢新路線,在這裡建立了驛站的司馬相如,想來曾經在這裡也是常常文興大發,潑墨抒懷。這條繁花似錦的路,承載著厚重的歷史,給南來北往的旅客訴說著往昔的故事。
紅牆黛瓦的彝漢融合民居
我們步行走進村裡,同路的把車開進去。一路走,給人最深印象的便是,所有的房子,牆壁都是深刻的紅。村民的祖先,最先是裡潑彝人,有的是隨先輩到達這裡,有的是為了躲避殺戮。還有有部分是從南京流落到此處的漢族戍邊守衛,他們到達這裡以後,融入當地生活,農耕,建房,通婚 ……或許是想念江南家鄉,所以這裡的房屋帶著江南院落的特點,亭臺樓閣,庭院廊榭。但是又有彝家的裝飾畫風。風格獨一無二。
上面這幅圖片,是進村的路。青磚的路面,兩旁是紅色的牆壁,黛色的屋瓦,一下就把遊客拉入遙遠的時光。下面這幅圖片,是村裡有名的大院之一—楊家四合院。可惜我們當天去都是關著門的。或許因為不是旅遊時間吧。你從外觀看去,基本與漢族無異。但是,明顯的門上的圖案是彝族風格。
雞犬相聞果熟地肥的田園風光
走在這些紅牆黛瓦之間,不時耳邊會有從不知哪一家傳出的雞鳴犬吠,鵝喚驢叫之聲。人聲也有,但是不喧譁。這樣的時候你一定會恍恍惚惚有時光倒轉的感覺。
這是柿子,黃燦燦掛在樹上,這麼密密麻麻地綴在枝頭,似乎在解釋著什麼叫碩果纍纍。看看它的果實、它的枝葉,是不是很飽滿,很有水分?
這是一家院子裡的葫蘆架,葫蘆已經自己開了瓢,是不是特別有趣,很好玩?你看見那個囫圇的葫蘆,會不會想起張果老?
這個表面看起毛茸茸的小球,不知道認得的有多少人。不過我平時儘管吃過無數次,但是確實是第一次見它「出世」之前是這般模樣。對了,它就是營養豐富的板慄。如果你知道它在這裡是3塊錢一斤,你現在會不會捶胸頓足,抓耳撓腮?
這是玉米地。一眼望去,如青紗帳一般,長勢也分外喜人。所有的語言就在告訴你「豐收在望」。那株高高的叫不出名字的樹,給這片玉米地增添了一道特別的韻味。
「黃髮垂髫怡然自樂」
在這樣一派風光中生活的人們,自是從容淡定。不驚不詫,不慌不忙。這位明顯上了歲數的老人,慢慢從我們面前走過,天藍色的上衣,深藍色的頭怕和褲子,乾淨整潔,活生生就是一副行走的藍色的圖畫。
這是一棵百年老樹,這是這裡的一個景點,叫作古樹下的傳說。一塊平整的不大的土壩,樹下坐著幾位老人,那種神情姿態,透出滿滿的悠閒。想來,這棵古樹,站在這裡,慣看白雲蒼狗,本身就是一個傳說。
這是村口,有漂亮的健身娛樂設施。濃密的樹蔭下,老人在抽水煙閒聊,幾個小姑娘在健身器材上開心地嬉戲玩耍。遠處的樹下,幾個老婆婆在玩著屬於她們的古老的遊戲。
這樣一個幾乎近在身旁,卻又遠離塵世嘈雜的村落,就是傳說中的世外桃源的模樣。如果想尋找心靈的安寧,就到這裡來看看吧。還有好吃的等著你。
這裡的特色美食:
烤全羊、炕牛肉、南瓜雞、羊肉火鍋、羊肉湯……
【後記】
用了半天的時間來到這裡,最強烈的感受便是,安靜,潔淨,平靜。全村200多戶人家,你聽不見高分唄的人聲和汽車喇叭聲。這樣的感覺實在是太好了。往年可能會更熱鬧一些。
來之前建議做好功課,時間要充足,了解清楚路線,尤其村裡來往穿行的路線。否則你一定會轉來轉去,突然發現自己還在原處。巷子又深又多,用當地一個老鄉告訴我們的,常常有人找不到路。所以,天黑之前一定要出得來。
村裡關鍵地方往往還是有路標的。目前最好的出遊方式是自駕,如果你是土豪,包計程車也行,當然幾個人AA也就不是問題了,估計200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