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城市裡呆夠了嗎?知道這裡嗎?迤沙拉民族文化村——彝族第一村

2020-12-17 小北去旅行

迤沙拉村,這裡的村落建築古樸寧靜,致遠祥和,這裡的葡萄溝葡萄園更是一望無際,果味飄香,彝族文化山寨區,更是底蘊深厚,文化深遠,古驛道意境悠遠,深邃難測,諸葛大營更是微風拂過,境外之音,還有那彝族動人的歌舞,濃厚的謠曲,充滿風情萬種,這就是迤沙拉村,來到這裡,只見風吹草動,攜帶草香的空氣不停的肆意著兩旁,讓人心曠神怡,如痴如醉。

迤沙拉村位於四川省攀枝花市仁和區平地鎮,迤沙拉大意為「水流下去的地方」,彝族語把水叫做「遺下旮」,據說這裡的土質非常的奇怪,滲水的速度非常的快,也幹得快,久而久之,這裡的土地就慢慢的變成了喀斯特地貌,所以這就是迤沙拉村名的由來了,這裡生活的大多數都是彝族人,也有少數的漢族人,彝族和漢族人生活得其樂融融,高度融合。

據村民講述,迤沙拉村有著悠久的移民歷史,村裡的迤沙拉人,他們的祖先大多數都是明朝戍邊的軍人的後裔,他們說他們的祖地在今江蘇南京一帶,這樣說也是有依據的,因為這裡有一首歌謠,叫「南京應天府,大壩柳樹灣,為爭米湯地,充軍到四川」,簡簡單單二十個字,卻道出了無盡的淵源,經過歷史的演變,人今這裡大多數都是漢祖彝族的後裔,因此到這裡才會覺得,迤沙拉村既兼具彝族風情,又有漢文化的特徵,並且幾百年來,其樂融融,團結互助。

迤沙拉村不僅僅風景如畫,而且在歷史上也是具有非常濃重的地位,以為迤沙拉村位於金沙江畔涼山和楚雄地界的交界處,有著非常重要的地理位置,因此在這裡修建的驛道則地位格外突出,史說,三國時期,諸葛亮帶兵打仗,在迤沙拉屯過兵,出師表也有記載為「五月渡瀘,深入不毛」,諸葛亮之所以在這裡吞兵,那是因為這裡的地理位置格外的重要,不僅僅如此,迤沙拉還是南絲綢之路的重要驛站,因為從拉乍進入雲南,首先要經過這裡,迤沙拉著名的古驛道,指的就是這,還有那著名的「最後的史迪威公路」遺蹟也在這裡。

迤沙拉村,除了歷史悠久的遺蹟,風景如畫的場景,還有那非常講究的建築,以為這些建築主體,都是沿用老祖宗遺留下來的,每家每戶的院落設計,非常的相似,土木結構的房屋,在這裡,氛圍顯得與眾不同,青瓦粉黛,勾簷畫角,倒有幾分江南風採。

還有這裡的美食,兼具著獨一無二的風味,再加上民族風情,歷史文化,淳樸民風,老叟閒談,歌舞偏偏,讓這個民族融合的村莊顯得別具一格,富有特色,來到這裡,什麼城市的喧囂,都市的煩躁,吵嚷中的煩躁,在這裡都煙消雲散,因為這裡所擁有的,只有那農家小屋山色蔥容,建築古色屋舍儼然,漢彝文化相互交流,歷史歲月追隨伴牽。

相關焦點

  • 古道紅屋田園,中國彝家第一村迤沙拉,寧靜古樸如世外桃源
    這樣的神仙境界真的有,它就在四川攀枝花市仁和區平地鎮迤沙拉村,四川省最大的少數民族聚居村。悠悠古道繁花似錦從攀枝花市區駕車出行,經過近兩小時的車程,我們到達了迤沙拉。中間包括一段高速公路,整個路程路況都非常好,包括進村的路,都是乾淨又平坦,空氣又好,這樣初秋的天氣,你完全可以打開車窗,任初秋的風掠過,盡情呼吸山野間清涼宜人的空氣。
  • 夏日度假哪裡耍 清涼安逸攀枝花丨鄉村大篷車帶你到網紅村迤沙拉(內附第一期視頻)
    近日,四川公共•鄉村頻道《鄉村大篷車》欄目組走進仁和區迤沙拉民族文化村,記錄和宣傳迤沙拉村的歷史、民族文化,推介仁和區的農文旅發展成果,共同演繹鄉村振興的生動故事。李永忠/攝在節目錄製現場,不論是儀式感滿滿的敬酒舞,還是歡樂的打餈粑比賽,再或者是極具民族特色的羊皮鼓舞、談經古樂表演,都能讓你尋味到彝家民族特色。
  • 上海民族文化村開放了嗎 上海民族文化村的開放時間是什麼時候
    隨著人們收入水平的提高,旅遊業也在發生在轉變,甚至過去純觀光旅遊的模式已無法滿足人們的旅遊需求,近些年與民族文化有關的景點,正在受到國內外遊客的青睞,下面我們就來介紹一下上海民族文化村開放了沒有。
  • 攀枝花這裡成了向日葵海洋,趕緊去這片金色世界吧
    你準備好去哪裡玩了嗎?位於攀枝花市仁和區平地鎮東南端,有一個被稱為「天下彝家第一村」迤沙拉村,這兒是彝族的聚居地,充滿著濃鬱的彝族風情。」是彝語的讀音,意思是「水漏下去的地方」,在這個古老的村落中彝族佔96%,是我國的歷史文化名村。
  • 《鄉村大篷車》走進仁和區迤沙拉村
    7月15號上午,四川公共•鄉村頻道《鄉村大篷車》欄目走進仁和區迤沙拉民族文化村,記錄和宣傳迤沙拉村的歷史、民族文化,推介仁和區的農文旅發展成果。
  • 隱居於四川的「江南」,有「中國彝家第一村」之稱,即茶馬古道
    彝族村寨,有兩千多年的歷史,形成了獨具特色的民俗風情。這個彝族山村位於川西南與滇西交界處,北與大龍潭鄉接壤,東臨金沙江,與涼山州會理縣綠水鄉隔江相望,108國道和成昆鐵路縱貫全境,交通便利。歷史上,該村莊是古南絲綢之路拉乍古渡的一個驛站,由於多民族的長期交流與融合,形成了獨特、蜚聲中外的茶道民俗文化、建築文化和談經古樂。
  • 這裡是四川冬天最溫暖的城市,陽光明媚花開四季
    迤沙拉古村 生活很慢日光瀟灑當我們走進迤沙拉古村古村始建於明洪武年間,距今有600多年歷史,是漢族和彝族生活習俗高度融合的「中國第一彝族自然村」。歷史上,這裡是是古南絲綢之路拉乍古渡的一個驛站,長期的多民族交往融合,讓這裡形成了獨具特色的理潑民俗文化、建築文化、談經古樂。
  • 他和他們守護的迤沙拉村
    迤沙拉村始建於明洪武年間,距今有600多年歷史。是漢族和彝族生活習俗高度融合的"中國第一彝族自然村"。該村歷史上是古南絲綢之路拉乍古渡的一個驛站,因長期的多民族交往和融合,形成獨具特色、蜚聲中外的理潑民俗文化、建築文化、談經古樂。迤沙拉村是四川省最大的少數民族聚居村,幅員面積34平方公裡,轄7個農業村民小組,人口518戶2245人,彝族人口佔總人口的96%,屬彝族中的理潑支系。
  • 中國第一村——中國民俗文化村
    中國民俗文化村坐落在廣東省深圳市風光秀麗的深圳灣畔,毗連世界最大的微縮景區錦繡中華,佔地將近十八萬平方米。是國內第一個薈萃各民族的民間藝術、民族風情和民居建築為一園的大型文化遊覽區,被譽為中國第一村。這個民俗文化村內有二十一個民族的二十四個村寨。是按原景觀的一比一比例來建造的。
  • 在六盤水,藏著一個很出名的彝族文化小鎮,你知道嗎?
    六盤水市水城縣玉舍鄉境內的烏蒙山支脈的山中有大片土地,彝族同胞稱這裡為「海坪」,「海坪」在彝語中是大開廣地的意思,在這片廣袤的土地上,住著一個古老的民族,他們在這裡生息繁衍,這就是海坪村,一個彝族聚居的村落。在六盤水,藏著一個很出名的彝族文化小鎮,你知道嗎?
  • 平地鎮迤沙拉村成功申報AAA級景區
    2019年12月27日下午 由市文廣旅局、攀大專家組成的評審團評定 平地鎮迤沙拉村達到有關標準 被評為迤沙拉歷史文化AAA級旅遊景區
  • 建設「田園式康養+文創旅遊」幸福小鎮,攀枝花仁和區迤沙拉幸福...
    攀枝花觀察 彭莉 四川在線記者 唐子晴10月12日,迤沙拉幸福公社康養文旅小鎮項目籤約儀式在攀枝花會展中心舉行,項目將由仁和區與成都幸福公社房地產開發公司攜手打造,雙方將建設田園式康養、文創旅遊一體的幸福小鎮
  • 迤沙拉幸福公社康養文旅小鎮項目籤約落地!
    」迤沙拉幸福公社康養文旅小鎮項目籤約落地賈瑞雲見證項目籤約並會見成都幸福公社董事長史御力文化是魂、旅遊是體,文旅融合是「詩和遠方的結合」,是持久的對望與相伴。當前,我市正緊跟文化和旅遊融合發展大勢,著力引進一批體量大、帶動強、品質優的文旅項目,加快建設區域文化高地和國際陽光康養旅遊目的地,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和社會高效能治理。10月12日,迤沙拉幸福公社康養文旅小鎮項目在攀枝花會展中心籤約落地,標誌著我市文旅融合發展又取得了一項新的重要成果。市委書記賈瑞雲見證項目籤約,並會見了成都幸福公社房地產開發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史御力一行。
  • 南華縣五街鎮羅魯文博村:開放在大山深處的彝族文化之花
    南華縣五街鎮素有「松茸之鄉、生態鄉鎮、農特基地、彝人家園」的美譽,彝族人口佔92%,境內羅魯村,一個彝族文化底蘊深厚的彝村、一個彝族風情濃鬱的村寨,勾勒出彝族文化與現代農村生態田園風光相結合、歷史文化與現代文明相輝映的山水田園畫卷。
  • 深圳中國民俗文化村,這些少數民族文化習俗你都知道嗎?
    這個地方就是接下來我要為大家介紹的地方——深圳中國民俗文化村。這個村莊,佔地面積超過20萬平方米,裡面建造了24個村舍,而且非常具有特點的就是這些村舍是按照一比一的比例建成的。來到這裡,你能夠參觀到少數民族的特色建築物,而且可以加入到他們的民族節日中去。如果這些還不能滿足你的好奇心,那你可以去買一些少數民族的手工藝品。
  • 雲南第一村這麼漂亮的嗎
    鄭營村是中國歷史文化名村,鄭營村位於雲南省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石屏縣寶秀鎮3公裡處瑞湖邊上,這個村子古時叫是傣族跟彝族人的家園、明朝大軍平定滇南後,有一支明軍就來到石屏寶秀,在此安營紮寨、屯田墾荒、由於士兵來自中原地區,由此與少數民族融合在一起,注入了先進的生產技術與文化,由此石屏鄭營村歷代人才輩出
  • 深圳錦繡中華民俗村:值得去嗎?陷阱?
    裡面大概分為兩個區域:一個為建築模型區,一個為少數民族區建築模型區我個人比較喜歡在區域裡有各種各樣的中國著名建築/山水/雕塑等例如布達拉宮模型,故宮模型,以及西湖的縮小版第二部分是真實大小的模型建築:基本上為少數民族的傳統建築園內也會有少數民族和中國文化相關的表演,有固定的時間表傳統舞蹈,歷史戲劇等等比如彝族的建築和手工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