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會讓我們失去理性的判斷力,進而做出錯誤的決定。
為什麼你明明吃飽了,你媽還在拼命催你吃多點?為什麼你明明很熱,你媽還要給你穿厚厚的棉衣?為什麼身邊越是親近自己的人,越是不信任、不理解自己?為什麼潑冷水的,往往都是身邊最親近的人?這一切都源於愛,愛是感性的事情,是感性的事情就會容易犯錯誤。理性也會犯錯,但是理性犯錯的概率要遠遠小於感性。愛具有兩面性,有時候優點也會變成缺點。
你在親近的人眼裡的形象
首因效應
基於首因效應,人與人第一次見面時所形成的印象,將成為終生難以改變的印象。為什麼越是親近自己的人,越不信任、不理解自己?因為在他們認知中,我們還是那個什麼都不懂、什麼都不需要懂的小孩子。他們對你的看法從來不會改變,所以他們不能接受你的成長,不能接受你的改變,也不能接受你有自己的想法這一事實。在他們的認知中,你從來都是那個脆弱的、敏感的、弱小的人。
難以留下好印象
一個人很難給另一個人留下好印象,大部分人都覺得自己比其他人更優秀,所以一定會想方設法在別人身上找尋缺點,以確保對方的確沒有比自己更加優秀。所以,你試圖給別人留下好印象的做法,通常都會失敗。在以後的交往中,人們也會更加在乎你身上的缺點。人們很難接受一個各方面都比自己優秀的朋友,所以一定會在某種程度上貶低自己身邊的朋友。
首因效應+難以留下好印象
兩種心理現象共同作用下,人們相處得越久,彼此的弱點也就暴露得越多。人與人相處更願意看到別人的弱點,只有這樣才能給自己營造一個沒有威脅的空間。但是這一切都是潛意識裡的活動,在表面上人與人相處還是非常的和諧、友好。我們沒有理由批評這種所謂「人性的虛偽」,因為這是一種自然規律。也正因為如此,給自己潑冷水的反而是身邊的人,他們在某種程度上不想讓我們變得優秀,這樣會給他們構成威脅。
為什麼越是親近的人,越愛潑冷水,越難以得到理解和信任?
刻板印象
在身邊的人看來,我們的形象還停留在那個尚不完善,沒有足夠力量,缺乏能力的那個人。正如前文所言,越是相處久的朋友,越難以給人留下好印象。在最初剛剛開始的時候,彼此都有許多弱點,沒有足夠的能力,心智也不夠成熟。可是隨著成長,我們逐漸變得強大,有了充足的能力,心智也變得日漸成熟起來,可是身邊的人對我們的印象還是沒有改變。正因為這種刻板印象的存在,我們很難得到親人的理解和信任,也更容易被身邊的人潑冷水。
對於穩定性的需要
尤其是父母,他們更需要子女在他們的掌控之中,否則就會失去掌控感。所以,大部分人父母的想法並不是讓子女做出多大成就,而是能夠安安穩穩的過一輩子。這是一種保守的、傳統的思想,這是基於他們那個年代所產生的一種認知。他們不願意子女冒風險,哪怕一點點風險都不想冒。子女得不到親人的理解,正是因為父母的想法違背了成長的規律。子女要對未來保持一種開放性,而父母偏偏要關閉這種開放性;子女的未來有無數可能性,父母偏偏要扼殺子女未來的無數可能性。
如何讓身邊的人信任自己,了解自己?
必要的溝通是讓人們了解自己,信任自己的好方法。我曾經在班級裡沉默寡言,後來我大膽地跟同學交流,同學告訴我,我的表現讓他們眼前一亮。因為在他們的認知中,對我是一無所知,或者就是一個沉默寡言的人。所以,必要的溝通是基礎。想要朋友支持我們,家人支持我們,只有向他們證明,我們不是他們想像中的那個樣子,我們比他們相信的更加強大,更加理性,更加成熟。
當然,並非所有的溝通都是有效的,我們也無法保證有些人就是不願意理解我們。我們也無需爭取所有人的理解,哪怕你的父母也不能夠理解你的時候,你更要堅定自己的信念。你要做出一些成就來,不是為了證明父母是錯誤的,而是為了自己。你不需要向那些原本否定你的人證明什麼,你做的一切都是為了自己好。
總而言之,彼此越熟悉的人,越難以客觀評價彼此。就像是你站在一座山上,無法看清這座山的全貌一樣。良好的溝通是展示自己的方法,如果仍然得不到理解,那就走自己的路吧!
作者:九霄雲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