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長的話他沒全聽,卻擊斃日軍1個少將6個大佐100多個中隊長!

2020-12-13 小陌的娛樂

首長的話他沒全聽,卻擊斃日軍1個少將6個大佐100多個中隊長!

相信大家和小編一樣,一定看過一部叫做《亮劍》的電視劇,這部電視劇可謂是家喻戶曉,播出時引起了觀眾的巨大反響。那麼今天小編要給大家介紹的這位人物,就是《亮劍》中主人公李雲龍在現實中的原型人物,他的名字叫做王近山。

王近山中將因為一部《亮劍》走進了我們的視線,讓我們認識了他。他一生英勇善戰,有勇有謀,立功無數。在《亮劍》中,李雲龍打了無數勝仗,而在現實中,王近山中將也指揮了一場非常精彩的戰役。在韓略村的一場戰役中,王近山帶領大家殲滅日軍,大獲全勝,展現了我軍磅礴的氣勢,日寇在這場戰役中損失慘重,被打擊夠嗆。後來,日本乾脆停止了對華北地區的掃蕩,集中軍力打擊王近山,但是卻沒有一丁點的效果,王近山沒有分毫的損失,可以說是非常厲害了。

二十世紀四十年代,國民黨流露出了反共意願,因此王近山被司令員派往延安,保衛我黨的安全。但是此刻,日本軍隊偏偏還進行著規模巨大,異常殘暴的大掃蕩,司令員十分擔憂,怕王近山的任務不能順利完成,但是王近山卻非常有信心,他向司令員保證一定會順利將部隊帶到延安,完成自己的任務。司令員之所以擔憂王近山,是因為王近山打起仗來十分瘋狂,怕他遇到了日軍就跟他們拼起命來,耽誤了其他更要緊的事。

但是,由於這次任務非常緊急,司令員只能讓王近山趕緊前去,並且告訴王近山,讓他儘快趕去延安,儘量不要發生戰爭,遇戰一定要速戰速決。王近山聽了之後,連忙答應了,帶著隊伍就出發了。剛開始時,一切都還算順利,王近山儘量躲開了與日軍的正面對抗。只是後來,王近山帶領部隊來到韓略村時,聽到當地人說,日軍在此地守衛的人不多,而且每天都在為了戰爭輸送物資,王近山聽了之後,立刻來了精神,心中十分想與日軍決一死戰。

但是,團參謀長知道了以後,便去提醒他臨走前司令員對他說的話,要速戰速決,趕快前往延安。可是王近山的心中卻十分堅定,他一定要在這個地方,狠狠地打擊一下日寇。其實,王近山在做決定之前,早已對當地的地形有了一個大概的了解,他覺得韓略村的地形高低不平,十分適合打伏擊戰,而且日軍守衛的人不多,對自己十分有利。經過自己一番細密的布置,他就在這裡等著敵人,步入自己的陷阱之中。

當時,日軍在公路上開來了大大小小十多輛汽車,王近山掌握好了時機,在自己的命令下,部隊裡的戰士們紛紛把自己的手榴彈扔向了日寇,而此時的日軍也都慌成一片,損失十分慘重。而此時,王近山帶領自己的軍隊,與敵人展開了殊死搏鬥,不到幾個小時,日軍大部分都被殲滅。更讓人驚喜的是,在這次戰役中殲滅了日軍好幾個精英人員,包括一名少將,六名大佐以及一百多名中隊長,被殲滅的大部分日軍,都掛有軍銜。本來這批人員是來參觀自己軍隊的「鐵滾掃蕩」,可是沒想到,這次參觀計劃落空了,自己反而還丟了性命。王近山這一仗可謂是打得十分漂亮,將士們的軍心也受到了很大的鼓舞,王近山可謂是真正的有勇有謀,

相關焦點

  • 日本「大佐」相當於我國什麼官職,日軍為何不當少將要爭當大佐?
    李雲龍一登場,就在蒼雲嶺之戰擊斃了坂田大佐,後來伏擊日軍戰地觀摩團,又幹掉六個大佐外加一個少將,反圍剿戰鬥中又擊斃一個聯隊長,也是大佐軍銜,在攻打平安縣城時用義大利炮轟死了山本一木,他也是大佐軍銜,前後加起來,李雲龍擊斃了將近十個日軍大佐,絕對的「大佐殺手」!
  • 日本「大佐」是個多大官,帶多少兵?為何日軍爭當大佐也不做少將
    在這裡就必須要說一下日本的軍隊制度,實際上大佐直譯於日文的漢字,日本走上軍國主義之後,舊日本軍銜按照16級次序如下:二等兵、一等兵、上等兵、伍長(下士)、軍曹(中士)、曹長(上士)、準士官(準尉)、少尉、中尉、大尉、少佐、中佐、大佐、少將、中將、大將。
  • 一名少將六名大佐,俘虜一人都是大功一件,為何李雲龍放棄了?
    一名少將六名大佐,俘虜一人都是大功一件,為何李雲龍放棄了?在電視劇《亮劍》中,李雲龍走了狗屎運,本來只是一場小小的伏擊戰,竟然撈到了「一名少將六名大佐」這樣的大魚。這七個人隨便俘虜其中一人都是大功一件,為何李雲龍把他們全部擊斃了?
  • 日本的大佐相當於我國的什麼軍銜?為何日軍不當少將卻爭當大佐?
    918事變正式宣布日本侵華戰爭拉開了序幕,猖狂的日軍甚至宣布如果日本對中國發動總攻的話,僅僅只需要三個月的時間就能夠將中國徹底攻打下來,但是在經過十四年抗戰之後,日軍最終只能夠灰溜溜的退出中國。
  • 日本「大佐」相當於什麼軍銜?為何日軍不當少將,爭當大佐?
    近年來,抗日神劇層出不窮,我們經常能從日軍口中聽到「天皇」、「大佐」、「司令」等,當初入侵中國的日軍都是訓練有素,井然有序,他們自稱"皇軍",在我國百姓眼中他們是"鬼子"。
  • 日軍裡的「大佐」軍銜是什麼級別?影視劇中隨便被擊斃正常嗎?
    近些年來隨著抗日戰爭題材的影視劇熱播,我們也發現了很多的吐槽點,在這類片子之中最常見也最容易被擊斃的日軍軍官就是大佐了,幾乎每一場戰鬥就能打死一個大佐,然而讓人疑問的是真正的歷史上擊斃一個大佐真的有那麼輕鬆嗎?在日本軍官軍銜之中大佐處於什麼位置,權利大不大呢?
  • 抗日劇的日軍大佐,相當於我國什麼軍銜?其武士刀能換20箱手榴彈
    經常看抗日劇的讀者知道,漢奸在稱呼他身後的日本軍官時,動不動就是什麼什麼大佐。印象裡,抗日劇裡但凡是個日本軍官都叫XX大佐。 而在《亮劍》裡,李雲龍向後勤部部長張萬和要武器補給,李雲龍想要20箱手榴彈,結果張萬和讓他拿把大佐的指揮刀來換。那麼問題來了。日軍裡的這個大佐,究竟是個什麼軍銜?
  • 看多了抗日神劇以為日軍大佐不值錢?14年抗戰裡只活捉過一個!
    日軍檔案文獻記錄,1944年3月5日,獨立步兵第六十大隊長三澤金夫大佐率部企圖全力援救車橋日軍。16時30分,三澤的部隊被新四軍阻擊在韓莊附近,21時許被擊斃。三澤金夫斃命後背追晉為陸軍少將。獨立步兵大隊人數比一般的步兵大隊更多,大隊長的軍銜也隨之水漲船高。從日軍檔案來看,多名獨立步兵大隊長是現職大佐軍銜。
  • 日本「大佐」相當於我軍什麼級別,為何日軍不當少將要搶大佐?
    「大佐」這個詞到現在都是日本獨一無二的軍銜,其他國家並沒有,1945年二戰結束之前,日本的軍銜分別有將官、佐官、尉官、準士官等十六級,日本的軍銜一般分為三級九等制,三級分為將、佐、尉,又叫做大、中、少三個層級。
  • 日本的大佐可以帶多少兵,為何士兵不當少將都要爭當大佐?
    對於一些喜歡看抗戰劇的人來說,最常看見的日軍將領應該就是大佐了吧。畢竟我國的抗戰劇,基本上每部劇裡面都會設定一個非常壞的日軍大佐,而主角的主要目的也是打敗這個大佐。由此可見,大佐在日軍中的地位確實比較高。那麼,在抗日戰爭期間,日本的「大佐」究竟可以帶多少兵,而它又相當於我軍什麼軍銜?為何很多日軍士兵寧願不當少將,也要爭大佐?
  • 日本「大佐」相當於我軍什麼軍銜,為何日軍不當少將要爭當大佐?
    我們知道日本只是個小國,但是日本的軍事實力特別強,這就離不開日本的政治制度,日本是非常喜歡借鑑模仿其他國家的相關制度。比如:日本的明治維新就是借鑑我國的百日維新變法的,但讓人氣憤的是,日本強大起來就來攻打我國,我國尤其是在抗日戰爭時期損失慘重,不僅領土被分割而且還要賠償巨款,更讓人氣憤的是還拿我國的活人來做實驗。
  • 日本「大佐」軍銜多高,帶多少兵?為何他們不當少將要爭當大佐?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日軍有一個特有的軍銜稱呼,那就是「佐官」。那時候的日軍軍銜是由佐尉三級九等組成的,一是將級,分為大將,中將和少將。二就是佐官,分大佐,中佐以及少佐。三為尉官,分為大尉,中尉和少尉。
  • 四百八路圍攻日軍將官視察團:七十五年前,八路軍如何反掃蕩
    1942年4月,日軍華北方面軍第27師團對中國共產黨所領導的八路軍晉察冀軍區第13軍分區(原為冀東軍分區)發起冀東作戰。整個反掃蕩作戰中,八路軍作戰頑強。在反掃蕩作戰中期,第13軍分區一部曾一度包圍了日軍視察團,以400餘人的兵力伏擊了800餘日軍和偽軍,視察團內1名大佐被擊斃,1名中將、2名少將險些喪命。
  • 日本大佐軍銜多高,能帶多少兵?為何一些軍官寧當大佐也不做少將
    正是在抗日戰爭中期,出於對正面戰場和敵後戰場的應對,日軍將師團分為了甲乙丙丁四種等級,最為精銳的甲種師團,一共下屬8個聯隊,加上非戰鬥人員,共計2.8萬人,乙種師團和丙種師團相對要弱一些
  • 抗戰期間八路軍擊斃了哪6名日軍將領?
    出兵報復八路軍的美夢沒實現,他反而命喪黃泉《國際先驅導報》文章 1940年,歷時三個半月的「百團大戰」予敵寇嚴重打擊,日軍中將飯田泰次郎就是在「百團大戰」中斃命的。圖為山西獅堖山戰鬥中的八路軍機槍陣地。1940年11月18日深夜,日軍第35師團步兵旅團旅團長飯田泰次郎正在夢中,一陣槍聲把他驚醒,還沒有反應過來是怎麼回事,就被飛來的槍彈打成重傷。
  • 二戰時的日本「大佐」可以帶多少兵?為何日軍都爭著當大佐
    在很多人看來,既然日本的佐級軍官都已經如此厲害了,那麼將級的軍官一定更厲害,但事實上在二戰的時候,很多日本軍人寧願去當大佐也不願意當少將。那麼日本的「大佐」到底可以帶多少兵,為何日軍不當少將都要爭當大佐呢?
  • 二戰中,為何日軍不當少將都要爭當大佐,有哪些特權和待遇
    在抗戰題材的影視劇中,我們經常可以看到日軍士兵稱呼自己長官為「大佐」的情況。似乎在日軍中層官員中,「大佐」這一職位很受歡迎。那日本的大佐,相當於我國的什麼軍銜,又可以帶多少兵呢?小編今天就來給大家介紹一下。
  • 那個殺害張自忠將軍的日本大佐,最後落得個什麼結局?
    這次空襲跟平常不一樣,刺耳的防空警報並沒有將人們嚇退,他們自發前往碼頭,長江兩岸全是黑壓壓的人群。日軍飛機呼嘯著盤旋了好幾圈,最後竟然離開了,因為這是一場特別的「送葬」儀式,逝者值得日軍停火;而兩岸的百姓,皆因為他,不顧個人安危前來送行!
  • 撓力河西風嘴子戰鬥 擊斃日野武雄少將
    撓力河西風嘴子戰鬥,擊斃日野武雄少將  1938年9月26日夜晚,抗聯地下聯絡員樸永山將一份緊急情報送到抗聯第七軍軍部,內說:「偽滿州國軍政部高級軍事顧問官日野武雄少將前來邊境視察防務。在40多個武裝軍警的保護下,已乘船到饒河縣小佳家河「集團部落」巡視。一兩天之內將要返回饒河。這真是送到嘴上的肥肉,不能不吃。
  • 日軍大佐玉碎玩出新花樣:騎著坦克玉碎衝鋒,偏還選在日軍投降後
    池田末男中佐於1945年1月 22日抵達幌延島柏原地區,接過了戰車第11聯隊的指揮權,成為該部的末代聯隊長,之後前往佔守島千歲臺的聯隊本部履職,並於1月24日向部隊全體官兵發表了任職講話,於6月間晉升大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