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陳昇級後的「千秋紅巖——中共中央南方局歷史陳列」現場。
在重慶成長起來的諜報人員沈安娜用過的象牙印章、1946年周恩來、董必武等聯名籤署的顏太龍吳大蘭結婚賀幛,還有三曲面裸眼3D技術讓80年前的重慶大轟炸仿佛就在你的眼前、全息影像還原的毛主席寫下《沁園春·雪》的場景更是真實得令人讚嘆不已……
這些都是重慶紅巖革命歷史博物館獻給市民、觀眾的最新厚禮——3日上午,該館基本陳列「千秋紅巖——中共中央南方局歷史陳列」升級版在紅巖革命紀念館舉行了開展儀式。全新的展覽改陳也就此和觀眾正式見面。
改陳昇級為十大部分
本次「千秋紅巖——中共中央南方局歷史陳列」改陳工作從兩年前就開始實施了。其間,紅巖革命歷史博物館充分搜集資資料、吸收最新研究成果和聽取了黨史專家的意見後,才最終形成了目前升級版陳列。3日上午,上遊新聞·重慶晨報記者在現場了解到,新展廳面積達到了2400平方米,展線長700米。
「新陳列中一共展示了600多張珍貴歷史照片、300餘件展品,其中珍貴文物有27件。」紅巖革命歷史博物館文博研究員劉英向記者介紹,該展覽為館內常態化的基本陳列。相較改陳前,升級版的展覽更加完備、充分地體現了中共中央南方局的奮鬥歷程,展現了紅巖精神。「它更加系統地展示了中共中央南方局在延安黨中央的領導下,在抗日民主統一戰線前沿地重慶團結好方方面面、更多的人,以鬥爭求團結,贏得了國民黨統治區的民心等,為抗日戰爭勝利所作出的特殊貢獻。」
本次展覽從以往的八大部分增加成了十個部分。主要包括了「共赴國難——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形成」、「霧都明燈——中共中央南方局駐足紅巖」、「抗戰號角——新華方面軍」、「堅持團結抗戰 維護合作大局」等。
沈安娜的象牙印章首次展出
陳列升級中有哪些展品是市民以往沒見過的?當記者問起這個時,劉英首先就提到了成長於重慶、在我黨隱蔽戰線作過卓越貢獻的諜戰特工人員沈安娜用過的象牙印章。「這個象牙印章是沈安娜的家人一直珍藏在身邊的,去年才捐給我們紅巖革命歷史博物館的。」
沈安娜的象牙印章是首次展出。
值得一提的是,沈安娜的真實經歷曾多次被改編搬上過熒幕——1938年至1949年,國民政府遷至重慶,沈安娜就是在中共中央南方局指派下,打入國民黨中央黨部作速記員,以國民黨特別黨員身份作掩護,在蔣介石主持的黨、政、軍、特高層會議上為我黨搜集了大量重要情報,從未暴露。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沈安娜一度出任國家安全部諮詢委員。1989年,國家還為她等多位長期堅持在隱蔽戰線作出貢獻的無名英雄頒發了榮譽獎章及證書。
國家一級文物1946年周恩來、董必武等聯名籤署的顏太龍吳大蘭結婚賀幛。
此外,還有一幅紅綢賀幛也是本次陳列升級新出現的文物。
據介紹,這份有周恩來、董必武等聯名籤署的賀幛的由來是1946年元旦前夕,八路軍重慶辦事處的同志們準備藉以元旦之際,為董必武六十一歲、吳玉章六十七歲賀壽。周恩來提議,連同警衛副官顏太龍(原名顏泰隆)與吳玉章外孫女吳大蘭婚事一起籌辦。與會人員為三重喜事共同送上紅色絲綢賀幛一幅。
這份賀幛再現了中共領導人在婚壽及節日等特殊時刻以紅綢書寫祝福這種簡約質樸的祝賀方式,值得今天廣大共產黨人學習。對今天黨的建設,保持共產黨人的純潔性有著重要的教育意義。該賀幛一直由吳大蘭珍藏。2015年5月21日,她將其捐贈給重紅巖革命歷史博物館,同年9月,該賀幛被評為國家一級文物。
全息投影、AR、VR看紅巖
同時,據劉英介紹,升級後的陳列在互動體驗方面也得到了很大的增強。記者也在現場看到,在距離80年前曾為印刷《新華日報》、《群眾》周刊立下過汗馬功勞的印刷機不遠,就增加了專為少年兒童設計的油墨印刷互動區。孩子們在這裡可以用油墨滾筒印刷《新華日報》報頭、抗戰宣傳海報等。
在「肩負特殊使命 開闢秘密戰場」部分中,還有「秘密電臺」體驗區。除了耳邊一直迴響著「嘟—嘟嘟嘟—嘟嘟」的發報聲外,這裡面立著一臺約80釐米高的多媒體體驗機,可以面對面發送和接收密文。觀眾可以親手體驗加密電文的發送過程。
「紅巖記憶」數字體驗廳裡,觀眾透過曲面投影重回戰時重慶。
在本次陳列升級中還有一大重點是,紅巖革命歷史博物館推出了一個專門打造的約200平方米的「紅巖記憶」數字體驗廳。本文前述提到的曲面、全息投影、AR、VR在這裡面觀眾全都能零距離體驗到。
記者在現場看到,展廳正面是一幅還原抗戰時重慶主城的油畫。「精神堡壘」、「國泰大戲院」等地標都在其中清晰可見。當燈光暗下去,投影亮起來後,這幅環形油畫就變成了一塊環形幕布:隨著視覺鏡頭的緩緩拉近,戰時的渝中半島慢慢呈現在觀眾面前:沿著朝天門石梯拾級而上的市民,正在吊腳樓欄杆上晾曬被子的婦、陽光晴好下的「精神堡壘」都仿佛就在眼前。
突然間,防空警報響起,大批日軍轟炸機從環幕頂部襲來,山城瞬間變成廢墟、火海……山城百姓的自救、互助,「愈炸愈強」的重慶也在鏡頭下徐徐展開。
而在另一段視頻演示中,環形銀幕又打開了一扇窗。窗戶中,通過全息投影逼真地還原了當年毛主席書寫、誦讀出《沁園春·雪》的場景。
「紅巖記憶」數字體驗廳裡觀眾通過手機app回到戰時重慶查看解放碑的前身」精神堡壘「的3D模型。
觀眾在升級後的「紅巖記憶」數字體驗廳通過VR體驗夜遊民國街。
同時,據現場工作人員介紹,9月7日開幕的第七屆重慶文化產業博覽會上,紅巖革命歷史博物館還將正式推出一個「巴渝往事」的手機APP。「市民在館內用這個APP掃描數字體驗廳裡面的戰時重慶主城油畫,就可以直接在手機上點看當年的十大建築:如『精神堡壘』、『國泰大戲院』、若瑟堂、桂園等。每個歷史建築都是3D呈現,可以翻轉查看它的不同角度。」
上遊新聞·重慶晨報記者 裘晉奕 攝影 高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