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面、全息投影、AR、VR全都有,今後參觀紅巖革命歷史博物館是這樣...

2020-12-20 上遊新聞

改陳昇級後的「千秋紅巖——中共中央南方局歷史陳列」現場。

在重慶成長起來的諜報人員沈安娜用過的象牙印章、1946年周恩來、董必武等聯名籤署的顏太龍吳大蘭結婚賀幛,還有三曲面裸眼3D技術讓80年前的重慶大轟炸仿佛就在你的眼前、全息影像還原的毛主席寫下《沁園春·雪》的場景更是真實得令人讚嘆不已……

這些都是重慶紅巖革命歷史博物館獻給市民、觀眾的最新厚禮——3日上午,該館基本陳列「千秋紅巖——中共中央南方局歷史陳列」升級版在紅巖革命紀念館舉行了開展儀式。全新的展覽改陳也就此和觀眾正式見面。

改陳昇級為十大部分

本次「千秋紅巖——中共中央南方局歷史陳列」改陳工作從兩年前就開始實施了。其間,紅巖革命歷史博物館充分搜集資資料、吸收最新研究成果和聽取了黨史專家的意見後,才最終形成了目前升級版陳列。3日上午,上遊新聞·重慶晨報記者在現場了解到,新展廳面積達到了2400平方米,展線長700米。

「新陳列中一共展示了600多張珍貴歷史照片、300餘件展品,其中珍貴文物有27件。」紅巖革命歷史博物館文博研究員劉英向記者介紹,該展覽為館內常態化的基本陳列。相較改陳前,升級版的展覽更加完備、充分地體現了中共中央南方局的奮鬥歷程,展現了紅巖精神。「它更加系統地展示了中共中央南方局在延安黨中央的領導下,在抗日民主統一戰線前沿地重慶團結好方方面面、更多的人,以鬥爭求團結,贏得了國民黨統治區的民心等,為抗日戰爭勝利所作出的特殊貢獻。」

本次展覽從以往的八大部分增加成了十個部分。主要包括了「共赴國難——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形成」、「霧都明燈——中共中央南方局駐足紅巖」、「抗戰號角——新華方面軍」、「堅持團結抗戰 維護合作大局」等。

沈安娜的象牙印章首次展出

陳列升級中有哪些展品是市民以往沒見過的?當記者問起這個時,劉英首先就提到了成長於重慶、在我黨隱蔽戰線作過卓越貢獻的諜戰特工人員沈安娜用過的象牙印章。「這個象牙印章是沈安娜的家人一直珍藏在身邊的,去年才捐給我們紅巖革命歷史博物館的。」

沈安娜的象牙印章是首次展出。

值得一提的是,沈安娜的真實經歷曾多次被改編搬上過熒幕——1938年至1949年,國民政府遷至重慶,沈安娜就是在中共中央南方局指派下,打入國民黨中央黨部作速記員,以國民黨特別黨員身份作掩護,在蔣介石主持的黨、政、軍、特高層會議上為我黨搜集了大量重要情報,從未暴露。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沈安娜一度出任國家安全部諮詢委員。1989年,國家還為她等多位長期堅持在隱蔽戰線作出貢獻的無名英雄頒發了榮譽獎章及證書。

國家一級文物1946年周恩來、董必武等聯名籤署的顏太龍吳大蘭結婚賀幛。

此外,還有一幅紅綢賀幛也是本次陳列升級新出現的文物。

據介紹,這份有周恩來、董必武等聯名籤署的賀幛的由來是1946年元旦前夕,八路軍重慶辦事處的同志們準備藉以元旦之際,為董必武六十一歲、吳玉章六十七歲賀壽。周恩來提議,連同警衛副官顏太龍(原名顏泰隆)與吳玉章外孫女吳大蘭婚事一起籌辦。與會人員為三重喜事共同送上紅色絲綢賀幛一幅。

這份賀幛再現了中共領導人在婚壽及節日等特殊時刻以紅綢書寫祝福這種簡約質樸的祝賀方式,值得今天廣大共產黨人學習。對今天黨的建設,保持共產黨人的純潔性有著重要的教育意義。該賀幛一直由吳大蘭珍藏。2015年5月21日,她將其捐贈給重紅巖革命歷史博物館,同年9月,該賀幛被評為國家一級文物。

全息投影、AR、VR看紅巖

同時,據劉英介紹,升級後的陳列在互動體驗方面也得到了很大的增強。記者也在現場看到,在距離80年前曾為印刷《新華日報》、《群眾》周刊立下過汗馬功勞的印刷機不遠,就增加了專為少年兒童設計的油墨印刷互動區。孩子們在這裡可以用油墨滾筒印刷《新華日報》報頭、抗戰宣傳海報等。

在「肩負特殊使命 開闢秘密戰場」部分中,還有「秘密電臺」體驗區。除了耳邊一直迴響著「嘟—嘟嘟嘟—嘟嘟」的發報聲外,這裡面立著一臺約80釐米高的多媒體體驗機,可以面對面發送和接收密文。觀眾可以親手體驗加密電文的發送過程。

「紅巖記憶」數字體驗廳裡,觀眾透過曲面投影重回戰時重慶。

在本次陳列升級中還有一大重點是,紅巖革命歷史博物館推出了一個專門打造的約200平方米的「紅巖記憶」數字體驗廳。本文前述提到的曲面、全息投影、AR、VR在這裡面觀眾全都能零距離體驗到。

記者在現場看到,展廳正面是一幅還原抗戰時重慶主城的油畫。「精神堡壘」、「國泰大戲院」等地標都在其中清晰可見。當燈光暗下去,投影亮起來後,這幅環形油畫就變成了一塊環形幕布:隨著視覺鏡頭的緩緩拉近,戰時的渝中半島慢慢呈現在觀眾面前:沿著朝天門石梯拾級而上的市民,正在吊腳樓欄杆上晾曬被子的婦、陽光晴好下的「精神堡壘」都仿佛就在眼前。

突然間,防空警報響起,大批日軍轟炸機從環幕頂部襲來,山城瞬間變成廢墟、火海……山城百姓的自救、互助,「愈炸愈強」的重慶也在鏡頭下徐徐展開。

而在另一段視頻演示中,環形銀幕又打開了一扇窗。窗戶中,通過全息投影逼真地還原了當年毛主席書寫、誦讀出《沁園春·雪》的場景。

「紅巖記憶」數字體驗廳裡觀眾通過手機app回到戰時重慶查看解放碑的前身」精神堡壘「的3D模型。

觀眾在升級後的「紅巖記憶」數字體驗廳通過VR體驗夜遊民國街。

同時,據現場工作人員介紹,9月7日開幕的第七屆重慶文化產業博覽會上,紅巖革命歷史博物館還將正式推出一個「巴渝往事」的手機APP。「市民在館內用這個APP掃描數字體驗廳裡面的戰時重慶主城油畫,就可以直接在手機上點看當年的十大建築:如『精神堡壘』、『國泰大戲院』、若瑟堂、桂園等。每個歷史建築都是3D呈現,可以翻轉查看它的不同角度。」

上遊新聞·重慶晨報記者 裘晉奕 攝影 高科

相關焦點

  • 重慶紅巖革命歷史博物館運用數位技術提升參觀體驗——穿越時空的...
    重慶市民石青一大早就趕到了紅巖革命紀念館。在數字體驗廳,他指尖輕觸,屏幕上呈現出建築的立體效果。 重慶紅巖革命歷史博物館下轄紅巖革命紀念館、重慶歌樂山革命紀念館,主要景區包括渣滓洞監獄舊址、中共中央南方局和八路軍駐重慶辦事處舊址、白公館監獄舊址、桂園等。近年來,重慶紅巖革命歷史博物館探索運用三維數字影片、全息投影、AR、VR等科技手段展示紅色文化,吸引參觀者久久駐足。
  • 重慶紅巖革命歷史博物館運用數位技術提升參觀體驗感
    重慶作為紅巖精神的發祥地,留下了中共中央南方局暨八路軍駐重慶辦事處舊址、周公館、桂園等眾多遺址遺蹟。重慶紅巖革命歷史博物館作為管理單位,近年來,積極探索運用數位技術提升參觀體驗感,使革命文物展示更加鮮活生動,紅色文化傳承更加深入人心。
  • 重慶紅巖革命歷史博物館調整景區開放範圍 參觀請提前預約
    原標題:重慶紅巖革命歷史博物館調整景區開放範圍 參觀請提前預約   華龍網-新重慶
  • 遊客參觀量僅次於故宮,重慶紅巖革命歷史博物館有何「秘訣」?
    兩天前(5月20日),微信公眾號「博物館」發布的一個榜單再次讓重慶、讓享譽全國的紅巖文化成為了網友和無數遊客矚目的焦點。在這份《2019年中國博物館參觀量100強》榜單中,重慶紅巖革命歷史博物館以1150萬人次的參觀量位列中國博物館觀眾參觀量第二位,僅次於故宮博物院。
  • 紅巖革命歷史博物館 四個景點恢復開放
    {"title":"紅巖革命歷史博物館 四個景點恢復開放", "url":"https://www.cqcb.com/county/shapingba/shapingbaxinwen/2020-03-27/2288880.html", "image":"https://image2.cqcb.com
  • 紅巖革命歷史博物館舉行紀念活動傳承弘揚紅巖精神
    重慶日報全媒體訊(記者 趙迎昭 通訊員 蒲勤 陳叔玥)9月3日,近百名研究抗戰歷史的專家學者和重慶紅巖革命歷史博物館工作人員齊聚渝中區紅巖村紅巖公墓,參加由重慶紅巖革命歷史博物館、中國抗戰大後方研究協同創新中心、重慶市地方史研究會、重慶市抗戰大後方歷史文化研究會等主辦的「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
  • 重慶紅巖革命歷史博物館去年接待遊客1150萬人次
    (本報資料圖片)記者 熊明 攝/視覺重慶近日,博物館界知名新媒體平臺「博物館頭條」公布「2019年度中國博物館參觀量100強」榜單,重慶紅巖革命歷史博物館(以下簡稱「紅巖博物館」)以1150萬人次位居全國博物館2019年遊客接待量第二位,僅次於故宮博物院。這家博物館魅力何在?又將如何進一步發展?5月21日,重慶日報記者就此進行了採訪。
  • 重慶紅巖革命歷史博物館去年接待遊客1150萬人次 接待量居全國博物...
    (本報資料圖片)記者 熊明 攝/視覺重慶  近日,博物館界知名新媒體平臺「博物館頭條」公布「2019年度中國博物館參觀量100強」榜單,重慶紅巖革命歷史博物館(以下簡稱「紅巖博物館」)以1150萬人次位居全國博物館2019年遊客接待量第二位,僅次於故宮博物院。  這家博物館魅力何在?又將如何進一步發展?5月21日,重慶日報記者就此進行了採訪。
  • 重慶紅巖革命歷史博物館公布景區開放範圍和限流規定
    紅巖聯線消息,為切實滿足廣大遊客公共文化服務需求,同時保障人民群眾生命安全與身體健康,實現疫情防控和有序開放兩手抓,根據上級有關文件精神,結合我館實際,現將紅巖博物館景區整體開放範圍和景區限流調整的相關事宜通告如下:一、開放範圍及時間渝中區片區
  • 當全息投影和博物館處CP後
    博物館是徵集、典藏、陳列和研究代表自然和人類文化遺產的實物的場所,對館藏物品分類管理,為公眾提供知識、教育和欣賞的文化教育的機構、建築物、地點或者社會公共機構。大多數的博物館以欣賞文物為主,人們對文物的了解集中在旁邊幾百字的解釋文字裡,而大多數遊客即使看完了注釋也不一定能瞭然,往往匆匆而過,印象甚少。似乎和博物館產生了「代溝」。
  • 重慶歌樂山革命烈士陵園,紅巖革命歷史博物館,七十年中國魂
    重慶歌樂山,紅巖魂廣場,為了紀念七十年前在這裡犧牲的三百多位革命烈士而建,感先烈之功,懷先烈之義,烈士血凝萬代心。今年是建國70周年,深切緬懷革命烈士,銘記歷史,傳承民族之魂。
  • 參觀廣東革命歷史博物館,廣州近代史博物館之體驗
    有人說,如果這個世界有一處地方,能夠讓你在一瞬間既能見證到人類智慧的高級,也能讓你驚見到人類生命的渺小,那這個地方,一定是博物館。博物館是了解一座城市的歷史、文化、人文、地理等多方面的窗口。了解一座城市的古往今來,除了讀書,毫無疑問,去博物館參觀就是一個很好的途徑。每逢外出旅遊,參觀博物館是否在你的行程計劃當中呢?
  • 全息投影是什麼?全息投影應用在哪些方面?
    什麼是全息投影: 全息投影技術(front-projected holographic display)屬於3D技術的一種,原指利用幹涉原理記錄並再現物體真實的三維圖像的技術。
  • 全息裸眼3D及AR博物館亮相佛山博物館文化周!
    此次文化周更是加入了AR、全息等黑科技打造了「博物館啟迪城市未來」主題展暨數字博物館展示: >>展覽現場:市委書記魯毅也來到現場參觀 數字博物館通過六大信息化技術增加了人館互動、拉近人館距離。
  • 歌樂山革命紀念館:多種珍貴文物還原紅巖先烈故事
    原標題:多種珍貴文物還原紅巖先烈故事 歌樂山革命紀念館供圖 一本《紅巖》讓渣滓洞、白公館的名字廣為人知的同時,也讓青翠的歌樂山成為紅色革命的聖地。 如今,在歌樂山革命紀念館內陳列著包括國家一級文物《大聲》周刊停刊號、周恩來親筆批示的介紹信等大量珍貴文物,讓人們了解烈士的故事。 一封特殊的「介紹信」 「周副主席:茲介紹吳銘同志前往你處一敘,請接見。
  • 傾影全息|一座天幕,驚豔一群人——全息天幕投影
    也許大家都看過這樣類似的電影畫面,一塊夢幻、唯美、震撼的天空籠罩在城市的上方。那麼,這麼神奇、絢麗的天幕投影是怎麼實現的呢?正確答案就是它是通過全息投影技術來實現的。全息天幕投影是通過多組投影機,運用無縫拼接技術,將投影幕放置於整個室內的穹頂,配以音響系統、燈光系統,形成一種氣勢恢宏的超大震撼逼真的投影畫面。這是一個新穎、創新的投影方式,互動性強,視覺衝擊力強,音響效果超過影院效果,可以打造非常好的時尚氛圍,讓體驗者們共享天幕帶來的視覺盛宴。
  • 重慶紅巖革命聖地遊
    然而,對這裡了解最多的是莫過於紅巖革命的故事。這次借出來考察學習的契機,我們自然要去紅巖革命聖地,參觀渣滓洞、白公館,接受革命教育。在「紅巖上紅梅開,千裡冰雪腳下踩,三九嚴寒何所懼,一片丹心向陽開……」這熟悉的紅梅讚歌聲中,把我們帶到了歌樂山。歌樂山因「大禹治水功成召賓歌樂於此」而名,有馬蹄井、龍泉井、聰明泉、巴文化雕塑長廊等眾多融入神話傳說充滿靈氣的巴渝人文景點;有「歌樂靈音」、「雲頂煙雲」、「獅峰幽巖」等幾十處秀美清幽的自然景觀,歷來為巴渝遊覽勝地。
  • Instagram推出AR博物館新業務 微美全息運用AR技術開啟雲
    而參與Instegram業務的博物館包括凡爾賽宮、大皇宮和史密森尼學會,後者有十多家博物館與之相關,包括美國國家歷史博物館、史密森尼美國博物館和史密森尼學會大樓。AR是全球範圍內迅速發展並逐步流行的一種視覺新技術,隨著AR/VR技術的發展,也讓AR/VR博物館闖入了我們的眼球,為文物展示提供了新的方式。
  • 廣東革命歷史博物館與大瀝革命歷史展覽廳結對共建
    當天,廣東革命歷史博物館與大瀝革命歷史展覽廳宣布結對共建,雙方表示將共同推進廣佛紅色資源挖掘、研究等工作,推動廣佛市民對紅色文化認知。同時,《廣州日報·佛山新聞》廣佛小記者俱樂部實踐基地也在大瀝革命歷史展覽廳授牌,為廣佛青少年打造一個紅色教育學習、傳播的平臺。
  • 全息投影/曲面屏:8款獨一無二手機盤點
    空中觸摸體驗:takee 1全息手機  前段時間,3D顯示技術研發走在國內廠商前列的鈦客科技在北京發布了全球首臺takee全息手機,型號為takee 1,用戶在圖片,視頻與遊戲當中可以感受到以往從未擁有過的視覺體驗,除此之外,takee 1還擁有2.0GHz八核處理器,5.5英寸全高清屏幕與1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