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這一輩子能有多少福報是有定數的,並不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如果肆意揮霍,福報過早消耗完了,那就剩下苦了。「福禍無門,惟人自召」,天上不會掉餡餅,人的福報都是自己修持來的;因果不空,災禍也是自作自受。行善可以積德,作惡自有惡果。人這一生的福氣就像一個聚寶盆,你多用一點就多消耗一點,你節約一點或者多積攢一點,福報就會多一些。福報多,人生才能多些幸福,少些苦難。
「善不積,不足以成名;惡不積,不足以滅身」,人生的許多苦、許多障礙都是人自己感召來的,都是自己的因果、自己的業障。「善惡之報,如影隨形」,一個人身上最厲害的「風水」是什麼?就是他自己的德行和念頭。有什麼樣的「因」,就必要會有什麼樣的「果」,你有什麼樣的行為就有什麼樣的果報。
「世人不信因與果,因果何曾饒過誰」,我們當下的一切都是曾經種下的「因」,同樣,我們當下所造的業也決定著未來的福禍。人的命運由自己掌握,修福積德最好的方法就是諸惡莫作、眾善奉行。以下這3件事,最消耗「陰德」,千萬別再做了!
一、殺生
《大智度論》裡說:若人種種修諸福德,而無不殺生戒,則無所益。何以故?雖在富貴處生,勢力豪強而無壽命,誰受此樂?以是故,知諸餘罪中,殺罪最重;諸功德中,不殺第一。如果一個人很有福報,也做了很多善事,但是卻喜好殺生,這樣即使自己生在富貴,也難以保證壽命長久。殺生損人福德,致人多病短命、多生災禍,是諸多罪業中果報最重的一個。
戒殺放生,功德利益無邊。一者可使人長壽;二者可使人心安隱,遠離疾病痛苦,身體健康;三者可遠離世上刀兵劫,無有災患;四者可得生天人,獲得長壽,等等。反之,喜歡殺生的人,多面相嗔恚,心事重,沒有慈悲歡喜心,這樣的人多半也運勢不好、沒有福氣。
「千百年來碗裡羹,怨深似海恨難平;預知世上刀兵劫,但聽夜半屠門聲」,殺生其實就是在殺害我們自己,都如回頭的箭,回到自己身上。世上沒有什麼災禍的發生是無緣無故的,其背後都有因緣。希望大眾廣修懺悔,消除宿世罪業,放生護生、廣結善緣。
二、邪淫
《圓覺經》裡講:當知輪迴,愛為根本,由有諸欲,助發愛性,是故能令生死相續。邪淫是人內心的一種貪慾,這種愛欲使人顛倒妄想,不斷輪迴、糾纏,不得解脫。《大智度論》裡說:若淫慾者,譬如膠漆,難可得離,所以者何?身受欲樂,淫慾根深,是故出家法中,淫戒在初,又亦為重。邪淫太重的人,沒有智慧和善根,更難發出離心,只會更苦。
所以《楞嚴經》裡說:淫心不除,塵不可出,縱有多智禪定現前,若不斷淫,必落魔道。對於修行人來說,先斷的必是邪淫,心不清淨,則智慧不生。勤修戒定慧,攝心為戒,因戒生定,因定發慧,是則名為三無漏學。
三、不孝
「百善孝為先」,父母就是堂上活菩薩,在家孝父母,何必遠燒香?孝順父母,功德無邊;不孝父母,因果難恕。經曰:若有眾生,不孝父母,或至殺害,當墮無間地獄,千萬億劫,求出無期。對父母不孝,就是種下墮入惡道之因。
《正法念經》裡說道:世上有四種恩難報,第一是母恩,第二是父恩,第三是如來恩,第四是說法師恩。我們的生命、人身得生於父母,我們的法身慧命得生於如來和出家師父。佛教一直都非常重視「孝道」,包括佛菩薩也都是以「大孝」著稱。人無孝則不能立,不孝父母者,再修多少年,也是愚痴人。
感恩閱讀與分享,希望大家廣積善德、福慧增長,法喜充滿、六時吉祥。南無阿彌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