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臺灣地區民進黨當局蔡政府終結14年瘦肉精豬肉進口禁令,宣布將於2021年1月1日正式開放進口瘦肉精的豬肉,以及30月齡以上的美國牛肉於進口,引起各界譁然。
然而諷刺的是在2009年的國民黨執政時期,以美臺免籤為利益交換,馬政府與美國籤訂臺美擴大美牛進口議定書,臺灣同意擴大美國牛肉進口,造成豬農與民間大規模反對遊行,而當時率眾上街要求臺灣採取高標準瘦肉精必須「零檢出「的,正是在野的民進黨。如此兩面三刀做派,蔡政府恐怕難以自圓其說。
與此對應的是,目前國際上有160多個國家禁止瘦肉精,其中就包括中國大陸。為打入中國市場,美國肉商要求合約農場不再使用瘦肉精以求符合中國的進口規定。
全美市場佔有率最大的豬肉商史密斯菲爾德公司,在2018年就已經停用瘦肉精,至今年四月,佔美國生豬總產量的80%的美豬都停止使用瘦肉精。
從蔡英文十二年前走上街頭年前高喊反美豬美牛的激烈場景,到如今驟然開放,這像極一面照妖鏡,反射了民進黨的言不由衷與見利忘義。
美豬的議題本質上是中美貿易戰的延伸,無疑,臺灣方面從大規模購買美國軍備,到如今不惜將民眾健康曝露在危險之中,強硬做派進口美豬美牛,無底線的退讓;體現的是不僅僅只是對美國經貿的妥協,更曝露了蔡英文政府站邊美國的態度。
此舉無疑會傷害兩岸關係,中傷兩岸人民之間的感情,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當下,無論是哪一方都應當審時度勢,逆潮流者,終將會被歷史淘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