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州市公安局中原分局督察大隊督察民警的警容風紀。郭建嶺 供圖
11月下旬,鄭州市公安局中原分局掀起「問責風暴」,18名民警被追究責任,其中5名派出所長被停職。
此舉引來不少讚譽,但也有人質疑其作秀,搞政績。中原分局回應說:「即使是作秀,如果能堅持也是好事。」
「從來沒有如此凌厲。」這句話曾一度被用來形容9月初開始的問責風暴,如今,它作為感慨,卻是最能體現河南鄭州公安局中原分局所有民警的心態——即使責任追究的口號提了很多年,即使被問責的官員「前赴後繼」,他們也沒有想到,自己會被捲入這場餘波未平的問責風暴中。
12月4日,民警張智來到單位,在同事善意而又異樣的問候下,坐在闊別半月之久的座位上。半個月的時間,他除了參加學習條例和如何更好地為人民服務的培訓外,就在接待大廳接訪前來求助的群眾。
「工作中存在問題的民警,一旦被查處、處理,就要安排接受培訓,培訓完後要到控申室接待來訪群眾,只有處理好兩件來訪事件,群眾覺得滿意,局黨委才會決定重新恢復職務。」鄭州公安局中原分局宣傳科科長胡洪禹介紹了問責風暴中對問題民警的處理方式。
而張智正是被通報處理的18名民警之一,他也是在完成一系列的處理步驟,獲得群眾肯定後才重返崗位。
「我們這批人是典型,也是一個開始。」張智坦承,中原公安局的問責風暴不會減弱。
風暴來襲風暴往往來得突然而迅猛。席捲中原公安分局的這場風暴,同樣如此。
11月20日、21日,中原公安分局先後組織召開全局警示大會和紀律作風培訓會,當場對處警不力或對待群眾態度冷漠的民警及單位通報批評。其中,4位派出所所長承擔領導責任需向分局黨委寫檢查,5位當日值班副所長被全局通報批評,並停止執行職務15天。
雖然之前已有耳聞,但這次公開的批評及處分顯然出乎臺下所有民警的預料——被邀請而來的數家河南當地媒體在場旁聽——一時間,場內議論聲不斷。
「通報的這些人,都是11月以來有群眾反映或者是分局督察抽查出來的。」胡洪禹告訴《民主與法制時報》記者。
實際上,這個結果也有鄭州市公安局暗訪人員的功勞。
11月10日,暗訪人員以電動車被盜為由向棉紡路派出所報案。接警後,該所一名值班民警帶領一名實習學生和一名巡防隊員3分鐘趕到現場。但出勤民警下車時沒戴帽子,也沒按規定隨身攜帶單警裝備,而對案情也是簡單詢問。隨後因另有警情,民警告知「報案人」自己到派出所報案。
「這個事情市局通報了分局,我們認為棉紡路派出所處警工作中,值班副所長工作安排違反處警時正式民警不得少於兩人的規定,而且民警警容不整,警帽未戴,更未隨身攜帶任何單警裝備。」中原公安分局認為此次處警確實無法迴避這3個問題。
隨後,一系列的暗訪、抽查、接受舉報等活動陸續展開。
11月12日,鄭州市110指揮中心回訪報警群眾劉金娥時獲悉,其家車庫被撬,三輛電動車被盜,隨即打110報案。之後,按照接案民警要求來到汝河路派出所,但該所民警態度冷漠,讓她等了一個多小時。經核查,當天劉金娥趕到派出所後,值班室民警與二樓工作人員互相推諉,最後安排一名女警指導她寫報案材料。在寫材料的過程中,幾名民警因討論其他事兒,幾次讓她「等一會兒」,使她前後等了一個多小時。
……
「有些問題存在了很多年,我自己就曾遇到過類似的情況。」胡洪禹介紹說,曾有一次到一個派出所公辦,因路況不明而給派出所打去電話詢問地址,沒想到對方態度異常不好,之後知道也是警察時才好言賠禮。「這不是一天兩天養成的壞習慣,要解決就得出重典。」
確實,這個「重典」震撼了中原公安分局600多名民警,4名派出所所長及5名值班副所長、多名民警的處理並不是尾聲。
11月22日,一名群眾打電話向電廠路派出所報案說其電動車丟了,可值班女民警卻讓群眾帶上發票來派出所報案。因沒有按照執法程序通知所裡民警迅速處警、勘查案發現場、詢問受害人,而是讓受害人自己到派出所報案。核實後,該女警被實施3天禁閉。
「一輛電動自行車幾千塊錢,已經構成了刑事案件,現場都不出,怎麼破案?」中原公安分局局長張武清看過督察對這名女警處警行為的調查匯報後,召開臨時會議研究決定了處罰標準。
這個決定,無疑是目前18名受處分的民警裡最令人關注的,也是最震撼的,宛如風暴眼,引導著這場問責風暴迅速波及中原公安分局所轄的14個派出所和5個轄區刑警隊。
制度規範「抓隊伍就要實實在在地抓好,不能有一點瑕疵。」這是張武清的決心,也是中原公安分局黨委的決心。「一定要讓群眾知道中原公安分局推出的一系列制度不是在說空話。」
張武清所說的一系列制度,其中就包括在此次問責風暴中發揮作用的《接處警回訪制度補充制度》。
這個制度,詳細規定了各類案件的回訪人員和回訪流程以及需要達到的效果,同時還提出接處警過程中結案民警的責任,各值班室、戶籍室、裁調室及其他一切具備窗口作用的單位,在接訪群眾、執行公務時,值班民警必須警容嚴整、言行規範。
11月18日,鄭州市公安局110指揮中心例行警情回訪,群眾曹志偉反映說,11月15日早上發現院內的三輛電動自行車被盜,立即撥打110報警,但民警近一個小時後才趕到,且不認真勘查現場,到派出所報案時民警態度也不積極。
經警務督察民警核查,曹志偉所言基本屬實。駕車從凱旋路派出所到報警點後倉村144號用時10分鐘,但派出所民警卻用時40多分鐘,雖有報警人暫時無法聯繫的客觀原因,但處警民警確實存在難以推卸的責任。根據調查,包括凱旋路派出所和常莊水庫派出所所長在內的6名民警受到處分。
這個結果,不僅受到處分的6名民警沒有想到,曹志偉本人聽說後也是大吃一驚:沒想到幾句牢騷話,就處理了這麼多人。
「我們分局專門安排了4名人員,每天都要對110指揮系統匯總過來的案件處理進行回訪。只要案件不是特別多,基本上是每起報警都要了解報案人的滿意度。」胡洪禹解釋說。
除了回訪制度,《110接處警工作規則》、《中原公安分局處突機制》、《接處警暫行規程》、《110指揮中心接處警反饋規定》等規章規定也先後推出,從制度上統一規範接處警工作,並每日、每周、每月將《警情判斷》通報全局,並整理彙編成《中原分局110接處警工作手冊》,印發給全體民警。
實際上,在兩年前,中原公安分局就已經實施問責制。
「那時候是"責任倒查",主要面對的是民警內部工作,而現在的問責,涉及的範圍更廣,主要是面向群眾,接受群眾監督。」胡洪禹自始至終一直追蹤著「問責風暴」。
張武清告訴記者,出臺「鐵律」的目的是為了規範民警執法,和諧警民關係,讓老百姓滿意,所以必須先公開「亮短」,讓群眾都知道既然是鐵律,那就要落實。
包括所長、副所長在內的18名被通報批評的民警,都要「過三關」:集中培訓1天再考試;到信訪接待大廳接待來訪群眾,由群眾打分;讓單位民警民主測評。如果「過三關」的總成績在80分以上,可繼續擔任職務,否則,就地免職。
18名民警之一的張智就同其他人一起,認認真真地學習了一遍本應牢牢掌握的規定,然後在接訪室接待了兩起群眾來訪,回訪結果群眾滿意後,才重新返回崗位。
「既然不會接待群眾,那就安排他們面對面地接訪,直到學會如何去關心群眾,如何讓群眾滿意。」張武清對工作態度不認真負責的民警的處理方式很明確。
質疑之聲雖然中原公安問責風暴在全國密集的「問責風」中不算大,但偏偏是被問責的普通民警更易引起社會的關注。
「這是拿部下的前途換政績,問責怎麼不問問自己?」這是一名網友的質問。
更多的人嗤之以鼻,認為不過又是一場秀。
誠然,從一度深受群眾敬重的警察成為老百姓最怕打交道的「大蓋帽」,離不開部分公安人員的「冷硬橫推」、「吃拿卡要」、「亂收費、亂攤派、亂罰款」……一年來,警民衝突事件也連續發生。
其實我們自己也知道,這兩年老百姓對警察的評價很低,而我們隊伍自身也確實存在問題。有些問題雖然不大,但一旦養成習慣,就積重難返,甚至引發重大事故。」胡洪禹認為,中原公安分局此次對待普通民警的嚴厲處罰,就是要從小事上嚴格規範,杜絕隱患。
「是不是作秀,我們沒法分辨,只能讓行動來說話。」胡洪禹介紹說,追究民警責任的實際行動展現了一種接受群眾監督的勇氣。幾天前,有人打公開的監督電話投訴,說一年前他曾經報案,但民警罵他「不是個男人」,要求處理這名民警。
經過核查,一年前,其人與一名女學生房客因為房租發生矛盾,因客觀原因,女學生無力承擔全部費用,尚差100元,遂與房東商量,但未達成一致。後房東報警。處警民警了解情況後,確定女學生的實際情況後給雙方做了調解,調解過程中面對房東的「斤斤計較」順口說了一句「你還是不是個男人」。
「換成普通人,可能也會說這麼一句,但既然對方投訴,我們也要調查並根據情況處理。」胡洪禹說,如果是作秀,我們給自己惹這麼多「投訴」做什麼?
他告訴記者,事情被媒體報導後,雖然主流聲是讚譽,但很多人卻產生了誤解。比如對女民警關3天禁閉,有人就說這名女民警肯定不漂亮。「有些話讓我們哭笑不得。」
實際上,半個多月的時間,來自各界的異議不少,但讚譽也頗多,也有對處理民警的方式提出質疑的。
有律師提出,18名民警有的被關禁閉,有的被停職。但根據公安部頒發的《公安機關實施停止執行職務和禁閉措施的規定》,對人民警察有6種嚴重違反紀律的行為並不聽制止,可能造成惡劣影響的,方可以對其採取禁閉的措施。「這位被禁閉的女民警,顯然沒有達到標準。如此處分,有誇大作秀的嫌疑。」
「處理民警,隨意制定"家法",不顧法律法規的界限,這樣的作法其實比隨意處置群眾報警更可怕。」坊間的一種說法倒向被處理的民警。
來自鄭州當地幾位老幹部的說法是:處警不認真,對群眾態度蠻橫這些都是多年養成的毛病,很多公安部門都提出這規定、那規定,但效果沒有。要想改,就得像中原公安分局一樣,出重拳。
張武清局長是一步步從基層苦幹到現在的位置,對切實的問題他深有體會:「嚴紀嚴查,對於和諧警民關係,及時為群眾解決問題,很有必要。」
其實,從去年開始,中原公安分局就屢次通過媒體自曝家醜,將暗訪的問題公之於眾。
胡洪禹透露,一段時間後,將再次邀請媒體做「回訪」,做一次沒有任何準備的「回訪」。
長效機制「無論是兩年前落實"責任倒查",還是去年開始"自曝家醜",甚至是今年颳起的"問責風暴",局領導的意思就是要刮骨療傷,要剔除問題,帶出一支過得硬的隊伍。」胡洪禹告訴記者,從這兩年的改變可以看出來,這些措施一直施行著。
「別人誤解我們,說是作秀,搞政績。即使是作秀,如果能堅持也是好事。」這句話是中原公安分局面對各方的質疑所做的無奈回應。但透露出來的,是一種規範警紀、樹立形象的長效機制理念。
「"作秀"是人民群眾對於一些部門或領導跟形勢、做樣子、不能持之以恆作為的疑惑性評價。但如果中原公安分局的"作秀"能長期堅持,使這種經驗不斷成熟並廣播公安系統,成為公安警察系統棄舊圖新的一個新起點,成為社會治安綜合治理的一個標誌性事件,那這名違規警察被關禁閉就關得更有價值,不然這名女警坐3天禁閉就太委屈了,因為這樣的違規在警察系統比比皆是。」
這是一位中肯的群眾所提的建議。
鄭州市民李九也打來電話,提出了「別刮一陣風就結束」的顧慮。對此,中原公安分局督察大隊副大隊長張國超表示,中原公安分局「自曝家醜」,將成為其分局的一項長效機制。
「事實上,在我們局黨委決定實施處罰前,既定的想法就是將推行的制度建成一個長效機制。」胡洪禹解釋說。
張武清認為,如果有一種行之有效的長期機制來約束隊伍,那麼整個隊伍就會將良好的傳統保持下去。「我們經常看電視劇裡的包青天,老百姓都渴望現實中也有一位包青天。但這樣是不夠的,一支警察隊伍,更需要的是一種長效機制來保障隊伍的質量。」
他告訴記者,公安局長同其他部門的領導一樣,調動頻繁,如果有一套嚴格的制度存在,那不管誰來,整個隊伍都不會變,每個人都被規範在這個制度下。「我不希望我的隊伍中有警員因為違法犯罪而被判刑。」
建設服務型政府的關鍵是要形成服務理念,對於中原公安分局從嚴治警、服務群眾的多種舉措,鄭州大學法學院宋雅芳教授表示:「此舉將對中原分局依法行政、服務於民起到積極促進作用,值得肯定。」
她認為,目前我國尚無關於信息公開方面的法律,僅有一部國務院頒布的《信息公開條例》。以往人們對信息公開的理解有一定的偏差,以為信息公開只是公布一些政府文件,其實,此次鄭州中原公安分局「自曝家醜」,實際上也是屬於信息公開的一部分。
「它(中原公安分局)實際上是在向廣大群眾傳遞一個清晰的信號,那就是政府將勇於、樂於接受群眾監督。政府勇於接受監督——群眾積極參與監督——政府樂於接受監督,這樣一個良性循環,久而久之,廣大公職人員將會形成一種主動為人民服務的理念,這時候,一個服務型的政府就離我們不遠了。」
(文中涉及被處理的民警為化名)(郭新磊 劉一龍 胡乃泉) (來源:民主與法制時報)
(責任編輯:黃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