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輕點上面藍字
不錯過城中優質生活推薦
▶ 邊度聲明 ◀
邊度致力於推薦城中美食,一直堅持探店自己買單,不做飯託,與所報導的餐館無任何利益關係。我們儘量以公正客觀的立場作出獨立食評,務求把本真的用餐感受呈現給讀者,分享良心推薦。
◆ 邊度美探 | Roy
追求完美的金牛座,鍾愛美食的自由煮意小王子。
味蕾挑剔、不肯苟且的人很難找到他們認為好吃的食物,但我相信,不是沒有合適的,只是還沒遇上,我決定為這兩位兄臺尋找他鄉的味道,哪怕是簡單的小吃。結果念念不忘,必有迴響,這次真的在惠福東路找到了一家臺灣小吃店:蚵仔面線。從眉梢中感覺到,從眼角看得到,彷佛已是最靠譜的店鋪,於是我與哼哈二將暗來明往,看會否對此店心生情愫。
↓↓↓↓↓
夏夜,這家小店剛剛裝好門口的隔熱風簾。短窄的走廊,右邊的透明廚房讓你可以對製作過程一睹為快;店內環境「一眼睇曬」,因為的確很小,五張飯桌。小店新張之時只有三個品種:蚵仔面線、滷肉飯、烤腸,所以第一次到店,我們毫不猶豫地對老闆說「給我全上!」其實為了測試出品的穩定性,我先後來了三次,所以單我一個人就總共吃了2碗面線、3碗滷肉飯、3根烤腸、2份涼菜,同事們都對我不斷鼓勵:加油,你是最胖的!
蚵仔面線 15元
蚵仔面線,是臺灣大街小巷中最最常見的小吃,有說它是臺灣農業社會時期的產物,通常都是煮成一大鍋的面線羹,放入蚵仔(小牡蠣),以供農耕者隨時食用,補充體能和營養。後來面線羹傳到臺灣各地,結合南北物產的差異,形成了不同的分支:南部常吃到蚵仔面線,北部則是大腸面線居多,當然蚵仔和大腸混搭的也很是普遍,反正我那兩位臺灣帥哥在老家吃得最多的就是這種。
如何才叫一碗好吃的蚵仔面線?這裡對主料、面線、湯頭都有講究。主料蚵仔,新鮮為上,起殼留肉洗淨,有的做法是裹上地瓜粉焯水至剛熟,以保持鮮滑口感。大腸先以滷水滷煮後,切成小段備用。
面線的主要原料是高筋麵粉、食鹽與水,臺灣北部以紅面線為主,南部是白面線。通常當地不少店家以手工制的面線自居,據說手工的揉、拉、搓、甩等繁複過程,會提升面線的咬勁,帶來Q彈的口感,若有機會到臺灣的面線手工坊參觀,不妨體驗一下其中的割面、上面杆和拉麵的過程。問過店家,店裡的紅面線是機器製作而非手工,他解釋因兩者成本差近一倍,而且從口感上不會有太明顯的差別。
紅面線是不是加入了色素而呈現紅色?非也,它其實就是白面線曬乾之後再經過蒸烘的產品。當面線中的澱粉受到高溫焦糖化,會呈現金黃微紅的色澤,帶有香氣,並且麵筋蛋白鍵結構更穩定,面線更耐煮更有口感。
湯頭要看調味和稠度。有用大骨熬的,也有用柴魚粉煮的,個人認為面線的湯頭不一定非要用很好的高湯,一是考慮到時間和經濟成本(當然店家會有獨特的湯頭配方),二是把幾種必要的調味料做好更為實際。它們分別是沙茶醬、蒜泥、胡椒粉和烏醋,再加上芫荽。湯頭要好喝,除了味道,還有稠度,就是勾芡的技巧。地瓜粉與水的比例要恰當,一邊順著一個方向攪拌湯水,一邊緩慢下芡,直至稠度適中。
說了這麼多,一碗熱騰騰的蚵仔面線剛好端上,這時老闆會提醒你把碗裡的全部內容拌勻再吃。面線與我們常吃的蛋面、米粉口感完全不同,纖細柔嫩。湯中有面、面中掛湯的順滑口感,與其說是吃,不如說是喝,更貼切的是廣東話的呷(haap)。而湯頭的濃鬱香味,是鮮香的柴魚粉與幾種調料的共同合力,其中烏醋酸中帶甜、醇香生津的獨特味調,讓喉嚨感覺很舒服。蚵仔的鮮滑、滷腸的韌爽,可圈可點,就是覺得滷腸的份量偏少,唔夠喉。對了,若有朋友不吃芫荽,務必提醒店家。
差點忘了說,在臺灣帥哥的悉心教導下,我學會了用臺語說這個蚵仔面線,請用普通話發音念一遍:鵝~阿~米~刷!
肉燥飯 12元 & 焢肉飯 18元
▲圖中的滷肉飯價格是推廣時期的價錢
有來過此店的朋友,不知有沒有留意到走廊貼著的推介:滷肉飯。肉燥飯、滷肉飯、焢肉飯,這三種看著讓人犯暈的叫法,到底是不是同一種東西?我專門請教過店家老闆和臺灣拍檔,順便給大家理清一下。
因採用的豬肉部位、切丁或切塊的不同,讓臺灣的北、中、南三地對這款飯食名稱有各自的表述:
從臺北到臺中,皆稱飯上鋪著碎肉末的叫滷肉飯,到了臺南、高雄,則改叫肉燥飯。
相反地,中北部把白飯上放著帶皮肉塊的叫作焢肉飯,南部人反而稱為滷肉飯。
是不是有點南橘北枳的感覺,簡言之,下次在寶島想吃以上飯食,先搞清楚自己身處何方,再不然,問清楚店家到底是什麼做法。
▲肉燥飯
這裡的肉燥飯跟滷肉飯是同一個意思,即肉末飯。說起滷肉飯,那真是臺灣最古早味的食物,同樣源自臺灣的農業時代。演變至今,有了南北差異和口味的不同,一百個人會有一百種滷肉飯,只要口味對上了,就叫好吃。店家把絞肉炒香,加入蒜頭、紅蔥頭或油蔥酥、醬油、米酒、冰糖和調料拌炒,然後燉煮入味。成品色澤較淺,一口下去,肉燥的軟硬和乾濕程度恰好,味道不濃重,屬於清香回甘,臺灣帥哥說這就是臺北偏淡口味。用調羹勺起底部的珍珠米飯和醬汁,與肉燥同吃,齒頰留香。
▲焢肉飯
現在店家已推出一系列新的出品,焢肉飯是另一種做法和口感。把抹上香油的五花肉先微煎出部份肥油,倒入醬油米酒,放入獨家滷包,燜煮約一個小時。眼前這塊厚切的焢肉,目測厚度約3CM。因滷煮時間足夠,五花肉的油份已析出,所以是真正的肥而不膩,沒有滿口肥油的罪惡感,而且軟爛入味,滷香濃鬱,下飯佳品啊!滷蛋和醃黃瓜更是錦上添花。個人認為若在飯面澆上一勺滷汁,那就完美了。
臺灣烤腸 8元/根
烤腸有原味和黑椒兩種。咬破腸衣的剎那,能感受到猶如破壁的脆裂,緊接著是厚實肉餡滲出的肉汁和酒香。吃臺灣烤腸要配上一個絕佳伴侶,就是生蒜,一口肉香、一口蒜香,既化解了烤腸偏甜的膩感,又增加辛辣的刺激風味。當然咯,吃蒜頭之前,還是先問問你的另一半是否也鍾愛此物。
涼拌粉肝 6元
最後推薦這道涼菜:涼拌粉肝。剛好煮至斷生的豬肝片粉嫩脆爽,酒與薑絲,既闢除了豬肝的腥味,也提升了香氣。
一輪試食過後,「五告賀價」(有夠好吃)就是兩位臺灣拍檔的四字評價,他們已計劃下次來店的時間。與店老闆閒聊幾句,得知他叫小風,來自臺灣桃園縣。小風老闆到廣州開店的初衷很簡單,希望大陸朋友能吃上正宗的臺灣風味小吃。而他心目中正宗的定義,除了用料和做法,還有就是來自家中的味道,一碗蚵仔面線、一碗滷肉飯,在臺灣吃的,在廣州吃的,都是一模一樣的好味道。
▶邊度指南◀
餐廳名稱♥ 臺灣小吃蚵仔面線
餐廳地址☞ 越秀區惠福東路451號
營業時間◐ 10:30-22:00
營業電話☎ 13149313376,18620898435
人均消費 ¥ 18
文字編輯、攝影 | 阿智 版面編輯 | 胖白白
選材挑剔,料理簡單,只為給你還原小龍蝦最本真的鮮
給美探報料、成為美探、商務合作諮詢,掃描以下二維碼,直接勾搭!
▲掃碼添加好友
邊度,只推薦城中最佳選擇!
掃碼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