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人的鄉愁,都在一碗滷肉飯裡

2020-12-13 五美合意

據說,「風味獨特的滷肉飯,全世界只有臺灣人會做」。臺灣小吃雖然有數百種,但能獲此殊榮的只有滷肉飯一家。

不吃滷肉飯,就算沒到過臺灣。

「小王清湯瓜仔肉」的滷肉飯,圖源@臺北畫刊

滷肉飯是臺灣平民小吃之王

蔡瀾說:「到臺灣,絕對不能去高級餐廳吃東西」,只有談到「庶民小吃」,潮州出身的蔡瀾才會口水流個不止。

蚵仔面線,吸飽了脂香和鮮味;骰子牛肉,嫩滑可口、肉汁迸發;薑絲滷大腸,入口是滿滿的醋香、辛香,回味卻是一陣豐腴;藥膳排骨湯,在餐後溫柔地滋潤你的胃腸……

臺灣小吃。臺灣人的主體閩南人、客家人自帶美食基因,還受到日本、美國、東南亞文化的影響,讓臺灣成了最熱鬧的美食、文化聚集地。

滷肉飯才是臺灣平民小吃之王。

臺式滷肉飯

滷肉飯和發明它的先民一樣,帶著隨意且粗獷的性格。一碗澆上事先滷好的碎豬肉熱飯,無須佐菜而滋味俱全,對先民來說已經是莫大的慰藉。

滷肉飯最令人信服的起源是:數百年前的先民們珍惜食物,把豬肉剁碎、滷煮,往熱飯上一澆,大口吃完,既快捷又解餓;還有一種說法是窮人們吃不起肉,只好拿腥臊的豬下水剁碎、長時間熬製去味,當成下飯的澆頭。

即使八十年代臺灣經濟騰飛成為「亞洲四小龍」,象徵著飢餓與貧窮的滷肉飯卻沒有消失,反而成了早點、宵夜,支撐起臺灣的日與夜。

北投菜市場裡全臺網絡票選第一的「矮仔財滷肉飯」、淡江大學學生口耳相傳被稱為夢幻的「源味滷肉飯」、臺北羅斯福路一段的「金峰滷肉飯」……每個臺灣人生命裡,都有街頭巷尾的一家滷肉飯。

滷肉飯小攤舊照片。臺灣社會、經濟在三十年前發展變緩,所以即使到現在,小吃攤也沒有多大變化。

如今,滷肉飯成了臺灣人的鄉愁。

一碗熱氣騰騰的白米飯,鋪上一層琥珀色、顫巍巍抖動的五花肉丁……沒有什麼比主食+油脂的組合更能撫慰人心、勾起洶湧的鄉愁了。

臺灣滷肉飯,最基礎款的搭配最經典,什麼滷蛋、青菜都是畫蛇添足。

但和焦桐所說「吃滷肉飯不宜孤獨品賞,宜在熱鬧歡騰的空間,在服務員的吆喝中,和狂餓的好友搶食」不同,滷肉飯恰恰是一個人的狂歡。

臺灣人的深夜食堂顯得安靜而孤獨。一鍋小火溫熱著的滷肉、面線,一對絮絮叨叨的夫妻,幾張老舊的桌椅,可能就是一家宵夜店的全部。

今大滷肉飯

在路邊停下機車,「呼嚕呼嚕」快速扒完一碗滷肉飯,肚皮溫熱,才有力氣匆匆前行。一如幾百年前溫暖先民一樣,滷肉飯也溫暖了深夜的臺灣人。

一碗滷肉飯,在臺灣南北也有差異

臺南貴為臺灣府城、美食之都,對傳統美食有天生的驕傲感;臺北則是近代興起的國際化大都市,口味雜糅、飲食也百花齊放。滷肉飯根植於兩地的水土,也產生出差別。

「滷肉飯」、「鹵肉飯」、「魯肉飯」、「肉燥飯」、「爌肉飯」……要想吃到一碗稱心如意的滷肉飯,首先要知道滷肉飯家族的內部區別。

打著爌肉飯招牌的店家,圖源@半島便利店

「滷肉飯、鹵肉飯、魯肉飯」其實一樣,意思都是指以滷肉做澆頭的主食。在臺北,滷肉飯多指切碎的滷肉;而臺南人的滷肉飯上則是一大塊滷好的五花肉。

在臺南人眼裡,臺北人切碎的豬肉不叫滷肉飯,只配叫做「肉燥飯」;而臺北人則覺得放一大塊肉的明明應該叫「爌肉飯」才對啊。

在口味上,臺南臺北也不一樣。

臺北滷肉飯依賴臺灣手作醬油,肉多切成長條,鹹香得精緻;而臺南滷肉飯則會加入黑糖、甘草等物,肉燥多切成肉丁,甘甜得霸道

臺北滷肉飯,在臺南叫肉燥飯

臺南滷肉飯,臺南長時期作為臺灣最繁華的城市,物產豐富,貿易繁華。蔗糖作為古代的奢侈品,能吃到就是富貴的象徵。所以秉持傳統的臺南人愛好吃甜,就算在平民小吃滷肉飯也要甜口。而近代興起的臺北等地,則沒有這樣的習慣。

而且在臺灣,吃一碗滷肉飯,往往不那麼簡單。臺灣滷肉飯雖然只要3-10元人民幣,但通常是一小碗,讓人意猶未盡。店家精明,基本都搭配些滷味、魚湯甚至面線來增加收入。

要了碗滷肉飯,一般還要站在店門口的滷鍋前駐足思考:要蝨目魚皮湯還是苦瓜排骨湯?要滷蛋、滷鴨滷鵝還是霸氣的滷豬腳?

點完這些,末了再點一盤青菜撫慰自己:今天吃得還算健康!

滷肉飯的通常搭配。物產差異導致臺南臺北的滷肉飯搭配也有不同。臺北滷肉飯的配湯多為竹筍湯、苦瓜排骨湯等蔬菜肉湯;而臺南養殖業發達,蝨目魚湯、魚丸湯則是主角,有時候甚至點上幾個家常小炒,滷肉飯反而退居其次。

小王清湯瓜仔肉滷肉飯

地址:臺北市華西街17-3號

這家店的滷肉飯被稱為:「黑金滷肉飯」。來這家店,還必須點上一碗瓜仔肉湯,一口湯一口飯,一下子就把香菇滷肉飯扒完了。

富霸王豬腳

地址:臺北市南京東路2段115巷20號

滷豬腳做得好吃的店,滷肉飯都不會太差。富霸王的滷肉飯和豬腳師出同門,同樣名聲在外。

蓮霧滷肉飯

地址:新北市三重區重陽路二段24巷13號

老闆小名蓮霧,結果就取了這個根本不像滷肉飯店的名字。脆口的酸菜就能完美地中和滷肉偏肥的油膩感,也帶來了爽脆的口感,讓對肥肉無愛的人也能吃上一碗。

董娘的店

地址:屏東縣恆春鎮恆南路2巷22號

董娘的店在恆春小鎮已經經營了數十年,花生豆腐、醬油膏鳳梨、挫冰等小吃都充滿了懷舊的南臺灣氣息,但是滷肉飯才是必點品。

矮仔財滷肉飯

地址:臺北市北投區新市街30號北投市場內

矮仔財滷肉飯曾經被網絡票選為全臺灣第一好吃的滷肉飯,結果老闆遇見有人採訪,擺擺手說:「我不會用網路啦」。

這些小吃裡,滿滿的都是臺灣人的鄉愁

蚵仔煎

廣東人稱牡蠣為「蠔」,而在閩南潮汕及臺灣一帶稱之為「蚵仔」。混上紅薯粉、韭菜等用平底鍋煎一煎,就成了「蠔烙」或「蚵仔煎」。

鹹粥

臺灣人的「鹹粥」,源於泉州的「半粥」,最早流行於農業社會時期的臺灣農村。迥異於廣東粥的濃稠,福建、臺灣人的粥要避免煮成糜爛

大體上,鹹粥仍然分南北。「南魚北肉」,北部以豬肉為輔料,而南部則用蝨目魚、土魠魚、蚵仔作為配料,比北部要豪華得多。

薑母鴨

如果會一點閩南語,才能對「薑母鴨」心領神會。

臺灣川味牛肉麵

臺灣牛肉麵是臺灣小吃裡最大的烏龍了。它起源於四川籍國軍老兵,和四川面幾乎沒有相同之處,然而卻滿載著老兵們的鄉愁。

面線

面線糊源自泉州、廈門一帶,以面線為底,再下多種配料,如大腸、小腸、蝦仁、豬肝、魷魚、鴨心、醋肉等,煮滾配油條吃,多見於早餐。

北部多大腸面線;而臺南漁獲豐富,多產蚵仔面線,而如果有人敢賣大腸蚵仔面線,則會被美食家diss:「兩種食材味道殊異,性格相左,並不適配」。

相關焦點

  • 臺灣的所有煙火氣,都集中在一碗滷肉飯裡
    味道正宗的滷味飯,全世界大概只有臺灣人會做。如果你去臺灣沒吃滷肉飯,那你真的白去了啦!臺灣真正的美味,都藏在街頭美食裡。蚵仔煎、甜不辣、大腸包小腸等小吃以數百種計,它是街頭美食的天堂。作家焦桐曾說,「在臺灣,有人煙處就有滷肉飯,很多人從剛冒出乳牙就開始吃滷肉飯,吃到滿嘴假牙還和它糾纏不休。「這樣看來,滷肉飯才是臺灣的街頭美食之王。
  • 上海 | 離鄉背井,他做出一碗滷肉飯以慰鄉愁
    小小一碗滷肉飯之於臺灣,就好比牛肉麵之於蘭州,熱乾麵之於武漢,是生活裡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更是舊日情懷的寄託。隨著臺灣菜館在魔都日益增多,這種地道臺味倍道而進,但真正做出古早味的卻很少。「肉燥飯」則起源於臺灣南部,豬肉通常呈肉醬狀,且瘦肉較多;而「焢肉飯」,就是整塊滷過的五花腩肉,連肉帶皮跟飯一起吃。不過,南北部的人會把這些名字混著叫,如南部人會將「滷肉飯」叫做「焢肉飯」,我想原因是滷肉飯裡肉的體積的確比肉燥大,是一種相對論吧。
  • 一碗滷肉飯,一碗人情飯,來自臺灣的古早味美食
    臺灣滷肉飯,這道充滿古早味的臺灣美食,不但讓臺灣人從小到老都與其糾纏不休,也讓我這個異鄉人深深眷戀。臺灣早期年代物資貧乏,媽媽們把肉販不要的豬皮、肉碎用醬油滷成一鍋,讓清淡的白飯變得可口。在艱難的生活裡,滷肉飯給人們帶去了希望。很多臺灣餐館也會有這麼一道滷肉飯,這碗飯或許藏著不少臺灣人的鄉情亦或許是他們兒時的記憶,讓他們想念寶島,想念那裡的滷肉飯。
  • 離鄉背井來鄭州六年,他做出一碗滷肉飯以慰鄉愁
    大腸包小腸而在眾多的臺灣小吃裡,東東認為,滷肉飯是最能代表臺灣味道的一種小吃。一碗好的滷肉飯要有三個要素,一個是上好的五花肉,一個是好的醬油,另一個就是每家都不一樣的特製醬料。淡醬油五花肉丁滷上幾個小時後,滷肉飯的淋汁就做好啦。然後把噴香的滷汁澆在晶瑩的米飯上,再配上滷蛋增加營養,綠葉青菜來點綴顏色,這樣一碗香氣四溢的臺灣滷肉飯就完成啦。
  • 滷肉飯:一碗來自寶島的人間煙火
    ,我倆就在他家樓下的一個小店吃滷肉飯,那時的北京只有一兩家臺灣菜館,而且極貴,而我們經常光顧的這家叫「一點味」小吃店,有滷肉飯賣,據說老闆是臺灣人,我倆從沒見過,但滷肉飯確實很棒,這種當時被我認為是切成了小粒的紅燒肉蓋澆飯,讓我著迷,配上半個滷蛋,再喝一碗清湯,每每都能吃得盆幹碗淨。
  • 一碗滷肉飯
    「立委」:知道滷肉飯漲了多少錢嗎!臺官員:報告,我不吃滷肉飯!滷肉飯對於臺灣人來說,意味著什麼?大概就像煎餅果子之於天津人,熱乾麵之於武漢人,米粉之於桂林人吧。臺灣作家焦桐曾說,在臺灣,有人煙處就有滷肉飯。
  • 臺灣這碗滷肉飯,是你在這個冬天最大的溫暖來源..
    臺灣人的主體閩南人、客家人自帶美食基因,還受到日本、美國、東南亞文化的影響,讓臺灣成了最熱鬧的美食、文化聚集地。但在大多數臺灣人心裡,不管這些小吃是有多麼琳琅滿目,或是掛出「臺灣第一家」、「XXX大王」等嚇人的招牌,都敵不過一碗滷肉飯。 滷肉飯才是臺灣平民小吃之王。
  • 一碗正宗地道的臺灣滷肉飯中蘊藏的秘密
    一碗正宗地道的臺灣滷肉飯中蘊藏的秘密 。大家好,我是美食翻譯家。說到臺灣滷肉飯,網上已經有很多食譜介紹了,有臺灣正宗的,馬來西亞改良的,還有三分鐘快速版的,等等。但是製作出一碗正宗地道的臺灣滷肉飯,你需要知道其中蘊藏的秘密。今天美食翻譯家給大家介紹一款非常適合在家製作的家庭版的臺灣滷肉飯。雖然操作簡單,但它的味道卻非常地道,和餐館裡的臺灣滷肉飯幾乎一模一樣。
  • 舌尖上的滷肉飯,一份臺灣人都忘不了的家鄉味道!
    風靡全國的美食中少不了來自寶島臺灣的滷肉飯,對於臺灣人來講,在眾多美食的名單蚵仔煎、牛肉麵、珍珠奶茶、擔仔麵、鹽酥雞、魚丸湯、三杯雞中卻有著這麼一款美食一直深受人心,而它就是滷肉飯!臺灣的飯食小吃花樣繁多,據稱,風味獨特的滷肉飯,全世界只有臺灣人會做。臺灣有句諺語說,「哪裡的廚房有炊煙,哪裡就有滷肉飯」。
  • 一碗地道臺式滷肉飯的秘密
    這些年網絡訂餐大行其道,方便了生活的同時,卻也讓生活變得單調,一是失去了做飯烹飪的樂趣,二是菜品的種類單一,似乎翻來覆去,反反覆覆永遠是那麼幾道菜,這一點,想必很多人都有共鳴。然而,即使三天兩頭吃起,也總有幾樣經典百吃不膩,一直被保留在收藏夾裡。比如這道臺灣滷肉飯,風靡於臺灣,又席捲大陸,成了留在兩岸人民舌尖的共同記憶。
  • 我們在南京少見的臺灣菜館裡,吃了一碗絕擺的滷肉飯!
    不想上班的日子,唯有探店嘗鮮這件事能讓我重拾工作熱情。
  • 一碗完美的臺式滷肉飯
    滷肉飯可謂是臺灣人民心頭的「國民飯」顆粒分明的米飯吸滿了香濃的滷汁再加上燜得軟爛的五花肉
  • 深夜食堂 滷肉飯的前世今生
    讀書時,鄉愁是一灣淺淺的海峽。然而在味覺的記憶中,鄉愁就變成了一碗濃濃的滷肉飯。作為最傳統的臺式美食,在這個世界上,想嘗到最好吃最地道的一碗滷肉飯,就必須去臺灣尋起。 滷肉飯在臺灣的待遇簡直如皇帝一般:手工剁碎的肉丁,每一粒都方正有型,經過多次翻炒、熬製,濾去多餘的肥油,口感才會更加爽滑不膩。
  • 去飽島,像臺灣人一樣吃碗滷肉飯
    「滷」,意指食物在濃汁裡久煮,各地方都有類似的烹飪手法,後來才逐漸衍生出「滷」的用法。而「魯肉飯」只是取其音相近,在長期誤寫之下,積非成是,成為滷肉飯的另一種名稱。2011年的米其林綠色指南稱,臺灣的滷肉飯源自山東,引起了臺灣美食界一陣譁然,沒想到米其林的美食專家也有出錯的一天。不過,知道這一點,也只是入了門而已。
  • 這一碗黯然銷魂滷肉飯,好吃到要上天!
    臺灣作家焦桐曾說,在臺灣,有人煙處就有滷肉飯。《中餐廳》裡,地道的臺灣人蘇有朋和曾經的大廚張亮都曾掌勺滷肉飯。作為觀眾,隔著屏幕看著那一碗熱氣騰騰、晶瑩剔透的白米飯,再淋上一大勺琥珀色入口即化的醬汁,口中不自覺地發生了巴普洛夫效應。
  • 隱藏在上海弄堂裡的5家滷肉飯,一碗不過10元,卻好吃到尖叫!
    小小的陽臺上曬著家制乾菜、剛買來的黃豆,背陰的北面亭子間窗下,掛著自家用上好的鮮肉醃的鹹肉,放了花椒的,上面還蓋了一張油紙……」 陳丹燕在《上海的弄堂》裡這樣描述著。關於弄堂味道的記憶,總是令人念念不忘的。今天,上海沃畫報要為你種草上海弄堂裡5家好吃到尖叫的滷肉飯。
  • 老闆,我要一碗滷肉飯
    天子每頓飯有八道菜式,其中兩道都是將肉醬剁好,蓋在一盅米飯上,澆淋脂油肉汁,只不過一道用糯米(史稱淳熬),一道用粳米(淳母)。然而,是幾百年前遷往臺灣的福建人把滷肉飯升華成平民美食。一家上下少說都得幾十口人,在物質貧乏的年代,滷肉飯是人們唯一能想到平均分配的食物——把豬肉在鍋中滷爛,拌入米飯,每人都能吃上一口肉。還有一種起源詳情請見巧媳婦滷肉飯店裡的這張圖。
  • 臺灣滷肉飯裡最關鍵的兩種食材,很多快餐店都沒放!
    平時去快餐店吃飯,不知道吃什麼的時候,我都會點滷肉飯。因為滷肉飯這種東西,五花肉肉加醬油來回燉,手藝再差的廚子,他也不會做得有多難吃。所以在一家不知手藝底細的快餐店,點滷肉飯還是相對比較安全的。但反過來說,要想把滷肉飯做得特別好吃,也不一件容易的事。
  • 滷肉飯來了!吃了北京這8家,告訴你哪一碗最臺灣!
    與此同時,滷肉的質感,入口的口感,以及整體味道的搭配都是一碗好吃的滷肉飯必須考量的。在我看來,油膩感是滷肉飯非常致命的一環。醬汁:在一碗滷肉飯中,醬汁的調味會影響食客對滷肉飯的所有感官體驗。臺灣滷肉飯的醬汁相對偏甜,那是一種鹹中帶甜的質感,香味濃鬱且不會有很重的油膩感,一些地方會用冰糖或者蔗糖來調味,而醬汁的鹹濃度亦是正宗滷肉飯很看重的。
  • 臺式滷肉飯:濃鬱的臺灣古早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