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尋找西津古渡,尋找最原始最古老的西津古渡口,雖然現在看不到了。但我也弄清了古渡的來龍去脈。看到了古渡口前的長江水的改道北移。了了一樁尋找古渡口的心思,也達到了來 鎮江 的目的。看過後感覺時間尚早,就想著去看看 鎮江 的另幾個風景。用手機地圖查了一下,去焦山吧。現在總的來說還是疫情期間,過個街走個 通道 都不方便。都攔起來了。用地圖導航繞了個圈子找到了公交站,看了一下有好幾輛車都可以到焦山,等吧。這一等就等的我心裡發毛了。那年,好像就是去年吧, 南京 的地鐵公交做了調整,價格調整了,時間調整了,車次調整了,路線調整了,總的一句話,價格高了,路線改了,車子少了,時間長了。坐個公交等個十幾分鐘那是正常現象,鬧不好時間更長。目的是都讓你們坐地鐵去,關鍵我是要方便呢。怎麼我這說著說著跑題了,還是說我等 鎮江 的公交,這站臺上也有顯示公交行走的情況,我也用手機查了公交運行的小程序。可就是不見公交來的意思。要不就是公交還沒發出,要不就是還有十幾站到達,我在站臺的牌子上仔細琢磨了一下。這公交一般都是二十分鐘一趟,其他的都是定點的時間,短的四五十分鐘,長的一個多小時。我這一看這比 南京 還狠啊。我這心裡那個毛啊,算了再換一個地方吧,又查了一下,去 金山 吧, 金山 好像近點。就是方向不同。又查了一下公交站的地方,又看了一下車子運行的情況,好像快到了。趕快又繞了一個圈子。又回到原來的地方,還好這次如願,車子不久就到了。哎,還真不能怪人家公交車,這車上的人確實不多。人家也不能跑空車啊。不像 南京 等半天公交,什麼時候來的都是滿滿當當的,行了,不扯了。誰讓 南京 是大城 市呢。坐了時間不長就到了那個 金山 公園了,先大概說一下這個 金山 公園,又叫 金山 風景區。金山 公園的位於市區 西北 ,高四十四米,周五百二十米,距市中心三公裡。古代 金山 是屹立於長江中流的一個島嶼,「萬川東注,一島中立」,與瓜洲、西津渡成犄角之勢,為南北來往要道,以「卒然天立鎮中流,雄跨東南二百州」聞名,被稱為「江心一朵芙蓉」。直至清代道光年間,才開始與南岸陸地相連,於是「騎驢上 金山 」曾盛行一時。 金山 形勝天然,風景幽絕,自古為我國優美遊覽勝地之一。說的就是這 金山 原來就是長江裡的一小島,這裡提到了我上篇文章裡說的,西津古渡, 揚州 瓜州渡。而這 金山 與 瓜州 渡,西津渡歷來都是南來北往重要交 通道 口,都是商賈,遊人歇腳打尖之處。可想像當年這裡的繁華與熱鬧。哪曾想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悠悠歲月,萬裡長江。誰也躲不了世間變化。看下面的圖,由於長江北移,北面江岸坍塌,南面江岸北移,昔日的西津渡, 金山 , 瓜州 渡都難以尋找它的蹤跡。畫紅線的西津渡原來是江邊渡口,現在已成了陸地,仍然繁華熱鬧。紅線處的 金山 原是江裡一處孤島,船可以靠岸休息。現在也和南岸連成一片。成了公園遊玩之處。畫圈處的瓜洲鎮, 瓜州 渡的遺址也不是原來的渡口,而原來的那個大運河和長江交界處的渡口,那個也是繁華熱鬧的商業小鎮渡口。早已隨著長江岸邊的北移消失在長江中。世事變遷歲月無情啊。好了再說 金山 吧,這就算是個小插曲。
進的 金山 ,原想著再不濟,在不知道啥歷史傳說,白娘子總知道吧。實際上是失算了。迷迷糊糊的進了大門。哦,這個大門是要門票的,現在是35元。是5A級景區哦,看下來沒有那個4A的西津渡性價比高。當然我的看法可能有點片面。因為疫情很多都沒開放。進去左手一座橋,牌子上寫著各種景點名稱,前行好似一處寺廟。看著人們都上橋了我也跟著進去。然後就看到這個。花州泠泉,順橋上去的一處長廊。後面真有泉,天下第一泉,可惜擋住了,看不到。是因為非常時期還是因為要維修?不得而知。
這左走看到的是水,石,橋,亭。說是園林, 江南 的園林見多了,看不到這裡的特色。沒有 江南 園林的精緻玲瓏。水太髒了。說是公園看起來又太小巧了,沒那麼大氣。
這湖 水裡 面長得倒是啥都有。
看起來不清爽。
遠望有坐塔,等會再說。
倒也是有橋有水,水不清。
有個石排,啥意思?
原是一個土包,說是一組奇石,古稱又是石排山,這裡有郭璞的遺物,又叫郭璞墓。郭璞何許人也?西晉人,東晉學者,其它學問不說,他可是道學術數大師和遊仙詩的祖師,他還是 中國 風水學鼻祖。啥意思?就是風水算命的大師鼻祖。因為說實話早亡。西晉末年戰亂將起,郭璞躲避 江南 ,西晉末,被王敦任為記室參軍。324年,敦欲謀反,命他佔卜,璞言必敗,被殺,時年49歲。這個就點到為止了。
也有涼亭。
也有很多關於 金山 的古詩詞。這是一首。夜登 金山 [宋] 沈括樓臺兩岸水相連,江北 江南 鏡裡天。蘆管玉簫齊送夜,一聲飛斷月如煙。我只用這首詩論證當時的 金山 在長江的位置,樓臺兩岸水相連,江北 江南 鏡裡天。。。這首詩可以看出 金山 當時的位置在江中,也可看出 金山 當時的繁華。蘆管玉簫齊送夜。。。
也有長廊,只是覺得好像很久沒有維護了。
隨便轉一圈實在沒啥看頭,很多地方都是攔起來的,不過我也能理解了,看到了啥?沒印象。走出來往前走能看到那個著名的 金山 寺,又叫江天禪寺。
因為寺廟依山而建,殿宇櫛比,亭臺相連,遍山布滿金碧輝煌的建築,因而有「 金山 寺裹山」說法。
順著 金山 寺轉到後面, 金山 寺門沒開,後面有露天的佛像,有人在上香。我就看看接著往後繞。
鎮江 金山 寺裡的塔叫慈壽塔,是為紀念慈禧太后生日,於原來塔上重建而成。創建於一千四百餘年前的齊梁,塔高三十米,唐宋有雙塔,宋朝叫「薦慈塔」、「薦壽塔」。1472年, 日本 畫家雪舟遊 金山 ,曾繪《大唐揚子江心 金山 龍遊 禪寺之圖》,上有南北相向的兩座寶塔。雙塔後毀於火,倒坍後,明代重建一塔,取名慈壽塔。按照古代各國佛教的習慣,一般情況建寺同時建塔,特別是名山大寺,有寺必有塔。到清代 鹹豐 年間,此塔又毀太平軍之手。光緒二十年, 金山 寺住持僧隱儒誓建此塔,往 京都 向清廷呼籲,慈禧命他自行募捐修建。他奔走南北,沿門託缽,多方募化,並得到兩江總督劉坤一的支持,約經五年,募銀二萬九千六百兩建塔,仍名慈壽塔。此塔玲瓏、秀麗、挺拔,矗立於 金山 之巔,和整個 金山 及 金山 寺配合得恰到好處,仿佛把 金山 都拔高了。我是看不到了。
這 金山 寺這邊的景明顯比那邊好看。
這是御碼頭,御碼頭肯定跟皇帝有關嘍。 清康 熙、乾隆兩帝南巡時,先後幾次來 金山 都由這碼頭上岸,故稱「御碼頭」。
這有一處碑,我看了一下,仔細琢磨,就是記載康熙帝南巡在這裡登岸的意思。
山坡上有一處建築,估計是那些官員或是迎接皇帝,或是登高望遠看長江。反正現在這裡離著長江遠了去了。不可能在從這裡登岸了。
有些仿古建築。
驛站就是過往旅客住宿休息的地方,現在幹嘛用不知道,因為疫情也不開門。反正很多地方不是圍擋就是關門。
佛教文化陳列館。關門。
蘇東坡與佛印是老朋友,一次玩笑,蘇東坡輸了一條玉帶,佛印回贈衲衣。蘇東坡就此事做(玉帶施元長老,元以衲裙相報次韻)二首詩,其中有「此帶閱人如傳舍,流傳到我亦悠哉。錦袍錯落差相稱,乞與佯狂老萬回。」
金山 白龍洞前有座玉帶橋,傳說是蘇東城與 金山 方丈佛印打賭輸了玉帶,佛印如獲至寶,經常給人看,看的人多了,又恐弄壞,於是就命人仿照玉帶的式樣建造了一座橋。誰要再看玉帶,去看橋就行了。玉帶橋長十六米,橋下綠波蕩漾,清澈見底,令人心曠神怡。
好了,看的差不多了,準備回去。總的感覺還可以吧。畢竟是5A呢。反正這 金山 遊是順帶的,我的目的是西津古渡,那個心願了了。
外面的大門還有圍擋的痕跡,但是已經開始慢慢打開了。
更多文章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