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紀實:D13,鎮江,小雨轉多雲,氣溫13-22度,西北風4-5級,溼度83%。
昨日中午從焦山出來就開始下雨,小雨變中雨,幸好上午完成旅行計劃,整個下午又可以休息了。
鎮江好似開啟了雨季模式,昨日下午一直下到深夜,聽屋外雨落的聲音,感覺不小。
清晨五點多醒來,雨停了,洗漱後簡單早餐,大概六點多就手機導航往西津古街方向走。古街無門票,24小時開放,金山有門票,而且八點才開放,去早了要等。
沒走多久,開始下毛毛細雨,感覺不到打溼衣服,只是臉頰有溼潤的感覺。兩公裡多路二十多分鐘到古街,已經是小雨,必須打傘了。
西津渡歷史文化街區位於鎮江市主城西北部,地處長江與京杭大運河交匯處,北瀕長江,南臨雲臺山,依山臨江。
沿著古街一路往西走,街道兩邊鱗次櫛比的兩層小樓把思緒帶回到那笙歌曼舞的年代。這短短的幾百米長的街道上竟有各式店鋪上百家。以飲食、生活、文化種類居多,當然,這裡還有許多為船家服務的店鋪,諸如木匠店、纜繩店等。林林總總的店鋪加上救生會和救火會,這裡就是一個完整的小社會。
到古街才七點多,大多店鋪未開門,只有少數餐飲店營業了,因為還有比我更早的三三兩兩的遊客,打著傘已經在古街慢悠悠的逛了。
半個多小時逛完古街,準備往金山方向去。金山離古街有兩公裡多的路程,要不是下雨就走路過去了。現在雨還不見小,只好用手機導航到附近公交車,經三站路到金山公園站下車。
金山。位於鎮江市區西北的長江南岸。高聳的山、俊美的寺、洶湧的江編織在一幅山水畫中,似靜似動。
景區票務中心大門有一楹聯:入雲鍾磐隨風落、如畫亭臺壓浪平。
景區大門是個灰黑色的四柱兩層飛簷亭廊,古樸厚重,上書「金山」。大門內側的匾額上書「雄跨東南二百州」,夠大氣。
由南進入景區,路右是些賣佛飾品的店鋪,可見金山寺香火之旺。眾多遊客手捧請的香,怕是打溼香客虔誠的心,此時雨徹底停了。
金山寺寺門朝西,寺內向東靠山,依山勢建了很多建築,布滿山體。
山門殿沒有門,只是三個門洞,進入就是天王殿。走出天王殿,迎面是就是大雄寶殿。
金山寺之有名,來源於「水漫金山寺」法海和尚與白蛇化作的白娘子鬥法的神話傳說。那個法海和尚不好好念佛吃齋罷了,非要管人間俗事,不知何故。
來到金山的頂峰,先看到的是慈壽塔。慈壽塔為金山標誌,高約三十多米,塔身為木結構,稜形八面,塔分七層,每層飛簷,簷上覆蓋暗綠色琉璃瓦。塔的底部牆面寫著「天地同庚」四個字,據說是叫李遠安的8歲孩童寫的。傳說當年江浙的兩江總督將重修好的慈壽塔作為禮物向慈禧太后祝壽,孩童臨時提示總督,祝慈禧「天地同庚」。
再往上面不遠就是留雲亭,亭內有康熙帝御筆「江天一覽」石碑,故此亭亦稱江天一覽亭。在此可遠眺鎮江城貌和景區風景。
註明:在鎮江休整兩日,因親戚在這裡,所有費用全免。
10月4日(周日),於鎮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