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13--金山與西津古街 ~~~遊鎮江第二日

2020-10-04 陪你去遠方

旅行紀實:D13,鎮江,小雨轉多雲,氣溫13-22度,西北風4-5級,溼度83%。

昨日中午從焦山出來就開始下雨,小雨變中雨,幸好上午完成旅行計劃,整個下午又可以休息了。

鎮江好似開啟了雨季模式,昨日下午一直下到深夜,聽屋外雨落的聲音,感覺不小。

清晨五點多醒來,雨停了,洗漱後簡單早餐,大概六點多就手機導航往西津古街方向走。古街無門票,24小時開放,金山有門票,而且八點才開放,去早了要等。

沒走多久,開始下毛毛細雨,感覺不到打溼衣服,只是臉頰有溼潤的感覺。兩公裡多路二十多分鐘到古街,已經是小雨,必須打傘了。

西津渡歷史文化街區位於鎮江市主城西北部,地處長江與京杭大運河交匯處,北瀕長江,南臨雲臺山,依山臨江。

沿著古街一路往西走,街道兩邊鱗次櫛比的兩層小樓把思緒帶回到那笙歌曼舞的年代。這短短的幾百米長的街道上竟有各式店鋪上百家。以飲食、生活、文化種類居多,當然,這裡還有許多為船家服務的店鋪,諸如木匠店、纜繩店等。林林總總的店鋪加上救生會和救火會,這裡就是一個完整的小社會。

到古街才七點多,大多店鋪未開門,只有少數餐飲店營業了,因為還有比我更早的三三兩兩的遊客,打著傘已經在古街慢悠悠的逛了。

半個多小時逛完古街,準備往金山方向去。金山離古街有兩公裡多的路程,要不是下雨就走路過去了。現在雨還不見小,只好用手機導航到附近公交車,經三站路到金山公園站下車。

金山。位於鎮江市區西北的長江南岸。高聳的山、俊美的寺、洶湧的江編織在一幅山水畫中,似靜似動。

景區票務中心大門有一楹聯:入雲鍾磐隨風落、如畫亭臺壓浪平。

景區大門是個灰黑色的四柱兩層飛簷亭廊,古樸厚重,上書「金山」。大門內側的匾額上書「雄跨東南二百州」,夠大氣。

由南進入景區,路右是些賣佛飾品的店鋪,可見金山寺香火之旺。眾多遊客手捧請的香,怕是打溼香客虔誠的心,此時雨徹底停了。

金山寺寺門朝西,寺內向東靠山,依山勢建了很多建築,布滿山體。

山門殿沒有門,只是三個門洞,進入就是天王殿。走出天王殿,迎面是就是大雄寶殿。

金山寺之有名,來源於「水漫金山寺」法海和尚與白蛇化作的白娘子鬥法的神話傳說。那個法海和尚不好好念佛吃齋罷了,非要管人間俗事,不知何故。

來到金山的頂峰,先看到的是慈壽塔。慈壽塔為金山標誌,高約三十多米,塔身為木結構,稜形八面,塔分七層,每層飛簷,簷上覆蓋暗綠色琉璃瓦。塔的底部牆面寫著「天地同庚」四個字,據說是叫李遠安的8歲孩童寫的。傳說當年江浙的兩江總督將重修好的慈壽塔作為禮物向慈禧太后祝壽,孩童臨時提示總督,祝慈禧「天地同庚」。

再往上面不遠就是留雲亭,亭內有康熙帝御筆「江天一覽」石碑,故此亭亦稱江天一覽亭。在此可遠眺鎮江城貌和景區風景。

註明:在鎮江休整兩日,因親戚在這裡,所有費用全免。

10月4日(周日),於鎮江。

相關焦點

  • 鎮江市資訊|春風又綠江兩岸,遊鎮江西津渡古街
    春風又綠江南岸,遊鎮江西津渡古街這裡是鎮江西津古渡,位於城西雲臺山麓,是依附於破山而建的一處歷史遺蹟西津古渡依山臨江,風景俊秀。鎮江西津渡,自古就是漕運重鎮,軍機要地。很多文人墨客,李白,孟浩然,王安石,蘇軾,陸遊,馬可波羅等都曾在此地侯船或登陸,並留下了許多後人傳誦的詩篇。宋代詩人王安石,從西津渡揚舟北上,舟次瓜洲時,即景抒情,寫下了《泊船瓜洲》,京口瓜洲一水間,鐘山只隔數重山。春風又綠江兩岸,明月何時照我還。糧艘次第出西津,一片旗帆照水濱。穩渡中流入瓜口,飛章馳驛奏楓宸。
  • 鎮江西津渡——一條古街,「一眼千年」
    西津街位於江蘇鎮江博物館旁,如果不是刻意前來,很可能就錯過它了。這條始創於六朝時期的古街,走過了唐宋元明清五個朝代,歷經千年的興衰交替,終於形成如今的規模。西津渡,在三國時期被稱為「蒜山渡」,唐代曾名「金陵渡」,宋代以後才稱作「西津渡」。在歷史上,西津渡是我國著名古渡之一,具有重要軍港、客運渡口、義渡碼頭,水上救生和驛道咽喉等功能。
  • 吃在鎮江城,遊在西津渡
    一條古街,走了千年。一座石塔,讓人駐足凝望。一個待渡亭,留下無數名人佳話。安靜中透著文藝的寶藏古城鎮江,怎不讓人流連忘返!京口瓜洲一水間,鐘山只隔數重山。當年王安石應召赴京,從西津渡揚舟北去,船到瓜洲時,見景抒情,寫下的著名的詩篇《泊船瓜洲》。「西津古渡」原為古渡口。三國時叫「蒜山渡」,唐代曾名「金陵渡」。著名詩人張祜,為金陵渡題詠:金陵津渡小山樓,一宿行人自可愁。
  • 位於江蘇的西津渡古街,歷史悠久民風淳樸,像自然歷史博物館!
    西津渡古街位於江蘇省鎮江市雲臺山北麓,東西走向。西津渡位於鎮江博物館隔壁,與鎮江博物館隔著一堵牆。沿著斜坡走,中間隔著幾十個臺階。坡頂有一個雕花磚門,上面寫著「西津渡街」。通過這個大門,可以看出有一條幾千年前的西津古道。
  • 遊鎮江西津渡:不來西津渡不算到鎮江
    西津渡位於鎮江城西的雲臺山麓,這裡曾是鎮江最繁華的市井,也曾是最繁忙的渡口,現在成了一條歷史文化古街。建築多為明清時期的遺蹟,磚木結構,飛簷雕花的窗欄,古香古色,漫步古街,可以購買鎮江土特產,品賞鎮江美食,也可到會所去喝茶泡吧。
  • 鎮江市資訊|春風又綠江兩岸,遊鎮江西津渡古街
    春風又綠江南岸,遊鎮江西津渡古街這裡是鎮江西津古渡,位於城西雲臺山麓,是依附於破山而建的一處歷史遺蹟西津古渡依山臨江,風景俊秀。鎮江西津渡,自古就是漕運重鎮,軍機要地。很多文人墨客,李白,孟浩然,王安石,蘇軾,陸遊,馬可波羅等都曾在此地侯船或登陸,並留下了許多後人傳誦的詩篇。宋代詩人王安石,從西津渡揚舟北上,舟次瓜洲時,即景抒情,寫下了《泊船瓜洲》,京口瓜洲一水間,鐘山只隔數重山。春風又綠江兩岸,明月何時照我還。糧艘次第出西津,一片旗帆照水濱。穩渡中流入瓜口,飛章馳驛奏楓宸。
  • 到江蘇鎮江西津渡古街走一走,一眼看千年
    江蘇省的鎮江市有一條千年古街,它的名字叫西津渡古街。西津渡古街位於江蘇省鎮江市城西的雲臺山麓,它是目前鎮江市文物古蹟保存最多、最集中、最完好的地方,是鎮江歷史文化的「文脈」所在。到江蘇省鎮江市旅遊的朋友請注意了,來鎮江一定要到西津渡古街走走。因為西津渡古街上隨處可見從六朝至清朝的歷史遺蹟。你知道「六朝」是從哪年到哪年,包括哪些朝代嗎?這裡,我先給歷史知識學得不算太好的朋友普及一下歷史知識吧。
  • 渡過,才知西津——千年古渡情 鎮江西津渡
    西津渡,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位於鎮江城西的雲臺山麓,是依附於破山棧道而建的一處歷史遺蹟。西津渡古街是鎮江文物古蹟保存最多、最集中、最完好的地區,是鎮江歷史文化名城的「文脈」所在,被譽為「中國古渡博物館」。 從三國時期開始,西津渡就是著名的長江渡口。
  • 鎮江三日:西津渡古街(上)
         這個小媳婦騎毛驢不是回娘家,而是要去遊金山   在西津渡,素來就有「騎驢上金山」一說。鎮江的金山名揚天下,不但有名山寶剎,還有美麗的傳說。每年都有多人去遊金山。
  • 住貝殼酒店,鎮江西津渡金山公園店體驗慢生活
    提到鎮江,很多人首先會想到鎮江香醋、鎮江鍋蓋面,其實鎮江不僅僅只有這些有名。鎮江的名山勝景數不勝數,金山、焦山、北固山都在謝靈運、辛棄疾、王安石等名人大家的詩詞中出現過。這其中,金山是一個特別的存在,金山上有一座金山寺,這個金山寺就是民間故事《白蛇傳》中法海禪修的寺廟,也是白素貞引水倒灌的地方。
  • 一片浮玉江中駐,看千年西津古渡——遊鎮江焦山、西津渡
    焦山與 金山 、北固山共同組成 鎮江 三山5A風景名勝區。三山各自購票。10餘分鐘一班船,3、4分鐘到岸,遊客不多,載客185人的船上空位很多。定慧寺東前有一個御碑亭,亭內石碑正面刻有乾隆第一次南巡作巜遊焦山歌》,背面刻第三次南巡作巜遊焦山作歌,疊舊作韻》。詩中乾隆將 金山 、焦山兩處風景加以比較,認為從山水本色來說,焦山更勝 金山 一籌。
  • 鎮江西津渡——一條古街,「一眼千年」
    西津街位於江蘇鎮江博物館旁,如果不是刻意前來,很可能就錯過它了。這條始創於六朝時期的古街,走過了唐宋元明清五個朝代,歷經千年的興衰交替,終於形成如今的規模。西津渡,在三國時期被稱為「蒜山渡」,唐代曾名「金陵渡」,宋代以後才稱作「西津渡」。在歷史上,西津渡是我國著名古渡之一,具有重要軍港、客運渡口、義渡碼頭,水上救生和驛道咽喉等功能。
  • 鎮江西津渡:古色古香的街巷,舊舊的石板路,一眼看千年的古城牆
    鎮江自唐代以來便是漕運重鎮,交通咽喉,西津渡則是當時鎮江通往江北的唯一渡口,具有極其重要的戰略地位,自三國以來一直是兵家必爭之地,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用歷史的眼光敲響西津渡的大門。古街雖小,卻蘊含濃厚歷史文化氣息西津古渡坐落在鎮江的雲臺山麓,面朝長江,風景峻秀,是一條有著千年歷史並令人稱奇叫絕的古街。
  • 鎮江金山文化旅遊節超高性價比攻略!抓住機會開心玩
    第十三屆中國鎮江金山文化旅遊節正在進行中,並將持續到11月16日。近期,小遊已經陸續介紹了本屆金山文化文旅節的精彩看點,讓我們再來回顧一下20多項活動5大看點,第十三屆中國鎮江金山文化旅遊節開幕。 在文化旅遊節期間,鎮江金山、焦山、北固山、茅山、南山、西津渡六大景區對所有遊客門票五折!最後兩天,抓住優惠好時機,趁著天時地利人和,來鎮江走一走吧!
  • 鎮江西津渡,千餘年歷史的古街,擁有唯一一座年代久遠的過街石塔
    提起鎮江,最先想到的一般就是鎮江的醋,沒錯,鎮江的醋確實出名,其實除了醋之外,鎮江這個地方也一樣聞名,一樣可以代表鎮江,這裡就是西津渡,以至於很多人去過鎮江的人回來後感慨:不愧是一個美到讓人吃醋的地方,全長1000多米的西津渡古鎮橫貫於此,據說這個古鎮始建於六朝時代,之後隨著幾個王朝的相繼建立
  • 一眼看千年,鎮江西津古渡的歷史光影
    西津渡古街是鎮江文物古蹟保存最多、最集中、最完好的地區,可以說是鎮江這座歷史文化名城的「文脈」所在。圖中是西津渡的「一眼看千年」。透過「一眼看千年」的玻璃罩,西津古渡的千年歷史,真實地再現在你面前。也是在詩人乘舟北上路過西津渡時寫下的。完整的元代過街塔僅有西津渡的昭關石塔一處,甚為珍貴。按照佛教的解釋,塔就是佛,所以從塔下的券門經過就是「禮佛」。遊人都會以此寄予美好的願望!現在這裡也成為了西津渡的標誌所在。當時古西津渡街是人們去金山、揚州的必經之路。也是古人迎來送往或者小憩避雨等待擺渡的場所。傳說當年乾隆皇帝也曾經在這座待渡亭裡停留。
  • 位於江蘇的西津渡古街,歷史悠久民風淳樸,像自然歷史博物館!
    西津渡古街位於江蘇省鎮江市雲臺山北麓,東西走向。西津渡位於鎮江博物館隔壁,與鎮江博物館隔著一堵牆。沿著斜坡走,中間隔著幾十個臺階。坡頂有一個雕花磚門,上面寫著「西津渡街」。通過這個大門,可以看出有一條幾千年前的西津古道。
  • 吃在鎮江城,遊在西津渡
    一條古街,走了千年。一座石塔,讓人駐足凝望。一個待渡亭,留下無數名人佳話。安靜中透著文藝的寶藏古城鎮江,怎不讓人流連忘返!京口瓜洲一水間,鐘山只隔數重山。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當年王安石應召赴京,從西津渡揚舟北去,船到瓜洲時,見景抒情,寫下的著名的詩篇《泊船瓜洲》。「西津古渡」原為古渡口。三國時叫「蒜山渡」,唐代曾名「金陵渡」。著名詩人張祜,為金陵渡題詠:金陵津渡小山樓,一宿行人自可愁。潮落夜江斜月裡,兩三星火是瓜洲。宋代以後才稱為「西津渡」。李白、孟浩然等都曾在此候船待渡。
  • 鎮江旅遊,不去西津渡不算到過鎮江,看元代遺物國寶過街石塔
    「鎮江」有一種豪氣,「枕江」有一種書卷氣,兩者各有千秋,對嗎?西津渡門樓上的磚刻西津渡有些建築已是修復的了,但即使是仿古,這種以青水磚牆為主的、融匯了南北方樣式的建築,以及花崗石的街道而且西津渡有些確是真傢伙,例如下面這個建在山腰上的過街石塔。這座過街石塔名為「昭關石塔」,是我國年代最久唯一現存的過街石塔。通體呈灰白色,高約5米,全部用青石雕刻而成。在漢唐建築中,這種樣式很少見,被稱之為覆缽式,是藏傳佛教喇嘛塔典型的建造式樣。
  • 遊鎮江西津渡:不來西津渡不算到鎮江
    西津渡位於鎮江城西的雲臺山麓,這裡曾是鎮江最繁華的市井,也曾是最繁忙的渡口,現在成了一條歷史文化古街。建築多為明清時期的遺蹟,磚木結構,飛簷雕花的窗欄,古香古色,漫步古街,可以購買鎮江土特產,品賞鎮江美食,也可到會所去喝茶泡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