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由國家廣播電視總局、中央廣播電視總臺聯合主辦,央視網、愛上傳媒、各地IPTV分平臺共同承辦的大型全媒體活動《歌唱祖國·一首歌一座城》,火熱開啟了音樂故事作品展播活動。自9月29日起,大型全媒體活動《歌唱祖國·一首歌一座城》面向全國徵集而來的音樂故事作品陸續在中國IPTV平臺和央視網的《歌唱祖國·一首歌一座城》專區上線。10月27日起,全新改版的央視紀錄頻道還在每晚的19:02分《9視頻》欄目進行17首音樂故事作品的大屏展播,次日03:24分、07:43分、16:38分進行重播,將此次全媒體活動推向高潮。大理選送的城市音樂故事作品《大理三月好風光》,帶領觀眾領略蒼山洱海之美,感受白族別樣風情。
唱響蒼山洱海之美,點亮非遺傳承之路
《大理三月好風光》是電影《五朵金花》中膾炙人口的一首插曲,《五朵金花》是第一部反映大理白族人民生活題材的彩色電影,將蒼山、洱海的迷人風光及雲南白族獨特的民風民俗有機的融合在一個美麗、動人的故事中,因此,在1959年9月舉行的「慶祝建國 10 周年國產新片展覽月」中,《五朵金花》一經與觀眾見面,立即在全國範圍內引起了強烈的反響。
在此次《大理三月好風光》的音樂故事作品當中,土生土長的大理人楊斌是一名畫家,他希望用自己的畫筆記錄大理的美。他畫筆下的大理,山美水美人更美,蒼山挽著洱海,洱海依戀著蒼山,陽光灑在洱海上,照亮層層的波瀾。楊斌說,他要憑藉自己的努力,把大理美的地方畫好,留住一些美好的記憶。
隨著大理旅遊產業的火熱,大理的生態環境也面臨著巨大的壓力。白族非物質文化遺產「大本曲」的傳承人趙丕鼎,每天都沿著蒼山的山路騎著三輪車去清理路邊的垃圾。他還將環境保護的內容寫進了「大本曲」當中,呼籲人們要愛護環境,守護蒼山洱海之美。他說,文化、藝術都要一代代地傳承下去,也要一代代的把母親湖保護下去。大理人民也正通過自己的努力守護大理,讓全世界一直能看到蒼山腳下,洱海之濱的秀美景色。
「高原明珠」換新顏,「綠色發展」駐人心
洱海是雲南省第二大高原湖泊,素有「高原明珠」之稱。上世紀90年代以來,「高原明珠」因為水質下降而「黯然失色」。為了挽救洱海,大理開創了一條前所未有的治汙之路。從大理全民保護洱海「七大行動」到全省「全面落實河長制」,展現了大理人民共同守護一泓清水的決心和雲南走出的一條綠色發展之路。
白族是熱愛美的民族,就像《五朵金花》中阿鵬和金花美麗的愛情故事一樣,大理人民把環境保護放在心上,就會實現和阿鵬一樣的「愛美之夢」。趙丕鼎說,金子銀子沒有了可以找,洱海蒼山破壞了就再也沒有了。越來越多的大理人,為了追求大理的好風光回到故裡,為了守護住大理的美開始轉變了觀念和行動,讓「鄉愁」和「故土情懷」以綠色的生活方式和全新的生態觀念一代代傳承。
雲南愛上網絡有限責任公司在音樂故事作品創作背景中提到:在大理,每一個古老的村鎮,每一條古樸的街市,每一座古邁的佛塔,每一座古舊的碑銘,甚至每一間老屋,每一角飛簷,每一條小巷。都是傳說,都有典故。這樣一個美麗的地方,如今走上了綠色發展道路,讓「洱海無弦萬古琴」的美景永駐,讓「大理三月好風光」歌聲長存!今晚,央視紀錄頻道《9視頻》欄目將繼續展播音樂故事作品《太湖美》,通過對無錫音樂人的城市尋訪,講述貫穿無錫環境保護、傳統文化以及實體經濟的「走出去」精神。《歌唱祖國·一首歌一座城》音樂故事作品展播,讓觀眾見證70年來中國城市的發展變遷,直面祖國的大好河山,也喚醒心中關於城市的音樂記憶,讓我們繼續期待更多優秀的音樂故事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