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的國際危局:日本漢方藥將在美國獲批上市?

2020-12-15 中藥材天地網

    2017年,全球最大的漢方藥製藥公司、日本津村製藥(Tsumura)與中國平安保險正式達成戰略合作協議,到了2018年雙方交易完成,至今已快一年。平安人壽成為津村的第一大股東,雙方在深圳聯合設立平安津村有限公司,主要負責中藥原料藥的生產和供應。津村希望藉此擴大在華的中藥銷售,既定目標是2027年銷售額達到100億元人民幣。用社長加藤照和的話來說:「力爭在中國市場上成為最有名的中藥品牌。」——這句話讓中國本土中藥廠商聽了,感覺五味雜陳。


    與此同時,津村也希望透過與平安的合作,幫助其儘快正式進入西方市場。從2000年至今,全球植物藥市場年增長為10%至20%左右,而美國則高達20%至50%。在這種背景下,津村將上市的重點放在美國,這家公司認為,鑑於目前還沒有一個植物藥製劑通過FDA認證,如果能夠最終獲得審批,美國將是日本漢方藥「具有極大潛力的一個市場」。 



     早在2004年11月,津村的漢方藥桂枝伏苓丸就已經在美國正式啟動了II期臨床試驗,試驗地點設在了明尼蘇達大學醫院。2005年5月,大建中湯顆粒劑也進入臨床試驗。目前在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下設的臨床試驗登記中心檢索可以發現,大建中湯登記了八項臨床測試,其中一項因參試人數過少終止,七項已完成,其中有多項是在梅奧診所、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醫院這類知名醫院進行。


    大建中湯是一劑傳統中藥。作為一劑溫裡劑,主要成分是蜀椒、乾薑、人參等。在津村這八個臨床試驗中涉及包括過敏性腸炎、克羅恩病、腹脹、便秘、腸梗阻等。這當中有的結果不錯,有的則發現未有顯著效果,到了2018年5月,加藤照和宣布,大建中湯在美國研發上市的適應症在經過13年的摸索後,確定為術後腸梗阻,公司希望這劑漢方藥在2021年獲得美國上市。這意味著津村和中國平安都將集中部署資源,重點開發在術後腸梗阻方面的試驗研究,加快在美獲批上市的速度。


    津村稱,「在新的戰略之下,我們的研發目標在於,藉助有說服力的科學信息推廣漢方藥」。為了達到這個目的,「我們需要在基礎研究和臨床試驗的基礎上,提出大量關於漢方藥製劑功效和安全性的證據」。  


    作為日本漢方藥的代表企業,津村和漢方在現代化、科學化的製藥和管理方面,或許能給中國的傳統中藥業一些啟發。


    294個漢方:日本將中藥標準化現代化的歷程


    對於漢方,中國人最直觀的感受可能是「像中藥又不完全是中藥」、「當中有很多類似大麥若葉這種聽起來很神奇的減肥藥」、「去日本時總有女生要幫忙代購一堆」。的確,漢方如今已經與中藥有了很大的區別,給人以一種既傳統又現代的雙重感覺。


    中醫學大約在公元4世紀傳入日本,當時日本漢方醫學也有著中醫一般的地位,被稱為官方醫學、皇漢醫學、正統醫學。日本江戶時代是日本中醫學最為繁榮的時期,一是隨著中醫學的不斷傳入,如吳昆的《醫方考》、龔廷賢的《萬病回春》、李時珍的《本草綱目》等在日本備受重視,被再版、釋、補註;二是隨著17世紀日本版《仲景全書》、《宋版傷寒論》的首次刊行,日本漢方界對《傷寒論》表示出極大的熱情和重視,至今,日本當前普遍應用的294個處方,大多是東漢張仲景《傷寒雜病論》中的原方,故被稱為「漢方醫學」,中藥被稱為「漢方藥」。


    明治維新時期,政府大力興辦西醫,佔據日本醫療主流一千多年的中醫被廢止。此後,相繼有著名醫師逆流疾呼,力主復興漢方。


    1910年,信州名醫和田啟十郎撰寫了《醫界之鐵椎》,指出:「西醫非萬能,漢方非陳腐」。和田被稱為「守護瀕臨滅絕漢方之先人」。


    大塚敬節是日本醫學會「最高功勳獎」得主,師從湯本求真。他說過:「漢方醫學實際上是很了不起的高級臨床醫學。」「《傷寒論》是世界最高的論述治療學的古典醫著。」


    加上當時隨著「反應停」事件導致全球誕下1.2萬名畸形兒,人們開始對西藥進行反思。1967年,日本國會通過議案,修改了健康保險法,將59種中藥正式列入臨床應用的藥品當中,中藥材首次進入日本醫保目錄。


    1974 年日本厚生勞動省發布《一般用漢方處方承認審查內規》,2008年修改為《一般用漢方製劑審批基準》,起初收錄一般用漢方處方210 個,到2013 年共收錄一般用漢方處方294 個,其中有148種被納入了保險,處方中明確規定了漢方製劑的成分、規格和功能效用。


    作為醫藥品的質量標準,日本藥局方中詳細記錄了漢方浸膏製劑質量標準的品質檢測項目。日本漢方藥基本上是配伍固定的粉劑或者湯劑。比如桂枝茯苓含有桂枝4克、茯苓4克、牡丹皮4克,桃仁4克,芍藥4克,經萃取提練精製成粉劑或片劑。廠家不得隨意更改,更不允許含硃砂、雄黃等礦物質。


    從這個思路來看,從一開始日本將漢方納入醫療保健體系時,就希望將其做得儘量規範、標準化。所有醫生和藥師都只能使用規定好的這294個處方,不能超出這個範圍開藥,也不能任由患者自行購買使用,這樣就可以讓其安全和療效得到一定的保證。值得一提的是,這類藥物通常是第二類醫藥品,禁止郵購,當然也不應該出現在網店上,不過這類藥品在中國的許多網店比比皆是。


    雖然說管理已經相對嚴格了,但日本的漢方也曾出過大事。1994年,日本厚生省認可了漢方小柴胡湯能改善肝功能障礙,並將其作為肝病用藥收入國家藥典。製藥企業津村順天堂還進而宣傳稱,該方還可治療各種急性熱病、感冒、肺炎、慢性胃腸障礙等,日本人紛紛購買,藥企一年就增收300多億日元。


    但僅2年後,日本就出現188例慢性肝炎患者因服用小柴胡湯而出現嚴重肝病,22人死亡,此後也有因此導致肺水腫和間質性肺炎的報導。社長津村昭被判刑3年,津村順天堂的股價一度腰斬,後更名為如今的津村製藥。在中國,柴胡注射液也曾出現過多起嚴重不良反應,現在已列出「兒童禁用」標籤。


    與西藥同等嚴格的管理機制


    在此次事件後,日本對漢方的管理更加嚴謹,簡單來說,就是把它當成西藥管了起來。「龍角散」潤喉糖是日本的老字號,生產企業龍角散社第八代社長藤井隆太接受《日本東方新報》採訪時曾表示:「我們在生產上,不僅要認真分析中草藥的成分,進行細緻的檢測,還要精心考量成分的組合方式、加工方法、商品化形式等等,只有這樣才能提高產品信譽。我想這樣生產方式是非常難得的,世界上也找不到第二個這麼細緻的國家。」


    日本的監管方先是做了這麼一件事:強制要求所有漢方藥物標註其毒副作用,至今,小柴胡湯的外包裝上都印著「注意」字樣,提醒稱該藥可能會導致間質性肺炎、肝功能障礙等嚴重症狀。 



     此外,日本漢方葛根湯上會明確標註噁心、嘔吐、胃部不適、多汗等副作用,黃連解毒湯註明副作用為升高肝功能指數、食欲不振、呃逆、腹瀉、腹痛。豬苓湯合四特湯註明的副作用為胃脹、發疹等,嚴重副作用為食欲不振。看著嚇人,但事實上比「尚不明確」四個大字要嚴謹科學得多——畢竟每一處標明的副作用,都意味著曾經對藥物進行過臨床試驗,患者出現的不良作用也都被一一申報登記,這對於患者和醫師來說都是有益的提醒。


     其二,則是對製藥工藝予以嚴格要求。早在1976年,厚生省就制定了《藥品生產質量管理規範》(GMP)。2012年日本製藥團體連合會制定《生藥及漢方生藥製劑製造與品質管理相關基準》(新漢方GMP),對漢方製劑生產過程的各個環節都進行了嚴格的規定。


    先說生藥,也就是原材料藥用植物。2014年日本漢方協會公布《藥用植物的栽培、採集、加工指南》,在對藥用植物的栽培、採集、加工、加工後處理等全過程的品質管理上作出了更高水平的規範指導。


    生藥作為漢方製劑的基礎原料,年使用總量約為2萬噸,中國生產佔83%,日本國內生產佔12%,其他國家引進佔5%。在中國,很多老中醫會抱怨現在的藥材質量每況愈下,而在海外,中國的藥材被檢出含有超標農殘和重金屬殘留的問題也時有發生。


    作為漢方藥的主要廠商,津村和嘉娜寶旗下的鐘紡(Kracia)的藥材大多也是從中國進口,但他們的作法是在中國建設GAP(中藥材生產質量管理規範)藥材種植基地,單是津村就在貴州、廣西等省擁有了70多處GAP基地,相比之下,同仁堂是中國擁有GAP基地最多的中藥企業,但僅擁有8處。


    到了21世紀初,津村和鍾紡還啟動了生藥可追溯體系,每個藥材都可追溯出自哪塊土地。據《日本經濟新聞》報導,津村製藥對約1萬家藥農進行了調查,做成資料庫,涵蓋其在華供貨農戶的兩成,剩餘數萬戶也會同當地藥材商共同調查。鍾紡公司還對每種中藥材逐一規定了種子消毒、農藥噴灑、肥料使用等栽培程序,要求農戶遵守。


    此外,這些漢方藥企還自願對美國和日本藥典中列出的73種農藥建立了檢測系統,除了在原料藥中進行農藥殘留測試外,所有批次的最終產品也會進行農殘測試。


    考慮到中國中藥材價格飛漲,中國產中藥材2006年的平均採購價格為每千克690日元,而2016年上漲至2.3倍,達1570日元。再加上擔心中日關係會波及原材料供應,這些藥企也開始在日本境內培訓藥農,建立基地。2016年度津村的日本國內採購量已經比2006年度增加了4成,在該公司使用的約120種中藥材中,日本國產佔到了約30種。


    至於龍角散,也已經開始將使用的桔梗由中國產改為日本秋田縣產。雖然數量仍然很少,但社長藤井隆太說,「有香港的中藥企業想採購日本產中藥材,日本國產中藥材的需求有可能增加,如果中藥材也能在日本國內採購,就能大力宣揚『日本製造』」。


    光是原材料種植、採摘已經十分講究,而在切制、提取、浸膏粉末製作、存儲運輸等各個環節,漢方藥在劑量控制上和西藥也沒有差異,這保證了每一片漢方藥製劑中的草藥成分的高度一致性,這一點要普遍要高於中國國內中成藥的標準。


    比方說,在日本漢方藥要求處方中所有藥味均需進行薄層鑑別研究。而在指標成分定量測定方面,凡是在日本藥局方中明確成分含量標準的藥材,在漢方製劑的質量標準中均需制定含量測定標準,一般要求含量測定的指標成分不少於3種,且該標準要同時制定上、下限度。由此也可反映出日本對漢方製劑質量要求之高,監控之嚴。


     這就使得日本的醫學界和普通病患在提到漢方藥時,會認為其品質穩定,療效和副作用註明清晰;統一的質量也便於對藥材進行基礎研究和臨床測試。這為漢方藥在日本和海外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礎。


    日本漢方已龔斷了全示百分之七十以上的中藥專利申請?


   《世界專利資料庫》統計資料顯示,在世界中草藥和植物藥專利申請中,中國的中藥專利申請僅佔0.3%。而日本和韓國早就領先一步,並已搶佔國際中成藥7成以上的市場,比方說,一些在國際市場上熱銷的銀杏葉製劑、救心丹等,無論是中國民眾還是企業,理所當然地認為這肯定算是中藥,但都已經成為了日本或韓國的專利產品,這一方面跟中國企業的智慧財產權意識不強有關,另一方面也在於技術創新和研發投入不足,無法像漢方製劑那樣得到明確的成分標準、藥理性質和臨床功效數據。


    據研究報告顯示,日本政府每年都會劃撥近1.72萬億日元的研究經費用於中醫基礎理論研究,使得漢方藥的研究由過去自發、無政府支持、無計劃地進行逐步轉向有組織、有支持、有計劃的政府行為。


    此外,企業本身也一直有強大的研發動力。以日本的三大漢方藥生產企業(三共、津村、鍾紡)為例,其新藥研發費用均佔每年銷售收入的10%~20%。


    總體來說,1988年到2007年,可在公共醫學資料庫中檢索到135項關於漢方藥物的臨床研究,其中106項是隨機對照試驗,10項為交叉研究,對漢方在多種疾病中的療效和安全性進行研究。比如一項多中心III期試驗評估了大建中湯在肝癌患者肝切除術後給藥的效果,結果發現與安慰劑對照組相比,口服大建中湯看來可改善肝切除術後肝損傷患者的胃腸動力障礙並降低血清CRP水平,認為肝癌患者肝切除術後可以應用該藥。一項關於補中益氣湯的前瞻性隨機臨床試驗認為,術前給予該藥可減少術後併發症。對於十全大補湯用於化療中延遲白細胞減少,六君子湯改善癌症惡病質症候群,日本學者也都進行了研究。不過這些研究通常規模都較小。


     漢方正在成為癌症的重要輔助治療用藥?


    幾十年來,日本社會對於漢方藥的接受程度在普遍提高,普通民眾如此,主流醫學界亦然。


    2009年11月,日本政府及行政刷新會議的工作團隊在「事業劃分」提出不再將醫療用漢方製劑納入醫保範圍。在此背景下,醫療志民之會、NPO健康醫療開發機構、社團法人日本東洋醫學會、日本臨床漢方醫會開展了籤名活動。總計有924,808人的籤名被提交到了日本厚生省。受此影響,2010年醫療用漢方製劑最終得以繼續被納入保險範圍內。這4個團體對此發表了聲明:「籤名活動開始以來僅3周時間,我們就收到了如此多的籤名,足以說明漢方藥在國民醫療方面是多麼的重要,這體現了人民的意願。我們今後也將一直努力下去,努力提供受到日本的醫療單位所認可和支持的醫療用漢方製劑。」這一事件,足以證明漢方在日本的「人氣」。


    2001年,根據日本文部科學省發布的《典型核心課程指南》,漢方醫學成為醫學和藥學教育的必修科目,這等於是在教學階段肯定了漢方的主流地位。從2004年4月起,日本80個醫科大學及綜合性大學的醫學系,均在後期臨床教學中開設漢方醫學。


    談到典型核心課程的調整,北裡大學東洋醫學研究所所長花輪壽彥表示,當今時代的健康焦點是慢性病和老化。他說:「在這個領域中,研究局部的西歐的科學主義已經走到了盡頭,因此將身心融為一體,著眼於人的整體的中醫浮出了水面。歷史的潮流站在我們一邊了。」


     從醫藥經濟的角度來看,對於陷入老齡化社會後,整個社會已經不堪醫療保健費用重負,漢方藥也是有其合理之處的。東京大學教授渥美和彥就認為,如果推廣統合醫療,可以削減三分之二的醫療費。幾十年來,日本各界民眾對漢方藥的需求不斷擴大民意測驗表明,近八成日本人認為漢方醫藥治療慢性病有效,六成人則認為漢方藥能促進健康長壽。據調查公司IMS Japan統計,2016年度日本醫療用漢方藥的市場規模按藥價計算達到1481億日元,比2006年度增長了56%。


    正因為從本科階段就可以正式接觸漢方學習,在後期的科研實踐中,主要由西醫就漢方所做的試驗設計顯得較為嚴謹科學;而在醫務實踐中,也甚少出現全然排斥漢方的做法。據日本漢方生藥製劑協會調查,在日本開處漢方藥的醫師由2008年的83.5%增至2011年的89%。即使是代表日本醫療最先進水準的各家大學醫院,大多數從業者也會使用漢方藥物作為輔助治療。


    日本還曾向388家核心癌症治療醫院和161家擁有姑息治療單位的認證醫療機構的549名醫生發放了一份匿名問卷,了解其對漢方藥物的應用情況。311名醫生回復了問卷,其中64.3%的人表示會使用漢方藥控制癌症病人的知覺麻木、便秘、厭食、肌肉痙攣、倦怠等相關症狀,不少醫生反饋稱,這類漢方藥在改善病人化療後腹瀉等症狀方面確實有效。為了改善口感,醫生們還想出了將顆粒劑混在果凍裡幫助服用等辦法,足見醫者良苦用心。


     中國為何反成中成藥進口大國?


    日本官方統計,2015年,499萬中國遊客在日本共消費800億元人民幣,藥品一項位居消費列表的前端。數據還顯示,中國人在日本藥店平均消費從2010年的551元激增至2015年的5200元。在被搶購的藥品當中,就有相當比例的漢方藥。


    漢方藥雖然與如今中藥已經相差迥異,但聽著親切,「大建中湯、抑肝散、補中益氣湯、六君子湯、芍藥甘草湯、麥門冬湯、加味逍遙散、牛車腎氣丸、柴苓湯、五苓散」—— 排在津村製藥醫療漢方製劑銷售額前十名的藥物,都是中國人耳熟能詳的方子,加上對「日本製造」的信任,外加許多漢方藥顆粒劑包裝精美、口感好,中國客人在東京銀座和大阪心齋橋的藥店買買買,也就可以想見了。


     除了這類醫療用途的藥物,一些非處方類藥物在宣傳方面大打生活方式牌來吸引中國和日本的年輕一代消費者。比方說小林製藥的「清肺湯」,原本以中年吸菸者為主要銷售對象,但在中國遊客集中的地區,他們現在主打的宣傳口號是「適合空氣汙染」。此外,一些聲稱有助於改善肥胖、促進新陳代謝的漢方藥也頗受中日女性歡迎。


     中國海關數據顯示,2017年,中國中成藥出口金額為2.50億美元,進口為3.68億美元,逆差達1.18億美元。作為中醫藥的發源國和主要產地,為什麼中成藥反而以進口為主了?


     國內的中醫藥行業從業者在憂心之餘,或許真應該多多借鑑日本漢方這半個世紀來的發展之路。


    (本文轉載自其他網站,不代表中藥材天地網的觀點和立場。如有著作權異議請及時聯繫我們)


相關焦點

  • 與「日本漢方藥第一人」談中藥抗疫
    近日,有「日本漢方藥第一人」之稱的日本東洋醫學會國際委員會委員長、日本金澤大學附屬醫院漢方醫學科診療科長小川惠子,在接受《環球》雜誌記者採訪時說。日本抗疫用上「中藥」  「漢方藥從古代開始就用於傳染病的治療,但其對於重症傳染病也有效的事實卻未被世人周知。
  • 日本漢方藥的「神話」從何而來?
    上文對於中日中藥產業及出口概況對比已經比較清楚了。「中藥國際市場」本來就是一個定義含糊的概念,其實韓國韓藥與日本漢方藥的市場總值加起來也不超過30億美元,與中國的中藥出口額相當。目前中國仍然是世界最主要的中藥使用國,以及中藥產品的出口國。
  • 雲南白藥牙膏"刷出"中藥困局,中藥遭遇困局,為何日本漢方製劑成國...
    10月25日發布的國家基本藥物目錄,新收了銷售30億元的百令膠囊等70個中藥、保留了銷售70多億元的血栓通等8個中藥注射液,似乎說明中藥困局還是有張有合的。  近3年鮮有中藥新藥申報與獲批  引起牙膏風波的氨甲環酸實際沒什麼可怕的,其說明書是這樣說的:全球上市後報導,除外血友病患者,在適應症範圍內使用罕見血栓栓塞事件。
  • 銳參考|日本漢方藥對中醫藥的啟示
    《日本經濟新聞》前編委山形健司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醫療機構越來越多地將漢方藥作為處方藥使用;消費者對漢方藥的理解也在加深。但日本漢方藥發展面臨幾大課題:一是熟練運用漢方醫學知識的醫生還不多;二是業界致力於擴大漢方藥列入醫療保險用藥的範圍,但醫保用藥價格不斷降低,漢方藥成本卻無法降低。
  • 中企與日本最大漢方藥企成立中藥研發公司
    隨著合資公司的成立,具有中國文化基因的漢方藥將回歸中國並服務於中國民眾。合資公司資本金10億 平安持股四成多日本津村株式會社創立於1893年,是目前全球最大的漢方藥製藥公司,生產超過120種漢方藥,在醫療用漢方製劑領域市場份額高達84% (截至2017年3月末)。
  • 別再迷信日本漢方藥!原料大部分來自中國
    近日,日本購物數據分析True Data數據分析發現,藥妝店中的龍角散鎮咳藥在日本暢銷商品中排名前三。龍角散鎮咳藥,即是日本漢方藥中的一種。日本藥妝店或海淘網站上,對於龍角散的描述都不乏治療感冒、咳嗽、防霧霾等神奇效果。
  • 中國平安與日本漢方藥企成立中藥研發公司 中藥是個好的投資方向嗎?
    儘管對於中藥的療效質疑聲從來未有斷過,中藥市場仍然是投資的好方向,近日,中國平安與全球最大漢方藥企日本津村宣布成立合資中藥公司。公開資料介紹,合資公司「平安津村有限公司」註冊資本10億,平安人壽保險的子公司與日本國株式會社津村的子公司各佔44%和56%的股份。合資公司將會致力提升中藥研發與製藥技術,完善中藥從藥材種植到最終產品的全產業鏈質量管理標準體系。
  • 日本漢方佔全世界90%市場份額,碾壓中藥
    根據東漢張仲景《傷寒雜病論》中的原方,目前日本有210個處方受到普遍應用。1976年,厚生省正式把漢方藥列入健康保險,把主要的210個有效方劑及140種生藥列為醫療用藥,可以進入醫療保險,這樣患者採用漢方藥個人就只需要承擔10%—30%的費用,大大鼓勵了漢方藥的應用。隨即,中醫在日本實現復興,特別是漢方藥取得了巨大的成效。
  • 「古典名方」申報徵求意見:總體質量要求不低於日本漢方藥
    此前引發熱議的「古代經典名方」 中藥複方製劑免臨床註冊一事又有新進展。3月22日,國家藥監局官方公布了起草的《古代經典名方中藥複方製劑及其物質基準的申報資料要求(徵求意見稿)》,並向全社會徵集意見。國家藥監局綜合司發布的起草說明強調,「古典名方」的總體質量要求不低於日本漢方藥。
  • 日本漢方藥的背後,原來還有如此多的故事!
    提起日本購物,許多人第一時間想到的便是各種各樣的口碑藥妝,但其實在近些年來,漢方藥開始成為許多遊客在日本必入的好物之一。在日本,漢方藥館非常的普遍,而日本人民也會經常在身邊備上各種各樣的漢方藥來應對身體的不適。
  • 日本漢方藥比中國好?好在什麼地方?
    日本漢方藥比中國好?好在什麼地方?一直聽說日本漢方藥方面比中國做得好,有沒有朋友體驗過漢方藥或者了解?可以說一下感受嗎?針藥並用小中醫我在日本北裡大學東洋醫學綜合研究所進修了三個月,應該比較有資格回答這個問題。
  • 中國遊客瘋搶日本漢方藥,國內的中醫藥汗顏嗎?
    近幾年出國旅遊的中國人越來越多,日本成為最受中國遊客歡迎的熱門旅遊目的地之一,雖然在網上很多排斥日本的言論,但是依然有著很多人去日本旅行。中國遊客在日本搶購馬桶蓋、化妝品、甚至連食鹽都搶購。如今又爆出中國遊客在日本瘋狂搶購漢方藥的新聞,連老祖宗傳下來的東西都要到國外買,國內的中醫藥汗顏嗎?
  • 日本漢方藥國內受追捧,竟源自一款止咳藥
    日本漢方藥國內受追捧,竟源自一款止咳藥 時間: 2018-05-21 15:55  來源: 求醫網   編輯: 希文 自入春以來,由於氣溫變幻無常,感冒咳嗽頻發,很多赴日遊客便在自己的購物清單中加入了一款擁有神奇止咳療效的
  • 在日本深受歡迎的「漢方藥」,背後隱藏的其實是傳統中醫藥的無奈
    在我們盲目追捧日本產品的同時,日本其實也在追捧我們產品,只不過他們所追捧的東西與我國遊客完全不同。深受日本人喜愛的漢方藥在日本,漢方藥十分的受歡迎,根據調查顯示在1976年,日本的醫療部門就將漢方藥納入了本國的醫保之中。
  • 國人到日本搶購漢方藥,幾乎是傷寒雜病論中的原方,真令人羞愧
    來源:九哥財經據了解,2019年上半年,去日本旅遊的中國人達450萬人次,中國成赴日外國遊客中最多的國家。中國遊客去日本旅遊一周大約消費1萬元,半年的話,消費總量大約可高達500億元。而且日本漢方藥很受歡迎,中國遊客在日本的消費中,將近一半都消費在藥妝店上,日本人已佔據全球90%的中藥市場,而中國大陸只有2%。事實上,日本的漢方藥是我國老祖宗傳下來的東西,目前共有294個處方被日本普遍使用,基本上是《傷寒雜病論》裡的原方,專利被日本搶註了,並改名為漢方藥。
  • 令人詬病的養生熱 飽受推崇日本漢方
    中醫藥傳到日本    中醫在日本則被稱為「漢方醫學」,中藥被稱為「漢方藥」,簡稱「漢方」。         日本民眾信服漢方醫學    早稻田大學講師大森信德指出,日本人一般認為急病用西藥,慢性病則喜歡用中藥。他還將中醫湯藥治好自己鼻竇炎,並改善自身腸胃功能的例子講給記者聽。
  • 日本漢方藥市場佔全球90%?假的!別再妄自菲薄了!
    近幾年來,在各種網絡媒體,行業會議上,總是有報導說「日本漢方藥佔據全球90%的市場,中國僅佔2%市場」等類似說法,然後就是各種痛心疾首,說日本漢方藥怎麼怎麼 ,中國中藥市場怎麼怎麼,各種感慨!咱們來分析下:日本市場到底有多大?
  • 源於中國,卻在東瀛發揚光大的日本漢方護膚品
    中國漢方,歷史悠久,博大精深。漢方護膚,不僅在古代,在現代社會也備受追捧,而且還發揚到日本,成為國際一大潮流趨勢!!!日本於415年從新羅傳來了中醫藥,在後來的德川吉宗時代,以小石川植物園為首的草藥園開始栽培進口草藥。 目前得到日本健康保險承認的中藥已達200餘種;日本漢方藥佔據了全世界90%的中藥市場銷售份額。
  • 日本漢方藥佔據全球90%中藥市場份額:國內需加快中藥產業鏈協同發展
    【天地網訊】      近日,日本漢方藥的消息又重回人們的視線。筆者記得在中國藥學會和天津藥物研究院共同主辦的國家級期刊《中草藥》, 2016 年時在一篇文章中提到:目前日本漢方藥佔據了全世界 90% 的中藥市場銷售份額。我不知道這組數據的可靠性,但是,這種現實讓國內許多中醫藥支持者心裡很不好受。
  • 中國遊客在日本爆買漢方藥 評論:讓經典名方煥發生機
    中國遊客在日本爆買漢方藥 評論:讓經典名方煥發生機 2017-10得到認定的經典名方,在日本由藥企直接生產。而在中國,類似情況卻需按照新藥標準審批,2013年中藥新藥獲批37個、2014年11個、2015年7個。我們是「捧著金碗討飯吃」,「老祖宗的寶貝」卻成為人家的搖錢樹,讓經典名方「豁免」臨床的呼聲越來越高。  國家利好政策的出臺,有望緩解這種尷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