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碗粿條湯和一碗「餃子」湯的故事

2020-12-18 童話鎮的天空Y

如果問,你老家有哪些小吃最好吃或最出名,思考一番,只能說潮汕小吃,因為確實太多了,什麼滷水,腸粉,炒菜頭粿,紅桃粿,綠豆餅,粽子,蠔仔烙,炒粿條,鵝肉飯,豬腳飯,牛肉丸……真的說不完。

什麼叫家鄉的味道,就是離開了家鄉,一般也吃不到的味道。

雖然現在交通,物質,儲存條件等等都好了,在外面家鄉的菜也越來越流行和接近,但始終是貌似神不似,相信各個地方的遊子都多少有這樣的感覺。

對於潮汕來說,吃東西很注重鮮甜,就是食物本身的新鮮和味道,再加上地方的人情味。而離開了故土,在外面要重現這樣的味道,非常難。

下面就介紹一對姐妹花,這對姐妹花可以說,也是潮汕特色的代表,粿條湯和「餃子」湯

先看看環境,有一種溫馨的畫面感

材料都很新鮮
經典的醬料

再上個姐妹花的模特照

看得出是什麼湯粉嗎?太多的豬肉(有牛肉可選)了,這也是在老家才有的待遇,在外面,你會發現20多塊一碗的湯粉就幾塊肉,而這裡,15塊(因為豬肉漲價了)。

粿條湯,大家聽得比較多,也是潮汕很特色的東西,在外面比較常見(當然只能說是高仿),所以這裡著重介紹的,是「餃子」湯,為啥打雙引號,是因為直到後面很多年,我才知道北方有種水餃也叫餃子,跟我們的完全不一樣,而外面又有種類似的東西叫雲吞,也是跟我們不一樣。

可以看出,這「餃子」是黃色的皮,一般包的都是豬肉餡+小芹菜,在外面很少能見到。而家的一個特色,是配料豐富,不僅不會搶味,而且只會錦上添花。豆芽,芹菜,蔥花爆豬油,生菜(火鍋菜)……再加上兩碟醬料,一般是蔥花油或沙茶醬或紅辣椒醬(特色),新鮮的肉一沾一吃,真是人間一絕。

就是這樣的一碗粿條湯和餃子湯,成了在外打拼的遊子的一種思念和寄託,成為了家鄉的一個掛念。

(文/圖:小斯/奧爾佳/小喬)

相關焦點

  • 有了蘸醬,粿條湯才有靈魂
    針對這些精打細算的廣場客,這些攤販十之八九都在賣一種最適合他們的產品:5-7元一碗的粿條湯。而當你晚上再到這裡,你又會發現,這些樹蔭下的粿條湯攤,從早晨5時就能熱賣到晚上10時。
  • 最正宗牛肉粿條湯是白塔,最好聽潮汕語是叫公嫲
    >即填飽肚子又能耐住下午的勞作日落後來一碗牛肉粿條湯碗裡先放幾片生菜和燙好的細滑粿條加入牛肉、牛肉丸等撒上炸好的熱蔥頭油或蒜頭油>淋上熱湯湯底用牛骨、豬骨、雞骨等熬數小時而成(各家湯底用材、熬製時間均不同)這是一碗粿條湯的精華又香又燙那香味總讓心急的人按捺不住拿起勺子嘗一口燙嘴鮮湯
  • 一碗丸子湯
    近日在灃柳路派出所「一碗丸子湯」的故事被大家津津樂道其飽含的濃濃戰友情深>被多家新聞媒體轉載報導在幹警和群眾中傳為佳話疫情暴發以來——灃柳路派出所全體民警和輔警夜以繼日地堅守在「防控一線」,設卡盤查、線索核查、留觀執勤、送醫治療……經常顧不上吃飯,方便麵成為大家的日常飲食。
  • 一碗燴紅薯涼粉湯
    不要小看這一碗簡簡單單普普通通的燴涼粉湯,裡邊的門道挺多的。第二個因素是看家庭主婦的水平咋樣,除了色香味俱全之外,最主要的就是評價涼粉的色澤(這邊能看出來家庭從收紅薯、磨粉、起漿、晾曬、收藏等環節是不是細心耐心)、軟硬(這是我今天幹活的主要感受)和口感等。這裡邊從生產到收穫、細作,也暗藏了「地利」的因素,也就是從一碗湯看到一家人的一年生產生活「大全集」了。
  • 西安回民街最好吃的餃子,一斤35,一碗餃子五種餡兒
    餃子現包,薄皮大餡兒。一天賣空兩袋麵粉輕輕鬆鬆。店裡三個大姐包餃子,一個小夥子雙手擀皮,一對三,這手速想都能想來,飛一樣。包好的餃子都摞在旁邊的木頭板子上,一共鋪了三層,陣仗很大。餃子餡種類挺多的,牛肉韭黃,牛肉茴香,牛肉蘿蔔,牛肉蓮菜的,肉多菜少,皮薄餡兒飽,一眼都能看到。
  • 【「紅動齊魯」優秀作品展播】《第一碗餃子的故事》 《用弟弟的...
    《第一碗餃子的故事》講解者:孫千雅在臨沭縣朱村有一個特殊的習俗,每年除夕的第一碗餃子,不敬天,不敬地,不端給長輩先嘗,也不讓小輩們動嘴,而是端到村頭的烈士紀念碑前。原來是為了祭奠當年為救護村民而英勇犧牲的烈士們。
  • 一碗米粉,一碗湯,一份快樂與溫馨
    民間瓦罐煨湯在這裡的大部分百姓每天的早餐標配就是一碗粉,一碗湯。一口粉,一口湯,那滋味別提多爽。也是因為這種嗦粉喝湯的早餐習慣才形成了簡簡單單的瓦罐湯文化。民間瓦罐內部在這裡一種以瓦罐湯為主的市井文化也就湧現出出來。在外地我也見到過瓦罐湯,但是那種感覺和在南昌本地吃的感覺就完全不一樣。製作方法也有些不同。
  • 吃過潮汕粿條湯,但你知道裡頭的肉怎麼來的嗎?
    作為潮汕人,如果哪天不知道要吃什麼,或是哪天沒什麼胃口,許多人選擇來一碗粿條湯,湯清料多,吃著吃著就下肚了,來潮汕品嘗美食的食客可能會發現,一碗粿條湯裡會有幾種必備的料,如果問老闆,老闆會告訴你這些是肉餅,同樣是肉餅,但它們長得又不一樣,當然口感也會有所區別。
  • 不怕店小就怕湯好,憑桐坑鵝肉粿條湯,白塔這家老店開了40年
    睡眼惺忪的早晨來一碗粿條湯,叫醒準備迎接忙碌白晝的身體;辛苦一天的傍晚點上一份粿條湯,給忙碌的一天畫上圓滿的記號。說到桐坑的粿條湯,這家名叫鎮雄桐坑鵝肉粿條的老店是怎麼都繞不過去的。簡單的店鋪招牌很久都沒有更換了,招牌上的顏色在風風雨雨的「洗禮」之下,變得越來越淡,有一種說不出的陳舊感。店裡也是有過小小的裝修的,雖然不似大飯店的精美,但倒也乾淨舒適。
  • 潮汕人的日常:老闆,來碗粿條湯
    老顧客們一走進店裡就跟老闆說:「老闆,物碗粿條湯」(弄一碗粿條湯),「艾牛肉邁香菜」(要牛肉不要香菜)。老闆淡然應聲好。無需多言,他們只需找位子坐下等待。牛肉粿條之所以好吃,重點在於湯,店家大多用的是秘制牛骨湯。很多的牛肉火鍋店裡,都有牛肉粿條可以吃。它的感覺很像是牛肉火鍋的縮小版,湯底清淡,幾顆牛肉丸浮在粿條湯上,再加上幾片新鮮的生菜、蘿蔔,想想口水就垂涎好幾尺。
  • 散文隨筆:一碗湯的距離
    羊肉湯蘊含母愛的味道,小時候秋冬季節受涼感冒,母親總會給她做上一碗暖暖的羊肉湯,那種暖暖的感覺至今難忘。現在,母親要喝自己做的一碗羊肉湯,自己怎能不傾情而為,她要用一碗暖暖的羊肉湯,溫暖母親那顆年老孤獨的心。羊肉湯很快就做好了,她要親手把羊肉湯送給母親。母親和她同住一個小區,卻不住在一起,母親住前面不遠處第二幢樓。
  • 和婆婆保持「一碗湯」的距離
    婆媳「一碗湯」的距離,是現在專家普遍認同的方法。意思是,媳婦該和公婆住得近些,這個距離是「從你家端一碗湯到婆婆家,湯正好沒涼」。這樣既能相互照顧,又能減少矛盾。
  • 冬至吃了湯圓和餃子,也別忘了來一碗養生羊肉湯!
    那肯定就是南方吃湯圓,北方吃餃子啦!其實冬至除了必吃的湯圓和餃子,還可以來一碗羊肉湯,在中國山東地區一直有著冬至喝羊湯的習慣,冬至是一年中最冷的時候,這時人體內寒氣增加,身體的抗寒能力減弱,在這個時候及時喝一碗羊肉湯,能很好的滋補身體,也能提高人體的抗寒能力,緩解冬季體虛,增強人體在冬季的抗病能力。
  • 京城人人饞餄餎面老鄉免費吃,冬至的一碗羊湯一碗麵暖胃更暖心
    一碗餄餎面,濃濃故鄉情。時值冬至,北方地區都有吃餃子和「小團圓」的習俗,在京城各大餐飲品牌推出「餃子」供應的時候,北京舊宮住總萬科新開業的一家人人饞羊湯餄餎面餐廳,在此期間溫情推出了為期三天的「老鄉免費吃」活動。
  • 潮汕女孩的心全被粿條徵服,潮汕女孩的賢惠,得從這碗粿條湯說起
    提到潮汕,如果你還是只知道潮汕牛肉丸,而對粿條湯一概不知, 那你可能也是只知道潮汕女孩的好看而品味不到她們的賢惠。粿條,對於潮汕人來說,簡直可以算是他們的第三大主食,就像北方人愛吃麵,南方人愛吃粉,可粿條卻是他們的獨愛。
  • 父母和子女,一碗湯的距離剛剛好!
    小編記得,曾經和朋友談論過這樣一個話題:為什麼那些保健品騙人騙得那麼明顯,卻還是有那麼多老年人上當受騙?這背後的原因,其實是老年人的缺乏安全感!隨著年歲漸長,身體素質的越來越差,老年人的心理承受能力也越來越差。他們對整個世界,都越來越缺乏安全感。
  • 餃子最愛煎著吃,又酥又脆帶焦底,配一碗蛋花湯豐衣足食!
    前些天出門兩周在國外,人在旅途,又是冬天,經常會買一杯熱咖啡棒在手上,但是咖啡再好喝,喝多了還是不對味,仔細想一想,其實最渴望的是一碗熱湯。這天我一個人在家,冰箱裡翻出一盒提前做好的韭菜雞蛋餡餃子,打算做一盤煎餃,再用那兩包湯包泡一碗鮮蔬芙蓉湯,就能美美地吃上一餐了,要知道人在異鄉,尤其在國外,能吃上一頓煎餃,喝上一碗熱湯也能讓人無比感動呢。
  • 幸福是一碗湯的距離!
    現在很多的年輕人結了婚都不喜歡和父母同住,並不是他們有多不孝順,而是分開住的家庭更有利於和諧,本來就是兩代不同的人,在生活中難免會有一些衝突。有些磕磕碰碰,同住會讓婆媳關係更緊張。可是不住在一起呢,子女又擔心年邁的父母無人照顧。
  • 「一碗湯」的距離,最好
    《「一碗湯」的距離,好》當我成家以後,由於房子的緊張,與父母親一直住在一起。隨著兒子的長大以及教育等等狀況,我在兒子12歲時,買了房子,離開了父母,獨立搬出去住了!剛開始,沒有什麼感覺,因為老爸和老媽身體狀況可以,自己會打理自己。
  • 牛肉粿條湯,粿條滑口好吃,湯鮮味美
    牛肉粿條湯By 昊媽小廚房廣東潮汕地區做粿條,一般離不開牛肉丸、魚丸、蝦等,如果是炒粿條,還要炒雞蛋或者用動物內臟來炒,加豆芽韭黃等搭配。所以就利用這幾樣來做一鍋豐盛養眼的粿條湯。(三人份)原料:牛肉、粿條、蒜頭、葉菜、水煮蛋、海蝦、鹽、雞粉、濃湯寶、黑椒汁、生抽、芝麻油。做法步驟:第1步、牛肉醃一下,至少五分鐘。第2步、葉菜洗乾淨弄小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