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由作者授權發布
作者簡介:於福明,山東乳山作協會員,喜歡讀書寫作,乘著文字的翅膀,用心飛翔,文字到達的地方就有遠方,心靈到達的地方就有生命的體香。發表文章百餘篇。各級徵文比賽多次獲獎。有多篇文章入選各級圖書。
一碗湯的距離
那是一個秋日晌午,暖陽高照,秋高氣爽,走在下班路上的麗君,卻感覺不到絲毫溫暖,她的心頭仿佛有一塊烏雲堵著,憋得慌。
來到家中,她就把自己扔進寬大鬆軟的床上,發了一會愣,她突然想起什麼似得,急忙撥通了母親的電話。在電話裡,她把心中的委屈、困惑、鬱悶一股腦傾訴給母親聽。
原來,麗君和閨蜜鬧翻了。她不明白,為什麼多年的閨蜜關係脆弱得如同桌子上的那隻青花瓷瓶,一不小心就摔碎了。她不明白,為什麼自己把所有秘密都告訴閨蜜,而閨蜜卻不肯向自己袒露全部心扉,反而有意疏遠冷落自己。她更不明白,既然是閨蜜,不就是要做到親密無間嗎?
奇怪,電話那端母親只是靜靜聆聽者,並沒有和她溝通一個字。這完全不符合母親的處事風格啊,以往遇到問題母親會不厭其煩和她談心,直到她心頭陰影煙消雲散為止,在她看來,母親就是最好的心理專家,可是今天母親怎麼一反常態,一語不發呢?
她正要詢問母親,母親卻說自己受涼患上重感冒,特別想喝一碗羊肉湯。
她二話沒說,放下電話就衝進廚房,手腳麻利做起羊肉湯來。羊肉湯蘊含母愛的味道,小時候秋冬季節受涼感冒,母親總會給她做上一碗暖暖的羊肉湯,那種暖暖的感覺至今難忘。現在,母親要喝自己做的一碗羊肉湯,自己怎能不傾情而為,她要用一碗暖暖的羊肉湯,溫暖母親那顆年老孤獨的心。
羊肉湯很快就做好了,她要親手把羊肉湯送給母親。母親和她同住一個小區,卻不住在一起,母親住前面不遠處第二幢樓。為這,她一直想不明白,母親啥事都看得開,怎麼唯獨在這件事上固執己見呢?
母親原在家鄉一所中學做政治老師,退休後,她就勸說母親來自己居住的城市,和自己生活在一起。她覺得母親這幾年太苦了,父親過世後,母親就一直一個人孤單生活,如今好不容易熬到退休,她要把母親接到家裡,讓母親好好享受天倫之樂,安度幸福晚年。
經過她好說歹說,母親終於答應來她居住的城市,可母親有一個條件,就是不能和她住在一起,只能住在同一個小區。最後母親拿出多年積蓄,她也拿出一部分資金,總算在她住的不遠處買了房。
母親搬來居住後,她隔三差五就過來看望母親,和母親說說貼心話,周末她們一家三口還會來母親這裡聚一聚,一家人其樂融融,母親很是高興。可是她心裡總有一個疙瘩解不開,母親和自己住在一起豈不更好嗎?母親不願意和自己住在一起,是不是因為自己不夠好?母親孤身一人居住,別人是不是會說閒話,說自己不孝順?
當她把自己的想法告訴母親時,母親只是靜靜地笑著,對她說:「麗君,到時候你就會明白的。」母親的話讓她一頭霧水。
她邊走邊想著心事,很快就來到了母親家。不過,她很快就發現,母親似乎並無染病,精神矍鑠地坐在那裡等著她送來羊肉湯。看著母親笑意盈盈的樣子,她真有點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
「媽,感冒好些了嗎?羊肉湯做好了,你趁熱喝了吧。」她把羊肉湯端到母親面前。
「麗君,你先嘗嘗溫度是不合適。」母親對她說。
她端起碗嘗了一口,笑著說:「媽,不涼不熱正合適呢,您趕緊喝了吧。」
母親接過羊肉湯,卻沒有喝,母親把羊肉湯放在桌子上,拉過她的手,意味深長地對她說:「麗君啊,今天媽讓你做一碗羊肉湯送過來,就是想和你說明一個道理。你不是老埋怨我不和你住在一起嗎?我早就想和你談談了,但一直沒找到合適機會,今天你打電話說你和閨蜜關係弄僵了,我想有和你說說的必要了。其實,人和人之間,哪怕是最親密的人,最好的關係就是一碗湯的距離,不遠不近,不溫不火,一切剛剛好……」
她怔住了。母親的話讓她淚流滿面。她終於明白了母親的良苦用心。母親是在用一碗羊肉湯的距離,來詮釋愛的溫度,不是不愛,而是為了更好地去愛。
那一刻,她鬱悶的心如同窗外的明媚陽光,一下子燦然明亮起來。
當同學麗君把這個故事講給我聽的時候,我也是愣在那裡,半天沒說一句話。那碗羊肉湯仿佛就出現在我眼前,有一種醍醐灌頂的感覺。
想起三毛說過的一句話:朋友之間再親密,分寸不可差失,自以為熟,結果反生隔離。這句話就是告訴我們,即使最親密的人之間也要有分寸。不必去感嘆「人生若只如初見」,從當初的熱情,到最後的冷漠,也許並非人心異變,只是因為我們走得太近,用情太猛。
一碗湯的距離到底有多遠?就是煲好一碗湯給父母送過去,不涼不熱,喝起來剛剛好。這似乎說的是子女與父母之間的最佳距離,其實這個最佳距離同樣適用於愛人、朋友。
一碗湯的距離剛剛好,哪怕是最親密的人之間,近了,太燙;遠了,太涼。恰到好處才舒服。
一碗湯的距離,度量的是兩顆心的分寸,彼此理解,彼此相愛。一碗湯的距離,度量的是兩顆心的空間,相互支持,但不過分依賴。
恰當的距離不僅能產生美,而且會讓相處更柔軟,感情更醇厚。人生路上,願我們之間都能把持好一碗湯的距離,相視而笑,坦然前行,一起看花開花謝,日出日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