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結婚前,菜菜和公婆接觸過幾次。那會兒倆人關係頗好,菜菜覺得公婆又能幹又明事理。那會兒,公婆還沒退休。但已經在兒子工作的城市買了房子。確切的說,是兩套。一套給兒子,一套給自己。
用公婆的話說,兩家是「一碗湯」的距離。不太近,各有各的空間,免得同在一個屋簷下作息不同習慣不同你爭我搶雞飛狗跳;不太遠,剛剛好的距離,有事情可以互相照應,平日裡可以幫忙做做飯,或者以後幫忙帶帶娃。
這點頗合菜菜胃口。再加上公婆廚藝頗精,第一頓飯便俘獲了菜菜。從此,中國好公婆的形象深入人心。
談戀愛時,菜菜和老公以及公婆探討過房產證的問題。菜菜說,買房子的錢都是公婆出的,所以房產簿不需要給她加名。這點甚合公婆心意,更認準了菜菜這個準兒媳。一家人其樂融融,連逛街都是婆婆領著菜菜的手。
沒想到,菜菜老公卻在婚前堅持要給菜菜加名。在得知菜菜加名後,房子成為了公婆的心病。有次在兒子家,趁著菜菜不在,兩人特意向兒子討來房產證翻看,大紅本兒在懷裡抱了好久。
【2】
慢慢的,菜菜發覺公婆對她越來越冷淡。
談戀愛那會兒,每次菜菜去公婆家,公婆都是盛情款待,滿桌飯菜都是菜菜愛吃的。但是現在,菜菜愛吃菜的難覓蹤跡。公婆說,菜菜啊,不要挑食,要營養均衡。
又過了一陣,公婆說,菜菜啊,既然成家了,就要做些該做的事情。你得學會做飯。菜菜不是沒嘗試過做飯,只是從來沒成功過。但這也不怪菜菜,畢竟菜菜爸媽,乃至大姨二姨大姑二姑,統統不會做飯。菜菜想,這應該是遺傳。
但是從那天開始,菜菜去公婆家就沒見公婆開過火了,每次快到飯點,菜菜的公婆就眼巴巴的看著菜菜,一副滿含期待的樣子。每次到這個時候,菜菜總巴不得溜之大吉。但是菜菜的老公總是站出來,圍裙一帶,衝進廚房,鼓搗鼓搗就弄出一桌飯菜,而且準保有菜菜愛吃的。
公婆對兒子的做法頗為不滿,他們想鍛鍊菜菜,可不想折騰兒子。於是老兩口齊翻上陣,輪流對兒子進行教育。
「爸媽,菜菜不會做飯你們是知道的。」兒子頓了頓,問道,「幹嘛為難她?」
「成家了,不會做飯怎麼行?」
「當初不是說一碗湯的距離嗎?不是說你們做好飯給菜菜送過去都來得及,不會涼嗎?」
「當初是當初。當初還不知道你會背著我們給菜菜加名。」
原來,一切的癥結,都是因為房子。
【3】
菜菜的老公問,不過是房本加上菜菜的名字,又能怎樣呢?房子還是那套房子,一碗湯的距離,就這樣變了?
可是公婆不這樣想。畢竟,房子是他們用一輩子的積蓄換來的。多個名字,就如同將房子拱手相讓一般,他們不甘心。
後來,菜菜幾次提出去掉房本上的名字,都被菜菜的老公拒絕了。每次公婆挑剔菜菜的時候,菜菜的老公都會第一時間衝出來,護著菜菜。他覺得,媳婦是自己選的,決定是自己做的。縱然父母有千般萬般的不同意,也應該衝著自己來。
其實菜菜心裡有本帳,她想得很通徹,一個名字,並不能代表什麼。婚姻的好與壞,不是一個名字能決定的。生活的好與壞,也與那個名字無關。菜菜從小豁達,喜歡一家人其樂融融的氛圍。她不想希望一個名字就把關係變得疏遠,更不想站在公婆的對立面,她只想過好自己的小日子。
如今,菜菜和公婆的住處還是禮貌地保持著「一碗湯」的距離,然而,心理上的距離,卻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