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香社會不能依賴「付費自習室」,公共設施不能缺位
文/虹野
在2015年提出了要建設書香社會,眨眼間已經過去了4年多,除了學生考試需要讀書之外,似乎並沒有見到社會中太多的書香氣息。因為我們看不到在社會中哪裡有讀書的場所,我們滿眼望去高樓林立,燈紅酒綠,遍地商場、酒吧、飯店、電影院,只見到書店越來越少,圖書館越來越難進,想求一讀書淨土實屬困難。
驚聞北京等地出現「付費自習室」,才突然意識到原來社會上還真的有人在讀書,儘管以考研、考證的人為主,但畢竟有人在讀。
書香社會的建設、終身學習社會的建設不僅僅需要出版界出好書、教育界培養人的終身學習能力,還需要社會提供足夠的物質保障,比如讀書的場所。
近日做了一個調研,有54%的人在圖書館讀書,26%的人在家裡讀書,7%的人在付費自習室讀書,還有3%的人在咖啡屋讀書,1%的人在辦公室讀書,9%的人讀書場所不定。
眾所周知,圖書館讀書的人幾乎都是大學生,等於沒有進入社會,和書香社會的建設還比較遙遠。除卻學生,社會中讀書的人有一大半是在家裡,20%以上的人讀書場所不確定,15%的人在付費自習室。可見讀書的成本很高。
大部分人得先有房子才能在家讀書,顯然這個對於絕大多數的剛剛畢業的年輕人來說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咖啡屋、付費自習室消費頗高。顯然,在書香社會的建設中,經濟條件把人分為讀書人和不讀書的人並不是一件聳人聽聞的事情。人不可能活著在真空中,讀書同樣需要空間。沒有經濟條件就意味著沒有學習的空間。
付費自習室的新聞出來之後,很多人建議高校開放圖書館,讓願意學習的人進去學習。但是這個對於書香社會的建設來說幾乎是杯水車薪,看看高校因為搶座鬧出來的新聞就知道當前絕大部分高校都沒有給在校大學生提供足夠的自習室,何況校外人士?
學習場所的缺失是全社會總量上的缺失,這直接遏制了學習的動力。這需要社會上建設更多的免費的閱覽室。當然有人會問,誰來出錢,如何盈利的問題。全社會的事情當然是全社會出錢,書香社會和終身學習當然是全社會收益。如此簡單的問題還需要考慮嗎?今天已經富裕得除了錢不缺什麼都缺的時代了,錢真的是問題嗎?或許唯一考慮的是選址了。
您說是不是呢?當然全社會有益的事情需要每一個人的參與,評論區等您的建言獻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