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聯: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

2020-12-07 文運書生

在家家戶戶張燈結彩的忙碌當中,伴隨著此起彼伏的鞭炮聲,舊的一年即將結束,新的一年正在向我們走來。

作為我們最盛大最重要的傳統節日,春節裡有些儀式是必不可少的,比如貼春聯。王安石曾在《元日》中寫道:「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其中「新桃」和「舊符」指的是同一個東西,即桃符,也就是現在的春聯。

據說桃木有壓邪驅鬼的作用,古人在辭舊迎新之際,將「神荼」、「鬱壘」二神的名字或者畫像刻在桃木板上,並懸掛或鑲嵌在門板上,意在祈福避禍。

值此佳節來臨之際,獻上自寫小聯一副,以襄盛況,不當之處還請多多指正:

上聯:瑞雪盈庭花常在

下聯:春風化雨福自來

橫批:富貴吉祥

雙鶯爭細柳

群雁競風流

等閒繁花瘦

草木又一秋

莫道勤學早

倏忽歲難留

即時當自勉

福祿皆可求

相關焦點

  • 春節詩詞 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
    春節詩詞 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 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
  • 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從北京到我的家鄉,坐火車需要9個小時半,然後再轉一趟汽車,火車只有早上7點多一趟。過年是每個中國人的傳統節日,過年是需要準備好多東西的,貼春聯,放鞭炮,燒年火,祭拜祖先和各路神仙,保佑來年順風順水,走親戚,過十五。在我小時候的印象裡,只有寒假爸媽才會變得善良一點,因為他們忙到沒時間理你。先如今,每個人都喊著過年沒意思,除了七大姑八大姨催婚,催工作以外,沒有什麼事是讓自己印象深刻的。
  • 迎子年「鼠」字春聯,新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
    辦喜事、過節貼對聯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習俗,每年春節家家戶戶都貼滿春聯。今年,又迎來了我們的2020年子鼠年,今天是除夕,也就是我們說的大年夜,明天就是大年初一了,也就是古代真正意義上的新年了,正所謂「新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正月初一,春聯貼滿門,喜慶進萬家。
  • 詩詞大會考「千門萬戶曈曈日」中「曈曈」何意?75位高手答錯
    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王安石這首詩創作於剛剛拜相開始推行自己新政時期,整首詩看似是對於春節的描寫,其實其中也蘊藏著王安石的政治隱喻。其實「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這兩句應該很多人都聽說過,畢竟每到春節時,總能聽到有人提起。
  • 元旦讀詩:千門萬戶曈曈日,那最初的最清新明麗的太陽
    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宋朝王安石《元日》 千門萬戶曈曈日,又把新桃換舊符。」 這首詩平正中和,用的都是大家所知道的俗字,無論是爆竹還是屠蘇,無論新桃還是舊符,都是千百年來,司空見慣的光景。但是王安石,這一首詩裡與樸實平淡中,卻別有清新亮烈的氣象。 曈曈,我們看清楚了,是一個日旁加一個兒童的童。就是指的太陽清新明麗的光線。
  • 難倒詩詞大會75%高手的題:「千門萬戶曈曈日」,「曈曈」是何意?
    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 這是一首膾炙人口的經典之作,被連續多年選入小學教材,堪稱語文課本的「釘子戶」。然而就是這樣一首人盡皆知的詩歌,《中國詩詞大會》出的一個題目卻把不少人難倒了,那就是第三句中的「曈曈」二字應該怎麼解釋?
  • 千門萬戶曈曈日 鼠年春聯很特別
    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這是古人描繪出的春節景象,家家戶戶更換了新的春聯,紅紅火火迎接新的春天。日前,記者走訪北京市場發現,今年的春聯產品創意十足,為傳統的春聯產品注入了時代氣息。這其中既有王羲之、顏真卿等古代書法名家的集字春聯;又有適合「書法小白」自己創作的描紅春聯;還有書法家私人訂製、現場填詞的專屬春聯。這類春聯產品,價格實惠,充滿新意,給消費者的鼠年新春,帶來了與眾不同的文化感受。
  • 總把新桃換舊符 手寫春聯讓年俗更有儀式感
    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北宋王安石的一首《元日》傳唱千古,生動地記載了在古時,人們過春節三個最重要的習俗:放爆竹、飲屠蘇酒和貼春聯。每年過春節,最有儀式感的年俗之一就是貼春聯了。站在凳子上,將門上舊年那幅落滿了塵埃的春聯揭下來,然後將一幅紅彤彤的嶄新的春聯貼上去,家門立刻煥然一新,也讓人精神抖擻——又是新的一年了!
  • 詩詞大會難題:「千門萬戶曈曈日」,曈曈何意?百人團一半答錯
    詩詞大會難題:「千門萬戶曈曈日」,曈曈何意?百人團一半答錯先來看看王安石的這首《元日》元日[宋] 王安石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此詩描寫春節除舊迎新的景象。一片爆竹聲送走了舊的一年,飲著醇美的屠蘇酒感受到了春天的氣息。初升的太陽照耀著千家萬戶,家家門上的桃符都換成了新的。「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
  • 詩詞大會難題:「千門萬戶曈曈日」,曈曈何意?百人團答錯過半
    「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這首由北宋詩人王安石所著的七言絕句描寫了在新年元日萬象更新,歡樂熱鬧的動人景象,其中更是蘊含著深刻的哲理。《元日》這一首膾炙人口的經典之作,看似描寫了新春到來之際,民眾置辦年貨、張燈結彩的熱鬧場景,實際上表達了王安石對於變法成功所的欣喜之情,正是因為一系列政策的實施,普通民眾的生活才得以改善,同時,「總把新符換舊符」更是表達出新事物必將取代舊事物的人生哲理,以詩句來寄託自己的思想,表達的含而不露。
  • 王安石的名句「千門萬戶曈曈日」,這裡的「曈曈」是什麼意思呢?
    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那這首詩還是比較好理解,這也是一首很典型的七絕,可能有的朋友對於「屠蘇」和「曈曈」會稍稍不甚解其中意。這裡的屠蘇所指的是一種屠蘇酒,當時的宋人大部分都是喝這種酒,不過現在已經沒有這種酒了,畢竟時代在進步,這種酒也退出了歷史的舞臺。而後面的曈曈所指的是日出時光亮而溫暖的樣子。
  • 浙生活總把新桃換舊符(內附對聯、春聯寫作速成方法!)
    提起春節,就不得不說到春聯。它和對聯有什麼區別呢?簡單來說,春聯就是對聯的「春節特別限定版」。民間貼春聯普及、流行於宋代,到明代時開始大規模盛行。每到春節,不管是王侯世家還是平民百姓,人們總是要去挑選一副合適的春聯貼在門上,以寄託美好的心願。因此,久而久之,「春聯」便成為了一種與春節文化相關的、獨有的文學體式。
  • 又把新桃換舊符,桃花桃木與春聯的來歷
    千家萬戶瞳瞳日,又把新桃換舊符。說的是正月初一最早上,露出了晨曦的時候,在宋朝,家家戶戶就開始貼春聯。春聯原來是放在門柱兩邊的長方形的桃木板。在中國道家的傳說裡,桃木有闢邪的作用。在門的兩邊,在桃木上面畫著神荼,鬱壘兩神,就是春聯的最初起源。但是到了宋代以後,這種在桃木上畫符,就被寫春聯吉利的字樣替代。而桃符也換作了紙張。到了明代,寫春聯開始盛行。春聯是我國特有的文化現象,它要求平仄對應,喜氣吉祥,朗朗上口,又貼合每家的新春心願。
  • 新春走基層|常寧:情意暖暖迎新年 塔山瑤族鄉開展送春聯活動
    1月19日,常寧市塔山瑤族鄉組織開展了「迎新春、送春聯」活動。紅網時刻衡陽1月21日訊(通訊員 尹建成 郝璐 記者 蔣楠)「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為迎接即將到來的新春佳節, 1月19日,常寧市塔山瑤族鄉組織開展了「迎新春、送春聯」活動,為群眾送去新春祝福,讓群眾感受文化惠民的溫暖,營造節日喜慶氣氛。活動現場,來自常寧市書法協會的5名書法家帶著滿滿的祝福,揮毫潑墨、筆走龍蛇,一幅幅崇德向善、平安和諧、吉祥如意的春聯散發著濃濃墨香,絡繹不絕的群眾手持書寫好的春聯,現場充滿著濃濃的年味。
  • 春聯貼過後,什麼時候才能撕?
    我國的第一副春聯是什麼?春聯貼過後,什麼時候才能撕?一眨眼,元宵節就要來臨了,元宵節一過,春節基本就算結束了。為了迎新春,家家戶戶都會貼春聯,那麼,春節過後,春聯可以撕下來嗎?如果要撕,該什麼時候撕呢?
  • 海南日報數字報-總把新桃換舊符:且看春聯有講究
    文\本刊特約撰稿 金滿樓 圖\海南日報記者 張茂 通訊員 王聘釗  過年總少不了貼春聯,對於春聯,中國人當然並不陌生,每到過年,家家戶戶總要將象徵著辭舊迎新、吉祥如意的春聯貼在家門口,節日氣氛由此變得喜慶而濃厚。
  • 濃濃墨香迎新春 渭南市各界人士迎新春義寫春聯活動走進富平薛鎮
    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在春節來臨之際,為弘揚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營造溫馨祥和的節日氛圍,元月11日上午,由渭南市委統戰部主辦、陝西宏泰策劃有限公司承辦的「渭南市各界人士迎新春義寫春聯活動」走進富平縣薛鎮兩門村,為那裡的村民們送上了新春的文化賀禮。
  • 「最美讀書聲」把最美的祝福寫進春聯送進萬家
    映象網永城訊(記者 朱保磊 實習生 梁曉娜)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春聯是我國春節的重要標誌。當家門口貼上春聯的時候,意味著春節正式拉開了序幕。1月17日上午,「最美讀書聲」在永城市人民廣場邀請了書法家把「最美的祝福」寫進春聯,送進市民手中。
  • 撕下來的春聯不能亂扔,古人是這樣做的,還有一種美好的寓意
    在新春之際,貼春聯肯定是少不了的活動。正如古詩中描述的那樣,「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其中的「新桃」就是新春聯,「舊符」就是舊春聯,那麼換下來的舊春聯該怎麼處理呢?也許很多讀者在家都是直接扔掉,其實還可以把它燒掉,即「燒春聯」,這絕對是一種美好的寓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