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龔婷
經濟發展穩中有進,綜合實力大變樣;轉型升級持續推進,產業格局大變樣;民生保障持續改善,居民生活大變樣……
8月20日上午,記者從市「年年有變化、三年大變樣」經濟發展專題新聞發布會上獲悉,2016年以來,面對經濟下行、資源枯竭等多重壓力,我市著力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全面完成了「三年大變樣」各項經濟目標任務,全市經濟保持總體平穩、穩中有進發展態勢,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績單」。
經濟保持平穩增長,綜合實力大變樣。2016年至2018年,全市生產總值年均增長8.9%,財政總收入年均增長7.4%,固定資產投資年均增長12.2%,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年均增長11.4%,出口年均增長13.3%,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長8.1%,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長8.6%,多項經濟指標增速處於全省中上遊水平。今年上半年,經濟呈現「總體平穩、穩中有進、進中趨優」態勢,全市生產總值同比增長8.8%,增速列全省第5位;財政總收入同比增長7.8%,增速列全省第5位;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10.5%,增速列全省第4位;出口總額同比增長4%,增速列全省第5位。
轉型升級持續推進,經濟結構逐步優化。近年來,我市大力推進產業結構調整,三次產業結構由2015年的6.9:56.7:36.4優化為2018年的5.9:46.5:47.6。工業發展提質增效,傳統產業加快轉型。上慄花炮產業標準化建設穩步推進,退出企業111家,組建集團24家;大力推進電瓷、工業陶瓷產業走向中高端,我市電瓷產品銷售佔國際和國內市場的20%、70%以上,新型環保陶瓷佔全國市場份額的70%以上。新興產業發展迅速。2016年至2018年,全市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分別增長12.6%、12.6%、18.9%,佔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重達到15.9%,全市逐步形成節能環保、裝備製造、金屬材料、電子信息、食品醫藥、海綿產業新的六大主導產業。現代農業活力增強。農業產業化加快推進,2016年以來,全市新增省級現代農業示範園17家,新增新型農業經營主體975個,總數達5803個;新增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58家,總數達到449家。特色農業不斷壯大,南繁制種面積再創歷史新高,佔全國面積85%以上;蓮花「吉內得」有機大米順利入駐香港市場,成為我省唯一供港大米企業;勝龍牛業、葛溪正太禽業等畜禽企業持續壯大。休閒農業發展勢頭良好,休閒農業點達到682個。服務業快速發展。3年來全市服務業保持高速增長,服務業增加值年均增長11%,服務業增加值佔GDP比重由2015年的36.4%提高到2018年的47.6%。旅遊業蓬勃發展。2018年,全市共接待國內旅遊人數4956.70萬人次,是2015年的1.8倍;國內旅遊收入429.03億元,是2015年的2.2倍。電子商務飛速發展。企創電商已入駐電商企業120餘家,網優科技獲批2017-2018年度國家級電子商務示範企業。
項目建設加快推進,發展後勁不斷增強。重點項目進展良好。2016年至2018年,我市列入省重點建設項目51個,列全省第三;3年來分別實施市重點項目112個、136個、159個,分別完成投資198.04億元、389.36億元、477.57億元,均超額完成投資計劃。項目建設成果豐碩。
基礎設施方面,寒山水庫主體工程建成,中環北路年內將全線通車,萍蓮高速加快推進,長贛高鐵項目已完成可行性研究現場審查。重大產業方面,中材科技風電葉片、網是科技電子終端產品生產線、巴特威鋰電池、嶽峰環保、紅海力空壓機等一批重大工業項目竣工投產,潤達國際、波波物流等一批重大服務業項目建成營業。招商引資成效明顯。2016年以來,引進了投資60億元的浙江星星科技智能終端科技園項目、投資50億元的易事特智慧產業園項目,以及網是科技、百宏光電、長益光電等產業細分領域領軍企業,六大新興產業以及傳統優勢產業項目達到885個,初步形成配套完善的特色產業集群,實現產業發展格局「大變樣」。
改革開放不斷深化,動力活力持續增強。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深入推進。積極化解過剩產能,鋼鐵行業實現去產能215萬噸;煤炭行業3年來共退出產能415萬噸。先後出臺121條惠企政策,3年累計為企業減免稅費36億元以上。重點領域改革取得實效。「放管服」改革持續推進,目前已實現「39證合一」,一批高頻便民服務事項納入「贛服通」網上辦理。同時,社會信用體系建設、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和醫藥衛生體制改革不斷深化,區域合作不斷推進。
民生保障持續改善,社會事業全面進步,居民生活大變樣。民生實事紮實推進。2016年至2018年,全市民生八項支出分別為141.9億元、176.6億元、198.2億元,實施了以小街小巷「白改黑」等「八個全覆蓋」、城區小巷樓道點亮工程等「八大工程」和城市綠道建設提升行動等「八個提升」為重點的重大民生實事。3年來,完成5412戶老城區棚戶區改造的目標任務,完成投資30億元,惠及2.16萬棚戶區群眾。脫貧攻堅成效顯著。2016年以來,全市累計投入扶貧領域資金達66.8億元。2016年至2018年,共實現13079戶48670人貧困人口脫貧、110個貧困村全部退出;蓮花縣如期脫貧摘帽,全市貧困發生率由2015年底的4%降至2018年底的0.63%。同時,教育、醫療衛生和文化等社會事業全面發展。
近3年來,我市先後榮獲國家森林城市、全省工業崛起年度貢獻獎、全省發展非公有制經濟先進市等榮譽,連續3年獲評全省科學發展綜合考評先進設區市,因落實有關重大政策措施真抓實幹成效明顯,連續3年受到國務院通報表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