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人,你為什麼會失落?
2020年05月22日 08:58:00來源:今日海峽
曾經有不少人認為,中華文化在臺灣傳承得最好,只有在臺灣,才能學到正統的漢學、品到純正的中華。也曾經,去臺灣旅遊的人,帶回幾件文創產品,也要跟親友炫耀。但現在,依然敢大聲說臺灣文化「最中華」的臺灣人還有幾個?拿著臺灣文創產品愛不釋手的,又還有幾人?
金馬獎,華語三大電影獎之一,在華語地區廣受讚譽幾十年,是臺灣幾十年努力的成果,也曾經代表了臺灣電影文化的高度。然而2018年第55屆的金馬獎典禮上,一個名叫傅榆的得獎人,卻堂而皇之登臺發表「臺獨」言論。輿論譁然:什麼時候連金馬獎也成了「臺獨」加戲的劇場?然而,民進黨當局卻對此默許縱容,甚至大加讚賞。最終,金馬獎遭到各方抵制,慘澹收場。次年的第56屆,更是淪為島內自嗨的舞臺,孤芳自賞,貽笑大方。
而人們更不願意回顧的是,自上世紀中葉以來,曾經大師雲集的臺灣,創造了多少繁花似錦的燦爛文化,帶來了多少足以為傲的中華榮光。無奈自李登輝上臺後 ,「臺獨文化」逐漸在臺灣大行其道,繼之以現在蔡英文領導的民進黨當局,在侵蝕中華文化方面,更是不遺餘力。
過去的四年,人們匪夷所思地看到了「去孫」「去孔」,看到了臺北故宮「十二獸首」被拆,看到對民族英雄鄭成功的祭祀被降格,也看到民進黨當局決定不再遙祭黃帝陵。而已經深度「去中」的教科書則是被一改再改,改到連問李白是不是「我國人」?學生們都說不出答案。
大家曾說,「臺灣最美的風景是人」。這所謂的「美」,是一種發源於內心深處的文化屬性,是中華文化自信在臺灣民眾身上的自然外化,也是大陸同胞初見臺灣時的普遍感受。然而當臺灣盲從於「1450」的強大、沉迷於「小確幸」的浮華時,又怎麼可能再令人生出由衷的讚美?當臺灣決絕捨棄長江黃河,獨厚淡水濁水時,又怎麼可能再創出中華文化傲人的風華?
過去四年,民進黨當局為一黨之私,一直致力於刨去臺灣的中華根。殊不知,根沒了,魂也就散了,曾經讓臺灣民眾油然而生的優越感,自然也會慢慢消失。身為臺灣同胞的你,現在面對飛速進步的大陸時,如果心裡偶爾會閃過一絲失落,那麼,也只是剛好而已。
[責任編輯:楊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