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魂兮魂兮】傳統·家國·忠烈祠—— 中國的抗戰烈士祠

2020-12-21 南方周末

 

2005年8月15日,南嶽衡山抗戰忠烈祠恢復了1949年後中斷的公祭圖片由 周躍華提供


    國家文物局建築專家組組長羅哲文認為,忠烈祠傳統在中國古已有之。在他看來,只要是以表揚先人、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為目的而建立的祠堂,都可以歸入「忠烈祠」範疇。
    按照這種劃分方式,中國的忠烈祠傳統最早可以溯源到三千多年前,紀念軒轅、大禹的祠堂便屬於忠烈祠。到了唐朝,唐太宗為紀念開國過程中死難的將士,建了不少昭忠祠。昭忠祠的性質就是忠烈祠,只是名目不同。北京現存最早的寺廟法源寺,前身就是昭忠祠。
    遲至清朝,「忠烈祠」這一概念才正式出現。清末馬尾海戰、甲午海戰後,清政府便在福建為海戰中戰死的官兵修建昭忠祠或忠烈祠。
    羅哲文認為,按照古代禮制,這些祠堂可能也都有著各自固定的祭祀方式和禮儀,但資料缺乏,難以復原。
    清華大學建築學系教授樓慶西認為,從建築形制而言,祠堂屬於禮制建築,在近代之前,「忠烈祠」之名很少使用。禮制建築大概分三類。
    第一類是封建朝廷祭天地日月、祭社稷的壇廟,比如天地日月壇、社稷壇。
    第二類是紀念在歷史上對國家民族有貢獻的名人,就是祠堂。比較有代表性的就是孔廟、關帝廟。除了孔廟有國家典禮以外,這一類祠堂一般沒有固定儀式。
    第三類供祭祖用。皇室有太廟;到了地方上,就是家廟、祠堂。這一類祠堂祭祀的對象是集體性的。比如清代的太廟,就把開國後每個皇帝的牌位都放在裡面。祠堂的祭祀對象是家族的各輩先人,如果家族太大,還要分若干個分祠堂,每年有定期的儀式。

大陸:香火中斷56年
    落成於1943年7月7日的南嶽衡山抗戰忠烈祠,是國內現存忠烈祠中規模最大的一座。它位于衡山風景區內,據衡陽市南嶽區文物處副處長周躍華說,2004年實行免費之前,每年參觀人數約有三四十萬,現在每年參觀人數大概有50萬到100萬。
    1938年10月底,隨著武漢、廣州相繼淪陷,南嶽衡山遂成為國民政府抗戰的核心大本營。在1938年11月的第一次南嶽軍事會議上,蔣介石在報告中提到將士多「暴屍疆場」,視為恥辱。會議隨即決定在南嶽衡山為戰死的將士修建陵園。
    其實在全面對日本抗戰之前,國民政府即有設祠奉祀烈士的規劃。1936年,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公布「歷次陣亡殘廢受傷革命軍人特別優恤辦法全案」,其中正式提出「各縣設置忠烈祠辦法」。1940年,由蔣介石指示,國民政府公布「抗敵殉難忠烈官民祠祀及建立紀念坊碑辦法大綱」、「忠烈祠設立及保管辦法」。所奉祀對象涵蓋自辛亥革命以來的抗敵烈士,其中以抗日犧牲官兵為主要對象。
    據1942年國民政府內政部統計,當時中國內地已有六百多縣市設立忠烈祠,多由過去的關帝廟、武侯祠、城隍廟等改建,附加祭祀。
    衡山抗戰忠烈祠項目由第九戰區司令長官兼湖南省主席薛嶽主持,由國民政府撥專款,仿南京中山陵建造,決定「抗戰以來,各忠烈將士,即日入祀,歲時奉祀」。匾額「忠烈祠」由蔣介石題寫,懸掛於主體建築享堂正門之上。第一批入祀南嶽忠烈祠的有53名將領,包括張自忠、郝夢麟、佟麟閣、趙登禹等人。
    享堂正中,是一屏巨大的青石碑,上面刻有薛嶽題寫的「抗日陣亡將士總神位」。碑的四周和底座,為漢白玉石。碑前有大香爐,來參觀、祭祀的人可以在這裡獻花、上香,甚至還可以跟碑位合影留念。除此之外,並沒有額外的祭祀儀式。
    新中國前最後一次公祭活動的時間是1949年3月29日的春祭。一直到2005年8月15日,抗戰勝利60周年時,衡山忠烈祠才恢復大型公祭。公祭行禮如儀:由全國政協副主席、民革中央常務副主席周鐵農擔任主祭,擊鼓九通,撞鐘九響,再由20人組成的公祭隊到主祭臺前,依次敬獻三牲、五穀、鮮果及獻供酒、敬香茶,然後是參加公祭的各界代表到主祭臺香爐前敬獻花籃。緊接著主祭人周鐵農奉上香楮,宣讀祭文,焚燒祭書。全體公祭人員向抗戰忠烈三鞠躬。禮畢後鳴炮。服裝則基本統一為白襯衣、藍褲子,佩戴白花。
    周躍華解釋,這種儀式並非憑空編造,而是根據民國時期春秋祭祀大典的程式而來。雖然經歷了戰亂和「文革」,衡山忠烈祠的資料多有毀佚,但留存下來的檔案裡恰好有講述祭祀禮儀的,名稱叫做「忠烈祠祭祀辦法」,很明確地講到第一步如何第二步如何。至於這個辦法依託的又是何種禮制,周躍華則不太清楚,他猜測,那大概用的是傳統禮制裡的最高禮儀。

臺灣:日據時期的神社改建
    臺灣作家藍博洲在臺灣苗慄縣念中學的時候是在1970年代,當時蔣介石在臺灣進行中華文化復興運動,講究禮儀,講究教化。於是每年的3月29日(臺灣的清明節)和9月3日,中學生藍博洲都要被學校組織去苗慄縣的忠烈祠,參加春秋兩季的公祭,祭拜陣亡將士。
    苗慄的忠烈祠在福星山公園裡,主要是紀念臺灣抗日誌士羅福星。除了羅福星、丘逢甲的紀念碑,忠烈祠的小角落裡還有另外一塊碑,上面刻著在東北死難的某個軍團的官兵名單。這讓藍博洲當時非常迷惑不解,因為他沒有發現這塊碑跟臺灣有什麼關係,「人都是在東北死的,可是紀念碑卻立在臺灣一個小地方的小山頭上,而且還是一個小角落。」
    若干年後,藍博洲根據資料猜測,當時福星山的駐軍可能是在東北打內戰的那個軍團,撤退到臺灣後駐守在苗慄,碑也就立在苗慄了。
    他還猜測,臺灣不少忠烈祠都有這樣的情況。因為臺灣的忠烈祠大多是在臺灣光復後,直接由之前日據時期建造的神社改建而成。無論交戰方是哪邊、跟臺灣有沒有關係,只要沒有親共嫌疑,陣亡的國民黨將士牌位就會被放入忠烈祠以供世人祭祀。
    祭祀的儀式並不繁複。藍博洲參與的公祭,是地方首長在前誦讀祭詞並上香,學生們三鞠躬。到了蔣經國時期,教化意識逐漸淡薄,福星山的公祭活動也逐漸不再舉行。「現在臺灣清明節都不放假了,以前是法定假日。」藍博洲說。
    前中國時報記者徐淑卿也是臺灣苗慄人,福星山就在她家旁邊,也許是學校不同,她小時候從未參加過地方的公祭活動。她記憶中,那裡是她經常去玩耍的「公園」。「我不覺得臺灣的忠烈祠有像日本靖國神社那麼大意義。」
    陳君天對臺北忠烈祠的看法跟徐淑卿差不多。30年前便已成名的臺灣電視導演陳君天,當學生的時候,臺北忠烈祠還沒建好,而圓山神社已經變成了圓山飯店。他也沒有參加過公祭。他覺得,除了跟烈士有關的人,對於臺北市民或外地遊客,臺北忠烈祠更多是一個旅遊景點。也許很多人是奔著欣賞忠烈祠門口的三軍儀仗隊的換崗儀式而去的。

相關焦點

  • 蔣飛飛,魂兮歸來
    >視頻:南充45萬市民送別蔣飛飛□蔣曉英(南充白塔中學老師)等你,十裡長街,五十萬人,從高速出口一直到烈士陵園,所有人在翹首等待,等待我們的英雄、我們的蔣飛飛魂兮歸來飛飛,回來吧,魂兮歸來!飛飛,你去的地方黑嗎?沒有了親人、愛人、朋友、兄弟、姐妹的陪伴,你孤單嗎?西山光亮堂堂,你不用怕黑;鄉情鄉土氣味醇厚,你不會孤單。飛飛,回來吧,魂兮歸來!連續兩天,都在傳遞你歸家的消息,從預測到證實,所有人都在等。
  • 魂歸來兮 矢志復興
    原標題:魂歸來兮 矢志復興清明臨近,這是中國人每年祭奠祖先、緬懷先烈的日子。而在今年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之際,這個清明顯得格外與眾不同。歷史總是沉重的,自近代鴉片戰爭以來,中華大地在列強的鐵蹄下飽受蹂躪。
  • 章詒和:悲兮遠道 魂兮歸來
    篁竹深巖不見天,我所悲兮在遠道。」吳梅村的這首詩末一句曾被章詒和用作其著作自序的標題。在李輝揭露所謂「國學大師」文懷沙的劣跡後,這兩年難得一見文章的章詒和兩周來忽然連續發出兩篇雄文,分別披露黃苗子密告聶紺弩導致後者罹禍以及馮亦代在章伯鈞家「臥底」的往事,一時之間,頗有「文化群雕」轟然倒塌之意。
  • 詩朗誦:《魂兮歸來》
    詩朗誦:《魂兮歸來》 發表時間:2020-04-172019年9月,施德鵬入選「中國好人榜」。 留言文章地址:http://comment.wenming.cn/comment/comment?
  • 魂兮歸來——郭志剛作品展|西安崔振寬美術館
    此次「魂兮歸來——郭志剛作品展」也是崔振寬美術館2020-2021跨年度學術大展,歡迎藝術界同仁和社會各界人士蒞臨參觀交流。藝 術 家 簡 介郭志剛,1965年生於陝西,祖籍商州,九三學社社員,曾在中國湖北多所大學任教,現為西安美術學院實驗藝術系教授。
  • 春暖花開,魂兮歸來
    但江城的烏雲還沒有散去,春風中江水仍在嗚咽哭泣……好在那些逝去的親人,從今天起他們可以在親人的告慰中得到安息,魂兮歸來!我想如果我能看見他們的音容,他們一定是微笑的,儘管他們也眼含淚水。
  • 魂兮歸來,永守親族!
    中國民間,有個風俗,從逝者去世之日起,每七天,一個祭日。傳說,人有三魂七魄,七天去一魄,四十九天,七魄散盡,悼念依式,方能結束。但是,魂依然在,每年去一魂,三年魂盡,逝者才算真正告別人世,因此,古人會守喪三年。現代人,不像古代人那般重情重義,思悼一個人,根本不用這麼久!
  • 組圖:抗戰老兵在臺北忠烈祠祭拜戰友失聲痛哭
    由深圳市龍越慈善基金會組織的「跨越海峽的團聚」中國大陸訪問團昨晚抵達臺北,今天一大早,全體人員前往臺北圓山忠烈祠祭拜在抗日戰爭中犧牲的中國軍人。據公開資料介紹,國民政府於全面對日本抗戰之前,即有設祠奉祀烈士的規劃。1936年,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公布「歷次陣亡殘廢受傷革命軍人特別優續辦法全案」,其中正式提出「各縣設置忠烈祠辦法」。1946年,全臺各縣市開始設置忠烈祠。兩岸關係緩和後,忠烈祠定位逐漸轉型,將殉職員警、消防、民防等人員,以及相關公務殉職人員也列入可以申請入祀對象。
  • 抗戰勝利前後忠烈祠的建立
    南嶽忠烈祠        江蘇省地方忠烈祠的籌建始於抗戰期間。七七事變後,日本為實現三個月亡華的戰略,又在上海挑起了「八·一三事變」,事變發生後戰線進一步擴大。為抵禦日軍的進攻,國民政府調集大批軍隊進行抵抗,但由於中日雙方軍力懸殊太大,再加上中國方面指揮失誤,中國軍隊付出了重大犧牲。
  • 魂 兮 歸 來 —— 一個遊子魂歸故裡的故事
    先父魂兮歸來,高定照如願以償,了卻一生夙願。他要感恩沈定欽一家兩代人,感恩澎湖東山同鄉會,更要感恩東山對臺辦。近日,高定照特別製作一面錦旗來到東山對臺辦,錦旗上寫著「感恩臺辦搭橋,家父魂歸故裡」。
  • 英雄,魂兮歸來,伏惟尚饗!
    一個人能力有大小、本領有高低,但只要胸懷英雄夢,人人都可以做真心英雄,那樣就會英雄輩出、群英薈萃,匯成實現中國夢的雄渾交響。英雄,魂兮歸來,伏惟尚饗!
  • .| 魂兮歸來——郭志剛作品展將於12月26日在西安崔振寬美術館開展
    魂 兮 歸 來 —— 郭 志 剛 作 品 展 學術主持:朱 其這次展出的近50幅油畫和水墨作品以「陵墓」、「骨」、「香」、「風」、「水」、「羽化」、「千秋」等系列呈現,探索當代藝術在繪畫語言中的新語境,語言精純,以魂統形,氣象深厚,作品散發著雄渾博大、元氣四溢的東方美學當代精神,充分展現了當代知識分子的文化使命。開幕式同期發布郭志剛先生個人大型畫冊專著《魂兮歸來——回向東方美學深處的當代性》(浙江人民美術出版社)。
  • 通訊:西哈努克「魂兮歸來」 金邊成哀慟之城
    中新社金邊10月17日電 題:西哈努克魂兮歸來 金邊成哀慟之城  中新社記者 楊強 王雪 周利朔  柬埔寨王國首都金邊17日變成一座哀慟之城。大街小巷,國旗低垂;莊嚴的大王宮前偌大廣場上,從全國各地蜂擁而至的民眾紛紛焚香、獻花——全柬人民同聲一哭,國父魂兮歸來。
  • 悲兮愁,哀兮憂!
    雲霧會兮日冥晦,飄風起兮揚塵埃。  走鬯罔兮乍東西,欲竄伏兮其焉如?  念靈閨兮隩重深,原竭節兮隔無由。  望舊邦兮路逶隨,憂心悄兮志勤劬。  魂煢煢兮不遑寐,目眽眽兮寤終朝。  倚此兮巖穴,永思兮窈悠。  嗟懷兮眩惑,用志兮不昭。  將喪兮玉鬥,遺失兮鈕樞。  我心兮煎熬,惟是兮用憂。  進惡兮九旬,復顧兮彭務。  擬斯兮二蹤,未知兮所投。  謠吟兮中野,上察兮璇璣。
  • 現場直擊丨魂兮歸來—郭志剛作品展在崔振寬美術館啟幕
    由西安美術學院、西安崔振寬美術館、中國美術家協會綜合材料繪畫與美術作品保存修復藝委會主辦的「魂兮歸來——郭志剛作品展」於2021年1月9日在西安崔振寬美術館隆重開幕。
  • 歸來兮 中國酒魂——京城論劍的國宴汾酒
    紀連海說:中國傳統的八大名酒,真正能說得上的,歷史最長的就是汾酒。《二十四史》中有關於北齊武成帝高湛暢飲汾酒的記述。皇上對他的寵臣說:「我在太原每天要喝兩杯汾酒,你在"鄴"那個城市,也喝兩杯吧。」這是多麼的親切。  紀連海還說,過去說凡是有麻雀的地方就有山西商人。這是毫無疑問的。紀連海以豐富的例證說明了歷代晉商都曾傳播汾酒。
  • 魂兮歸來--記1991年梅裡雪山山難
    但我們知道,他愛山,他在登山中對山的莊嚴和力量產生了共鳴,觸到了山魂的律動,實現了人類崇尚力量、勇敢和不屈不撓地向艱難險阻和自我挑戰的誓言,並使自己在這偉大的錘鍊之中得到涅。  遇難的日方隊長井上治郎先生也是我們登山隊的老朋友。他是一名學者,風度翩翩,是研究自然災害的專家。因為長期和災害打交道,少不了常常跑高山、赴荒原、還去過南極探險。
  • 精彩連城,今兮古兮兩地齊開業
    12月今兮古兮原創國風童裝  在上海和杭州齊齊亮相  精緻美麗的國風服飾  再次抓住觀眾的眼球  上海開業廣受追捧  喜逢上海青浦吾悅廣場五周年店慶,今兮古兮國風服飾強勢入駐。12月21日上午11時,今兮古兮品牌創始人何少華先生,沈曉菲女士以及品牌區域總經理陳虞先生出席了開業剪彩儀式,一同出席的還有特約嘉賓上海青浦吾悅廣場總經理楚君昌先生。
  • 七月的大水䃎——山有石兮水有瀾,風輕輕兮雲婉婉
    七月的大水䃎——山有石兮水有瀾,風輕輕兮雲婉婉 2020-07-28 17:5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倩女幽魂》奪魂幡
    來試試奪魂幡吧!傳說奪魂幡本是通天教主所有,幡生六尾,所以又稱六魂幡,只須晃一晃就能使人魂魄飛散。在奪魂幡上寫下仇家的名字,再設法殺死仇人,就能叫他嘗嘗魂飛魄散,無法還陽的滋味!奪魂幡可以從元寶商城雜貨區購買。魂飛魄散:奪魂幡的操作說明 1.打開元寶商城,從雜貨區購買奪魂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