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晨裡的石頭城遠景,一片寧靜。
石頭城位於金沙江峽谷中,是納西民族利用其獨特地理優勢闢巖建屋,繁衍生息的家園。從石頭城最高點俯視,房屋安靜地躺在一塊蘑菇狀巖石上,遺世獨立,仿如寧靜的淨土。
麗江納西族先民建築的家園,在石頭城這地方留下碩果僅存、名副其實的「石頭房屋」,它的地理環境,幾乎建在依山負險的一大塊獨立的蘑菇狀巖石上。
那裡唯一存留的石頭屋歷史近兩百年,至今穩固如山。每間石屋的左或右下方飼養豬羊,或裁種蔬菜。也在右或左上方偏長方形結構,作為居住、廚房、藏物之用。床分兩邊,夫妻各佔其一,床及家具等均為石制。
老屋主仍把它保護完好,可見古樸自然,奇絕無雙。納西族人從遊牧到農耕的歷史寫照,今嘆為觀止。今日像這款完整的石頭屋經已少見了,一般修築後已不復當初模樣。
整個石頭城成都是凹凸不平的石頭小路。
充滿納西風味的房屋。
走在闢巖建屋的原始與不規格的石級,巷道縱橫,瓦屋鱗鱗。現代不速之客夜闖入宿,在燈光不足下,石級處處驚險,像是一級一陷阱,首次近距離走入石頭屋,畢生難忘。
站在石頭城最高點,眼前不遠處的房屋像玩具般四處堆放,混亂中又顯現秩序,背景是兩座乳房形狀高築在那裡。全部的房屋倒像萬千子民安躺在母親懷抱裡,溫馨、平和與富足。
山的背後有一條大江,濤濤的江水滋養著石頭城的子民。之前他們需要攀爬山路,或渡江返家,今已較為利便,居民在山背後另築寬闊、平坦現代的石級,直下江邊可乘搭輪船到市鎮購買糧食。一般蔬菜的需求,都是自種自供。
想起蒙古忽必烈大汗曾揮軍至此駐紮,在這座石頭城中,他們的夢裡有根嗎?四面環山繞水,水之名叫金沙江。數百戶石頭古城的居民,從一點點聚攏,然後分離,今又逐漸靠攏嗎?他們有沒蒙古大軍點滴血脈,在夜晚星光與零散的燈火中,品味石牆歲月裡的寂靜無聲?浩瀚宇宙,又有些溫暖的故鄉戀情嗎?像在星際間漫步,我見識到了一個過客的滄海桑田嗎?
從渡口過江前往石頭城。
石頭城的入口處。
老屋主仍把石頭屋保護完好,古樸自然,奇絕無雙。
與老者相遇共歡
一日早晨,巧遇一名抽菸管的老者,煙管約一尺長,銅木相間製成,因歲月的走過,發出亮麗的光芒。他笑盈盈地從石門石級上走下來,親切的問候。我拍了一張老者石頭背景的照片,也趨前伸手問好。
他特從銜掛在左手指間的小布包,取出菸絲並說是自家裁製而成的,然後添加在煙口上,再用食指把它圧緊。他深深地大吸一口,接著徐徐的把含在口裡的煙噴出。感覺它不嗆喉,老者順暢像地在享受人間煙火之滋味。這時老者笑了,暢快的笑了。
把煙管握在手裡,抽上一口大煙!
在石頭城四處走著,休息片刻的當兒,也想想這一塊寧靜的淨土,我會喜歡嗎?答案是非常喜歡,喜歡古老的民間建築構造,它的空間、環境、設計等都具有質感,這些經典的種種畫面,因地域與習俗不同,有了各異的建築文化與特殊的審美特徵。
喜歡它的風格像立體的水墨畫意境,是對家園透在骨子裡的情感與夢想,其絢麗、魅力與風採,讓人沉迷於它的歷史、地理與風俗。文明、歷史的變遷,是必需思索、內省與關注的永遠風景,也是心魂裡必然有的回憶。
石頭城的天然食材,是最美味的晚餐。
石頭城門位置金沙江旁。
納西族的祖母,今年86歲。
旅遊貼士
⊙從麗江前往石頭城車程5至6小時,在盤山公路行駛。
⊙建議坐船前往,減少舟車勞頓之苦。
⊙麗江縣城客運總站每日有固定班車前往石頭城。
⊙石頭城裡有多間客棧和民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