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麗江城北110公裡的金沙江峽谷中,有一座百餘戶人家聚居的石頭城,建在懸崖上一塊獨立的蘑菇狀巨石之上,三面皆臨懸崖絕壁,一面石坡直插金沙江,是真正的天險之城。
據傳,寶山石頭城始建於唐中期,納西語稱為&34;,意為&34;,曾經為麗江路宣撫司所轄的七州之一——寶山州治所。
納西族先民大約在五六世紀的南北朝時期遷徙到這裡,《元史·地理志》載寶山州情況道:&34;那時寶山州內山脈縱橫,河谷深切,有茂密的原始森林和豐富的動植物資源。
從路邊的山梁上看石頭城,東面是滾滾的金沙江,北方是雄險的太子關,西邊是逶迤的犛牛嶺,南側是巖石渡絕壁,全然是一個巨大的石頭聳立於金沙江峽谷的陡峭山坡上,勢如刀削,猿猴也難攀爬上來。
圖源/航拍中國
居民還在巖石的四周加築了一圈五尺高的石牆,使石城更易於防禦和掩護。整個寶山石頭城僅有南北兩座石門可供出入,一旦關上城門,就成了萬無一失的安全島。
公元1253年,元太子忽必烈南徵大理國,中路軍經四川過大渡河揮師南下,分別在金沙江的&34;和&34;乘羊皮革囊和筏子橫渡,從寶山渡過來的元軍就駐紮在寶山石頭城。昆明大觀樓長聯中的&34;,其典故就出於此。
石頭城分為內城和外城,總共有268戶人家,蘑菇狀巨石所在的位置是內城,居住有108戶納西族居民。
沿石城南面小道,拾級而上進入石城,你會看到城內房屋井然,巷道縱橫,宅院相鄰,古樸自然又奇絕無窮。
石城裡街巷狹窄,但並不閉塞,也無礙交通,人們順勢就地建城,地面雖不平坦,卻都是天然石路。
城內居民對石頭的利用堪稱巧奪天工,民居群落全部隨巖就勢而建,石頭屋內的柱子、畜糟、桌凳,均用天生巖石稍加修琢而成。
更有甚者,鑿廚中巨石為灶,把庭院中的巨石鑿成水缸,將房中巨石修鑿成石床……用石頭構建了他們獨特的生活方式。
石頭城外是錯落有致的梯田,周圍所有山坡,凡能開墾的都已闢為梯田。五月麥熟,十月稻黃,碧綠金黃的麥海稻浪託舉著巨輪般的石城。
相傳大約在隋末唐初,曾有一支摩梭人從寧蒗永寧遷居寶山石城,不畏艱險地修築石級梯田,才使得石頭城外本來貧瘠的土地,變成了金浪翻滾的糧倉。
寶山石頭城小攻略
地址:雲南省麗江市玉龍納西族自治縣寶山鄉(麗江城北110公裡處,金沙江畔)
交通:1.在麗江有私營中巴,每天一班,票價30元,可以直達寶山石頭城;2.路途較遠且公共運輸不便,建議在麗江包車往來。(乘客車可從麗江客運站到寶山鄉政府,到石頭城還需沿山間小道步行3小時左右方可到達,沿途美景很多。)
季節:秋天是麗江最美的季節,天高氣爽,色彩繽紛;冬春季到麗江能看到高原雪景,為一年中最佳季節;雨季和下雪天石頭城行路不便,不推薦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