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寶山石頭城

2020-10-19 LAOSUI110

隨心所欲

雲南行經過一個月的行走,來到麗江已算是接近尾聲了,誰知又走了寶山石頭城,讓人留下那麼深刻的印痕, 難以忘懷那世外桃源般的城,難以忘懷那秉擦出火花的路,難以忘懷這碧綠如翠的江,難以忘懷這巔峰欲合的山。每每說起都會津津樂道,每每談到都是樂此不疲。麗江的寶山石頭城很早就知道一些情況,通過照片也有一定感性認識,最主要的還說是驢友們認知的地方。幾次路過麗江未有機會前往,此次再次來到真真地機會難得。 頭天一到麗江就問詢出行石頭城事宜,主要是包車,路途一百多公裡,地域極其偏僻,道路十分難行,問詢了幾個營運的司機不是不知道,就是不願去,幾經波折總算定下行程。

我等七人組成了由佛隊率領的寶山石頭城行小分隊。出發當天,黎明時分下起了淅淅瀝瀝的雨,路況的艱難不能不讓人擔心行程,好在隊長決心不變,決定冒雨前往。七時三十分濛濛細雨中的出發,八座麵包車正好坐滿,司機師傅是個極為健談的納西族壯漢,百家姓中他姓楊,有三十來歲年紀,據說曾在旅行社開過幾年的旅遊大巴,道路情況應該較為熟系,行車經驗也應該極其豐富,應是我們心目中較為理想的司機師傅。果然一路我們的詢問不斷,楊師傅都能較好地回答,甚至有時還會舉一反三,滔滔不絕的話語講述,詳盡細緻,的確是我們較為滿意的司機兼導遊。

走出細雨霏霏的麗江城,天色剛剛見亮,路況尚好,車速奇快,細雨加雜著揚起的碎石粒就像冰雹打的車棚蓬蓬作響。轉過幾道山彎,天空放晴,天色大亮,由於雲層較厚,再加之大山阻擋,根本看不到日出,只有染紅的東方天際和厚厚雲層邊透出的耀眼明,沒有盼望到雨過天晴後雲海的出現,只是在車窗左側的群山間灑出了似有若無的半架彩虹橋。

車向東北方向前進,走的是去玉龍雪山和去瀘沽湖一致的路,翻過幾道高高的山梁,先走過的是去玉龍雪山的路口,繼續爬坡上山,沿途路邊可以看到有許多標誌著看雪山景觀的標牌:有雪山全景的觀景臺,有玉龍雪山十三峰的觀景臺,有哈巴雪山的觀景臺,真是林林總總,有十幾處之多,更有一家標有國家攝影協會指定攝影點的觀景臺。說是觀景臺實際上就是路邊山包隨意開闢的開闊高點。我們在路邊就近選擇一處人多的觀景點停車,在司機師傅的指點下看雲山霧罩的玉龍雪山,看僅留一線的哈巴雪山,光線雖暗,仍能看到雪線的殘留;金沙雖隔,兩山尤似牽手相連。滇西北這兩座較有名的雪山都難見其真面。離開雪峰,一路繼續上行,又翻越幾道山梁,走過去瀘沽湖的道口,駛上鄉村級的公路,車開始下行,進入一道山谷,較為狹窄的柏油路面還算平整,但,坡度極大,彎道極多,真是上有懸崖壓頂,下臨萬丈深淵。楊師傅似乎司空見慣了這種情況,憑藉著精湛的技術,依然保持著較快的速度,尤其是轉彎的驚心,錯車的驚悚,使人目瞪口呆,坐臨危情,叫人不敢直視,真有些心驚膽顫的感覺。下至較為開闊的谷地,心緒稍緩,大V字形的谷地景色宜人,層層條狀的梯田掛在山坡,潺潺流淌的溪流直下山谷,綠油油的莊稼苗鋪陳在黃的土地極其協調,金燦燦的油菜花揮灑在早春的田疇格外醒目。盤旋的仟道牽著崎嶇的山野、牽著錯落的村寨、牽著細細的河流,牽向了高高的大山,真是美麗如畫,娟秀似錦,山谷的確實很誘人。

順山谷下到寶山鄉政府所在的村寨,這裡距石頭城還有二十公裡的山路。汽車駛出保山鄉村,繼續爬坡上行,翻上了更大的山,道路也一下子變成了更為狹窄的碎石路面,車速似乎未減,車輪摩擦地面的聲音就像要擦出火花,盤旋上行,走上大山的山脊,翻過接天的埡口,又是一道下切的山谷,眼前巨大青灰色的山巒橫亙,上半部光禿禿的山峰直插雲天,真有些刺破青天之勢;下半部樹木稀疏的山體斑斑駁駁,陽光投射形成類似花豹的斑駁色彩。下行的山谷,朝陽的山坡也散落著幾處大大小小的村寨,轉過山腰,山半坡是一處整齊的楔形院落,院中小小的操場上迎風飄著烈烈的紅旗,應該是這片村寨的希望小學。走過山彎,山谷開闊,第一眼看到的是山谷最深處一灣平靜的碧水,又看到了碧水岸邊一處突兀而起的山崖,看到了傾斜的山崖上建築著的參差錯落的房屋,看到了傾斜山崖頂端連橋的平臺,經司機師傅指點這就是我們此行的目的地——寶山石頭城。

山谷深處的平靜碧水就是我們都熟知的金沙江,之所以波瀾不驚,是因為下遊在江上建起了水電站,蓄水所致。寶山石頭城就建在這金沙江畔一塊突然凸起的巨型蘑菇石上,突兀的大石呈西高東低的態勢直接插向了金沙江,整個山寨的房屋也呈傾斜狀參差錯落著向下排列。從大山上俯瞰整個石頭城,山寨儼然就是一座守衛森嚴城堡,三面懸崖峭壁,難以攀登,東南懸崖峭壁的緩坡之上又依山就勢建有高高的城牆,西邊巖壁的最高點是一大一小兩座平臺,平臺半圍,建有矮牆,大臺牆上開有三角瞭望孔或者是射擊的槍眼,顯然是山寨觀察敵情的瞭望臺,又是打擊敵人、通報敵情的烽火臺。現在應該是觀看四周景物的觀景臺,大小兩臺之間還有一座小橋相連。山寨西南側建有一座高高的寨門,遠遠相望確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之勢。

寶山石頭城村寨是有兩部分組成,一部分就是這石頭城本身,一部分是石頭城南側依大山北坡參差錯落排列建造的村寨,村寨的首腦機關——村公所、村老年協會都建在這面山坡上。從看到石頭城,再從這面山坡走到石頭城還是有一段不小的距離的,汽車送我們到山寨北坡停車場。順北坡山寨道路下行,道路縱橫,據說條條都能通到石頭城大門。下行途中恰遇兩隊馬幫駝隊錯行,下行駝運砂石,馬踏石階聲聲脆,上行空馬上攀也艱辛,上下駝鈴響起,納西族婦女手牽後趕道也悠然悠哉,畫面相當具有茶馬古道的韻味,這應該就是山寨運送貨物最快捷,最主要的交通工具。走房屋夾縫中的道路,七轉八回尋找各個不同的角度拍攝石頭城,仟道上,矮牆邊,閣樓頂,廊簷下,隊長甚至下到了金沙江邊去尋找角度。

走到石頭城與北坡村寨之間的窪地,是石頭城城門下的一個廣場,也是仰視石頭城和山寨的觀景臺。前看高高的城門是有些宏偉的氣勢,後觀北坡村寨房舍鱗次層疊很有些參差錯落的韻味。拾階而上,城門下立有國務院頒布的保護石頭城的石牌。石門洞開迎接著我們的到來,走進城裡,巷道極其狹窄,一面是凸凹倒懸的巖壁,一面是高大平整的寨牆,再前行就是那十分緊湊密密麻麻、層層疊疊的居民閣樓建築。還未進城,城中的客棧老闆就來迎接我們,走進客棧,二層樓閣式的小小庭院,建築面積雖然不大,但十分精緻,花團錦簇,猶如樹狀的三角梅花蔭遮滿小院,此時正是三角梅的盛開期,粉紫色的花朵綻放,花開迎春,嬌豔欲滴,把整個院落裝點分外靚麗。走上二樓,寬敞明亮的空間,正是一座可以坐觀城外美景的絕佳觀景臺:坐看城外金沙水暖,坐看城上峰巒高聳,坐看城下梯田層層。喝上清茶一杯,卸去旅途疲憊,吹吹金沙江上的暖風,賞賞三角梅枝頭的花容,坐看風雲起,難得半時閒,真真地愜意非常。

趁老闆做飯期間,我們登上了城中懸崖最高點——(瞭望、烽火臺)觀景臺,居高城中,幾乎難以看到城中的景色,真真有些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的感觸,還有就是被這巍峨聳峙欲合穹天的大山環圍,多多少少產生出的艱辛坐井觀天感覺。觀景臺應該觀的是大山北坡鱗次櫛比、錯落有致、層層疊疊排列的村寨,觀的是碧綠如鏈、平靜似潭、靜臥深谷的金沙江,觀的是雄渾偉岸、峰巔欲合環圍石頭城的群山。

城中行走,區域不大,整個石頭城僅有半平方公裡的面積,而且大部分呈傾斜狀,居民建築大都依山就勢就地取材用青石構建而成,形成了高低參差鱗次錯落的格局。城中民宅二樓居多,下層多以青石構建,上層木楞木板撘就,瓦屋粼粼,閣樓吱吱,環廊漏窗,明臺透簷,還真有獨具的匠心。建築之美,構建之巧,讓人流連,使人痴迷。據石碑介紹石城建造的年代可追溯到唐王朝時期,納西人逐草逐水而居,到此安定下來,建造了此城,宋末,忽必烈帥領蒙古大軍南徵,「元跨革囊」過金沙江,曾來到過這裡,元朝建立後在此設立了寶山宣撫司,建立了寶山州府,形成了這具有獨特完整防守體系的石頭城堡。行走在這壁壘森嚴的山城,跨出院門就是臺階道,整個城中上上下下的街巷全是在這塊蘑菇青石上開鑿而成的臺階路,石階經過上千年的磨礪,殘留著歲月的滄桑,階面既極其坑窪又異常光滑,踏走臺階,小心謹慎是必須的。上攀不易,下行更難。來回行走石頭城,所經過的納西族人家都十分熱情,都歡迎我們參觀自己的院落,介紹起來又都頗有些自豪感。走進這些精緻又極其緊湊的院落,綠色撒滿庭院,鮮花竟開四溢是常態,幾乎是家家都有廊簷的閣樓,璇開的稜窗,有些院中還有依石就勢而鑿的石桌、石凳、石臼、石缸,就連栽種花草的花盆,餵食牲口的料槽也是依形就石開鑿而成,這才是石頭城的真正特色。城中有兩座進出的城門,西北的一座是我們所進的大門,也是石頭城的正門,門楣建築似遺風;另一座是在城的最下部,緊鄰金沙江所建而成的門戶,因其在東邊,稱之為東門。東門不是很大,就在這小小的東門上還建有一座小小城門樓,門樓雖然不高也是能起到遮風擋雨、觀敵料陣作用的。步出東門,沿城牆北行,北面懸崖立陡,絕壁千丈。下至東門觀景臺,想由下至上拍攝石頭城,仰視角度過大,視力所及難以拍到理想的畫面,不過拍攝波瀾不驚的金沙江,拍攝立地千仞的牤牛嶺道是理想之地。

六菜一湯的農家飯,不求好只願飽。飯後走出石頭城,沿村寨裡小學生們上學的道路上行,幾步一回頭,從不同角度拍攝石頭城,寬大的谷低,山崖高聳,石城更顯突兀。沿途也是極美的山野,梯田層層,流水潺潺,冬麥青翠,山道蜿蜒,一下子也就融入進了這美麗的景色中。水泥石頭鋪就的道路一直延伸到山谷上楔形的希望校園——寶山完小,完小前立有修建道路記事碑,記錄著此事,孩子們不再踩著泥濘上學,功德無量。我們也緩步走上大道,伴隨著朗朗讀書聲踏上了歸途,來回八個小時的車程確實艱辛,但,沒有艱辛就不會有這難以忘懷的收穫,寶山石頭城確實是值得一來,確實是難以忘懷的地方。再見了美麗的石頭城,再見了難忘的石頭城。

相關焦點

  • 三面懸崖一面臨江的寶山石頭城
    在麗江城北110公裡的金沙江峽谷中,有一座百餘戶人家聚居的石頭城,建在懸崖上一塊獨立的蘑菇狀巨石之上,三面皆臨懸崖絕壁,一面石坡直插金沙江,是真正的天險之城。據傳,寶山石頭城始建於唐中期,納西語稱為&34;,意為&34;,曾經為麗江路宣撫司所轄的七州之一——寶山州治所
  • 麗江天空之城——寶山石頭城
    麗江天空之城——寶山石頭城 2017-09-01 10:0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楊樹高】寶山石頭城歷史文化考
    而「邪龍」之名也與寶山石頭城的傳說相符。很久以前,在金沙江西岸的寶山,有一條巨龍在這兒出世。波衝不但是寶山石頭城的開城之祖,而且也是東巴教教主,這雖是洛克先生和張星源先生的兩家之言,但給本來就神秘的寶山石頭城增添了更為神秘的色彩。
  • 奇絕之地,天險之城,寶山石頭城,一座遺世獨立的世外桃源
    其中麗江寶山石頭城、三江匯流、虎跳峽三處景點上鏡,央視更是用4分鐘介紹了寶山石頭城,讓我們一起來看看石頭城究竟有多美吧。寶山石頭城,距離麗江140km。整個寶山石頭城只有前後兩道門可以出入,無論村民還是遊客,不虛掩不關緊。一進,一出,它始終為你敞開。
  • 麗江,秘境天險寶山石頭城,納西古王國歷史重鎮全攻略
    寶山石頭城位於雲南麗江城北110千米的金沙江峽谷中的寶山石頭城,因百餘戶人家聚居在一座自力的蘑菇狀巨石之上而得名,城內瓦屋鱗鱗,巷道縱橫,麗江納西族住民闢巖建屋,衡宇柱石和房沿石均隨勢打成,古樸天然,奇絕無量。麗江寶山石頭城三面皆是懸崖絕壁,一面石坡直插金沙江,獨一南北兩座石門可供收支,是一座真正的天險之城。這裡是納西人最原始的聚集地。
  • 懸崖上的「石頭城」,居住著108戶人家,真正的天險之城
    而在金沙江峽谷中,還有一塊突兀的巨石,它三面環崖,地勢險峻,而在這巨大巖石上,卻建立著一座「城」——寶山石頭城。四周山勢險峻,卻還生活著百餘戶家庭,他們的生活安居樂業,一派祥和。石頭城建於元朝初年,當時為雲南行中書省麗江路宣撫司所轄七州之一寶山州治所。石頭城三面皆是懸崖絕壁,一面石坡直插金沙江,僅有南北兩座石門可供出入,是一座真正的天險之城。
  • 雲南麗江神秘石頭城,整個城都在一個石頭上,好像巨大的雕塑作品
    中國的三大石頭城分別是: 南京石頭城(在江蘇南京清涼山)、 新疆石頭城(在新疆塔什庫爾幹塔吉克縣)、 遼陽石頭城(在遼寧遼陽市東)。而在雲南麗江有一座石頭城,卻一直不被人所知,那就是寶山石頭城。寶山石頭城是麗江有名的天險之城,村上的百餘戶人家聚居在一座獨立的蘑菇狀巨石之上,東面是滾滾的金沙江,北面是雄險的太子關,西面是犛牛嶺,南側是巖石渡絕壁。這裡的景觀無比壯麗,每年都會有很多驢友徒步前往。寶山石頭城位於麗江北部,距麗江古城約110公裡,與金沙江鄰近。
  • 別具一格的麗江石頭城
    既然來到了雲南麗江,我們又怎能不去看一下這裡最有名氣的寶山石頭城呢?值得一提的是,這裡的一百多戶人家都生活在一塊蘑菇形狀的巨石上。所有的房屋都是用石頭建成的,所以看起來顯得非常奇特。石頭屋的造型非常古樸,在現代化大城市中,絕對找不到類似的建築。
  • 麗江石頭城,一座建在巨石上的古城
    在雲南省麗江城北110公裡的金沙江峽谷中,有一座百餘戶人家聚居的石頭城,建在懸崖上一塊獨立的蘑菇狀巨石之上,三面皆臨懸崖絕壁,一面石坡直插金沙江,是真正的天險之城。據傳,玉龍納西族自治縣寶山鄉的寶山石頭城始建於唐中期,納西語稱為「拉伯魯盤塢」,意為「寶山白石寨」,曾經為麗江路宣撫司所轄的七州之一——寶山州治所。圖說:石頭城 來源:網絡納西族先民大約在五六世紀的南北朝時期遷徙到這裡,《元史·地理志》載寶山州情況道:「其先自樓頭(寧蒗縣永寧)徙居此二十餘世。」
  • 峽谷為梯,絕壁為路,宛如天空之城
    (截圖來自@航拍中國)它就是寶山石頭城位於麗江坐落在金沙江峽谷中的一塊巨石上三面皆是懸崖峭壁一面石坡直插金沙江僅南北兩座石門可供出入百餘戶人家至今聚居在這座獨立的蘑菇狀巨石上編輯搜圖請點擊輸入圖片描述繼續往高處走東南懸崖峭壁的緩坡上依山就勢建有高高的城牆西邊巖壁上最高點是一大一小兩座平臺之間還有一座小橋相連頗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之勢聽過寶山石頭城的人或許有很多
  • 來石頭城看看,值得託付半生
    豐茂的田野以及周邊像巨人一樣守衛的5個山頭,構成寶山石頭城一幅帶魔性的畫面,它的名聲隨著徒步探險家的遊記早已蜚聲海外,甚至碾壓著麗江古城的風頭。如果你對麗江的商業氣息耿耿於懷,那是因為沒到過寶山石頭城,這裡才能詮釋「美麗的金沙江畔」之名。
  • 石頭城初記
    樹葉沒有飄落到谷底,掛在了一個高坡上,簡易停車場只能修在這裡了——前邊不可能再修供使用輪子的交通工具行走的路了,也再找不到一塊可修停車場的地方。這裡離石頭城還有一段路,並且是下陡坡再上陡坡的崎嶇小路。夜幕迅速降下,還沒走到石頭城西城門,天就黑淨了。
  • 建在一塊獨立的蘑菇狀石頭上的村莊,四壁陡峭被譽為天險之城
    一座小城,一個村落,不是用石頭壘砌的城堡,而是建於一塊巨石之上的村寨。城內瓦屋粼粼、巷道縱橫,古樸自然,奇絕無窮。寶山石頭城是一個很古樸的地方,說是石頭城,但不是隨勢打成,這是一座真正的天險之城。最初約在隋末唐初,一支摩梭人從寧蒗永寧遷居寶山石城。寶山石頭城為一個天生巖石城,它建在一塊獨立的蘑菇狀巖石上。這裡四壁陡峭,勢如刀削,四周加築的圈高五尺的石牆,使石城更易防禦和掩護。
  • 石頭城-沒有商業痕跡的千年古村
    麗江寶山鄉的石頭城,這個藏於金沙江峽谷中有著數個世紀的古老村莊,始建於元朝,正一步步走入塵世的喧囂,當然它現在仍然還是一塊石頭城納西語稱為「拉伯魯盤塢」,意為「寶山白石寨」。從路邊的山梁上看麗江寶山鄉的石頭城
  • 元旦.迎新年|徒步太子關+探訪石頭城~
    在石頭之上,在天空之下遠去的早已遠去,到來的即將到來卻有一些事物和景像,從來沒有改變過窄路是石頭,拐角是石頭水槽是石頭,鍋臺是石頭夢境是石頭,歌謠是石頭葬禮是石頭,禱詞是石頭在石頭城的每一個時刻都是心靜如水的就如同石頭城在它歲月裡的心情石頭城地處麗江城北110公裡的金沙江峽谷中,是麗江有名的天險之城,村上的百餘戶人家聚居在一座獨立的蘑菇狀巨石之上,東面是滾滾的金沙江,北面是雄險的太子關,西面是犛牛嶺,南側是巖石渡絕壁。
  • 上海寶山大華女籃開啟新一輪合作,打響「寶山籃球城」品牌​
    9月4日上午,上海寶山大華女子籃球俱樂部合作籤約儀式在寶山區政府舉行。市競技體育訓練管理中心、寶山區體育局和大華集團籤署合作協議,三方第三次攜手,共同開啟上海寶山大華女籃新一輪的合作歷程。2014年7月,原上海體育職業學院、寶山區體育局、大華集團三方共同組建成立了上海寶山大華女子籃球俱樂部,從此上海女籃正式步入職業化進程。
  • (夏雲)南疆紀行之八——在石頭城憑欄懷古
    我國有三大石頭城,它們分別是遼寧石頭城、南京石頭城和新疆塔什庫爾幹石頭城。這三大石頭城,都有著重要的歷史、建築和軍事研究價值,其中最為出名的是新疆塔什庫爾幹石頭城。塔什庫爾幹石頭城位於塔什庫爾幹縣(簡稱塔縣),與巴基斯坦、阿富汗、塔吉克斯坦三國接壤,塔什庫爾幹,塔古克語就是「石頭城」的意思。石頭城地處帕米爾高原西部,海拔3100米,地勢極為險峻。在漫長的歲月裡,石頭城是絲綢之路的中道、南道的交匯要衝,是絲綢之路經過帕米爾高原的最大驛站,更是重要的軍事城堡。
  • 丹霞山下新中式酒店,丹霞口石頭城酒店開業啦
    ​丹霞口石頭城酒店今天開業啦!這座按照四星級標準打造的新中式特色酒店,是目前張掖丹霞大景區客房量最大的酒店,共擁有客房564間。坐落在丹霞山下,位於丹霞口小鎮西門,丹霞口大劇院西側的丹霞口石頭城酒店,遠離城市的喧囂和車水馬龍的困擾,在這裡發現張掖丹霞和古絲路重鎮不一樣的美。
  • 寶山 向著「國際郵輪之城 智能智造之城」不斷邁進
    作為上海重要的鋼鐵、物流、港口和工業基地,如何充分利用好長江口「最後一公裡」的區位優勢,推動經濟社會發展邁上新臺階,是寶山一直在思考的問題。在新的時代坐標中,寶山聚焦高質量發展,發揮港口腹地兼而有之、二三產業聯動布局的獨特優勢,研究提出奮力邁向「國際郵輪之城、智能智造之城」的新一輪發展戰略定位。
  • 吳堡石頭城
    一碗燉羊肉的午飯後,導航到「石頭城」,四輛車浩浩蕩蕩地又滾動了起來。        出縣城不遠,車卻停在了省道上不走了,而右手是河,左手是崖,唯不見石頭城蹤影。        「老弟,石頭城怎麼走呀?」我堆著笑,謙恭地問著。        「往那走,我剛從石頭城下來。」小夥的手向右後方一指,也還報一笑。        我疊忙不止的道謝,謝聲中小夥兒的車揚長而去。真正是揚長而去,揚起的土塵撲面而來。我急跑幾步鑽入車中。方向盤一個右回,再一個左打,掉頭沿原路返回報喜訊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