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山區緊鄰長江入海口,地處一帶一路的交匯點,一江碧水奔騰幾千公裡,行至此處即將匯入大海。作為上海重要的鋼鐵、物流、港口和工業基地,如何充分利用好長江口「最後一公裡」的區位優勢,推動經濟社會發展邁上新臺階,是寶山一直在思考的問題。
在新的時代坐標中,寶山聚焦高質量發展,發揮港口腹地兼而有之、二三產業聯動布局的獨特優勢,研究提出奮力邁向「國際郵輪之城、智能智造之城」的新一輪發展戰略定位。面向全球,寶山將從港口物流基地邁向國際郵輪之城;面向未來,寶山將從鋼鐵產業基地邁向智能智造之城。曾經的老工業區,正在以自己堅定的步伐讓昔日「黑重」的沿江變身為如今「詩情畫意」的魅力濱江。
堅持新發展理念
經濟高質量發展進一步穩固
寶山牢牢把握高質量發展根本要求,把穩增長放在突出位置,以自身發展的確定性有效應對外部環境的不確定性,全區經濟發展延續了總體平穩、穩中有進的發展態勢。
集中優勢資源,打造規模體量大、延伸配套性好、支撐帶動力強的優勢產業集群。培育機器人及智能製造產業集群,以上海機器人產業園為引領,集聚325家優質企業,發那科機器人超級工廠項目開工,安川機器人項目投產。做大做強新材料產業集群,石墨烯功能型平臺累計孵化培育企業12家,為50餘家企業、科研團隊提供1500餘次場景服務。國內首條公裡級超導電纜示範工程竣工。與上海交大國家重點實驗室共建金屬基複合材料工程中心。構築平臺經濟新高地,「網際網路+鋼鐵」集聚鋼銀電商、歐冶雲商等千億級電商平臺,率先開展國家級鋼鐵領域平臺經濟發展試點,形成鋼鐵平臺交易和配套服務的「國家級價格」和「國家級標準」。打造建築業產業集群,集聚寶冶、二十冶等229家建築企業,建成同濟創園等載體,人工智慧和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醫藥、文化創意、節能環保、大健康等五個百億級產業加速崛起。
為持續優化營商環境,瞄準最高標準、最高水平,實施「優化營商環境2.0版」。深化放管服改革,落實「雙減半」要求,審批承諾時間比法定時間平均減70%。全面推進「一網通辦」,高頻電子證照實現政務服務事項100%覆蓋,全市率先全域建成派出所「綜合窗口」一網通辦。聯動長三角,增設長三角地區政務服務「一網通辦」綜合服務專窗。再造線下服務流程,31個部門460餘項審批及服務事項分類納入5類「單一窗口」,提升「一窗通」服務能級,開辦企業營業執照、數字證書、稅務發票、公章當場辦結,實現最多跑一次。推出「服務管家+管家小寶+全程幫辦+人才櫻花卡」,組建首批139人幫辦隊伍,實現從行政審批到公共事務辦理全覆蓋服務。完善「1+9」產業扶持政策,修訂出臺機器人及智能硬體、生物醫藥產業專項政策,設立每年10億元產業發展資金池和20億元產業用地儲備專項資金。
產城融合發展
重點板塊轉型進一步加快
圍繞提升城市能級和核心競爭力,寶山將重點板塊作為國際郵輪之城、智能智造之城的核心承載地,全力打造上海北部轉型發展的「高原」,奮力構築引領高質量發展的新標杆。
歷經7年努力,寶山成功實現中國郵輪旅遊發展「實驗區」到「示範區」的重大跨越,繼續引領全國。「郵輪服務」品質全面提升,郵輪船票制度全國推廣,吳淞口國際郵輪港累計接待郵輪2255艘次、國內外遊客1348萬人次,獲「上海品牌」認證,成為全國首家國際郵輪港遊客服務認證單位。「郵輪製造」實力持續壯大,推動總造價54億元的首艘13.5萬噸國產大型郵輪開工建設,實現郵輪製造「從0到1」突破。中船郵輪科技、中船嘉年華(上海)等9家郵輪相關企業落戶,總數近200家。「郵輪購物」體驗逐步優化,1700平方米全國最大郵輪進境免稅店開業。國際郵輪服務貿易高峰論壇達成交易意向12億元。「郵輪文化」內涵日益豐富,「郵輪文化中國行」活動獲國家文旅部「點讚」,2019上海郵輪港國際帆船賽推動「三遊經濟」揚帆起航。
產業空間載體正在不斷集聚新動能。以園區為載體,構築更具競爭力的產業生態圈,上海機器人產業園提標升級,啟動區域功能提升和基礎設施配套改造,中鐵總部、賽赫智能等10大項目加快推進,智慧灣等15個載體提標提質。吳淞創新城建設實質啟動,總投資50億元的智慧製造研發總部等7個項目開工建設。著力構築以新材料和新硬體「兩新」產業為引領、科創+文創「雙創」產業為支撐、高端商務商業和高品質特色旅遊業為配套的產業發展格局。南大未來智慧城步入快車道,圍繞打造全球領先、國內典範的AI+未來城市和生態智慧城,與臨港集團合作推進產業發展和城市建設。總投資380億元的Discovery項目落地,將打造「數字媒體+文化旅遊」雙總部基地和體驗中心。
探索符合寶山實際的都市型、特色化、精品化鄉村振興發展道路。打造示範引領標杆,積極創建國家農業綠色發展先行區、全國鄉村治理體系建設試點示範區。塘灣村成功創建全市首批鄉村振興示範村,建成全國首個母嬰康養村和萱草文化園,入選上海首批智慧村莊建設試點。「品長江蟹」「釣小龍蝦」「月浦花卉」等活動的舉辦,吸引越來越多的市民走進寶山體驗鄉村魅力。
深化社會治理創新
城市環境品質進一步改善
寶山始終堅持和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制度,積極構建城市治理「繡花功夫」常態長效機制,提高城市治理科學化、精細化、智能化水平。
基層治理不斷深化,「紅帆港」兩新組織黨建工作體系、非公企業「職工之家」組織建設、活力樓組創新社區微治理項目分獲中國(上海)社會治理創新實踐提名、十佳、優秀案例。啟動100家社區治理創新實踐基地建設,形成張廟街道「公共客廳」、羅店鎮睦鄰共享中心等特色平臺。深化「社區通」工作系統,深度開發應用場景,實現與網格化系統、110接處警系統的智能對接。「社區通」入選全國城市基層黨建創新最佳案例、首批20個全國鄉村治理典型案例,獲評上海打響「四大品牌」2018年基層實踐最佳案例。
生態環境持續改善,寶山的天更藍、水更清、地更綠。推進揚塵汙染防治,「片長制」實現全覆蓋,「路長制」首批覆蓋150條道路。聚焦前端分類減量、中端規範收運、末端處置利用,全力推進垃圾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各街鎮園區積極探索實踐,形成大場「環保小先生」、廟行「愛回收」等創新模式,大場鎮、吳淞街道、友誼路街道入選全市垃圾分類示範街鎮。持續推進「五個100」綠化工程,新建各類綠地65公頃、立體綠化3萬餘平方米,全區綠色生態步道達138公裡,生態建設成果更好地惠及廣大群眾。
城鄉環境更加宜居,以繡花般的細心、耐心和卓越心,實現精細化管理的全覆蓋、全過程、全天候,推動城市更有序、更安全、更乾淨。深化住宅小區綜合治理,新增100個「美麗家園」示範小區。建成同濟路、牡丹江路2個市級「美麗街區」和50個區級「美麗街區」。城中村和舊區改造穩步推進,6個「城中村」項目動遷基本完成,87個公建配套項目集中啟動。削減存量違建272萬平方米,11個街鎮成功創建「無違建」先進街鎮,人居環境質量和群眾生活品質不斷提升。
城市運行安全有序,全域布局「平安寶山智聯網」,「雪亮工程」三期全面啟動,850個封閉式小區實現人臉識別、車牌識別、「WIFI嗅探」系統全覆蓋。34個村完成智能安防基本版建設,256棟商務樓宇完成「微卡口」建設。穩步推進「智慧公安」建設,啟動綜合服務平臺等22個重點項目,打造集數據應用中心、網格管理中心、應急聯動中心為一體的地區社會綜合治理平臺,顧村派出所入選全國首批100個「楓橋式公安派出所」。
以人民為中心
社會民生服務進一步加強
寶山著力建立健全破解「老小舊遠」等突出民生難題的可持續運行機制,抓好底線民生、管好基本民生、打造質量民生,努力創造高品質生活。
立足全覆蓋、保基本、多層次、可持續,社會保障體系不斷健全。組織各類就業幫扶,提供就業崗位7.7萬個,幫助785名長期失業青年實現就業,扶持618人成功創業,完成職業技能培訓6.9萬人次,「就業困難人員」「零就業家庭」安置率100%。提升救助實效,累計救助61.1萬人次,發放救助資金3.1億元。做實醫療保障工作,城鄉居民醫保應保盡保,提前實現區域內定點醫院長三角門診異地結算全覆蓋。
推動居家、社區和機構養老深度融合,提供更多優質養老產品和服務,努力讓生活在寶山的老人安享幸福晚年。新增1家養老機構、449張養老床位,建成6家老年人日間照料中心、4家長者照護之家、4家社區綜合為老服務中心、12個助餐點等實事項目。全市首推的「銀齡居家寶」實現全覆蓋,「銀齡e生活」提供緊急呼叫等52項生活代叫服務。「長護險」累計為2.4萬名老年人提供148.26萬人次的照護服務,老年人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進一步增強。
堅持正確辦學方向,深化「生活德育」品牌內涵建設,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高境學生跳繩隊屢破世界記錄、登上央視開學第一課舞臺,寶山學子在世界頭腦奧林匹克等國際國內賽事斬獲獎項371件。打造特色教育品牌,新成立陳伯吹、世外寶山教育集團,世外寶山校、上外寶山雙語學校開學招生,與上師大合作建設羅店中學交響樂團。新建、改擴建7所學校,加快10所初中強校工程實驗校建設,建立「寶山區託育服務指導中心」。培智學校獲全國教育系統、全國助殘系統兩項先進。
以全民健康助力全面小康,衛生健康事業蓬勃發展。推動醫療機構高質量發展,市一寶山分院「寶山網際網路醫院」獲評市「創新醫療服務品牌」項目。提高醫療服務可及性,深化8大醫聯體建設,95名專家下沉社區1911人次,開展專病門診31398人次,醫聯體內雙向轉診近11萬人次。家庭醫生工作室覆蓋全部居村委。推進「網際網路+醫療健康」,升級健康雲區級平臺,新建5個智慧健康小屋,進一步促進市民群眾健康的自我意識覺醒,幫助居民實現自我健康管理。
立根塑魂
文化惠民水平進一步提升
用文化鑄就城市發展的靈魂,打造城市形象的「精氣神」,「文化珍珠」潤澤「國際郵輪之城」「智能智造之城」的每一個角落。
近年來,「寶山文化」影響力持續提升。國際郵輪濱江文化帶、陳伯吹國際兒童文學獎等三個國際文化品牌以及淞滬抗戰、百年吳淞等八個國家級文化品牌聲名遠播。上海寶山國際民間藝術節、陳伯吹國際兒童文學獎入選上海文化品牌工作創新案例。2019黑池舞蹈節吸引150個國家和地區近8500組次舞者參與,創下黑池舞蹈節百年新紀錄。羅店龍船、羅涇十字挑花、月浦鑼鼓、楊行吹塑版畫等「一地一品」非遺文化特色品牌持續打響。
著眼提高居民文化生活品質,全力打造「15分鐘公共文化服務圈」,打通公共文化服務「最後一公裡」。中國第一部彩色滬劇電影《挑山女人》獲第32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戲曲片獎,實現了上海地方戲在金雞獎「零的突破」。創排大型原創滬劇《苔花》,上海鄉音勇攀藝術高峰。成立「小華雯滬劇團」,滬劇《孤島血淚》參演,備受觀眾好評。16個藝術名家工作室參與各類文化活動近百場,秦文君、龐婕蕾等組織開展50餘場閱讀活動,近5000人次參與。啟用4個眾文空間,升級打造15個「一村一居一舞臺」實事項目,打造百姓家門口的「文化客廳」。新增文創企業1798家,新創建3家市級文創產業園區、1家市級示範樓宇,形成「1+8+N」文創產業園區格局。推進體育產業園區落地,全市首家體育文化主題創意園區三鄰橋建成開園。
舉辦各類文體活動4萬餘場,參與人數達600餘萬人次,多彩文體活動有效增進城市軟實力。圍繞打造「家門口的體育盛會、寶山人的健身節日」,開展市第四屆家庭馬拉松、「櫻你而來」「涇彩同行」等體育主題活動,吸引10多萬群眾踴躍參與。成功舉辦ONE冠軍賽、人民電競上海大師賽等賽事,寶山籍運動員許昕獲得國際乒聯世界巡迴賽多地賽事冠軍。寶山學生在挪威WJR跳繩世界盃中榮獲8金8銀3銅,4次打破世界紀錄。引進塞爾維亞國家女籃主教練瑪琳娜,塞爾維亞總理為瑪琳娜女子籃球學院揭牌。引進CBA夏季聯賽、KOK籃球爭霸賽等賽事,完成WCBA主場賽事承辦。蓬勃發展的文體事業為人民群眾提供了豐富的精神食糧,滿足了群眾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
全面從嚴治黨
黨的基層基礎進一步夯實
把全面從嚴治黨貫穿黨的建設全過程、改革發展各方面,寶山不斷提高執政能力和領導水平,為現代化濱江新城區建設提供堅強政治保證。
持續深化基層黨建,紮實推進「3+3」體系建設,啟用區黨建服務中心新址,新建「紅帆港」站點37個,推進陣地全覆蓋、領域全統籌、功能全整合。整合區內外紅色資源,新增「2+24」條黨性教育紅色線路、80個教學點,開展活動450餘場,1.8萬餘名黨員參與。積極探索「毗鄰黨建」,與南通對接形成首批10個共建項目。推進重點園區、商圈、樓宇「4+3+3」黨建工作創新基地建設,實現小微企業黨的工作全覆蓋。聚焦重點行業,成立區律師行業黨委。
導向鮮明選人用人,堅持20字好幹部標準,強化實幹實績實效導向,選拔幹部注重向改革發展主戰場、基層一線、艱苦崗位傾斜,把一心撲在工作上、重實幹出實效的優秀幹部用起來。深化年輕幹部「砥礪工程」,統籌抓好源頭培養、輪崗交流、實踐鍛鍊,對71家單位716名年輕幹部開展全覆蓋調研,加大科級幹部輪崗交流力度,選派40人到一線鍛鍊,讓年輕幹部在一線磨礪中經風雨、見世面、壯筋骨、長才幹。加強基層幹部隊伍建設,深化「班長工程」,落實居村黨組織書記區級備案管理和調整聯審制度,實施基層黨組織帶頭人整體優化提升行動,通過集中輪訓、新老結對等方式提升工作能力,基層黨的基礎進一步夯實。
來源: 解放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