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自一個人坐飛機對於楊洋來說是家常便飯。
特服中心的工作人員在登機橋迎接獨自坐飛機來合肥的張守潘小朋友。
張守潘獨自一人從廈門坐飛機來到合肥。
合肥到廈門,約1200多公裡,乘飛機1個半小時。沒有家人的陪伴,11歲的張守潘毫不擔心,在這條與親人團聚的道路上,他獨自往返了5次。春運大幕拉開後,合肥新橋國際機場每天都要接待50多名的「單飛」的兒童,這些「小候鳥」們通過「郵寄」方式被送回家和親人團聚。 1月24日上午,記者來到合肥新橋機場,和這群單飛的「小候鳥」們來了次親密接觸。
鏡頭一:9歲起獨自坐飛機
這個春節,11歲的張守潘像往年一樣,從廈門乘飛機到合肥,再由叔叔接回六安的老家,和爺爺奶奶叔叔一家一起過年。
24日早晨5點多,天還沒有亮,睡夢中的張守潘就被媽媽喊醒,一想到馬上就能回去見到爺爺奶奶,張守潘迅速地爬了起來,穿好衣服,出門時還不忘帶上給哥哥準備的零食。接著,爸爸騎電動車載著他來到廈門高崎機場,在機場辦理好兒童無陪護手續後,張守潘在乘務員的陪伴下登上了7點半出發的航班。
一個多小時後,飛機降落在合肥新橋機場。飛機剛一停穩,小守潘就被乘務員領著走出機艙門口,跟機場的工作人員毛潔仔細核對過手續以後,張守潘的小手被交到了毛潔的手中。
上午9點10分,記者在到達大廳見到了張守潘。小守潘的胸前掛著一個小紙袋,上面寫著他的姓名和年齡,機場接孩子的家長姓名及聯繫方式,袋子裡裝著戶口本機票等物。毛潔牽著他的手把他引到了大廳。「小朋友你還有行李沒拿吧?」「嗯。」毛潔隨即帶著他走到行李處,幫他將1個箱子、2個大包裝到了推車裡。張守潘手裡提著個小塑膠袋,那是他給哥哥準備的「禮物」——餈粑。
張守潘告訴記者,他9歲起就獨自坐飛機往返合肥廈門了。父母在他很小的時候就去廈門工作。「他們都很忙,沒有時間跟我一起回老家過年。」張守潘有點失落地說,他從小就在叔叔家長大,上學時被父母接去廈門,每年都回來陪爺爺奶奶過年,「老家可好玩了,可以跟哥哥弟弟們玩玻璃球,廈門沒有什麼小夥伴,挺沒意思的。」放寒假後,小守潘就數著指頭盼回家了。
剛走出大廳,眼尖的小守潘就瞅到了早已在門口等候的叔叔了。「叔叔!」小傢伙喊了一聲就飛奔了過去,撲進了叔叔的懷裡。在核對了身份證和相關手續之後,叔叔高高興興地把小守潘領走了。
鏡頭二:早就習慣單飛了
楊洋則是另外一名「單飛」的小男孩。24日上午10點半,記者在新橋機場候機大廳見到了他,媽媽李女士正帶著他在問訊臺辦理登機手續。
「上午11點到北京的飛機,請問需要辦理哪些手續?」 「北京那邊誰接機?號碼多少?孩子有沒有攜帶化妝品、指甲油、洗髮水之類?」……工作人員仔細填寫好交接單,又核實了一遍。在媽媽辦理手續的當口,楊洋一刻不停地玩著手機遊戲。
楊洋的母親在安慶工作,父親在北京上班,這次坐飛機是去看望父親。航班因故延誤了40分鐘,母親趕著回去上班,來不及送他過安檢了。
「你一個人去北京,不怕走丟嗎?」記者打趣道。「我去過北京好幾次了,都是我自己一個人,早習慣了。」 或許是感覺受到了輕視,這個戴眼鏡的小男孩頭也不抬地玩著遊戲,一副滿不在乎的模樣。
上小學時,楊洋就被送到上海的一所寄宿制學校讀書,一年當中只有寒暑假才能回來跟父母團聚。4年前,父親又去北京工作。從此,每年寒暑假,他都會在上海、安慶和北京三地定期「遷徙」。
「想不想爸爸啊?」「想!我把寒假作業都做完了,就是為了早點見到爸爸!」提到爸爸,小傢伙興奮起來。他開心地告訴記者,數字因為考了第一名不用寫作業了,這次去北京跟爸爸好好玩玩,29號再回安慶,全家人一起過年。
離起飛還有一個小時,楊洋被特服人員劉元欣領進了一樓到達大廳內的「特服中心」等候。這是一個不大的房間,卻被布置得非常溫馨,牆壁上貼著花朵和卡通圖案,還有一排沙發可供孩子們休息。
坐在沙發上,楊洋掏出手機又開始玩起了遊戲。「小朋友渴了吧?」劉元欣問道,在徵得同意後倒了一杯水遞過來。劉元欣非常清楚,像楊洋這樣安靜的孩子往往需要更多的關注,因為他們可能不太善於表達自己的需求和感受。「我們會一直把他送上飛機,直到和飛機上的乘務員辦理好交接手續。」
11點20分,劉元欣帶著楊洋去過安檢,這是專門為無陪護兒童和特殊旅客準備的綠色通道。「他們可以優先登機。」拿著登機牌,楊洋來到了候機區,劉元欣寸步不離地站在他的身邊。「開始登機了!」劉元欣緊緊抓著楊洋的手,走上了登機的廊橋。
幕後:特服就像幼兒園老師
在這群無家長陪護的孩子中,大部分比較乖,但也有一些孩子非常調皮,不聽特服人員的話。對付這樣的孩子,這些90後的哥哥姐姐們,也有「絕招」。
「找他們感興趣的話題,得像幼兒園老師一樣有耐心。」特服人員李亞告訴記者,有一次她接待的航班有4個「無陪兒童」,一下飛機就打鬧個不停,跟他們說什麼都不聽。李亞靈機一動,問他們在飛機上吃的是什麼?「我吃的是雞肉飯!」「牛肉飯!」……小傢伙們圍在了李亞身邊,七嘴八舌地嚷嚷開了。
吃飯、上廁所……無論「小候鳥」們走到哪裡,特殊旅客保障服務的工作人員就要跟到哪裡。「我們得像貼身保姆一樣跟著他。」劉睿已經是機場特服工作的一名老員工了。她笑著說,「這些孩子們都很可愛,我跟他們一起玩遊戲,還拍照留念。」說著,她翻開手機相冊,裡面保存著許多張她和無陪護兒童的合影。
手機裡的一副卡通畫吸引了記者的注意,這裡還有個動人的小故事。去年夏天,一個名叫許宣鈺的小朋友獨自乘飛機去海南的姑姑家,由於飛機晚點,小姑娘不得不在機場等候大半天。
「小姑娘第一次獨自坐飛機,有點害怕,不願意和我們交流。」劉睿注意到她隨身攜帶有繪畫本,就誇道,「你畫得真棒啊!」小姑娘找到了共同話題,放下了戒心,和她聊了起來。臨走的時候,許昌鈺給她畫了幅卡通肖像,還在畫紙上寫道,「……哥哥姐姐對我可好了,我想玩遊戲,他們陪我玩,想喝水他們給我倒……下次有機會我還要來。」這幅畫被劉睿一直珍藏在身邊。
本報記者 劉暘 /文 卞世鵬/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