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開放申領以來已有多少臺胞辦了居住證?國臺辦給出權威數字

2020-12-21 中國臺灣網

(原標題:《國臺辦:臺灣居民居住證推出10天即有超2.2萬臺胞申領》)

國臺辦新聞發言人安峰山。

中國臺灣網9月12日訊 國務院臺灣事務辦公室今天舉行例行新聞發布會。會中,大陸日前制發讓臺胞享受三項權利、六項服務、九項便利的臺灣居民居住證一事引發媒體高度關注。臺灣中天電視臺記者特別問及:9月1日開始辦理居住證以來,大概已經有多少臺灣居民辦理了居住證?

對此,新聞發言人安峰山回應,「港澳臺居民居住證申領發放辦法」公布之後,受到了廣大臺灣同胞的普遍歡迎和肯定,各方面反響十分熱烈。從9月1日《辦法》具體實施以來,各地臺商、臺幹、創業臺青、臺師、臺生等各界臺胞申領十分踴躍。有的地方還出現了「搶頭香」的現象,有些地方也出現了臺胞一家九口和兄弟兩家一起申領的情況。

安峰山表示,據不完全統計,到9月10日為止,短短10天,已經有超過2.2萬名臺灣同胞申領了居住證。(中國臺灣網 王思羽)

相關焦點

  • 國臺辦:臺灣居民居住證受到廣大臺胞歡迎和肯定
    在12日舉行的國臺辦例行新聞發布會上,發言人安峰山應詢表示,《港澳臺居民居住證申領發放辦法》公布之後,受到了廣大臺灣同胞的普遍歡迎和肯定,各方面反響十分熱烈。 安峰山介紹,從9月1日《辦法》具體實施以來,各地臺商、臺幹、創業臺青、臺師、臺生等各界臺胞申領十分踴躍。有的地方還出現了「搶頭香」的現象,有些地方也出現了臺胞一家九口和兄弟兩家一起申領的情況。
  • 臺媒:在陸臺胞辦居住證熱情不減 臺當局阻撓過頭恐適得其反
    2018年9月7日,重慶市領取臺灣居民居住證的臺胞合影留念。
  • 國臺辦:逾2.2萬名臺胞已申領臺灣居民居住證
    新華社北京9月12日電(記者石龍洪 趙博)國務院臺辦發言人安峰山12日在新聞發布會上應詢介紹,《港澳臺居民居住證申領發放辦法》公布後,受到廣大臺灣同胞普遍歡迎和肯定,各方反響熱烈
  • 10天內2.2萬多名臺胞申領臺灣居民居住證
    本報北京9月12日電(記者程龍)國臺辦發言人安峰山12日在例行新聞發布會上介紹,《港澳臺居民居住證申領發放辦法》公布後,受到廣大臺灣同胞普遍歡迎和肯定。據不完全統計,到9月10日止,短短10天已有超過2.2萬名臺胞申領了居住證。
  • 國臺辦:居住證不取代臺胞證 和稅收規定無對應關係
    中新網9月12日電 在12日的國臺辦例行記者會上,發言人安峰山回應了一系列臺灣居民居住證相關問題。安峰山指出,臺灣居民居住證與臺胞證是並行不悖的兩個證件,居住證並不取代臺胞證;臺灣同胞不會僅僅因為申領了居住證而改變他在大陸的納稅身份和納稅義務,也不會僅僅是因為領取了居住證而在大陸負有全球所得納稅的義務。資料圖:拉薩市的臺胞餘女士展示自己剛領到的臺灣居民居住證。
  • 國臺辦:居住證不涉臺灣居民政治權利和義務調整
    中新社北京9月26日電 (記者 張曉曦 鄭巧)國臺辦發言人安峰山12日在北京重申,臺灣居民居住證是一項便利臺灣同胞在大陸學習、工作、生活的措施,不涉及臺灣居民政治權利和義務的調整。這項政策順民意、得民心,受到了臺灣同胞的廣泛歡迎。
  • 臺民眾領大陸居住證還要設「反悔期」「猶豫期」?「臺獨」提案被諷...
    【環球網綜合報導】大陸開放港澳臺居民申辦居住證,已有超過2萬臺灣民眾申領。雖然臺當局計劃取消申請者的臺灣戶籍等做法引起島內強烈反對,但「臺獨」政黨「時代力量」仍「提案」稱,要給申領居住證的民眾設所謂「反悔期」、「猶豫期」,被諷「刷存在感」。
  • 港澳臺居民居住證如何申領?享哪些便利?權威回應
    港澳臺居民居住證如何申領?享哪些便利?權威回應 原標題:   中新網客戶端8月16日電 《港澳臺居民居住證申領發放辦法》何時實施?可享受哪些便利?哪些港澳臺居民可申領?如何辦理?
  • 臺胞搶辦大陸居住證:兩分鐘就辦好,滿滿歸屬感
    (圖片來源:臺媒)原標題:臺胞搶辦大陸居住證:兩分鐘就辦好,滿滿歸屬感海外網9月2日電 9月1日是開放申請港澳臺居民居住證的首日,臺商紛紛到指定地點辦理,各地臺協會長更是紛紛搶「頭香」,爭當首位「申領人」。居住證辦理流程非常簡便,不到兩分鐘就辦完。有臺灣民眾表示,「連表格都不用填,非常快」。
  • 在滬臺胞第一時間申領港澳臺居民居住證 生活會更方便
    昨天,臺胞在夏陽派出所拍攝證件照。見習記者賴鑫琳攝  「有這麼好的事情,我當然要早點來辦。」昨天上午8時不到,上海臺協會長李政宏就趕到青浦區夏陽派出所。當得知自己成為上海首位申領臺灣居民居住證的臺胞時,他連呼自己「太幸運了」。  《港澳臺居民居住證申領發放辦法》昨天起正式實施,上海市公安局在各區設立的25個受理點開始受理港澳臺居民提交的申請。  與市民申領居民身份證流程相似,查驗證件、拍照、遞交材料、採集指紋、籤收登記表。10多分鐘後,李政宏辦完所有手續。20個工作日後,他將收到居住證。
  • 810000、820000、830000——港澳臺居民居住證申領火了
    ——港澳臺居民居住證申領火了  廣西南寧市臺灣同胞投資企業協會會長周代祥展示用居住證在購票機上買到的動車票。俞靖 攝  810000、820000、830000,這三個數字分別是在內地(大陸)的香港、澳門、臺灣居民公民身份號碼的地址碼。9月1日起,符合申領條件的港澳臺居民,可以在居住地轄區申請領取居住證。  9月1日上午8時許,北京市石景山區新古城派出所,來自首鋼集團創業公社的臺灣青年鄭博宇已在門口等候,準備做居住證辦理的「先行者」。
  • 臺胞申領大陸居住證 陸委會:不會有註銷臺灣戶籍的問題
    【觀察者網綜合報導】為滿足港澳臺居民在內地(大陸)工作、學習、生活、出行便利的需要,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港澳臺居民居住證申領發放辦法》,自9月1日起實施。臺灣方面陸委會30日表示,申領居住證無違反「兩岸人民關係條例」,不會有註銷臺灣戶籍的問圖自臺媒據臺灣「中央社」8月30日消息,陸委會副主任委員兼發言人邱垂正8月30日在例行記者會上表示,根據相關辦法,申辦居住證的民眾無須在大陸設籍,領用大陸居住證者,尚無違反「兩岸人民關係條例」第九條之一的規定,
  • 臺當局今天公布了申領大陸居住證的臺胞人數,臺網友的反應亮了
    【環球網綜合報導】今天(1日),臺「國安局長」彭勝竹稱,大陸對臺灣民眾核發居住證之後,目前估計已經發出7至8萬人。然後,臺灣網友的反應「亮」了。據臺灣《聯合報》11月1日報導,今天(1日),在臺「立法院外交國防委員會」上,民進黨「立委」蔡適應質詢時問,臺胞居住證已經核發了多少?
  • 國臺辦:臺灣居民居住證與臺胞證並行不悖
    在9月12日國臺辦例行新聞發布會上,有記者提問,居住證推出後,臺胞證功能是否會被弱化?居住證期限為五年,若五年內臺胞返臺或到大陸其他省市工作生活,還要重新辦證嗎?另外,會出現居住證跨省無法同等享受公積金及購房等政策的情況嗎?
  • 臺民眾領大陸居住證還要設「反悔期」「猶豫期」?跳梁小丑式行為遭諷:刷存在感
    ,已有超過2萬臺灣民眾申領。最近又表示要對領取居住證的臺胞限縮「公民權」不僅如此,島內還有人宣稱要給申領居住證的民眾設所謂「反悔期」、「猶豫期」,此舉遭網友嘲諷「刷存在感」據臺灣「東森新聞雲據臺灣《聯合報》9月18日報導,臺「『時代力量』黨團總召集人」徐永明聲稱,雖然陸委會已對大陸發放居住證有部分回應,但行政機關反應還是太慢。
  • 申領大陸居住證只是不立即「除籍」? 陸委會可能還憋著壞招兒
    【觀察者網綜合報導】針對臺灣民眾申領大陸居住證,臺灣陸委會發言人邱垂正9月13日在記者會上稱,在申報機制基礎上,研議更加嚴密的安全管理機制。至於已申領居住證的臺商、臺胞大可放心,不會有立即除籍的可能。本文圖自臺媒據中時電子報9月13日消息,大陸9月1日起正式實施「港澳臺居民居住證」。其中,臺灣居民居住證也採用18碼,與中國大陸身份證相同,用於在陸證明身份,並登載個人指紋資訊。邱垂正在記者會上表示,取得居住證實質上與大陸公民身份已極度趨近,賦予政治權利和義務。
  • 港澳臺居民居住證申領9月1日起實施 如何辦理?
    中新網客戶端8月16日電 《港澳臺居民居住證申領發放辦法》何時實施?可享受哪些便利?哪些港澳臺居民可申領?如何辦理?今日,公安部副部長侍俊、國務院港澳事務辦公室副主任黃柳權、國務院臺灣事務辦公室副主任龍明彪亮相國新辦新聞發布會,對上述問題予以了回應。資料圖:民眾手持新版港澳通行證。
  • 《港澳臺居民居住證申領發放辦法》9月1日實施:惠及臺胞發展 深化...
    臺胞創業就業將更加便利《港澳臺居民居住證申領發放辦法》將於9月1號正式生效,其中規定,符合相關資格的臺灣同胞自願申領居住證後,將獲得與大陸居民相同的公共服務與便利。有臺灣青年認為,這是惠臺政策的進一步落實,將給臺灣同胞在大陸創業就業提供更便利、更友善的發展空間。
  • 港澳臺居民居住證如何申領?享哪些便利?權威回應在這
    中新網客戶端8月16日電 《港澳臺居民居住證申領發放辦法》何時實施?可享受哪些便利?哪些港澳臺居民可申領?如何辦理?今日,公安部副部長侍俊、國務院港澳事務辦公室副主任黃柳權、國務院臺灣事務辦公室副主任龍明彪亮相國新辦新聞發布會,對上述問題予以了回應。資料圖:民眾手持新版港澳通行證。
  • 臺民眾領大陸居住證還要設「反悔期」「猶豫期」?「臺獨」提案被諷...
    【環球網綜合報導】大陸開放港澳臺居民申辦居住證,已有超過2萬臺灣民眾申領。雖然臺當局計劃取消申請者的臺灣戶籍等做法引起島內強烈反對,但「臺獨」政黨「時代力量」仍「提案」稱,要給申領居住證的民眾設所謂「反悔期」、「猶豫期」,被諷「刷存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