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的意識形成同身體感知與語言思維及經歷實踐相關。
你的思維,你的想像,你的夢境,不可能超越這三樣,必然與之相關。
也就是說你夢到的一定是身體感知到的或是語言思維過亦或以前經歷實踐過。
人們對世界的認識局限於身體器官的感知認知,即身體感知的維度。
人們對世界的認識同時還受語言思維文化體系的局限,即語言思維的緯度。
人們對世界的認識還受個人的經歷實踐局限,即經歷實踐的維度。
人們的身體一直在感知當下,人們一直在用語言思考,人們一直處於經歷實踐中。
這形成了你對世界的認識也就是你的世界觀,在這世界觀的影響下形成了你的人生觀與價值觀。決定了你的言行舉止。
人會成為什麼樣的人,是內外因素,自然社會共同作用的結果。
你還沒出生,自然環境,人文環境,家庭環境,社會環境已經擺在那裡。
已經架構好了一切,剩下的你只有接受並適應,這就是你的天命。
這假如是水下世界,你出生便要在水下生活,如果這是真空世界,你出生便要在真空生活。
人與人相互關聯,互相影響。人與自然也是相互關聯,互相影響。
每個人的言行舉止都會影響整個社會生態與自然生態。生態反過來又影響我們每個人。
這就是古人講的「天人感應」,天人互相影響。社會發展的最高境界則是實現「天人合一」,達到人與自然的和諧共生。
世界上人來人往,有新生有死亡,一代接著一代,一波接著一波。
人們追求美好的生活,生活的本意便是生下來活下去。
你走了還有別人,世界少誰都一樣,生生不息,循環往復。
生命的意義也許就是不斷的維持生命延續生命,生命一直在前行,社會一直在運作。
花花世界誘惑了人的雙眼,迷失了人的心智,以致於簡單的生命道理卻蒙上層層迷霧。
人類的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一定是為生命本身服務的。脫離了生命本義,任其如何發展都只是邪路。
我們看到有些國家,物質豐富,科技發達,但連起碼的人文關懷,生命救助都已經喪失,沉迷於勾心鬥角的精緻利己。
對生命應不放棄一個,不遺留漏一人,互助共擔風雨。
這生命不僅僅只是人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