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裡面蘊藏著世世代代、祖祖輩輩薪火相傳的人生智慧和處世經驗。從諸子百家到詩詞歌賦,從帝王之學到市井俚語,都無不閃耀著睿智的光芒。
但是不可否認,由於歷史的局限和種種主客觀原因,也難免泥沙俱下,魚龍混雜。所以,學習國學,研究中國文化一個很重要的前提,就是要提高分辨能力,取其精華,去其糟粕,不能撿到籃裡都是菜,做一個兩腳書櫥。
我們今天就來說一說「天人合一」與「天人感應」兩個關鍵詞,前者蘊含了豐富的科學原理和哲學思辨,後者則摻雜了太多的封建迷信。
首先,我們來看一看「天人合一」
「天人合一」思想的精髓是要人效法自然,遵循自然規律,無論是人與人,人與自然都要保持和諧相處。就像孔子說的:天何言哉,四時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再說的通俗一點就是:月有陰晴圓缺,人有悲歡離合,世界上的萬事萬物都存在著普遍聯繫與共同規律。正所謂伐柯伐柯其則不遠。
其次,我們再來看看「天人感應」
「天人感應」的思想就是十足的封建糟粕。它是由西漢的董仲舒率先提出來的,大致的意思就是天與人是會相互感應,相互作用的。人做了壞事,老天就會通過各種手段來進行預警和懲罰。比如通過星象顯示或者降下地震瘟疫等災害來進行懲罰。他甚至還設計了一套操作性很強的所謂天人三策,就是教導人如何來解除各種自然災害。
比如,哪一年發生了大面積的乾旱或者洪澇水災,那就表明示陰陽失調了,怎麼來恢復陰陽平衡呢,他想出了一個十分可笑、荒謬絕倫的辦法。如果是乾旱,說明陽氣過甚,陰氣不足。於是,政府就發告示,要求男人們儘量不要出門,讓女人到田裡幹活,甚至還鼓勵男女之間要多同房事,那是因為古人稱房事為雲雨,雲雨多了陰氣就會上升。反之,如果遇到了水災,那麼就要禁止女性出門,同時不準舉行婚禮,不準夫妻同房,以免推波助瀾使陰氣更甚。
很明顯,這種「天然感應」的觀念,已經完全背離了「天人合一」的思想。所以說,從偉大到荒謬往往只差一步。學會正確分辨,努力去去粗取精,去偽存真,才能讓真理不斷發揚光大。
在以後的分享中,我將持續發表系列文章,讓你五分鐘讀懂一個中國文化關鍵詞。敬請關注。